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谈到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便无法回避其西方背景,而强调西方背景往往又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误解成筒单的移植。本文拟通过对“现代诗”和“现代主义诗”两个概念的清理辨析,希望达到对“现代性”较为准确的认识,从而探索产生于西方现代主义诗潮和中国特殊现代性双重背景之下的中国现代诗中的现代主义诗歌的诗艺追求-即其“中国面孔”。  相似文献   

2.
杨瑞芳 《集宁师专学报》2007,29(2):33-34,52
"蒙太奇"技法虽然来源于电影艺术,但是在诗歌写作实践中早已普遍存在,它是实现诗歌意象跳跃性组合的重要写作技法。特别是空间蒙太奇思维使用,对于文本意境的生成有着特殊的作用,本文着重从诗歌造境方面出发,具体阐述并列式造境、层递式造境、交错式造境、对比式造境、声画分立式造境等空间蒙太奇的不同造境方式。  相似文献   

3.
“写实”是新生代诗歌一个明显和直接的特征。如果通过对新生代诗歌所主张的“还原”、“零度写作”、“冷态抒情”等的实质进行挖掘和探究.以及对新生代诗歌中诗歌主体和诗歌对象之间的根本关系进行考察和分析,可以看出:新生代诗歌中的“写实”不是与现实主义而是与现代主义诗歌(比如“朦胧诗”)中的“写实”取着同一精神路向。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历经意象主义、象征主义到后期象征主义,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方法都发生了深刻而显著的变化。“九叶”诗派在“新诗现代化”进程中,从诗学主题、诗思、戏剧化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创新,把中国现代主义诗潮推向了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个人化写作”逐渐成为、并将是21世纪诗歌创作的一种常态。在诗歌现实中,“个人化写作”显示出肯定和否定的双重力量,前者保存着诗歌独立精神和艺术超越;后者异化、分裂或消解诗歌的整体精神,使诗歌沦为“物化诗歌”和“时尚诗歌”。基于诗歌发展的现实要求,在诗歌与社会政治的新型深度对话关系上重建一种诗歌精神,将是诗歌“个人化写作”真正的活力所在。  相似文献   

6.
尽管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注意西方诗歌“外来影响的接受”,西方诗歌的很多历史经验和创作方法也至今是现代主义诗歌创作中非常活跃的因素,但中国传统诗歌的艺术经验及其表达策略仍然是现代主义诗歌的根基,是无法回避的内在的艺术资源。  相似文献   

7.
在当下诗歌写作中,“口语写作”因过分强调反讽策略与反叛意识,忽视了诗意、诗性,它变成了大众文化消费语境下话语权斗争的产物。海子、昌耀等诗人坚守的“大诗”写作情怀,践行了诗歌以抒情为特征的“歌唱性”,让诗歌回归艺术,回归内心。从“反讽”向“歌唱”的转向,对当代诗歌写作与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非国家空间”诗歌写作与传播主要是指1949年后以民刊为主体的“非法出版物”的写作与传播活动。建国后,国家通过控制诗歌写作者的生存与发展、诗歌传播方式、诗歌主题取向与艺术模式建立了国家全权代理机制;但是,诗歌在非国家空间却一直潜滋暗长,经历了萌芽期、发轫期、壮大期、高潮期等阶段,形成了当下国家与社会共生互补态势。  相似文献   

9.
“九叶派”的出现有其必然性,由社会现实的外部环境所决定。从现代主义诗歌发展的规律来看,现代主义诗歌要向前发展,就必须加以改造和整合,而“九叶派”诗歌正是经过改造和整合的现代主义诗歌。“九叶派”在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流派史上是达到高峰、趋于完美阶段的一个流派。“九叶派”将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艺术手法融于当时中国时代背景下的现实主义精神之中。“九叶派”在中国新诗史上的最大功绩是,打破了“诗必须表现情感”的传统信条,提出了“新诗现代化”的主张,更新了固有的诗歌观念。  相似文献   

10.
新诗歌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初,汉语诗歌革命性的变化是网络诗歌的兴盛。随意性、互动性、激情式及社团性为诗人提供了梦寐以求的诗歌创作平台。诗人们自发地在网络上集结了一个又一个的现代主义诗歌主题社区,使大批诗歌作品方阵式地呈现于我们眼前,网络使曾经疲软的当代诗歌重新勃发出无限的生机,使诗歌写作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繁荣现象,这就是本文指认的新诗歌运动。  相似文献   

11.
丁锋 《文学教育(上)》2009,(12):128-129
诗歌写作教学以“培养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培养高尚情操和健全人格”等诸多优势受到了教育专家及一线语文教师的推崇。那么,怎样更好实现诗歌写作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赛诗会”是一种可行的诗歌写作教学范式。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新一代蒙古族诗人选择了与前辈不同的艺术道路,把探索的触角伸向了“朦胧诗”及其源流——现代主义。蒙古语现代派诗歌经历了孕育、形成、发展三个阶段,带来了诗歌形式、语言、形象、时空结构的变革,其意义是无法磨灭的。  相似文献   

13.
“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立场”写作之争,是朦胧诗以来最大的一次诗歌论争。本文从诗论研究角度,分析双方诗学观念的异同,重点在澄清对“知识分子写作”观念的曲解,认为以知识分子身份从事写作是诗人的宿命;重提“知识分子性”的现实意义,在于重塑新诗近百年现代性追求中屡被修改、涂抹的“个体知识分子”形象,以再建独立、自由、怀疑和批判的“诗歌精神”。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战时流动性”和“国际现代主义”的视角下讨论抗战期间现代主义诗歌的三段“旅程”:1.奥登的战地行及其中国组诗;2.卞之琳的延安访问及《慰劳信集》;3.联大学生诗人们的迁徙、远征以及穆旦的诗歌发展。通过考察这些路线的联系和差异,本文力图重新提出“现代主义诗歌”这一问题。战时流动性使历史危机在诗歌领域具体化了,最终带来的是个体经验、诗歌语言、政治无意识的地形重构。这些旅程让我们认识到,诗歌与政治的紧张关系是现代主义的核心问题。诗歌的历史有效性的危机,也就是现代主义的政治想象力的危机。  相似文献   

15.
周继麟 《茂名学院学报》2005,15(5):71-73,77
海外著名诗人非马的诗歌以短小精巧,韵味悠长,哲理深奥见长。该文对非马诗歌的现代主义美学特征展开分析,阐述《十二生肖》诗歌中欲说还休的“残缺美”手法、深奥隐喻的情感表达和内心感觉的夸大表现。  相似文献   

16.
在中外化交流大潮的激荡下,岭南近代诗人群体禀具了“创作个性新质”、“人格素养新质”和“学观念新质”。3种“新质”决定了他们在面对崭新的近代诗歌题材时表现出特殊的表达能力与表达习惯,体现了岭南近代诗歌与古代诗歌相异的风格,反映了岭南近代诗歌风格的历史性嬗变。嬗变后的岭南近代诗歌表现为史诗式风格、新组诗风格、杂歌谣风格等3种基本风格类型,它们是对中国传统诗歌风格的挑战、叛逆与超越,对近代及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欧阳江河在诗歌批评中阐释了写作自省和语言自律的元诗歌观念,强调疏离现实而“站在虚构这边”,其诗歌创作渗透着诗人的写作立场,体现了独具一格的写作方式.欧阳江河的诗歌在语言修辞、排列、运用上无不表现出他的“元诗歌”倾向,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元诗歌所产生的对于现实的离心力.面对诗歌在当代的困境,欧阳江河选择“元诗歌”建构“最高虚构的真实”,其诗学体现了当代诗人对生存本身以及诗歌技巧的追问与焦虑.  相似文献   

18.
当代女性诗歌在其繁荣时期,呈现出对男权话语中心文化的大胆而勇敢的挑战和拆解,并试图建立属于女性自己的诗歌话语模式,在女性诗歌处于几乎“失语”的历史状态下,树起了一面独特的大旗。女性诗歌话语模式主要表现为躯体写作、自白倾诉和语词写作,但最终,女性诗歌仍然陷入到了语言迷失的困境之中,本文从这一角度,对当代女性诗歌的话语模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语学科由于自身的特殊属性,在教学改革之先就开始逐步打破单一的“工具书”与“思想品德教科书”的传统束缚,更加重视其包含的人性、审美性、学性。其中“诗歌”更应是最凝练、最集中体现这些内涵的学样式,但传统教学中我们往往过于去开掘其内在思想,以附“教化”之用。可以说这是从根本上的背道而驰,是“暴殄天物”。在此,笔想就高中语中的“诗歌教学”浅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诗歌教学中的模仿写作包括仿句和仿意写作,两者都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使诗歌课成为既能促进学生诗歌知识增长又能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双功能课程,既改变诗歌课传统的单一传授诗歌知识的局面,也呼应了当代教育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