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痘是一种小儿常见的急性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水痘以皮肤或粘膜出现特征性的皮疹为主要表现,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或接触传播,传染性很强,容易在集体托幼机构内引起流行,在冬春季节尤其容易发病和流行。  相似文献   

2.
冬末春初,季节交替,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天气聚变的情况下容易诱发疾病.儿童、老年人、体弱者、营养不良或慢性疾病患者、过度劳累者、精神高度紧张者等人群容易患呼吸道传染病.幼儿园是幼儿高度集中的地方,更应高度重视做好预防工作,以防止和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3.
流感和普通感冒的区别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它是一种能引起世界大流行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冬春季节严重危害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具有起病急、传染迅速、发病率高、波及面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四月是呼吸道传染病好发季节,幼儿园很有可能成为传染病的传播中心,如不加以管制,传染病可能由学校蔓延至家庭,波及社会。家长和幼儿园该如何减少疫病传染机会:  相似文献   

5.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播迅速。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使用麻疹疫苗以来,使此病的发病率大幅下率,流行已得到控制,但仍有局部散发病例,且发病年龄趋向大龄化,轻型和不典型病例比例扩大,所以常常容易误诊。由  相似文献   

6.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传染方式主要是从空气飞沫通过呼吸道传播,多在春季流行。由于“流腮”的传染性特别强,所以早预防、早发现、早期准确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流感的预防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简称流感。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和直接接触。其发病症状虽近似普通感冒,但症状较重。临床多见于同一单位或区域,同时或先后多人发病。表现为高热、全身不适,肌肉或关节酸痛;常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流感可导致中耳炎、气管炎、心肌炎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并发肺炎,较重可危及生命。流感具有发病急、传染性强的特点,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工作和学习。由于流感病毒型别的不同及病毒株的不断变异,而人们对变异了的流感病毒普遍缺乏免疫力,容易受其感染,故流感经常造成广泛的流行,甚至能引起世界大流行。  相似文献   

8.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柞腮”,是一种主要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病毒传染病。流行性腮腺炎主要流行于冬春季,全年均有散发。近一两年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率较以往有明显上升,这主要与此病的流行规律有关。  相似文献   

9.
冬春季节是流感高发季节,而学龄儿童与外界接触机会较多,感染细菌、病毒的机会也随之增多,是流感的高度危险人群。比如2002年元旦前后,我国北京、天津、山东等北方地区出现的流感暴发流行,波及人数最多的就是在校学生。父母了解有关流感的预防护理知识,可以帮助孩子健康度过流感高发季节。一、认识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与由细菌引起的普通感冒不一样),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传播迅速、常发生大范围流行的特点。由于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控制难度较大,在城市特别容易流行。近年…  相似文献   

10.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所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病原体通过某种方式在人群中传播,常造成传染病流行。急性细菌性痢疾、沙门氏胃肠炎、病毒性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都是夏季容易出现的传染病。今年,我国发生的非典型性肺炎,就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它主要通过近距离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这种传染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给国家的经济建设也带来很大的损失。防治非典及其他传染病,最有效、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养成和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在非典传染病疫情面前,人们已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要养成和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并不是…  相似文献   

11.
麻疹俗称“痧痧”,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婴幼儿。六个月至五岁以下发病率最高。临床表现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结膜炎、口腔粘膜斑和全身斑丘疹为特征,如若造成流行,将严重威胁婴幼儿健康。  相似文献   

12.
流行性腮腺炎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85%发生在小于15岁的儿童。1岁以下婴幼儿由于从母体中获得特异性IgG抗体,维持9~12个月,故很少发病。感染本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本病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污染物经由呼吸道传播,四季均可发病,以晚冬早春多见。每年均有小的流行,由其是幼儿园、学校,对儿童危害较大。本病潜伏期较长,约14~25d,平均18d。腮腺肿大常是疾病的首发体征,持续7~10d。常一侧先肿2~3d后,对侧腮腺亦出现肿大,也有仅单侧肿大,或腮腺肿大同时有颌下腺肿大,甚或仅有颌下腺肿大或舌下腺肿大而无腮腺肿大。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手足口病频发,由于没有研发出预防此病的疫苗,所以在传染病管理中,手足口病已列为幼儿园主抓的传染病.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以夏秋季多见.然而,近两年,寒冷冬季也出现了此病小面积流行的报道.此病传染性强,传播快,主要通过幼儿密切接触进行传播.患者咽部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传播,同时被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玩具等可通过日常接触进行传播.成人带菌者亦可传染给幼儿,而自己不显示手足口症状,所以,作为父母,应该意识到自己可能是一个隐性传染源.  相似文献   

14.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的常见传染病,以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发病为主。该病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均曾发生此病的流行。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潮湿高温季节多见,冬季发病较少。该病流行期间,可发生幼儿园和托儿所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  相似文献   

15.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发病急、变化多、传播快、流行广、危害大的特点。发病季节一般从冬末或春初开始,4月份达到高峰,5月下旬逐步减少。多见于15岁以下的儿童,特别是2至6岁的儿童更易感染。因此,应高度警惕,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16.
秋冬季气候变化大,昼夜温差大,加上幼儿园是人群高度密集场所,幼儿的抵抗能力弱,以及室内空气流通不畅等因素,容易引起流感、乙脑、霍乱、菌痢、甲肝、腮腺炎、麻疹、风疹、水痘等传染病。如果处置不利,还极易引发爆发流行,对幼儿园的教学秩序及师生的身体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有高度的传染性,多见于小儿,尤以4岁内发病率最高.其特征为全身皮肤粘膜成批出疹、斑丘疹、疱疹和结痴同时存在.皮疹在躯干较多.本病在温带以冬春两季多见.在托儿所、幼儿园容易造成流行,传染源为病人.自发病前1—2天至疱疹干燥结痂为止,有很强的传染性.起病初,口咽分泌物带病毒,通过喷嚏、咳嗽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水痘疱疹的装液传染至全手、皮肤和日用品,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大多数病例为轻型,出疹前,症状轻微,可有低热或中度发热伴有流涕.咳嗽等不舒服感觉,皮疹常在起病当日或第二日出现,初起为成批细小红色斑丘疹,在数小时内迅速演变成椭圆形大小不一的水滴状清亮水泡,有痒感觉,24小时内清亮水泡变混浊,1—3天后变干和结痴.皮疹在3—4天内分批出现,主要在躯干及头部面部,四肢  相似文献   

18.
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轻型急性传染病。多发生在冬春两季,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染,各年龄段的儿童均可发病。这种病传染性强,在幼儿园及小学甚至可能会有成批的儿童患病。 得了风疹一般症状比较轻,仅有低热及较轻的感冒症状。通常在发热的当天或第二天出现皮疹,先  相似文献   

19.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小儿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在幼儿集体居住的环境中。如不注意预防,或发现了而不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是很容易蔓延开来的。某幼儿园曾发生过一起流腮事件,5个月内全园268名幼儿先后有102名幼儿染上流腮,发病率高达38%。严重地影响了幼儿的健康和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也使患儿家长蒙受了工作上和经济上的损失。事情过去后,该园领导就此事作了认真的总结,认为引起这  相似文献   

20.
禽流感就是禽类的病毒性流行性感冒,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禽类的一种从呼吸系统到严重全身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的传染病,禽类感染后死亡率很高。其传染源主要是鸡、鸭,人类在直接接触受病毒感染的家禽及其粪便或直接接触病毒也可能受到感染。此外,通过飞沫及接触呼吸道分泌物也是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