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刘宁 《科教文汇》2007,(4X):186-186
王安忆是上海人,因此她的许多作品都以上海为背景,将上海特有的繁华与破落描写得淋漓尽致、生动哀婉。如较有影响的长篇小说《长恨歌》,用近30万字的篇幅,浓缩了上海40年的岁月变迁,用细腻而绚烂的笔将一个“俗”故事写得哀婉动人,跌宕起伏。“王安忆的《长恨歌》,描写的不只是一座城市,而是将这座城市写成一个在历史研究或个人经验上很难感受到的一种视野,这样的大手笔,在目前的世界小说界是非常罕见的,它可说是一部史诗。”这是在马来西亚将新设立的“第一届世界华文文学奖”授予王安忆时,评论家李欧麓代表18位评审的致词。  相似文献   

2.
看《长恨歌》评王安忆笔下王琦瑶的悲情人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恨歌》是王安忆所有作品中最被看好的作品,作品讲述了特定时期出身于弄堂的“上海小姐”王琦瑶的悲情人生,笔者从人物性格到对情感的渴求与依赖进行了人物分析,诠释了王琦瑶那以传奇开始却以悲情落幕的结局。  相似文献   

3.
人们对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历来争论不休,有所谓爱情说、政治主题说、双重主题说等等.本文作者持爱情说.首先从作品的四个层次来分析,肯定自居易井非像陈鸿写《长恨歌传》那样板着说教的脸孔去描写李杨故事,而是以"情"作为主旋律,让主人公的情去感动读者,使之产生共鸣,取得审美上的极大成功.  相似文献   

4.
正从高达828米的世界最高建筑哈利法塔,到世界第二高楼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厦,再到世界第四高楼508米的台北101摩天大楼,一座座现代化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城市中心。当人们惊叹它们的高耸、炫丽、魔幻,膜拜设计师的伟大时,其实还有一批应该被记住的默默无闻者,是他们用科学合理的结构设计支撑一座座高楼大厦安全地矗立在地面之上,他们是真正的幕后英雄——结构设计师们。而获得"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相似文献   

5.
"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一片片梯田一层层绿,一阵阵歌声随风传."山青田绿要靠秀水滋养,因此美丽中国必须要有一个清洁的水系和水环境. 我国水体占国土总面积0.8%,水资源总量28 000亿立方米,人均2 300立方米,只占世界人均拥有量的1/4,居1 21位,是13个贫水国之一.目前中国640个城市有300多个缺水,2.32亿人年均用水量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6.
正"你是一座用城市组成的城市,各区都自成一体。每条街的居民都操着自己的方言,人们为生计奔波不息……天空为你那水泥建筑感到疲惫,城郊在膨胀,有如涨潮的海水……远处,古老的教堂响着钟声,等待着夜幕轻垂,五光十色的广告闪烁迷离,柏油路把信徒们连在一起。"这是巴西诗人保罗·彭芬描写圣保罗的诗句,它恰当地表现了这座城市的特点:现代化的城市中,到处是鳞次栉比的高楼。从空中俯视,宛如被任性的孩子恣意抛撒的积木。  相似文献   

7.
王安忆是一位“一起步就迅跑”的作家。从1978年发表第一篇小说至今,王安忆的创作大致经历了展示自我情绪世界、表现知青生活、关注社会人生、参与文化寻根、探索生命奥秘这样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公认的佳作面世。 从80年代中期开始,王安忆的创作进入生命探索这一新的领域,她的许多作品曾产生了轰动性效应,也引起了十分激烈的争议。 王安忆说:“我的创作在宗旨和主题上始终是一致的,那就是一直在探究着人究竟是什么,爱情究竟是什么。”(《心灵的世界很大很大——访作家王安忆》)又说:“很长的  相似文献   

8.
《长恨歌》作为一首千古绝唱的叙事诗,除了具有深远的主题之外,《长恨歌》在艺术上的成就也是很高的,古往今来,许多人都肯定这首诗的特殊的艺术魅力。《长恨歌》在艺术上以什么感染和诱惑着读者呢?宛转动人,缠绵悱恻,恐怕是它最大的艺术个性,也是它能吸住千百年来的读者,使他们受感染、被诱惑的力量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杨红珍 《百科知识》2021,(10):40-46
夏夜里的闪闪流萤,忽明忽暗,亦真亦幻.成千上万的萤火虫就像是夜空里的繁星,令人震撼.大自然竟是如此的神奇.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借用它来表达各种不同的人生情感.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写道:"伊威在室,蟏蛸在户.町畽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借萤火虫来哀叹战乱带来的民不聊生的凄惨景象:军人回家时,看到家园已经很久没有住人了,屋子里有土鳖乱爬,门窗上结满了蜘蛛网,院子里有很多萤火虫发出鬼火一样的闪光,心情极其低落,更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李白的《咏萤火》"雨打灯难灭,风吹色更明.若飞天上去,定作月边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而杜牧的《秋夕》"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则抒发了一种哀婉悲悯的苦闷心情.当然也有励志的,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年轻的时候曾经说过:"我们都是小虫,但我是一只会发光的小虫."  相似文献   

10.
"我把辽西的化石介绍给世界,辽西的化石把我推向世界."这是季强在中央电视台最后一期《东方之子》上所说的一句话.今天,他之所以名声远播,是因为对恐龙化石的研究取得的重大成果,正如他所说,是辽西的化石把他推向了世界.  相似文献   

11.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座丰碑,也是表现平常人生存状态最为深刻的一部作品。本文对小说中孙氏兄弟的描写进行简单的阐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2.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学生的学习原本就是一个动态的充满灵气的个性活动,每个学生都是作为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参与教学活动的始终,他们的学习必然闪烁着创造的火花和人性的光辉.《课标》在"基本理念"中也指出:"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不同,导致优、中、差学生的存在."教师应正视这一现实,在教学中要深刻领悟《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的"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的重要理念,实现课堂教学个性化.  相似文献   

13.
谢少萍 《知识窗》2006,(7):48-48
在我国大文豪沈从文的作品中,有一篇题目叫《湘西·沅陵人》,文中介绍了我国20世纪30年代湘西的民风民俗,其中最独特的就是"赶尸"这一民间葬事旧俗.关于湘西的"赶尸"这一独特的民俗习惯,应该从"祝由科"说起."祝由科"这个名词,我国《辞海》里还收有这个条目,但讲得不很详细,反正就是巫医的意思,但巫医是怎样使死尸上路行走的呢?直到现在,仍未得到科学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时下,风靡世界的"洗肠热"已蔓延到我国,都市一些时髦的消费者都热衷于"洗肠".然而"洗肠"的魅力何在?广告如是说:"如果肠道得到完全的清洗,身体就可以从肠道中吸收足够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色斑、暗疮在您不经意中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还给您的将是一个光洁美丽的容颜."  相似文献   

15.
早在我国南宋理宗淳祜七年(1247年),湖南提点刑狱宋慈编著了《洗冤集录》五卷。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系统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里所描写的仵作验尸工作,如今已发展成一门系统的科学——法医学,日本称之为"裁判医学",欧美称之为"法庭医学"。  相似文献   

16.
《科学生活》2010,(1):86-87
一到冬天,就特别渴望温暖的感觉,常常会在一个宁静的夜晚,想起川端康成笔下那悠远辽阔的雪景和温暖恬适的温泉,想起《长恨歌》中"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的典故。每到这个季节,很多人都会把旅游的地点圈定在那些"温暖国度",且不必说温泉的功用,在冬日抛开所有琐事,让泉水温暖我们的身体,在宁静的心境中倾听内心的声音,这本身就是一大享受。本期就为读者介绍上海周边的五个温泉圣地,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7.
原始的呼唤     
姜戎的《狼图腾》为草原狼谱出一曲哀婉的赞歌,并对"狼"的野性进行深情地呼唤.本文试图在对"狼"意象的解读中,发掘"狼"意象蕴含的野性对人性的救赎价值,并评价救赎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18.
在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动物世界》节目中,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情节:一望无际的非洲大草原上,隆起一座座土堡,这是白蚁的巢;一些黑人,用烟熏,用水灌,驱赶白蚁出洞,把捉来的白蚁在铁锅内翻炒,掐去翅膀,便塞入口中,更有甚者,抓住翅膀,生吃白蚁,令人瞳目结舌。上述情景不过是当代人享用昆虫的一个镜头而已。目前,包括蚂蚁在内的许多昆虫,已渐渐成为国外美食家们餐桌上的佳肴,“昆虫食品”热正在兴起。美国的一些城市餐馆,以烤甲虫、烤螳螂之类的  相似文献   

19.
丹若 《百科知识》2021,(26):66-71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首广为传唱的"二十四节气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十四节气准确地反映了自然节律的变化,一岁四时,春夏秋冬各三个月,每月两个节气,每个节气均有独特含义,恰如《史记》所言:"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  相似文献   

20.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一首《春天的故事》,记录了一位已故伟人与一个国家、一座城市一段激荡人心的发展故事. 融入在歌声中,时光倒回到30年前,香江边上的那个小渔村,还是一派荒凉的景象,只有东方透出的鱼肚白暗含着这里的希望.蔡志明,一个28岁的小伙子,就在这时,踏上了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开始了他作为一名医者、一名管理者与三个医院的创业故事—— 三十年如一日,“三个坚持”是他成功的密码 镜头切回到2013年,深圳市科学技术奖最受人关注的市长奖授予了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蔡志明,这是深圳历史上第一次将该奖颁发给医疗卫生系统的医务人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