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母亲的一生     
张竞 《老年教育》2008,(10):34-35
母亲生在江南小镇一个衣食无忧的开明之家,从小便和舅舅们一样被送进了学堂,后来考上了无锡城里有名的寄宿女中。然而,日寇的枪炮声粉碎了母亲的求学梦,她小小年纪便随乡亲们一起背井离乡。  相似文献   

2.
残疾孩子是不幸的,而帮助孩子战胜不幸、走向幸福的关键人物就是父母,尤其是母亲。母亲们为此付出了许多许多。做母亲辛苦,做残疾孩子的母亲更辛苦。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本期关注"特意为许许多多特殊的母亲选编了一组文章。谨向所有为残疾孩子撑起爱的天空的母亲们致以节日的问候!  相似文献   

3.
十月底的一天早晨,学生小蔡的母亲匆匆来到学校,向我了解情况。原来,小蔡告诉母亲,他弄坏了同学的钢笔,要赔20多元钱。可母亲发现他的话前后矛盾,便产生了怀疑,特意到班内来调查。这之前我注意到小蔡最近买了许多玩具。他母亲一听玩具的事,便叫了起来:“他说那些玩具都是同学的。还  相似文献   

4.
我的家乡在沂蒙山腹地,这里土壤多为沙石地,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不易生长,村民们一年到头全靠地瓜干煎饼来维持生存。就在这艰苦的环境下,母亲共生了4个孩子,我在家中排行老大,后边还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生活的困难就可想而知了,但母亲却不听邻家大叔那句“穷读书,富放猪”的致富经,先后把我们送进了学校。从我记事起,便知道父亲没日没夜地在山上采石头卖,辛辛苦苦的父亲采一天的石头才能卖5角钱;母亲则像男劳力一样在田野里劳动。繁重的劳作使母亲的身体很不好,每到下雨阴天便腰酸腿疼。但就是这样,母亲却咬紧牙关,供我…  相似文献   

5.
写给母亲·面对育子的流行时尚 ,母亲的正确做法是 :冷静地分析自己的家庭土壤 ,如果是水田 ,就种上水稻 ;如果是旱地 ,就种上麦子。千万别在水田里种麦子 ,或在旱地里种稻子现代社会是一个处处体现时尚的社会 ,电视时尚、广告时尚、汽车时尚、服装时尚、发型时尚 ,应有尽有 ,无不让人眼花缭乱 ,这也让许多母亲迷失了方向 ,她们拼命地追逐着时尚 ,无论是发型、护肤还是美容 ,从头到脚无不体现着社会的潮流 ,这种行为同时也表现在育儿上 :母亲们看到社会上流行哪一行便让孩子学哪一行 ,看到社会上学什么吃香便让孩子学什么……对于一些母亲的…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见到秦姨我便没有好感。 她的长相和气质都充满了小市民的味道。这和我那已去世的母亲的气质相去甚远,母亲生前是美院的教授,喜欢苏格兰的大披肩,后来,她的许多女学生全喜欢披肩。可惜红颜薄命,母亲在我15岁那年突然离世,父亲在一年之后娶了秦姨,这让我非常意外。  相似文献   

7.
没有人知道母亲的生日,但母亲总是清楚地记得我们每个小孩的生日,当然还有父亲的生日。记忆之中,每当我们过生日的时候,母亲便会在清晨亲手为我们剥开一枚鸡蛋,含笑看我们吃下去,她并不说什么,但我们都看得出母亲的目光里包含着许多希望。小时候家里经济不宽裕,鸡蛋总是攒起来换钱,所以每次吃鸡蛋我们便觉得格外珍惜,总是慢慢地细细地吃,仿佛想在一年里都能记起这枚鸡蛋的滋味。而父亲过生日的时候,母亲总会给他打来一壶烧酒,炒几碟小菜,让父亲美美地吃上一顿,这时母亲也并不说什么,只是不住地往父亲杯里斟酒。好像因为生日…  相似文献   

8.
母亲爱花。记得我小时候,她每次忙完地里的农活,总要带回一些有名无名的小花,种在盆盆罐罐中,细心地浇水、施肥。我很是不解,母亲劳累了一天,为何还要莳弄它们?母亲笑笑说,一看到它们,浑身便轻松许多。耳濡目染,我也渐渐喜欢上了养花种草。那翠绿嫣红中飘散出的清新淡雅之气,让我在紧张的功课之余,感受到心旷神怡的舒爽。后来,当我知道有个“母亲节”时,便在心中暗暗发誓,将来挣了钱,一定要在“母亲节”那天送给母亲一束康乃馨。[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母亲给人以生命。母亲与孩子是世界上最基本、最自然、最普通的一种组合。母亲生 儿育儿,把孩子抚养成人,孩子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母亲的影响,无论母亲们是否领悟到自 身角色的重要,是否自觉地履行做母亲的义务,这种影响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  在身体方面:从生命刚刚开始孕育,母亲就与胎儿建立了不可分割的联系,母亲和母 乳是为胎儿和婴儿提供营养的唯一的最佳的源泉。而如果母亲在怀孕期和哺乳期身体欠佳, 便会使孩子出现营养不良,身体发育受到影响。母亲的喜怒哀乐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也有着直 接关系。一些专家曾用超声仪器观察…  相似文献   

10.
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美国的“母亲节”。这天上午,许多城镇的青年人都聚集起来,把康乃馨献给前来参加聚会的母亲们。他们各自佩戴一朵花,母亲已去世的人佩戴白花,母亲健在的则佩戴红花。青年们还烹制了丰盛的午餐,请母亲们分享,这使那些子女不在身边的母亲得到慰藉。  相似文献   

11.
这张照片,是我上初三时与父亲合拍的,它是我最贵重的珍藏品。照片上的父亲慈祥可亲,每当我彷徨时,便会从父亲的眼神中看到鼓励的目光。   看过这张照片的人,都说我与父亲长得有点像,其实,我不是父亲的亲闺女。我是父亲从路边捡回来的。正因为此,父亲对我付出了比对兄妹们多几倍的爱。   因为我,给家里带来了许多麻烦,母亲便不太喜欢我,为此,父亲不知和她生过多少气。父亲怕我的心里笼上自卑的阴影,就极力用他的爱来抹平我心中的伤痕。有天晚上,父亲要去学校看校,我便偷偷地跟去了。父亲发现后,便问我为什么不呆在家里,…  相似文献   

12.
你能做到吗     
曾听一位朋友说,每每想起去世的母亲,便痛心不已. 我这位朋友的父亲过世早,母亲含辛茹苦,把几个儿女养大成人,操劳一生.虽然儿女们都很孝顺,但他们为各自的工作和小家奔忙,没有谁能满足她的心愿一陪寂寞的母亲说说话.后来老人病重,儿女们都来了,去世前,她对围在身边的儿女们说了很多话,虽然吃力,但却兴奋.儿女们心疼母亲,劝她少说话、多休息.  相似文献   

13.
小病一场     
记得小时候是很喜欢生病的,感冒发烧隔三岔五便会到我身上走一遭。那时的我,显得相当脆弱,常常哭得黑天暗地。母亲急得团团转,苦口婆心地哄我吃药,然后又把我紧搂在怀里,时不时用粗糙的巴掌摸摸我的额头。  相似文献   

14.
第一张奖状     
上学了,我和我的同龄人一起,唱着那个时代的歌往前走。第一天放学后,从就读的学校回家,我远远地看到,母亲正站在门口等我。我紧跑几步,来到母亲跟前。母亲打量着我背书包的姿势,帮我扶好书包的背带,说:“上学了,就该听老师的话,就该好好念书。”刚上小学,我并不知道学习成绩好的奖励是什么。到了夏天,第一个学期结束,我从班主任老师宽厚的大手里,接过一张“五好学生”的奖状,我心律加快,双手颤抖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我便盼下课,盼放学。下课了,我背起书包就往家里跑。我要把喜讯告诉母亲,我要把奖状献给母…  相似文献   

15.
母亲的偏方     
我出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发育生长的时候遇上了“大食堂”和三年自然灾害,由于缺乏营养,常年小病不断,每当我头疼脑热时,母亲就会说,上火了,没事,过两天就好、说的多了我便知道“上火了”不是什么大病,只要从母亲口里听到这三个字,心里就踏实了许多。  相似文献   

16.
妈妈I LOVE YOU     
母亲节,天下每一位母亲的节日,明星们的母亲,也不例外。演艺圈中的明星,一举一动,万人瞩目。无论是他们的快乐还是忧伤,都时刻处在狗仔队的焦距之内。而当他们卸去浓妆,站在自己的母亲面前,他们便不再是明星。这时,他们只有一个角色——母亲的儿子。  相似文献   

17.
木头先生     
她紧咬着嘴唇,接过母亲递过来的一袋米,没等母亲把冻在喉咙里的嘱咐化进嘴里,就一转身跑出了家门,留下他依然在屋里吃力地刨着木头,木屑和着汗一同滚进地里。  相似文献   

18.
母亲的电话     
我们家安上电话,对于我和妻子来说只是高兴,而对于母亲来说,便是十二分的新奇了。母亲别说见过电话,连听都没听过。母亲没念过书,大半辈子呆在农村,世面见得不多。住到城里来,也只是我好说歹说让她为我带娃儿。母亲不习惯城里的生活,不喜欢墙上贴的画,不喜欢花花绿绿的地板,不喜欢进厕所里找不到一点要上厕所的感觉。她说,城里人住的房子像火柴匣子,人与人之间门关得那么紧,心封闭得那么严。有一次母亲问我:“对面那人姓啥?怎不见来往过?”我便说我也不认识呢!母亲这时候就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失望、惊讶、陌生的表情来……母亲极喜欢的去处便…  相似文献   

19.
七岁那年我和比我长一岁的小三相识。当时,他们一家人刚从外地搬来,成了我们家的新邻居,我和他也渐渐地熟识起来。我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听他母亲叫他“小三”,我也便学着大人们的样子叫他“小三”。起初,我只是眯缝着眼从两家中间的障子缝偷偷地叫他出来一起玩,却从不敢去他家里,我很怕他的母亲,因为那是一个比我的母亲高大许多的女  相似文献   

20.
国利 《老年教育》2007,(8):35-35
母亲年逾古稀,身体却很结实,包揽了许多家务,让我和妻子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工作。 可最近,母亲好像换了一个人,经常无缘无故发火,弄得家里乌云笼罩。我想问个究竟,却总是无功而返。还是妻子有办法,很快便探得虚实。原来,再过20天就是母亲73岁生日了,因为受“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迷信思想的影响,所以忧心忡忡。[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