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周景芝 《中国培训》2004,(12):15-15
湖北省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管理工作,圆满完成今年国家给该省下达的15万人示范性培训任务,2004年9月29日在武昌召开了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会议,对这项工作进行总结并做进一步部署。截止10月10日,黄冈市共完成示范性培训任务19535人,转移就业18950人,转移就业率达97%。全市10个县市区中,罗田、黄梅、麻城、蕲春4县市超额完成了培训任务,其它6县市区完成任务均在80%以上。为了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质量,确保培训学员就业,让农民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团风、红安、蕲春、黄州等县…  相似文献   

2.
湖北:转移培训让农民成为紧俏人才自2004年以来,湖北省共转移培训农村劳动力120.4万人,其中仅该省教育系统就培训了90万人,转移就业率最高达96.2%。据了解,湖北省在外务工人数为587.2万人,全省农民外出打工年创劳务收入322.96亿元,平均收入偏低。经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后,农村  相似文献   

3.
一、教育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实施情况(一)教育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实施情况2005年,全国教育系统继续实施《教育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努力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脱贫致富做出了新的贡献。1、2005年教育系统共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3270万人次。据各省级教育部门统计,2005年教育系统培训的农村转移劳动力中,引导性培训1568.30万人次,占培训总人数的47.96%;职业技能培训1085.72万人次,占33.2%;进城农民工培训483.76万人次,占14.79%。与2004年相比,2005年教育系统农村劳动力转…  相似文献   

4.
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农民就业能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我校成立27年来,积累了一定的农业、农村、农民教育培训经验,在“服务新农村,培养新农民”的办学精神指导下,于2004年积极参与并主动承担起了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3年累计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6000余人,这项工作的开展也有力地促进了我校工作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据了解,2004年我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在全区14个市的106个县(市、区)展开。我区大部分县级职业学校、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技工学校和社会力量办学培训机构参与了培训。其中,在承担“阳光工程”培训项目的168个培训基地中,教育部门单位占39.8%,农业部门单位占31%,劳动部门单位占26.3%,社会力量办学和企业单位占2.9%,形成了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农民工培训格局。全年共培训拟转移就业的农民工108万人,培训后转移就业82万人,培训转移就业率75.5%。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82861人,培训后转…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将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全省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增强产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近日,河北省正式启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该工程的目标为:2004—2006年,实施三年三百万培训工程,重点支持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引导性培训和每年不少于3000人的示范培训(贫困劳动力),探索转移培训工作机制,为大规模开展转移培训奠定基础。2007—2010年,在全省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职…  相似文献   

7.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是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转移就业竞争力的最有效途径.几年来,湖南省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任务仍然艰巨.文章从实地调查入手,分析了湖南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更好地开展转移培训、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竞争力的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本文就培训的项目、培训的宣传、培训的内容、培训的资料、培训的教案、培训方法方式、培训的实践教学、培训的就业转移、结业总结谈些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农业人口大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任务十分艰巨,现阶段我国农村有1.5亿富余劳动力,每年还要新增600多万农村劳动力,农村劳动力数量大,素质低,劳动技能缺乏,居住分散,培训组织难度人,培训质量不高,转移就业竞争力不强,影响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难以在城镇实现稳定就业和长远发展。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引导农村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是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举措,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我国5年内要转移农业劳动力4500万人,任务十分艰巨。农业职业技能开发是对农业劳动进行培训、考核、评价的系统工程,是提高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增强农村劳动力就业竞争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有效途径。下面我简要讲三个方面的情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在学习贯彻《南安市教育系统关于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实施方案》中,回顾我校走过的办学历程,深感中等职业学校不仅要办好职专学历班。而且应搞好职业技能培训,为学员的就业和创业服务,近几年来,我们采取了许多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措施,主动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培训任务。  相似文献   

12.
2004年起,广州增城由政府投资,整合培训资源,铺设职业培训网络,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培训及免费就业机制,对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为前提;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为保障;以促进农村城镇化建设为基础;以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为关键,是增城模式得以顺利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中央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2004年1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启动了“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在全省范围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重点的农民大培训。计划2004到2010年.全省培训农民1000万人,其中培训农业专业技能人才100万人,转移就业培训400万人,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500万人。为认真组织实施好“千万工程”.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在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中,全省参与这项培训工作的学校有3837所,其中高等职业院校37所,中等职业学校231所,农村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720所,村成人文化学校2546所,其他培训机构220个,全省教育系统共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74.3万人(中职培训13万左右,乡镇成校培训35万左右,村成校培训15左右,其他培训机构培训9万左右),其中,转移就业35.8万人,转移后培训94万人。  相似文献   

15.
今后几年,我国农村还将有1.5亿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每年还要新增600万农村劳动力。根据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目标,每年需要转移的1000万农村劳动力开展转移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对其中的500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对已进入非农产业的5000万农民工进行岗位培训,2006——2010年要对向非农业和城镇转移的5000万农村劳动力开展引导性培训,并对其中的3000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对已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两亿多农民工开展岗位培训。面对规模空前的培训任务,现有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的培训规模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只要解放思想、端正服务方向大力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6.
仙游县是百万人口大县,地少人多,约有农村富余劳动力20多万人,2001年仙游县人民政府将仙游职业中专学校确定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技术培训工作.三年来依托仙游职专共举办各类培训班56期,受训人数达5318人.  相似文献   

17.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而且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是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根本性措施,只有经过技术培训,取得相关技术证书,农村富余劳动力才能有效成功地实现转移。针对这一新情况,南京市六合区区政府不断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投入的力度,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首先,我们摸清我区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家底,仔细研究市场的需要,在2004年之前已有的6个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的基础上,2005年有针对性并结合自身特点又新建立了“雄州镇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等8个农村…  相似文献   

18.
秭归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三峡库区移民大县。全县国土面积2427平方公里,耕地35.8 万亩,素有“八山半水一分半田”之称。由于人多地少,二三产业不够发达,县内就业安置容量有限, 全县26万名劳动力中有18万人属于富余劳动力。近几年来,我县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共为全县培养经济建设及管理人才2万余人,培训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6万余人,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和省、市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发村就业结构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农村富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就业。由于农村劳动力存在文化素质偏低,劳动技能差等问题,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以下简称农转培训)已成为乡镇文化技术学校重要的培训任务之一。通过农转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整体素质是达到农民转移就业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如何搞好农转培训作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厦门市在建立和完善沿海现代工业基地,尽快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城市”的进程中,通过建立“政府统筹、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职业培训,促进其向二、三产业转移。2001年全市共举办64期培训班,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人数达2799人,其中1929人当年实现了就业转移,就业率达68.91%。在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中,我们突出做好“三个结合”,努力构筑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转移的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