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2年初,新闻出版总署组织评选出2011年度全国"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由重庆出版社出版的红色读物《忠诚与背叛——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红岩》(以下简称《忠诚与背叛》)名列其中。在学校,《忠诚与背叛》被师生称为是"一部走进年轻人心灵的力作";在部  相似文献   

2.
杨逸 《视听》2016,(12):45-46
一部《湄公河行动》以主旋律电影的身份在中国电影市场和观众口碑中获得好评,给我国主旋律电影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本文以《湄公河行动》为例,结合类型片的特点,探索我国主旋律电影的变化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主旋律电影的突围很大程度取决于主旋律电影形成"类型化"叙事模式,以及商业化运作的成功。电影《湄公河行动》堪称主旋律电影成功的典范,并且在叙事策略方面都达到新的高度。分析主旋律电影的叙事策略创新,对主旋律电影的创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旋律电影承担着文化传播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以来,由于电影产业本身政策变革,我国电影产业格局呈现出主旋律影片、商业电影与艺术电影三分天下的态势。就主旋律电影本身来说,其既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也呈现出适应电影产业化发展的趋势,由此主旋律电影形成了国家主流电影和主流商业电影两种不同风格。就国家主流电影来说,以《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战狼2》为代表的国家叙事将超级大片的商业元素包装进电影,形成了"新红色电影"这一独特类型,成为呈现国族空间和意识形态的重要类型,为华语电影的发展开创了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传媒视野     
《现代视听》2012,(10):1-3
传媒资讯广电总局推介26部十八大献礼片由广电总局电影局主办的"颂歌——迎接党的十八大国产重点影片推介典礼"日前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典礼集中推介了《忠诚与背叛》、《西藏的天空》、《雨中的树》、《许海峰的枪》、《生死罗布泊》、《南平红荔》、《冰雪十一天》、《小小飞虎队》、《走过雪山草地》等26部电影新作。主办方说,这批献礼影片从题材选择到艺术表现都呈现出一些不同以往的新特点、新气象,进一步贴近现实、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体现了人民群众在时代大潮中的激情与创造力。  相似文献   

6.
崔小娟 《出版广角》2017,(21):72-74
2017年,在国产电影保护月之际上映的主旋律电影《战狼2》燃爆暑期档,从票房到口碑都取得了现象级成功.这标志着新时期主旋律电影市场化的逐步成熟,也对中国电影未来的整体发展起到了鲶鱼效应,在提供借鉴与思考的同时,带动了主旋律电影市场的发展.因此,本文以电影《战狼2》为例,从其叙事模式、内容创作、制作技术和商业逻辑四个主要方面入手,深入分析其作为主旋律电影在商业化转型中的做法,以期为中国同类型电影未来走向乃至整个影视传媒产业变革提供借鉴和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2011年6月,全国公映的建党90周年献礼影片《建党伟业》延续了几年前建国60周年献礼片《建国大业》的超级明星阵容,并继续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探索之路.主旋律电影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被指定担负确定的意识形态生产任务,而这一传统最早可以溯源到上世纪30年代的左翼电影传统.本文回顾并分析了上世纪30年代左翼电影意识形态话语的建构策略及其历史发展,试图揭示其与近期主旋律电影策略的相似性,并将其看作是在市场化背景下主旋律影片策略的演变与回归.  相似文献   

8.
孙雨菡 《东南传播》2021,(10):70-72
新时代下主旋律电影不断创新寻求突破,为更好地融入当下电影市场实现风格转变.《我和我的家乡》在延续我国主旋律电影标志性风格的同时,以小见大传达家国一体的人文情怀.本文以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为例,运用大卫·波德维尔"电影-形式与风格理论"为框架,主要从叙事、电影风格以及文化内涵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最终旨在通过分析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在艺术创作方法上的独到成功之处,期望能够为我国新主旋律电影的后续发展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9.
《辛亥革命》是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而拍摄的电影。本文以《辛亥革命》为例,来管窥我国目前主旋律电影的宏观意识形态和历史观点一直呈现出的进步态势。意识形态——日趋淡化用意识形态电影批评理论来看,"每一部电影都是政治的",而主旋律题材的电影对意识形态这一标  相似文献   

10.
肖舟 《视听界》2012,(3):105-106
长久以来,主旋律电影大多叫好不叫座,而电影《秋之白华》不仅打出了一张常州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的名片,也实现厂主旋律影片在艺术化和市场化的全方位突破。这部主旋律影片呈现的是一条“主旋律题材,商业化运作”的模式,以人性牌、偶像牌、编导牌、献礼牌组合出击,让主旋律电影更贴近时代变迁和大众口味。  相似文献   

11.
电影《朗读者》改编自德国著名作家哈德·施林克于1995年撰写的小说《生死朗读》,该小说由导演史蒂芬·戴德利改编为电影,并赋予其全新的想象.相比于小说文本的含蓄内敛,影像的表达则更为直观、深刻.本文透过爱情与背叛、真实与掩饰、角色与身份、朗读与救赎的多维命题去读解影像中映射的人性密码.  相似文献   

12.
从《建国大业》看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市场化运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卓 《东南传播》2010,(9):47-49
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发展现状与中国媒介传播及营销战略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本文通过回顾中国主旋律电影近二十年来的变化,分析目前电影市场所形成的崭新局面,运用企业营销中的4Ps组合理论分析以《建国大业》为代表的当代中国主旋律影片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3.
高福生 《新闻天地》2004,(10):44-44
9月13日,国家广电总局、中共湖南省委联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了故事影片《郑培民》的首映式。中纪委、中组部、中宣部等有关方面的领导同志和首都近1000名领导干部及各界群众观摩了这部感人至深的影片。据悉,影片将于9月18日在全国公映。据发行方华夏电影公司介绍,《郑培民》的票房成绩极有可能打破当年电影《生死抉择》的票房纪录,再度创造中国电影主旋律影片的票房奇迹。  相似文献   

14.
王泉 《东南传播》2012,(10):53-56
中国当代西藏题材电影以《农奴》、《红河谷》、《益西卓玛》及《喜马拉雅王子》为代表,在汉、藏双语的表述中塑造着西藏形象。无论是书写农奴解放,还是建构民族国家寓言,抑或书写爱的传奇,都凸显了主旋律电影的时代灵魂。  相似文献   

15.
方宁兰 《声屏世界》2017,(10):38-40
近年来,主旋律电影备受关注,不断涌现佳作,获得较好的票房成绩.可以看出在市场的冲击下,主旋律电影不断摈弃陈旧的传播模式,不断尝试与商业电影融合.本文以《建军大业》为例,从角色塑造、镜像语言和叙事节奏等方面探讨主旋律商业类型片的发展和类型化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张清 《新闻世界》2014,(9):199-200
主旋律电影在重建社会道德体系和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研究对主旋律电影与道德榜样关系进行阐释;立足电影《杨善洲》对道德榜样塑造中文化元素所起作用进行分析和批判,对在以后主旋律影片中当合理的使用中国文化元素将道德榜样平民化、草根化,起到教人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作者原文: 尉健行在表彰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大会上指出弘扬主旋律是时代赋予文艺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北京市委、市政府今天举行表彰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暨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成立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尉健行指出:人民群众热情欢迎优秀国产影片,弘扬主旋律,是时代赋予文艺  相似文献   

18.
以主旋律电影《美丽的大脚》为开场的石家庄独立影像展,令独立电影试图以这种屈辱方式突破体制界限走向市场  相似文献   

19.
红色电影的历史及角色变迁红色电影,即反映革命精神及英雄主义的电影。红色电影作为主旋律电影中的一个种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缩影。早在1942年,毛泽东作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中国产生了大量反映时代、对人民群众有重要影响的小说、戏剧、电影作品,其中就包括诸如《林海雪原》、《红色娘子军》等耳熟能详的红色电影。文学评论家曾镇南认为:和以往板起面孔的人物形象相比,红色电影更有人情味,人物也更  相似文献   

20.
电影《建国大业》的成功不仅实现了既叫好又叫座的双效目标,而且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本文主要从《建国大业》充分挖掘主旋律题材的商业元素,拥有强大的创作团队,将"明星效应"发挥到极致以及影片采用的多元化的宣传策略四个方面来分析《建国大业》对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