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光伏发电系统课程内容被分为若干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对应若干个具体工作任务,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对接。通过课程改革,使得学生对本学习情境内容有总体的了解,同时增强了学习兴趣。实施结果表明:学生能够从小型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安装到调试的全过程建立起清晰的认知,并掌握其实用技术,具备在实践中进一步应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针对社会急需光伏发电专业技术型人才的现状,结合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特色,注重课程的实践性,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为目的,开发了适用于应用型院校的"光伏发电系统设计"实训课程。课程中实训教学环节将多个实际工程案例应用于课堂,课程实施过程模仿实际工程案例的实施流程,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体验真实岗位需求,并融入信息化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升了课堂的趣味性、改善了教学效果,能更好地实现校内实训课程与企业工程实践岗位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光伏材料专业的培养标准和专业课程设置,指出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课程存在改革需求。以光伏产业的发展特点为基础,分析了我校光伏材料专业的现状以及当前本专业实践性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并在2010级材料班进行了实施。实施结果表明:该课程改革方案是可行的,具备推广到材料专业其他实践课程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工程认证理念的大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结合相应课程进行岗位技术能力分析,形成课程要求.建筑环境学作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其教学改革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本,优化课程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法等,提高学生岗位技能的同时形成课程特色.以应用型为基点,对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方法的深度改革,最大限度增强学...  相似文献   

5.
《太阳能发电技术》作为光伏产业人才培养的基础性课程,主要讲述太阳辐射的相关知识、光伏发电系统的原理、系统设计、配件选型及系统安装维护等相关专业知识。该课程具有十分鲜明的节能环保理念作为背景,可以探索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节能环保意识、爱国主义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不仅仅传授了专业知识,还能引导学生深切体会所学知识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专业荣誉感与职业使命感。  相似文献   

6.
惠学芹 《考试周刊》2011,(29):17-18
现代工程图学作为工程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是将知识、素质、能力和创新融为一体的综合思维训练课程,它要求学生具备绘图、读图,空间构型,解决实际问题,工程实践动手等能力。工程图学原有教学体系很难适应课程这一特殊性要求。本文在分析了工程图学原有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对课程学习影响的基础上,从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完善学生所需要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的角度,对现代工程图学的教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CDIO是近几年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广东白云学院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结合自身专业特点深入本土化探索,《财务管理学》课程借鉴CDIO培养模式,力争通过课程改革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项目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本课程,增加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个人职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运行财务管理系统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为了培养符合社会经济需求的光伏人才,需要对电气工程中新能源方向的重要专业课程《光伏发电技术》进行改革,尤其是《光伏发电技术》实验课程部分。成果导向教育(简称OBE)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论,文章对《光伏发电技术》实验课程进行了基于OBE理论的改革探索,首先明确了实验课程教学的预期目标成果,然后按照成果目标制订教学计划,通过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系统实验的设计、制备、结果分析讨论和考核等环节,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鼓励和帮助学生实现目标成果。  相似文献   

9.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程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已发展成为一门强调理论联系实践应用的课程,与实际生产和工程应用结合紧密。针对课程特点和教学基本要求,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实践,提出以拓宽学生知识面的教学内容改革思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强化学生工程意识的教学方法,以注重知识应用能力,发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课程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10.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导向为教学依据,以嘉应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工程制图课程为研究对象,针对嘉应学院的教学实际,从课前、课上及课后等阶段,以学生为什么学、学什么、如何学及学的如何为主线,构建了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工程制图OBE教学模式.工程制图OBE教学模式对学生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绘图读图实践能力、及解决相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通过实践教学分析表明,工程制图OBE教学模式可实现教师和学生角色的互换,学生在教师指导、引导和帮助下,激励其自主性学习,提升学生教学效果,综合教学评价满足毕业达成度要求,本研究可为其他课程教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汽车振动学》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对后续课程的理解。本文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探讨了《汽车振动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及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信号与系统》是高校电子信息和电气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的数学公式较多,学起来比较枯燥,而且对学生的数学基础要求较高。而独立学院的学生基础普遍较差,数学能力不强,学习该课程较困难。针对我校在《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五邑大学应用物理与材料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这门专业选修课为研究对象,提出开放式和参与式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通过学生上讲台授课、科技作品制作和课程论文撰写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加强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是专业选修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有益尝试,可为其他课程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构建新型工程实践平台强化工程能力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特色、培养模式和教改实践的研究,发现强化学生工程能力培养是专业建设的关键环节。为此实践能力培养实行从课堂教学到实践性教学环节不断线的教改思路,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建立比较完整的勘查技术与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工程师素质的培养。通过搭建新型工程实践平台,系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基本技能,为满足本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奠定扎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一、课程地位、性质及任务本课程是地质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地质学研究对象、内容、任务和研究方法。了解现代地质学与环境科学、水文工程地质学、资源勘察学的相互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地质思维能力和时空观念,启发学生主动钻研地质科学的精神,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基础。本大纲适用于地质工程专业,建工、城规、采矿等其它相关专业可根据学习要求及学时数,取舍教学内容。本课程以讲课及实验课两个环节为主,配合录像、参观博物馆以及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以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及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以目前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新增设的三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之间存在的问题为契机,结合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的特点,重新审视和定位三门新增设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的位置和关系,构建系统化的专业核心课程群,调整课程的次序、合理处理课程的衔接、优化课程的内容。通过系统化专业核心课程群的建立和实施,目的是加强学生对本专业认识、建立学生工程概念、强化工程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增强工程实践能力,体现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地质工程》课程是土木专业学生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其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土木工程领域中能否应用地质学知识解决地基与基础相关问题的能力。在我国高校中,土木工程专业陆续增设了《地质工程》课程,学分数  相似文献   

18.
光伏产业发展迅速,企业需要大量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重要专业课程"光伏发电技术"教学方法改革不可避免。该文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探索了翻转课堂在"光伏发电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让学生主动学习,快乐学习,建立高效学习模式,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9.
《水质工程学Ⅰ》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学位课之一。结合金课的要求与本课程的教学实践,作者对本课程在打造金课的摸索与实践中进行了总结,并对采用的一些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期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工程能力,提高毕业生的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20.
热工过程与设备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课之一,是在本科生完成工程热力学、传热传质学、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燃烧学等专业基础课以及工业热工基础等专业课的学习后开设的.详细介绍热工过程与设备课程的在讲授过程中怎样良好地与以上课程结合起来,怎样系统地融入学生已经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为后续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应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