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然,置身于悠悠兰台之上。忘情于浩浩档案之中,你不能不更多地看到,日月给予同天共地之人的命运安排却是那样的“无私”。《档案天地》在步入它十四岁的青春之际,忽觉得,要_长大了,有责任把自己名字的历史蕴意作些揭示,并与世人一道,每期以“天地之间是个人”为题,  相似文献   

2.
有与无     
当老板的人,越富有的则越爱说“无”。爱说当年一无所有地白手起家,爱参加无私捐赠的慈善聚会,爱吃那些清心寡欲无肉食的素斋;刚起步没两天的小老板,越穷则越爱夸“有”。有一身名牌服装哪怕是仿冒产品,有一辆时尚轿车哪怕是分期付款,有一队漂亮女人的电话号码哪怕是从来没用过。  相似文献   

3.
有那么一群人,他们甘冒风险,奔走在新闻的最前沿,用客观报道揭露事实的真相;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深入生活的最底层,将目光投向小人物和小事件,展示百姓的苦乐悲欢;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将自己无私地奉献给新闻事业,用手中的笔捍卫着道义和责任,他们就是“记者”。  相似文献   

4.
吕欢 《新闻窗》2012,(4):69-70
和谐,“和睦对称”、“和睦协调”之意。我国古代“和谐”最早为音乐的概念,表音律和谐,《晋书·挚虞传》有“施之金石,则音韵和谐。”的记载。古代社会强调人与自然和谐,老子说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要尊崇自然规律;  相似文献   

5.
办报"幼稚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许多不成气候的报纸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逼上梁山”,上不了“梁山”走投无路也会退出些病来。时下报业的流行病,以下面三种为最甚。不妨列出,供报业同仁参考,并加戒慎。一曰“大话病”。唯有说大话才惊心动魄,横扫千军。过去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现在是“人有多大话,报有多大版”,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比如说追星族,就说得中学生一个个都是歌痴加情痴;说汽车走入家庭,就像人人都做汽车梦;说鳖精营养液,就叫人以为马俊仁拿冠军是靠秘方。说大话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好极端。说人道事,或者好,或…  相似文献   

6.
过去,我们的媒体曾有设立调研基地的做法。有了这个基地,就好比掌握了观察社会的显微镜、放大镜、望远镜……“根据地”一词让人想起已经逐渐遥远了的战争年代。在艰苦的革命战争中,革命军队每解放一个地方,都要努力地把它建设成为新的革命根据地。在革命根据地,革命军队和人民群众总是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根据地的人民群众总是无私地、源源不断地为革命输送着人  相似文献   

7.
《大观周刊》2010,(32):49-49
先哲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还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应该说,古人对生活和生命之“道”的诘问及探究远胜于当天的我们。在没有那么多物质诱惑及物质享受的远古时期,人们有机会用更多的时间“向内”看看自己,从而更准确的发现和把握生活及生命的纯美和本真。  相似文献   

8.
白天鹅,素有“仙鸟”之称,它天性善良,有正人君子风范。是世界名禽,数量稀少。它体重一般雄性10公斤以上,雌性10公斤以下,身高1.5米左右。 10年前,在天鹅湖的”仙鸟。距人有500多米,而今天的天鹅湖里的“仙鸟”距人只有30多米,这个距离,大大地缩短了人类与“仙鸟”和谐共处的距离……  相似文献   

9.
从3月3日全国政协开幕到3月16日的总理记者会,2016年的全国“两会”经过14天的紧凑日程圆满落下帷幕。本刊记者从全国“两会”新闻中心了解到,今年有3200多名中外记者报名采访“两会”。其中,境内记者有1900多人,港澳台记者有360多人,外国记者有1000多人。“两会”期间,共举办了15场记者会。本刊特派3名记者深入“两会”现场,从文化传媒角度为读者呈现记者眼中的“两会”特色。  相似文献   

10.
杨惠 《新闻窗》2007,(3):106-107
一历史上的贵州,给人一种错觉,那就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或者叫“夜郎自大、黔驴技穷”。对贵州了解不多,或者一知半解的人,只知道贵州是一个瓶子、一间房子、一棵树。“一个瓶子”就是一瓶茅台酒,“一间房子”就是遵义会议的城楼,  相似文献   

11.
一次灵魂的“洗礼”哈萨克人说,雪山冰水是圣水,能净化人的灵魂,也能映照出入的灵魂。雪灾面前,生与死、利与害的不和谐音强烈震撼着每个人的灵魂。通过这次20天的雪灾采访经历,我们这些记者的灵魂也受到一次洗礼。2月24日,我们在吉木乃县别斯铁热克乡采访时,听说在加勒哥斯哈拉盖村,有一个牧民党员耶生,在自己也受灾的情况下,无私地帮助了许多人。这是个典型人物,我们准备采访,乡长卡德尔别克劝阻说:“那里都是山路,雪又厚,路实在不好走。”我们执意要去。陡峭的山路上到处是雪,车几次陷进雪里,我们只有下来用铁锹挖,用…  相似文献   

12.
黄征 《中国档案》2007,(3):66-67
一枚南丁格尔奖章和一纸证书,在司堃范眼里格外珍贵,它们定格了她前半生的辉煌。“南丁格尔是我少女时代做护士第一天就崇拜的人。”司堃范在她写的书《走南丁格尔的路》中写道:护士是高尚的职业,但是必须具备一颗无私的心,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相似文献   

13.
数字     
《中国新闻周刊》2013,(37):16-16
今年“十一”黄金周,平均每天有1亿人次在路上,据交通、铁路、民航的统计,7天长假里.全国将有6.98亿人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出行的人比春节7天多出近一半。  相似文献   

14.
东风113祭     
《航空档案》2005,(11):F0021
号称世界首架“双二五”东风113战机在“大跃进”中隆重出台时,振奋过多少人的心!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年代,不少热血沸腾的人,包括敢想敢干的年轻人,颇有建树的大学教授、学者,享誉世界的科学家,空军高级将领、国防科委领导人,甚至德高望重的元帅、中共中央领导人,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相信:中国人终将很快实现“超英赶美”的梦!  相似文献   

15.
疫无情人有志,国有难民无私。严防死守战“非典”,协力同心送瘟神。“非典”疫情是灾难,也是工作促进;医护人员为天使,亦为战斗英雄。献爱心,献血汗,献身躯,有解放军赴汤蹈火,举国信心百倍;抗地震,抗洪灾,抗“非典”,靠共产党运筹帷幄,全民百难兴邦。众志成城 战胜“非典”@王  相似文献   

16.
茅玉东 《今传媒》2006,(8):54-55
昆山是一座新闻的富矿,各地记者在这里淘到的“金子”数不胜数,其中包括全国新闻奖。作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城市,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探访“昆山之路”。但我一直认为,在枯燥的数据之后,还要看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他们丰富的情感生活和无私的追求奉献,也应当是小康社会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7.
我曾向一位从事哲学研究的中山大学老教授提了个很俗气的问题:“何为幸福之道?”老人没直接回答我,却说了这样的话:“每个人的生命过程中,都将遇到三种人:一种是无怨无悔不求回报地关心你.爱护你,帮助你的人;一种是伤害你.欺骗你.利用你的人;一种是既不曾伤害你.欺骗你.但也不曾予你以关怀与无私帮助的人。”  相似文献   

18.
有人视“名”如“命”,只要有“名”就捞,也不管该不该得。做记者工作多年,至今还为报道中排名而苦恼。近日,我参加了一个“扫黄”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几十个单位,一百多人。我把报道写了,社长审了,第二天报纸一出版问题就来了。一位管宣传的副部长找到我:“排掉啦,把 N 局排掉啦,他们不派人来参加会议啦!”部长还很神秘地转达了 N 局领导的牢骚,说什么:“开会有我们,扫‘黄’有我们,报纸上都把我们撇在  相似文献   

19.
贼样子     
贼样子从前,有个商人识字不多,却好卖弄文字。一天,他搭船外出经商,船停在江心上,和同行者一块下船到寺里游玩,忽见亭上写着:“江心赋”三个字。他大惊失色,忙喊:“有贼,有贼!”同行的人都莫名其妙,他却一本正经地说:“那亭上不是写着‘江心贼’吗!”同行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老人跌倒以后无人敢扶,伤人制假造劣屡有发生.存在着见死不救、麻木和冷漠,但我们还是要看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美好,甚至感动。比如今天多地评选的“感动人物”“民间英雄”等。当今中国的主流价值判断依然是向善向真的。助人利他、扶贫济困、危难时伸手相助甚至舍己救人,依然是大多数人的美好品德。少部分人道德的失范和道德标准的模糊并不代表主流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