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宁博 《今传媒》2024,(3):38-42
运动员作为公众人物,在公众面前展现出来的形象更多是媒介对其刻画和建构后的结果。媒介对运动员形象进行全方位建构所产生的效果,除了宣传运动员之外,还能够为媒介宣传赋予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核。在广东工业大学男篮夺冠CUBAL的背景下,各家媒体纷纷利用自身优势建构其媒介形象,并从符号化、情绪化、标杆化三个框架出发,最大程度地发掘其传播价值,产生了良好的建构效果。本文以广东工业大学男篮为研究对象,从媒体分类视角和受众传播理论两个方面分析其媒介形象的建构过程,并进一步探讨在此建构过程中媒介建构方式与以往相比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2.
黄子婷 《东南传播》2023,(10):14-18
在新媒体时代的大众传播中,体育明星作为竞技场上的英雄形象,成为了具有特殊意义的符号,体育媒体的报道、运动员的自我呈现与粉丝的参与协同塑造了体育明星的媒介形象。体育明星的行为与其象征的符号价值的协同度,成为了其媒介形象是否保持正面的决定性因素,对运动员自身的竞技体育事业、以青少年为主体的体育粉丝的三观塑造以至中国体育形象产生影响。体育明星需对自身的社会角色有清晰的认知,进行严格的自我管理,管理者亦应加强舆论引导与管理,促进体育文化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岳游松 《新闻界》2012,(4):70-73
本文从我国职业运动员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入手,论述了在我国运动员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具体内容与操作路径。  相似文献   

4.
主持人的媒介形象因其可视可感而受人关注。作为节目文本中的标志性符号,主持人的媒介形象具有实现传播功能的工具性特征。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从传播关系层面和文化语境层面去认知主持人的媒介形象。从形式特征到审美内涵,尽可能丰富地认识和把握主持人的媒介形象,有利于电视节目主持人自身更好地调整传播策略,明确职业使命,以更为积极的姿态融入电视节目传播并影响当代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5.
鲁迅作为民国时期著名的文化学者,其媒介形象建构不仅反映了民国时期文化人士的生活情貌,同时也折射了媒介本身在文化人物形象建构中的媒介意图。本文从"教育界"专栏对鲁迅私人生活和鲁迅作为公共知识分子和鲁迅作为文化表征的媒介形象建构进行了研究,得出鲁迅媒介形象的建构具有媒介层面和文化层面的双层意义的结论。专栏对鲁迅的报道在丰富专栏内容,提升专栏文化品位的同时,背后深藏着专栏创造及诠释鲁迅作为文化表征之共享意义的媒介文化动因。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选手谷爱凌为个案,基于341篇新闻媒体报道和11980条新浪微博评论的词义共现网络分析,采用文本分析法从自塑和他塑两种视角解读其媒介形象,为新时代中国女性运动员媒介形象建构提供策略参考。研究认为:谷爱凌的自塑形象是独立自律的成功女性运动榜样,具体建构路径包括专业竞技领域的性别平权、从原生家庭汲取女性鼓励、拥抱商业并重新定义美与时尚以及主动进行女性体育发展的议题设置;谷爱凌的他塑形象是友善、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体育形象大使,具体表现为热爱并传播中国文化,传递传播关爱队友、尊重对手、挑战极限等奥林匹克精神,并在社交媒体平台与Z世代粉丝平等友好互动。由此提出新时代中国女性运动员的媒介形象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编辑活动的本质和规律出发,全面分析了媒介内容生产方式变化对编辑职业的影响.认为信息传播速度和数量与内容可靠性、稳定性及可传承性的矛盾,是编辑活动固有的基本矛盾,决定了编辑职业的内涵.文章认为,现代编辑是集文明选择者、标准制定者、作品加工人、传播把关人于一身的人类文化缔构师,会通过否定之否定过程建立新常态.从编辑的职业内涵出发,从人类文化和社会进步的高度探究编辑职业变迁的规律,是打造全新的编辑职业形象,适应媒介内容生产方式变革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8.
最近几年媒介越来越注重自身的形象宣传,许多媒介都制作出了自己精美的形象宣传片。媒介形象宣传片作为媒介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展现媒介自身美好形象的同时,也展示了媒介的自身定位与受众群,对媒介的发展和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詹姆斯.凯瑞提出的传播仪式观强调传播是一个文化共享的过程,媒介事件往往需要通过一定的仪式来得以展现。媒介仪式由于媒体的放大作用,关注度高,因此对国家形象的塑造来说是良好的契机。本文试图从媒介仪式角度分析上海世博会开幕式的媒介呈现,从中探析媒介仪式中的国家形象塑造。  相似文献   

10.
李南 《新闻知识》2013,(3):29-30
国家媒介形象是媒介在进行信息传播过程中对实际形象的重构,这种重构的结果直接作用于受众,从而使受众对这一国家的认识产生偏差。长久以来,西方媒体在对我国国家媒介形象的构建上往往有失偏颇。本文从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分析了左右西方媒体构建中国的国家媒介形象的客观因素,并提出了一定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竞技体育是国家对内对外宣传的窗口,奥运会运动员是展示国家形象的群体。文章通过分析2020年东京奥运会《人民日报》报道中有关中国女性运动员的媒介形象可知,2020年东京奥运会中,中国女性运动员所建构的国家形象体现为维护体育精神的拥护者形象,推广中国文化的使者形象,富有魅力的积极媒介形象。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信息传播呈现出全民化、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趋势,传播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水平运动员因在大型体育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承载人类运动审美理想和愿望,以鲜明的形象和巨大的感召力产生轰动效应,是竞技体育中最大的亮点和看点,顺理成章成为媒体和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在我国,一些高水平运动员缺乏相应的媒介素养,不能善待、善用媒体。提高媒介素养,增强与媒体沟通的能力,对我国高水平运动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当今的媒介消费已不仅是单纯意义上的“产品消费”,还包含了“形象消费”的内涵。而技术表征是影响媒介形象的重要因素,因此网络媒介形象与传统媒介形象存在着很大差异,其价值和影响也不一样,针对网络媒介进行媒介形象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近两年的网络事件,对网络媒介形象的价值、网络媒介形象的指标评价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对网络媒介形象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4.
郭海英 《出版广角》2016,(23):86-88
在后工业时代,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和转型,男性与女性的境遇和生存状态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其中,大众传媒对男性形象的构建发挥了重要作用.《媒体与男性认同:男性特质的营造和重构》一书深度剖析了西方媒介传播下的男性特质,探析了媒介对男性性别角色的营造与重构,尤其是在研究方法和内容上,该书对中国男性媒介形象的探讨和研究颇具意义.  相似文献   

15.
肖奎 《新闻前哨》2022,(18):74-76
本研究分析了短视频平台中乡村教师自我建构了怎样的媒介形象。研究发现,乡村教师在短视频传播中,大致建构了四种媒介形象,分别为“乡村教育的无私奉献者”形象、“教书育人的‘灵魂工程师’”形象、“学生成长的守护人”形象和“积极乐观的平凡人”形象。乡村教师在短视频中建构的形象,提高了乡村教师的自我认同与职业吸引力,推动了优秀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为了进一步提高乡村教师的网络媒介形象,乡村教师还需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时代,多媒介的传播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媒介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新型职业农民现代化的提升、乡村振兴内生性动力的挖掘、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文化自信的增强。目前新型职业农民面临着媒介知识不足、媒介技能不强、媒介批判能力不够和媒介参与不充分等问题,因此必须通过加快乡村“新基建”建设,提升教育培训的有效性,强化媒体的社会责任,激发新型职业农民内生动力等路径来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媒介素养,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研究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媒介形象可以助力其准确定位,对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完善区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收集2000年1月1日至2023年4月1日范围内35家报纸关于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的报道内容,运用内容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借助KH Coder软件、LDA主题模型对报道文本进行报道数量、高频词汇和报道主题分析,以归纳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媒介形象。[结果/结论]从横向上看,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具有先进技术倡导者的技术形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搭建者的职能形象、基础业务不断优化的管理形象、公共文化承载者的建筑设施形象、公共文化服务提供者的服务形象、公共文化资源中心的馆藏资源形象和全民阅读保障者的读者保障形象等7个整体性的媒介形象特征;从纵向上看,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具有与时俱进的适应性形象、处境艰难的负面形象、古籍保护的藏书阁形象、免费开放的公益性形象、深度融合的复合型形象和数字赋能的智慧化形象等6个显著的阶段性媒介形象特征。针对政策、服务、技术、外部冲击等影响因素,提出改进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提升自身媒介形象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网络红人是2016年重要的流行文化之一,门户网站作为流行文化重要的制造者,通过连续大规模的新闻报道有力地塑造了papi酱"第一网红"的媒介奇观。通过研究发现,门户网站新闻报道建构了"颜值高"、"有才华"、"励志"、"接地气"、"低俗爱炒作"以及"人气高"六大papi酱媒介形象,较文字传播时代和图文传播时代的网络红人媒介形象相比有了显著变化。在网络红人媒介形象生产过程中,门户网站采用不同的建构方式来塑造原有网络红人媒介形象以及新产生的网络红人媒介形象。  相似文献   

19.
陈媛媛 《东南传播》2012,(11):68-71
本文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为研究样本,分析了我国主流媒体对湖北省媒介形象的呈现。发现湖北省在两报报道中文化教育优势明显,但总体关注度有待提高。具体形象表现为:文化形象——文化教育大省形象;政治形象——政治发展稳健、政府关注民生,职能部门管理水平亟待加强;经济形象——地区经济发展不够;湖北人形象——典型人物频出,但整体人文素养存在欠缺等。  相似文献   

20.
王辉 《东南传播》2012,(6):83-84
从媒介社会学视角研究新闻客观性的生产机制,能够深刻揭示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结构对新闻业和传播理念的建构过程。媒介在整个社会中实际上处于非核心地位,而在社会中起主导地位的政治和商业力量对新闻客观性产生深刻影响。媒介的政治经济依赖性不可避免地削弱媒介的内部自主性。尽管如此,客观性仍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理想和专业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