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奥林匹克志愿精神教育,既是内化奥林匹克所提倡的理性和基本伦理原则,又是传递爱心,培养高尚情操,为社会无私奉献的过程。它不仅是传播奥林匹克主义和奥林匹克精神的载体,更是传播文明价值观、教化人的重要途径。因此,实践奥林匹克志愿精神,开展志愿精神教育活动不仅是举办北京奥运会的需要,更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查分析北京市中小学生和大学生志愿精神教育,论证北京奥运志愿者教育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奥林匹克志愿精神教育,既是内化奥林匹克所提倡的理性和基本伦理原则,又是传递爱心,培养高尚情操,为社会无私奉献的过程.它不仅是传播奥林匹克主义和奥林匹克精神的载体,更是传播文明价值观、教化人的重要途径.因此,实践奥林匹克志愿精神,开展志愿精神教育活动不仅是举办北京奥运会的需要,更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查分析北京市中小学生和大学生志愿精神教育,论证北京奥运志愿者教育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苏长滨 《职业技术》2006,(10):72-73
奥林匹克教育是奥林匹克运动重要的组成部分,思想层面的奥林匹克主义是奥林匹克教育的核心内容,在高职院校加强奥林匹克主义为核心的奥林匹克教育既体现了奥林匹克主义的宗旨和精神,也符合了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方针与目标,更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品德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应采取编写教材、培养师资、校园文化传播等有效途径进行奥林匹克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4.
奥林匹克教育是奥林匹克运动重要的组成部分,思想层面的奥林匹克主义是奥林匹克教育的核心内容,在高职院校加强奥林匹克主义为核心的奥林匹克教育既体现了奥林匹克主义的宗旨和精神,也符合了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方针与目标,更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品德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应采取编写教材、培养师资、校园文化传播等有效途径进行奥林匹克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5.
在《奥林匹克宪章》中对奥林匹克主义的定义为: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发展的一种人生哲学。奥林匹克主义谋求把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合起来,创建一种在努力中求欢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价值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的生活方式。奥林匹克主义的宗旨就是使体育运动处处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  相似文献   

6.
一、奥林匹克主义的涵义对于奥林匹克主义,有着狭义、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奥林匹克主义指奥林匹克哲学指导思想,即作为奥林匹克哲学原则的奥林匹克主义。广义的奥林匹克主义则是指整个奥林匹克文化体系,包括奥林匹克思想理论体系和奥林匹克运动的结合和统一。奥林匹克主义的内涵非常丰富:其一,奥林匹克主义是超越竞技运动的,是一种人生哲学、生活哲学;其二,主张以体育运动为载体,通过体育运动对青少年进行身体、心智和精神的教育,培养全面发展和完善的人;其三,通过体育与文化教育的结合,使体育运动为人类和谐发展服务,因此,它的对象不只是…  相似文献   

7.
张磊 《今日教育》2012,(Z1):9-11
历任奥林匹克运动的领导者都不同程度地强调奥林匹克的教育价值。他们认为离开了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宣场,奥林匹克主义就不可能达到其崇高的目标。顾拜旦复兴古希腊的体育思想奥林匹克是一所纯洁和净化人们心灵的学校,在这里身、心智得到锻炼,体育精神得到弘扬,奥林匹克主义的核心是教育。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奥林匹克运动永远不变的内涵,《奥林匹克完章》里明确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均衡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奥林匹克主义谋求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相融合,创造一种以奋斗为乐,发挥良好榜样教育作用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奥林匹克主义的中心思想是人的和谐发展,它将体育运动与教育和文化相结合从而使人实现和谐发展。奥林匹克运动最重要的功能是教育,深入理解和践行奥林匹克教育的主旨精神,对优化高校体育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奥林匹克主义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林匹克主义是一种"人生哲学",旨在促进人全面、和谐的发展.新世纪赋予了奥林匹克主义新的内容:弘扬奥林匹克主义,就是要弘扬绿色体育精神,构建绿色体育文明,大力发展大众体育和强化体育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0.
在高校体育教育中进行奥林匹克主义教育的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奥林匹克主义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体育活动,它始终以教育为核心,提倡的是通过体育和文化及教育相结合,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将奥林匹克主义的内容纳入到高校体育的系统教育中去,让身心发展处于最关键时期的大学生接受奥林匹克主义的教育,有利于丰富学生学习内容,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形成正确而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北京奥运会的美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林匹克的美学本质是什么?国际奥委会在《奥林匹克宪章》中明确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它将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为一体。奥林匹克主义所要建立的生活方式是以奋斗中所体验到的乐趣、优秀榜样的教育价值和对一般伦理的基本原则的推崇为基础的。”可见,奥林匹克主义的核心不是别的,  相似文献   

12.
奥林匹克教育包括奥林匹克历史知识教育和奥林匹克人文知识教育,本文主要从奥林匹克主义、宗旨、理想、精神等方面,探讨了奥林匹克人文知识教育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奥林匹克主义是一种“人生哲学”,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新世纪赋予了奥林匹克主义新的内容:弘扬奥林匹克主义,就是要弘扬绿色体育精神,构建绿色体育明、大力发展大众体育和强化体育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4.
奥林匹克教育主要是以青少年为教育对象,以奥林匹克运动知识体系为内容,普及奥林匹克知识,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理想,倡导奥林匹克主义人生哲学和生活方式.筹备北京奥运会过程中,奥组委与教育部制定和实施了针对全国中小学校学生的《“北京2008”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计划》.为了更好地开展学校奥林匹克教育工作,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体育课程体系,营造校园奥林匹克文化氛围,发挥大众传媒的快捷作用,加强奥林匹克研究,特别要加强农村学校奥林匹克教育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奥林匹克是一所纯洁和净化人们心灵的学校,在这里身、心、智得到锻炼,体育精神得到弘扬,奥林匹克主义的核心是教育。  相似文献   

16.
中国高校奥林匹克教育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综合研究方法对372所高校奥林匹克教育现状进行分层抽样调查,以全面了解和正确展望中国高校奥林匹克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更好地推广和开展适合大学生身心特点的奥林匹克教育,促进奥林匹克教育在中国高校发展。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高校会更加普及,更加深入人心。奥林匹克主义、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宗旨和奥林匹克理想将给中国当代大学生予以新的启迪和鼓舞。  相似文献   

17.
奥林匹克志愿教育既是传播奥林匹克主义和奥林匹克精神的载体,也是传播文明价值观和教化人的重要途径.奥林匹克志愿教育对推动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努力构建完整的奥运志愿服务的教育体系、奥运志愿教育的目标机制、奥运志愿服务的运行机制、奥运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和奥运志愿教育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8.
《今日教育》2012,(Z1):8
"奥林匹克是一所纯洁和净化人们心灵的学校,在这里身、心、智得到锻炼,体育精神得到弘扬,奥林匹克主义的核心是教育。"  相似文献   

19.
一、奥林匹克主义的涵义 对于奥林匹克主义,有着狭义、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奥林匹克主义指奥林匹克哲学指导思想,即作为奥林匹克哲学原则的奥林匹克主义。广义的奥林匹克主义则是指整个奥林匹克文化体系,包括奥林匹克思想理论体系和奥林匹克运动的结合和统一。奥林匹克主义的内涵非常丰富:其一,奥林匹克主义是超越竞技运动的,是一种人生哲学、生活哲学;其二,主张以体育运动为载体,通过体育运动对青少年进行身体、心智和精神的教育,培养全面发展和完善的人;其三,通过体育与文化教育的结合,使体育运动为人类和谐发展服务,因此,它的对象不只是那些参加体育运动的人,还包括人民大众。它强调体育的人文价值,目的是将竞技体育运动置于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的位置,以期建成一个和平的、维护人的尊严的社会。如果仅从体育运动的角度,奥林匹克主义的重点在于:以公平竞争为前提,在激烈的竞争中,竭尽全力拼搏奋斗,极大地发挥人的体能、技能知识、智慧,以促进身体、心理和思想品德的和谐而又全面的发展,以推动人类的和平、友好、进步事业。奥林匹克主义的含义有着深远的外延:(1)强调入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意志、精神的和谐发展,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人类的完善和社会发展的思想、理论和运动;(2)不是单纯就体育论体育而是以体育运动为载体,把体育和文化、教育结合起来,通过体育运动的社会学校对青年进行身体、心智和精神的教育,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的世界性的社会活动;是一个改造、完善人类和社会的世界性的宏伟计划,它依靠体育与教育的结合来改造人,实现社会的理想变革;  相似文献   

20.
秦红岭 《中国德育》2007,(12):49-52
作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价值目标与思想体系的奥林匹克主义,是一种促进人全面发展和积极进取的人生哲学,具有深刻的德育价值,为我国大学德育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高校应充分利用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这一契机,开展全方位的奥林匹克教育活动,尤其要注意充分挖掘奥林匹克主义的德育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