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GREEN防水伤害增产剂是采取生物环保科技,针对油田开发中油藏泥质含量高,油层结构疏松,胶结性能差,低渗透水敏、水锁,原油物性变化大,轻微出砂,作业污染造成产能降低问题.利用它可以快速有效的起到解除水伤害等因素造成的油水井污染,改善油藏,提高渗透率,达到增大石油产能或恢复注水效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许彦坤 《内江科技》2007,28(3):106-106,110
本文探讨中、低渗透断块油田在生产过程中对油层的污染因素,介绍了对应的油层保护措施,从而有效地解决清蜡洗井的污染、层间干扰污染和压井作业污染对油层的伤害问题,对于经济、高效地开发中、低渗透油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注水开发是目前最主要的开发方法,但是长期对地层注水会引起水对油层的伤害,尤其是低渗透的油田水锁效应引起的产量下降是比较突出的问题。水锁效应通常表现在钻井、完井、修井作业中油层被“憋死”,或被管外窜漏进入油层的水或产出的地层水“憋死”,有时也出现产液良好的油井在洗压作业后产量大幅度降低甚至不产液的情况。因此,研究解除水锁伤害的方法,对改善低渗透油藏的水驱开发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注水开发是目前最主要的开发方法,但是长期对地层注水会引起水对油层的伤害,尤其是低渗透的油田水锁效应引起的产量下降是比较突出的问题。水锁效应通常表现在钻井、完井、修井作业中油层被“憋死”,或被管外窜漏进入油层的水或产出的地层水“憋死”,有时也出现产液良好的油井在洗压作业后产量大幅度降低甚至不产液的情况。因此,研究解除水锁伤害的方法,对改善低渗透油藏的水驱开发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水锁损害机理及解堵剂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水开发是目前最主要的开发方法,但是长期对地层注水会引起水对油层的伤害,尤其是低渗透的油田水锁效应引起的产量下降是比较突出的问题。水锁效应通常表现在钻井、完井、修井作业中油层被“憋死”,或被管外窜漏进入油层的水或产出的地层水“憋死”,有时也出现产液良好的油井在洗压作业后产量大幅度降低甚至不产液的情况。因此,研究解除水锁伤害的方法,对改善低渗透油藏的水驱开发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油田开发后期,厚油层内夹层是控制复杂水淹形式的主要地质因素,是合理调整层内注水结构和产液结构的基础,因此研究油层内夹层及其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胡旭军  康健  张涛 《今日科苑》2009,(24):46-46
油田在勘探开发的各个环节均可造成低渗透层油层损害。究其原因,均属油层本身的潜在损害因素,它包括储层的敏感性矿物,储渗空间,岩石表面性质及储层的液体性质等。在外在条件变化时,包括钻开油气层、射孔试油、酸化、压裂等,储层不能适应变化情况,就会导致油层渗透率降低,造成油层损害。对低渗透油层特别强调油层保护并不是因为这类油层比高渗透油层更易受污染,而是因为低渗透油层自然渗透能力差,任何轻微的污染伤害都会导致产能的大幅度降低,因此,低渗透油层的油层保护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李智 《中国科技纵横》2011,(10):350-350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地层能量在逐渐下降,由于作业洗井、热洗清蜡等原因洗井液对地层造成伤害,引起油层污染,导致油井产能下降、水井吸水能力降低,影响油田开发效果。因此,根据油井的实际情况,通过各种防止地层污染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减少油井产量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随着油田注水开发的不断深入,地下油水分布关系越来越复杂,根据现有资料,在对油层发育、动用状况认真分析的基础上,从地质特征、开采特点两方面对低效开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油田开发步入特高含水期,特别是水驱油田多套层系组合开发,各类油层沉积环境、岩性、物性、电性以及含油性的不同,使各类油层在长时间注水开发过程中的动用状况、剩余潜力存在迥并,低效循环井、层数也将逐年增加。油层发育的不连续性。剩余油分布越来越零散,层间和平面之间的压力差异矛盾日益加剧。为了解决压力差异大这一问题,在应用精细地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油层动用状况、套损情况以及各种动静态资料,对异常高压层的形成原因及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结合节能降耗,我们实施了高压层减水,进而做好压力系统调整工作。  相似文献   

11.
陈兆芳 《内江科技》2003,24(2):37-38
本文在深入了解典型注水开发油藏的地质特征、油层岩性、流体性命以及开采动态特点等基础上,结合研究问题的需要,建立了模式化的研究出发.并采用油藏精细致值模拟与动态监测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油层纵向水淹特征进行了研究与描述,对影响开发敏感策略因素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大情字井油田黑98区块储层孔渗低及东西向裂缝发育的地质特征,通过开展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为研究区油藏开发提供挖潜及调整的方向。在对研究区油层和储层情况充分认识的基础上,综合利用研究区以往的勘探和生产资料,以石油地质学、油藏工程、油田开发地质学、渗流力学及油层物理等学科理论为指导,对研究区油藏进行地质建模及数值模拟分析研究。根据模拟成果,分析剩余油分布规律,对剩余油挖潜价值进行分区,作为油藏调整注水开发方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代鹤伟  李淑平 《内江科技》2008,29(5):99-100
在对东风港油田车40块、车44块地质特征和开发状况的认识和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研究区块的开发效果并指出了研究区注水井数少、注采系统极不完善;天然能量弱、自然递减大;低产、低效井多,单井产量较低;油层非常分散、储量不集中,给注水开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等问题,并进一步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由于我国储油层非均质性严重的特点,导致我国在开采的过程中经常采取注水的方式,并经过多年的实施,总结出来了大量数据,并开展了多项的实验研究,所以在应用上面操作性能较高。而且由于在于其他的相关技术相比,注水技术拥有价格廉价、供应量充足、驱油效果消耗低等优点,所以在进行开采的过程中,大多数施工单位都采取注水开发的形式,在未来的几年里面这种情况并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在油田的开发上面仍是主要手段。由此可以看出,对于石油工作者来说详细的了解注水开发油田的技术及开发效果拥有很重要的意义,注水技术成果的出现将能够对于油田开采上面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鹏等 《内江科技》2014,(4):68+97-68,97
<正>水敏现象是指与地层不配伍的外来流体进入地层后,引起粘土膨胀、分散、运移和导致渗透率下降的情况。含水敏性粘土的地层,有可能把油层孔道堵死。油田开发过程中人工注水是补充地层压力的主要手段,而对于水敏油藏不适当的注水反而会降低油藏的开发效果。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和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烟道气吞吐开发水敏油藏的效果,分析并优选了注入参数,为注气开发水敏性油藏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16.
<正>1概述胡庆油田位于东濮凹陷西部斜坡带,含油面积47.32 km,石油地质储量5799.3×10 t,可采储量1419.4×10 t,标定采收率24.5%。地质特征表现为断块小、构造复杂、含油层段长,储层非均质性严重。油田经过20多年的注水开发,油水井窜漏情况比较严重,需要监测手段给予明确判别。如电测解释和开发认为是油层,但生产却高含水的情况;油井单采二、三类层高含水;生产层出水与地质分析不一致;油井含水突然上  相似文献   

17.
邵保林 《内江科技》2011,32(9):135+137-135,137
孤东油田八区位于孤东油田南部,主要为正韵律的河流相沉积,油层非均质性严重,处于特高含水阶段。剩余油分布零散,常规注水挖潜困难。不稳定注水是提高水驱开发的一种重要有效手段,有必要研究不稳定注水相关增效机理。从实践出发分析水驱后期剩余油分布特征,提出了从井网、注采关联出发的不稳定注水适应性,提出了优先选择注采关联相对独立的井组、油层边部注采不完善的井组、层间差异大的井组实施不稳定注水,并进行了矿场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严磊  李军 《内江科技》2012,(8):110+95
复电阻率测井是唯一中国人独创的一种电阻率测井新方法,在较大程度上克服矿化度影响后提高了对油层不同水淹级别的反应能力,能精细的描述水淹油层内的剩余油分布情况,克服了无法通过电阻率测井解释油层水淹状况的技术障碍,具有直接指示油层水淹级别的能力,是注水开发油田认识水淹的良好工具。  相似文献   

19.
经历过近40年的开采,东辛中油田已进入开发后期,保持充足的地层能量是注水开发的重点,然而粗放、单调的注水管理模式限制了油层进一步开发的需求。为此我们根据油田各断块在注水开发中所表现出来的共性和日益突出的个性特征,摸索建立起科学的多元化注水开发管理模式以适应油田各种断块油藏注水开发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20.
喇嘛甸油田萨一组油层注水开发后,套损严重,水井停注层多,油层动用程度低。为有效改善萨一组油层的开发效果,同时避免套损状况的加剧,探索注气开发萨一组的可行性,本文通过优选研究区块,运用数值模拟技术,对注气开发的方式、井网、井距以及合理的注采强度进行了研究,对不同注入方式、不同的井网井距进行了筛选,得出最佳的注入强度,并确定212m五点法面积井网开发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