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当今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代背景下,我国艺术教育发展迅速,社会热度逐渐增加,大批学生纷纷把目光转向了艺术学科。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是中国艺术教育的重要基地,将艺术创造作为艺术教育的培育理念,坚持艺术与传媒两翼齐飞,着重凸显艺术学科的文化气质,稳步聚合多样学科,力求实现理论文化与技能展映相融、学理探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着力打造传媒文化氛围下的艺术田园,让学生在艺术的熏染中惬意地享受更为纯粹的艺术教育,品味升华心灵的艺术文化。作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他积极投身艺术教育事业,为艺术界和影视界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前不久,本刊前沿访谈栏目组有幸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博士生导师周星院长,让我们一起感受他的博学与睿智。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代背景下,我国艺术教育发展迅速,社会热度逐渐增加,大批学生纷纷把目光转向了艺术学科。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是中国艺术教育的重要基地,将艺术创造作为艺术教育的培育理念,坚持艺术与传媒两翼齐飞,着重凸显艺术学科的文化气质,稳步聚合多样学科,力求实现理论文化与技能展映相融、学理探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着力打造传媒文化氛围下的艺术田园,让学生在艺术的熏染中惬意地享受更为纯粹的艺术教育,品味升华心灵的艺术文化。作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他积极投身艺术教育事业,为艺术界和影视界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前不久,本刊前沿访谈栏目组有幸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博士生导师周星院长,让我们一起感受他的博学与睿智。  相似文献   

3.
《当代传播》2008,(6):I0002-I0002
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地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学院依托扬州大学百年办学传统,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坚持质量第一,服务第一,努力培养德艺双馨、又红又专、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的新闻传播、教育传播和艺术创造人才。  相似文献   

4.
孙宜君,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传播学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传播学会理事、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理事、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传媒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等。  相似文献   

5.
传媒艺术是指自摄影术诞生以来,借助工业革命之后的科技进步、大众传媒发展和现代社会环境变化,在艺术创作、传播与接受中具有鲜明的科技性、媒介性和大众参与性的艺术形式与族群.传媒艺术主要包括摄影艺术、电影艺术、广播电视艺术、新媒体艺术等艺术形式,同时也包括一些经现代传媒改造了的传统艺术形式.传媒艺术的最基本特征是逐渐鲜明的科技性、媒介性、大众参与性.传媒艺术的科技性,主要指近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在传媒艺术的生产创作、传播和接受中所发挥的深刻作用,具体呈现出如下三个特征:一是在创作上走向机械化、电子化、数字化的无损与自由复制创作;二是在传播上走向非实物化的模拟/虚拟内容传播;三是在接受上走向人的审美感知方式的“重新整合”.  相似文献   

6.
《今传媒》2021,(1)
《今传媒》是200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人文社科类学术月刊,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在10多年的办刊经历中,得到全国新闻传播学领域众多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的关爱及大力支持,现已成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类期刊,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名刊工程遴选期刊,中国传媒类高校学术成果展示重点期刊,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认定为第一批社科类学术期刊。曾获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荣晋数字阅读影响力“百强期刊”。本刊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思想性、理论性及应用性的办刊原则,努力开展多维度学术创新研究,进一步探索传媒新发展的有效路径,为新闻传播学繁荣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本刊主设栏目为:学人风采;传媒大讲坛;新媒体纵横谈;融媒体探究;广播电视音像;图书报刊出版;影视作品欣赏;文化艺术传播;媒介经营管理;教育传播与思考等,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7.
以培养信息传播人才为使命的传媒教育是一种人文现象,然而大众传媒的庸俗化与商业化对传媒教育的不断渗透,在人文层面上对传媒教育产生冲击。传媒院校图书馆应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取向,通过把握传媒教育的人文导向,保持与媒体共存的文化自觉,以及寻求图书馆物理空间的精神元素等途径提升传媒教育中社会责任感,实现传媒教育与人文精神的整合。  相似文献   

8.
艺术传播是人类社会的主要传播方式之一。从传统艺术到现代传媒艺术,其肩负的传播使命有了质的不同,但艺术传播的情感性这一古老命题至今并未过时。在大众传媒时代,作为艺术载体的媒介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并因此导致了传统艺术传播中情感因素的“异化”。重拾艺术的情感性审美感染力不仅是一个有意义的时代话题,而且也是一种最新的趋势。因此,我们可以在恰当处理艺术的情感趣味与传媒文化相互关系的前提下找到艺术传播的情感还原策略。  相似文献   

9.
《今传媒》2022,(2)
《今传媒》是200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人文社科类学术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在近20年的办刊经历中,得到全国新闻传播学领域众多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的关爱及大力支持,现已成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类期刊,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名刊工程遴选期刊,中国传媒类高校学术成果展示重点期刊,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认定为第一批社科类学术期刊。曾获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荣晋数字阅读影响力"百强期刊"。本刊主设栏目为"传媒大讲坛""新媒体纵横谈""融媒体探究""广播电视音像""图书报刊出版""影视作品欣赏""文化艺术传播""媒介经营管理""教育传播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钟欣 《现代传播》2003,(2):125-128
党的十六大确定“三个代表”为全党工作的指导理论 ,统领着我们的文化建设和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改革 ,要求我们电视剧事业要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为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出积极的贡献。我国加入WTO之后所面临的大好机遇和严峻挑战 ,也要求我们的电视剧做大做强 ,加入全球竞争。在这样的背景下 ,国家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的北京广播学院广播电视研究中心和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中国电视》杂志社 ,于 2 0 0 2年 1 2月 2 8、 2 9两日在广播学院国际交流中心隆重举办了“中国传播论坛 - 2 0 0 2…  相似文献   

11.
主持人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十篇的内容是: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2013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三年,在这期间,我国不断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体制改革和产业升级步伐不断加大,我国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艺术家作为人类文化进程中的精英分子,对我国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相当大的推动力。作为一位艺术家,他们身上背负的更多的是社会责任,这种责任最重要的表现,就是他们的作品应该促进国家变革创新和社会文明进步,鼓舞人们积极奋进、不断创新,给人以真善美的启迪和享受;应该反映社会风貌、人民精神气质,歌颂真善美,鞭挞假丑恶,鼓励人们团结向上、奋勇向前。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出现,艺术已经呈现出产业化发展的新型模式,媒体艺术研究已经成为时代所需。培养新时代的艺术人才对促进我国文化艺术传播、激发全民族文化艺术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等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也会为实现“中国梦”涂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2.
江凌 《新闻世界》2009,(4):60-61
在全球化背景下,现代新闻传媒趋向信息化、多元化、网络化、融合化,对新闻传媒从业人员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层次和多样化、复合型的特征,从而对新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促使我们不得不从全球化视角来反思过去,变革大学新闻与传播教育的传统培育模式.以通识教育为“体”,以新闻与传播专业教育为“用”,“体”“用”融合,培育复合型的新闻传媒人才。  相似文献   

13.
学校概况西南大学是2005年7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西南师范大学、原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国家“211”工程建设学校。学校位千重庆市北碚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缙云山簏、嘉陵江畔,占地9000多亩,至今已有百年办学历史,学校现有97个本科专业,19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4个博士点,师资力量雄厚,办学规模和质量居西部高校前列。学院简介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组建于2006年4月,由原西南师范大学新闻学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以及原西南农业大学信息中心等合并而成。学院现有三个系:新闻学系,广播电视系、传播学系:设有三个本科专业:新闻学、广擂电视编导、播音与王持艺术;現有一个传播学硕士点(包括新闻传播、新媒体传播、影像传播、网络传播四个研究方向),另有三个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理当代叙事文学、电影艺术理论、传媒教育技术。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588人,研究生84人。师资力量学院现有教职工3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博士9人(包括在读),专任教师分别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西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日本信州大学等海内外著名高等院校,是一支充满蓬勃朝气、有较强教学与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学院教师主持并出版了国家级教材5项:高等教育“面向二十一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国家级立项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级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等。学院聘请了原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部党组成员、原国际广播电台台长、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副会长、《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主编张振华教授担任名誉院长。聘请了清华大学刘建明、北京大学影吉象、中国传媒大学胡智锋等12位教授、博士生导师任兼职教授,还聘请了著名主持人汪涵等一大批传媒业界精英任指导教师。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2018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陶艺创作人才培养"开班式在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顺利举行。《陶艺创作人才培养》项目以中俄跨文化陶艺的重要审美和创作价值为契机,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旨在培养一批具有中俄跨国文化创作视野和美学观点的陶艺创作人才,给中国陶艺带来全新的创作理念,从而提升我国陶艺跨文化创作  相似文献   

15.
孟越  Poon  Chiew Hwa  Wong  Kwan Yie 《传媒》2021,(13):82-84
我国录音艺术专业高等教育经历了70余年的积累与创新,已经发展成为传媒类院校学科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声音创作人才的培养不仅可以提升我国文化事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水平,更将影响我国文化强国方略的实施及未来文化艺术事业的走向.本文将以CIPP评价模式为基础构建四个对比维度,探讨录音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中外学科建设差异的对比分析,对国内声音相关专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以期对进一步提升声音艺术创作人才的高等教育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系“电视艺术理论名家系列访谈”之十。路海波先生在考察中国影视教育发展历史进程的基础上,既客观地分析了影视艺术教育扩招所引发的一些问题,又阐发了影视艺术教育在艺术教育、公众素质、文化建设等层面的多重意义;着重论述了中国影视艺术教育中技能本体与素质本体的互文关系,从人才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形态的角度,表述了他对于中国影视艺术教育思维创新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7.
正主持人语: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发展,不断应运而生的信息新技术极大地推动了传媒产业的运营模式的变革,而媒体从业人员只有不断提升自身媒介认知水平、人文素养以及媒介传播能力,才能紧跟时代步伐,满足日益增长的创意文化需求,创造性的发展我国的传媒文化事业。本期"传媒大讲坛"栏目从媒介素养以及文化理想与艺术诉求展开探讨。首先特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生导师周荣庭教授等撰文《面向公众的科技传播从业人员的素养研究》,该文是中国科协研究生科普研究能力提升项目阶段性成果,论证慎密,深刻阐述了科技记者素养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18.
冷凇 《声屏世界》2006,(8):61-63
传媒通识教育西方传媒院校普遍重视通识教育,这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的非职业化目标上,体现在非专业课程及其教学的方方面面。英国的传媒院校在一些课程设置上与时代紧密结合:如针对国际恐怖主义盛行拟定了“媒体与危机意识的传播”课程;针对美国等霸权主义国家的文化侵略政策提出了“文化帝国主义与全球化”;针对“欲望城市”“老友记”等情景肥皂剧引领流行文化的现象制订了“肥皂剧中的女权主义”教学计划;针对技术发展对传媒领域的巨大影响开设了“传播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等等。这些在传媒世界中普遍存在的焦点在中国的专业课程设…  相似文献   

19.
邹联丰 《新闻战线》2015,(3):205-206
音乐传媒经历了纸质传媒、广播传媒、电视及声像传媒、网络传媒等四个发展阶段,对文化艺术带来的影响是双向的,在促进了公众文化价值选择的多元化和音乐艺术形式的创新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文化艺术价值的衰退和传统音乐魅力的弱化。正确引导音乐传播方向,可以促进音乐传媒为社会主义文化艺术服务。音乐传媒是指在一定的载体下,实现音乐语言与文化的扩散与传播,赋予音乐特定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价值的一种传播手段。音乐传媒的核心在于音乐的传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作为世界大国亟待向强国转变,其中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地位是重要一环。传媒与国际中文教育作为两大对外传播途径,两者结合可有效改善这一局面。本文通过研究国际中文教育的在德发展路径,提出将传媒手段、传媒理念融入国际中文教育,切实可行地解决了国际中文教育与传媒结合度低的问题,有助于我国展现文化魅力,提升在德“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从而促进国际中文教育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