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生玉米与互生玉米产量性状的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双列杂交和品种比较试验,研究了对生玉米与互生玉米产量的构成因子及其遗传效应的差异。结果表明:对生玉米的穗长,行粒数和单株产量极显著高于互生玉米,对生玉米的穗粗,穗行数和千粒重与互生玉米无显著差异,影响对生玉米和互生玉穗长,穗行数和单株产量的随机因素主要是加性效应;其遗传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主要产量性状中,穗粗,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的广义遗传率高于互生玉米。  相似文献   

2.
研究结果表明,各性状与籽粒产量遗传相关密切程度为行粒数>轴粗>出籽率>穗行数>穗位>千粒重:直接通径系数为行粒数>千粒重>穗行数>轴粗>出籽宰>穗位.认为单株籽粒产量改良,应在稳定穗数的基础上,着重提高行粒数;适当增加轴租,以利提高千粒重:协调好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三者关系.实现单株产量的较大幅度增长。  相似文献   

3.
采用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对8个玉米自交系的10个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和群体遗传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组合及10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穗粗、穗行数、千粒重3个性状的狭义遗传力超过了80%,可以在早代选择,而单株产量、行粒数、穗长的狭义遗传力较低,受环境影响大,不利于早代选择;对亲本间的GCA效应和杂交组合间的SCA效应分析表明,自交系L103在降低株高、穗位高,提高结实性,增加穗行数、提高出籽率等性状上优于吉853,自交系L102-2在降低株高、穗位高,提高结实性,增加穗长、穗行数、行粒数,提高产量和出籽率性状上优于4F1,是综合性状相对较好的玉米种质.  相似文献   

4.
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多元回归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9个玉米自交系按Griffing方法4组配36个单交组合,采用三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对玉米穗粗等10个农艺性状与子粒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逐步回归表明穗粗、穗行数、千粒重、株高对产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以产量为依变量,以这4个性状为自变量进行通径分析和相关分析得出穗粗、千粒重对产量具有重要作用,株高次之,穗行数的作用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密植对百玉393的单株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设计6个密植条件,以穗长、秃尖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和单株产量为对象进行调查研究.统计分析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升高,百玉393的单株产量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在5 500株/667 m~2条件下的单株产量最低.相关性分析表明,百玉393在不同密植条件下的单株产量与穗长、行粒数呈显著正相关;穗粗与穗长、行粒数均呈显著正相关;穗长与行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方差分析表明,穗长和行粒数在各密度间的差异均显著,秃尖长、穗粗和穗行数在各密度间的差异均不显著.多重比较表明,种植密度在4000、4500株/667m~2的穗长与其它密植条件下的穗长有显著差异,5000、5500株/667 m~2的穗长与6000、6500株/667m~2的穗长有显著差异,其它密度下的穗长无显著差异;种植密度在4000、4500株/667m~2下的穗粗与6500株/667m~2的穗粗有显著差异,其它密植条件下的穗粗均无显著差异;种植密度在4000株/667 m~2的行粒数与5 500、6 000、6 500株/667 m~2的行粒数有显著差异,4 500株/667 m~2的行粒数与6 000、6 500株/667 m~2的行粒数有显著差异,其它密度下的行粒数均无显著差异;各密植条件下的秃尖长和穗行数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对茎腐病抗性较强、产量较高的玉米杂交种,采用人工接种法研究了不同玉米杂交种对茎腐病抗病性和产量结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玉米杂交种对茎腐病的抗性差异较大。其中,杂交种3号达中抗(MR),其它均为感(S)或高感(HS);接种玉米茎腐病菌的杂交种和未接种的穗长、穗粗、行粒数、单穗重、单穗粒重和百粒重之间差异显著(P〈0.05),而对秃顶长度、粒行数的影响不显著(P〉0.05)。杂交种3号的产量最高,明显高于郑单958,是较为理想的抗病高产新组合。  相似文献   

7.
本文按双列杂交法(D4)分析了7个自交系的生育期、株高、穗位、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秃顶长、百粒重、出籽率、单株籽粒重11个性状GCA、SCA及遗传参数。结果表明 :8个性状主要受加性基因效应控制 ,非加性基因效应作用较少。8112、1302、掖107在我市表现较好 ,有利用价值的亲本。8112×1302、8112×岩自38、掖107×86 -11、1302×掖107等组合 ,可在我市种植  相似文献   

8.
通过四个对生玉米自交系双列杂交F1对生频率和单株产量的结果分析 ,认为 :只要F1对生株率达到 5 0 %左右 ,单株产量达到 2 5 0克左右 ,生产上利用对生玉米杂种优势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对转BADH基因水稻品系在0.0,3.0,5.0g/L NaCl胁迫下的抽穗期、株高、穗长、有效穗数、成穗率、总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单株籽粒产量等10个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上述三种浓度NaCl胁迫下,有效穗数与单株籽粒产量之间的偏相关均达到极显著;在0.0,3.0g/L NaCl胁迫下,只有千粒重与单株籽粒产量之间的偏相关达到极显著;在3.0,5.0g/L NaCl胁迫下,只有实粒数与单株籽粒产量之间的偏相关达到极显著。在三种浓度NaCl胁迫下,有效穗数、实粒数对单株籽粒产量的直接效应较大,而千粒重的直接效应则较小。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种植密度对百玉9337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设五个种植密度,对穗长、秃尖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和单株产量等性状进行研究.统计分析表明,百玉9337在不同密度下秃尖长的变异系数最大,而穗行数的变异系数最小.方差分析表明,穗长、秃尖长和穗粗在各密度间的差异显著,穗行数和行粒数在各密度间的差异不显著.多重比较表明,种植密度在4 000株/667 m~2下的穗长与5 000、6 000株/667 m~2的穗长有显著差异,在4 500株/667 m~2下的穗长与5 000株/667 m~2的穗长有显著差异,其它密度下的穗长均无显著差异;种植密度在6 000株/667 m~2下的秃尖长与其它密度下的秃尖长均有显著差异,其它密度下的秃尖长均无显著差异;种植密度在4 000株/667 m~2下的穗粗与4 500、5 000、6 000株/667 m~2的穗粗有显著差异,在5 500株/667 m~2下的穗粗与4 500、6 000株/667 m~2的穗粗有显著差异,在4 500株/667 m~2下的穗粗与5 000、6 000株/667 m~2的穗粗有显著差异,其它密度下的穗粗均无显著差异;5个种植密度下的穗行数均无显著差异;种植密度在4500株/667 m~2下的行粒数与6 000株/667 m~2的行粒数有显著差异,其它密度下的行粒数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夏玉米品种的合理群体密度,使优良品种与生态环境相适应,以发挥群体优势而夺取高产,研究了不同群体效应对夏玉米光合生理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6.75万株/hm^2处理产量最高,在6.75~7.50万株/hm^2群体密度范围内,群体叶面积指数、光合势随密度的增加显著增加,而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比叶重则下降,玉米品种群体密度为6.75万株/hm^2,可构建较合理的群体结构,获得较高的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我省沿淮、淮北地区65份大豆资源材料为试材,研究了该地区大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变异特点,估计了主要农艺性状的群体平均数、遗传变异系数、遗传力、遗传进度、遣传相关及选择指数等遣传参数,明确了以生育后期、单株粒数、单株产量构成的选择指数对产量的选择效果最佳。提出了对该资源群体开发和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应用DTOPSIS法对2002年国家黄淮海鲜食甜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一组)的13个参试品种12个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与各品种的实际表现十分一致,比单纯用产量对参试品种进行评价更具有科学性.该方法具有计算简便,结论明确等优点,可作为甜玉米品种区试验中对参试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采用营养液培养方式,探讨和比较硝态氮(NO3--N)和铵态氮(NH4+-N)两种不同供氮形态及其供应水平(0、3、7.5、15、22.5、30、37.5 mmol/L)下,供试玉米利民15和皖玉9号的生物学性状对以磷酸钙模拟的低生物有效磷胁迫的适应性差异。结果表明:当供氮水平低于22.5 mmol/L时,对玉米供应NH4+-N或NO3--N均可产生提高其对低生物有效磷胁迫适应性的效应。随供氮水平的升高,在两种供氮形态营养条件下,玉米幼苗植株生物量、地上部和根系干重、株高、叶面积和根体积的变化趋势均基本呈现报酬递减规律,而当供氮水平在0~7.5 mmol/L变化时,玉米的生物量干重均出现最高值。不同品种玉米对NH4+-N和NO3--N营养的响应既存在共性:NO3--N营养玉米植株株高和根体积始终高于NH4+-N营养植株,但也存在基因型差异。从植株含磷量分析,当氮水平高于3 mmol/L时,NH4+-N营养利民15的磷含量始终高于NO3--N营养玉米;而皖玉9号则在供NH4+-N水平高于22.5 mmol/L时,出现磷含量低于等氮水平下的NO3--N营养玉米的现象;其中利民15的植株磷含量与其生物量干重之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77**,n=11),而皖玉9号的植株磷含量则与其生物量干重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96**,n=11)。此外,在等氮水平下,两种供氮形态营养玉米的叶面积、单位叶面积光合速率、单株水平的根系活力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低生物有效磷胁迫条件下,玉米在不同供氮形态营养条件下的适应性机制不同,其适应性强弱主要取决于是否为适宜的供氮水平。  相似文献   

15.
用65份有代表性的大豆品种资源,研究了10个生理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其与籽粒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大豆生理性状遗传变异丰富,多数性状遗传力较高,预期遗传进度可观。可将遗传力高,与产量相关密切的生理性状作为产量间接选择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鲜食糯玉米品质综合评价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综合评定的方法对鲜食糯玉米品质进行了评定 ,运用其结果又对产量与品质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进行测算 ,提出本试验点的优质高产组合是W 45 36糯、DST0 2 0 1、T2 872。  相似文献   

17.
实验研究了双隐性黑甜玉米 (简称黑玉米 )的种子 ,在萌发前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简称 SOD)、过氧化物酶 (Peroxide简称 POD)及过氧化氢酶 (Catalase简称 CAT)的活性变化 .结果表明 :黑玉米干种子中三种酶的活性均高于普通的黄玉米 ;在萌发的种子中黑玉米三种酶的活性也均高于黄玉米 .提示黑玉米具有较高的营养滋补价值和抗逆性 .  相似文献   

18.
夏玉米覆膜种植水分利用效率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覆膜种植夏玉米研究水分利用效率,采用人工打孔取土以及烘干法测定土壤含水量,结果表明:覆膜种植能有效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夏玉米覆膜种植总需水量较露地减少34.14mm,水分利用效率比露地提高33.31%.作物系数KC值在灌浆期达到最大,其值为1.184.  相似文献   

19.
21个杂交水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分析了21个水稻杂交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生育期千粒重株高一次分枝数穗长有效穗数着粒密度穗粒数抗倒伏系数穗实粒数生物产量。因此,在选育水稻品种时,应注意选择生育期较长、粒重及株高较高、一次分枝数较多、穗长较长的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