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一、引言 一日,在网上浏览新闻,有一行标题豁然醒目:<史上最牛钉子户>,冲着"史上最牛"这四个字打开这则新闻,介绍的是得庆钉子户事件,而在这则新闻后面有相关链接,有一则是<史上最牛钉子户——上海静安区钉子户>.  相似文献   

2.
范崇高 《现代语文》2006,(10):16-16
<咬文嚼字>2002年第9期"一针见血"栏目内有<"胆如牛"闻所未闻>一文,指出<联合日报>一篇文章的标题"贪官缘何胆如牛"有误,并且说:"要准确地表达这个意思,不如把'胆如牛'改为'胆大包天'或'胆大妄为'." "胆如牛"的说法确实闻所未闻,但仔细分析,恐怕作者原本用的是"胆如斗",在编印过程中,不知在哪个环节误成了"胆如牛".  相似文献   

3.
1.汉语"中"之概念考辨.诚如中哲史家陈荣捷所说:"中"之含义,在<易>为二五,在<春秋>为权衡,在<书>为皇极,在<礼>为中庸.谓乎无形,非中也;谓乎有形,非中也,上不荡于虚无,下无局于器用,惟变所适,惟义所在,此"中"之大略也.(<中国哲学论集>)陈氏所言极是,然未免抽象,如果认真检点起来,则汉语"中"之概念在传统典籍中不外乎如下三种最有代表性的说法:  相似文献   

4.
不知从何时起,人们把眼睛盯上了高考满分作文. 我也是. 高考过后,我总习惯性地驻足书摊浏览大大小小的晚报,看有没有披露来自阅卷场的"满分作文":高考阅卷一结束.我总习惯性地翻阅书摊上大本小本的<××年高考满分作文快递>、<××年高考满分作文特辑>、<××年高考阅卷标杆作文>之类的图书.以便为备战下一年高考的学生支招:新高三的第一堂作文课,我也总习惯性地拿出几篇当年高考的"满分作文"读给学生听,好让他们从中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5.
陶麟老师在题为<"诗三百"辨>的文章(载<中学语文教学>2000.6)中对"诗三百"进行了考证,提出了"诗三百就是<诗>三百,而不是‘诗三百’,更不是<诗三百>"的结论,对长久以来认为"诗三百"就是<诗>的代称的说法提出了质疑,令人耳目一新.但我觉得陶老师的论证对其结论的支配力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6.
释"牿"     
刘艳丽 《现代语文》2006,(8):122-123
<说文·二上·牛部>:"牿,牛马牢也.从牛,告声.<周书>曰:‘今惟牿牛马.'"[1]<说文解字注>中说:"<费誓>:‘今为淫舍牿牛马.'大小徐本皆无‘淫舍'二字,今刊本妄增之.此许偶遗二字,非必许所据<尚书>少二字也.惟大放牿牢之牛马,故令无以获穽伤牛马,若牛马在牢中,获穽安得伤之?<周易>:‘僮牛之牿.'许及九家作告,郑作梏.刘、陆作角,不训牢也."[2]  相似文献   

7.
在2007年第12期<语文新圃>上读到好友梅桑榆兄<施蛰存与鲁迅的书单>一文,很是高兴.我知道,桑榆兄多年来主要从事杂文写作.甚至可以说"只问是非,不管一切",而这也正是一个写作者最可宝贵的品质.不过,桑榆兄此文中有些说法,好像与史实不那么相符.……  相似文献   

8.
这些时间,网络上出现了一系列中学历史课视频片段,并迅速走红.而上课的这位历史老师袁腾飞被网友称为"史上最牛历史老师".而此前藉央视"百家讲坛"<品三国>的易中天也早已红遍大江南北.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他们二人之所以走红,除了有渊博丰富的专业知识外,深请"讲"的艺术,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同人心交流的艺术."新学期开学在即,又有许多的新人要担负起历史教学任务,故此,笔者不揣浅陋,就历史新授课"讲"的艺术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各种版本的教材中,大多数认为<拿来主义>"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写的关于继承文化遗产的一篇文章".这一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也有根据.由唐弢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认为:"在<拿来主义>里鲁迅又从批判与继承的关系作了进一步发挥.他把遗产比作一所祖传的大宅子,认为重要的首先是把它‘拿来'!"结合当时社会历史现状,纵观全文内容和结构,<拿来主义>中的"拿来",当指"融合新机",以"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即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而不是"继承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0.
沈华 《语文新圃》2008,(3):22-23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世说新语>的语言"清新俊逸,咳唾珠玑".读者也往往为其辞藻的新奇和语言的隽美所吸引,缘此,"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者忽视了质朴而自然的语言身后炽烈的生命热情和魏晋士人的心灵或哲学之美.这正如宗白华先生所言:"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相似文献   

11.
郑玲玲 《中国教师》2014,(18):29-31
<正>一、缘起:作业检查中发现问题在一次小学三年级数学调研测试中,一个班级的数学计算题引起了我的注意。题目:在()里填上">""<"或"="。320×5(>)15003×124(=)124×3185×4(<)8000×250(<)0+250学生在计算时,一般都是在算式下面写上结果然后再比较大小,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用这种方法来计算。从正确率上讲,这种做法无可厚非,但是从长远  相似文献   

12.
<诗经·十月之交>写了昏君暴政殃民等人祸,抒发了"四方有羡,我独居忧;民莫不逸,我独不敢休"的忧国忧民之情.传统说法通常把"羡"训为"镎",从训诂学的角度来看旧说似无破绽,但从对文的角度就不免有点勉强.本文认为"羡"当解为"欣喜",<皇矣>"歆羡"为同义连用,二字皆为"欣喜"之意.  相似文献   

13.
小时候,有一本名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塑造的保尔的形象太感动人了.尤其是书中那段名言让我热血沸腾.我曾多次虔诚地将这段话抄录在笔记本上:"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相似文献   

14.
蔡美云 《现代语文》2005,(4):127-128
"蔡芸芝老师"是当代著名作家魏巍<我的老师>中的主人公,在作者笔下她是一位既热爱学生又懂得教育教学艺术真谛的"最使我难忘"的好老师,"我很‘依恋'她".课文中这样写道:  相似文献   

15.
笔者有次去××医院看病,见门诊室的粉墙上高挂着某患者赠送的一面锦旗,上书"杏坛圣手,妙手回春"8个金色大字.心中暗忖:医生怎么会进入"杏坛"成为妙手回春的"圣手"呢?晚上看电视时,听节目主持人播讲××小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情况,荧屏上同时出现小学生摇头晃脑齐声朗读<三字经>的画面,字幕上随即打出"杏林书声"4个大字.  相似文献   

16.
汉字是一种最古老的表意体系的文字,<说文解字>是我国语言学史上最早的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 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根据字形说解字义的文献.<说文解字>的"女"部字"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威"我们可以看出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女性文化,从而可以看出母系氏族社会留下的遗迹.  相似文献   

17.
<正>加强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是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在阅读教学中极为重视"读写结合",我校也开展了"读中悟写,课堂练笔"的实践研究。在内容与形式上积极探索、大胆探究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也发现了不太和谐的"三化"现象。现象一:模式化"×××,我想对你说……""×××,我想赞美你……"诸多类似的练笔频繁出现在不同级段的课堂中,单一的"悟写"模式缺失引力,难以激发学生  相似文献   

18.
索兰朵,是意大利南部一个靠海的小城.如果不是看了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推荐的"一生必游之地",也许这个太过陌生、有着意大利语优雅婉转发音的词汇就永远不会出现在我的记忆中.<国家地理杂志>上的介绍极有诱惑性:意大利索兰朵有着世界上最美的小岛之一--卡普里,还有最美的海岸--阿玛菲海岸,那两个地方是欧洲的"人间天堂".  相似文献   

19.
<诗经>收录了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间的305篇作品,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中叶编写成书.<诗经>中没有"楚风",在<诗经>研究史上几近公论.然而对<诗经>中缺"楚风"的深层原因的探讨却莫衷一是.深究这些说法,都缺乏充足的证据.因此,要想探求出<诗经>中"楚风"缺失的真正原因,就要客观地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即<诗经>形成期的楚地歌谣、音乐发展情况以及楚周政治、文化关系来着手,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接近事实的真相.  相似文献   

20.
1999年,我在教学中发现人教版教材第十册第38页中一道病句修改题里的标点令人疑惑.此题是:图书角有<儿童文学><少年文艺>和<中国少年报>等课外书.其中"<儿童文学><少年文艺>"之间没打"、".随后,我翻阅了人教版的中学教材也是这样,可是一般报刊杂志遇到此情况时却大都打了"、".这么明显的问题应该不会是人教社一时的疏漏吧.解铃还需系铃人,于是,我把自己的困惑及个人见解寄给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小语室的蒯福棣老师,没想很快收到了回信,她在信中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