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春年画     
正年画,因于过年时张贴而得名。门神、灶君是最早的年画形式,其定型于汉,兴盛于宋,普及于明清。张贴年画,是春节期间重要的民俗。新中国成立后,年画作为一种喜闻乐见的民间文化形式,得到了有关方面的  相似文献   

2.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汴京一带木版年画已相当繁盛,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民间木版年画在当时已很盛行。1127年,金攻破汴京,迫使年画作坊的艺人迁到距开封45里的朱仙镇,遂有朱仙镇木版年画之称。……  相似文献   

3.
李乐  滕云 《大观周刊》2013,(2):33-34
年画是中国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为了营造吉祥欢乐的节日气氛经常张贴于新年之际,表达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我国四大年画除四川绵竹年画还有,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年画,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一绝”。绵竹年画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与内容.在全国年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武强年画民艺历史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7年,周扬在晋察冀边区文艺座谈会上说":美术工作者和民间画业合作,创作了11种年画,销售近40万份,这可以说是美术史上的创举。"  相似文献   

5.
周霁 《大观周刊》2012,(11):72-72
绵竹年画是四川文化艺术的一朵奇葩,同样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年画历史悠久,其中四川绵竹年画,天津杨柳青、江苏桃花坞、山东潍坊的年画最为著名,被合誉为中国四大年画。四川绵竹年画以产于竹纸之乡的中国四川省绵竹市而得名、由于年画的制作大多数木版印出轮廓而后填色,所以又称之为木版年画。绵竹年画的历史悠久,跟其他的艺术形式一样.有着漫长的发展过程。本篇文章主要从绵竹年画的起源、题材与内容、艺术特色、色彩以及绵竹年画的发展状况等方面来阐述对四州绵竹年画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6.
"新年画运动"是新中国美术史上重要的美术活动之一。长期以来,学界对于"新年画运动"的研究集中在《群英会上的赵桂兰》《新中国的儿童》《菜绿瓜肥产量多》等少数代表作,以及这些作品对于新中国美术创作所产生的重要影响。然而,关于这一影响深远的美术运动何以凋零的前因后果,学术界却甚少进行相关的总结与回顾。本文以1954年4月蔡若虹在"年画创作座谈会"上提出的新年画"渐渐地不像年画"入手,从形式、内容、思想三方面梳理了新年画逐渐走向下坡路的原因。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梳理新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7.
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是我国民间木版年画中的一朵奇葩,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并称为"南桃北柳"。自明代中叶以来,随着工商业和贸易的发达,苏州已经逐渐成为我国江南刻书、印书中心,  相似文献   

8.
李玉梅 《兰台世界》2015,(5):143-144
天津杨柳青木板年画在我国传统年画艺术中以技艺精湛、藏品丰富以及传承完整等特征,被艺术界奉为"中国年画之首"。在该时代背景下,对天津杨柳青木板年画传播价值进行研究就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天津杨柳青木板年画在我国传统年画艺术中以技艺精湛、藏品丰富以及传承完整等特征,被艺术界奉为"中国年画之首"。在该时代背景下,对天津杨柳青木板年画传播价值进行研究就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沈慧瑛 《档案与建设》2004,(2):27-29,32
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苏州的工艺美术一直闪耀着奇光异彩。苏绣、缂丝、宋锦、檀香扇、通草堆花和桃花坞木版年画是闻名于世的苏州传统工艺美术,技艺精湛,声誉卓著。其中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杨家埠年画、四川绵竹年画并列为中国四大年画。  相似文献   

11.
林颖 《现代传播》2019,(11):60-64
"新年画运动"是新中国成立后备受瞩目的现象,也是影响中国家庭空间视觉文化构成的重要传播活动之一。作为一种媒介,"新年画"通过政治话语对民间话语的征用,实现了民间艺术的政治化与私人领域的公共化,重塑了中国家庭空间的文化景观和大众的审美习惯;与此同时,新年画入户塑造了家庭空间中的仰视型视觉范式,培育了日常生活的政治仪式感与崇高感。由此,现代意义上的"家"和"国"开始紧密勾连,家庭空间成为了建构政治认同、塑造时代"新人"的宣讲台。  相似文献   

12.
肖红廷 《兰台世界》2014,(10):153-154
木版年画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和美术形式之一。明代木版年画以其集中的创作题材、丰富的表现形式、新颖的艺术风格而独具艺术魅力。它的题材以纳福驱邪、教化劝诫、民情风俗为主,主要有门画、炕头画、中堂画三种形式。  相似文献   

13.
木版年画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和美术形式之一。明代木版年画以其集中的创作题材、丰富的表现形式、新颖的艺术风格而独具艺术魅力。它的题材以纳福驱邪、教化劝诫、民情风俗为主,主要有门画、炕头画、中堂画三种形式。  相似文献   

14.
《全国新书目》2013,(10):50-52
绵竹年画历史悠久,是流行于中国西南的年画品种,堪称中华艺术之瑰宝。2006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绵竹木版年画名列其中。绵竹年画是一种有着良好群众基础,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品。迄今为止,绵竹年画已被全世界50多家博物馆和众多私人收藏:精品绵竹年画先后在美国、法国、英国等30个国家和地区展出。此套丛书是目前国内外最完整记录绵竹年画历史、代表作品、传承人和创新发展的权威出版物。  相似文献   

15.
“老鼠娶亲”是民间剪纸和年画中一个广泛流行的、在各年画产地都有的题材。其实际功用,除了在新年这一特定的时令张贴所具的意义外,这些民间美术作品本身,作为一个独立的表现形式,又表达了什么呢?就我所见的剪纸和年画作品来看,较早也较有特色的是俄国植物学家弗·列·科马罗夫1896—1897年间在中国搜集到的一张杨柳青套色年画《老鼠自叹》。画面分上下两部分,上右画《西游记》八十回唐僧被白鼠精摄入无底洞中逼婚,孙悟空救出唐僧,正在大战众鼠精。上左画《三侠五义》故事,徐庆、韩彰、卢芳、蒋平、白玉堂五人结义,号称五鼠,花…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1月20日,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河南省著名作家、编剧王少华创作的汴味长篇小说《门神门神扛大刀》首发仪式在开封举行。这是一部有着浓郁中原文化特色的作品,以开封朱仙镇年画、开封盘鼓、官瓷为背景,描写了当年开封  相似文献   

17.
前些天,上海市收藏协会在三山会馆举办一个名为《花样年华》海上年俗展,主题是老年画和老月份牌。上海民间收藏家张文标提供了自己穷十几年精力搜罗的三百多张老年画和老月份牌,其中有很少露面的上海旧校场年画和近年来形成泛滥之势的月份牌。  相似文献   

18.
《文化遗产》2010,(1):125-133
在当代,传统手工木版年画作为一种代表性的民间美术、民俗用品,审美功能不断上升,实用功能下降,机器胶印年画占领了开封朱仙镇的大多数民居。经过调查,多方人士正在为朱仙镇传统木版年画为此寻找着创新发展之路,目前包括以下几个层面:开封与朱仙镇的年画艺人对画面的创作与想法、专业美术工作者的年画创作,还包括包装形式上的开发、销售运作模式的新思路、艺术传承的进展等,政府、学者和艺人正在一起为这门古老工艺的传承、发展与创新而努力。但是,民间老百姓接受什么样的年画创新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从历史看,民间木版画是相对于宫廷的、文人的和宗教的木版画而言的。从现实看,民间木版画则主要是区别于专业木刻家的创作。我们将民间的木版画作全面审视,既要给年画。一个应有的重要的位置,又要顾及全面,理出系统。不论从概念、逻辑还是从隶属关系上看,只能是民间木版画包括民间木版年画,而不可能是相反。  相似文献   

20.
木版年画是我国独具民族风格的艺术形式,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大独创,是民俗档案的重要组成.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山东潍坊的杨家埠和四川的绵竹,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民间木版年画产地,在历史上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