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道德情感贫乏、缺少责任感的人是不会真正关心他人、与他人真诚合作的,也是无法适应社会的。因此,中学生责任教育的培养在学生人格情感形成过程中,在各种能力形成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感应重视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2.
许多专家认为新世纪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个挑战,既不是新技术革命,也不是经济发展,而是青少年一代的道德问题。一个道德情感贫乏,缺少责任感的人是不会真正关心他人,无法与他人真诚合作的,也是无法适应社会的。可以说“学会负责”已成为进入21世纪的通行证。为此,我们学校把责任感培养放在重要地位,并把这项工作作为追求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探索。一、责任感培养是一项育人的系统工程责任感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承担义务,以及与之相应的自觉态  相似文献   

3.
"学会关心"教育的核心是"关心与做人":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会关心,在学会关心中培养兴趣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及主体精神,加强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关心;培养新一代公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责任感,力求改  相似文献   

4.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得到的关心多了,对他人的爱心少了,似乎"集体荣誉感"这个名词离他们也越来越远了。新世纪摆在人们面前的挑战,既有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也有经济发展的挑战,更有青少年一代的道德问题。一个道德情感贫乏、缺少责任感的人是不会真正关心他人,无法与他人合作的,是无法适应社会的。为此应该重视对学生的责任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一责任感是个人素质的核心成分,责任感的强弱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素质的优劣。美国的西点军校曾将“责任”二字作为校训。1993年,联合国在中国召开了主题为“21世纪挑战及教育改革”的会议,来自24个国家的与会专家提出了一个共同看法:新世纪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个挑战,既不是新技术革命,也不是经济发展,而是青少年一代的道德问题。一个道德情感贫乏,缺少责任感的人是不会真正关心他人,无法与他人真诚合作的,也是无法适应社会的。可以说“学会负责”已成为进入21世纪的通行证。只有具备高度责任感的人才会主动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  相似文献   

6.
集体建设中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使在校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负责,培养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已成为教育界的主流意识。责任心的培养正在引起人们的关注。董建华先生曾强调过:要增强育少年的社会责任感。美国的西点军校还将”责任”二宇作为校训。不难想象,只有具备高度责任感的人才会主动承担起对家庭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才会努力工作,报效祖国。  相似文献   

7.
责任感是个人素质的核心成分,责任感的强弱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素质的优劣。美国的西点军校曾将“责任”二字作为校训。1993年,联合国在中国召开了主题为“21世纪挑战及教育改革”的会议,来自24个国家的与会专家提出了一个共同看法:新世纪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个挑战,既不是新技术革命,也不是经济发展,而是青少年一代的道德问题。一个道德情感贫乏,缺少责任感的人是不会真正关心他人,无法与他人真诚合作的,也是无法适应社会的。可以说“学会负责”已成为进入21世纪的通行证。只有具备高度责任感的人才会主动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自己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青少年漠视自己、轻视他人生命事件屡屡发生,他们心中缺少爱、缺少善良、缺乏激情,他们的情感正在荒漠化。因此,一些有识之士指出:新世纪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个挑战,既不是技术革命,也不是经济发展,而是道德问题。一个道德情感贫乏、缺少责任感的人是不会真正关心社会和他人,无法与他人真诚合作,也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我们应及早分析青少年情感贫乏的成因并采取措施绿化青少年的情感荒漠,将中华民族的下一代培养成热爱生活,尊重生命,让生命充满绿色的优秀公民。一、青少年情感荒漠化的成因1.家庭情感滋养不透家长对青少年情感荒漠化…  相似文献   

9.
马新闻 《宁夏教育》2006,(11):25-25
班级管理工作必须在继承传统做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提出有针对性的新思路,使在校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负责。培养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全面的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不难想象,只有具备高度责任感的人才会主动承担起对家庭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尤其在今天,要建  相似文献   

10.
闫刚 《教育艺术》2009,(8):44-45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崭新的纪元,人与人之间将更加走向合作与分享,责任感将成为现代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只有具备高度责任感的人,才会主动承担起对家庭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才会努力工作,报效祖国,报效父母。可以说“学会负责”已成为进入21世纪的通行证。而一个缺少责任感的人是不会真正关心他人,无法与他人真诚合作,更无法与人学会分享的。当我们随手翻阅报纸,信步走上街头时,我们随时都可以发现,几乎在所有的招聘广告上,都将责任心作为对招聘人员的一项重要要求,因为任何一个单位、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发展,首先需要的是具有责任心的人,有责任心,才会去努力,也才会有发展。可见责任心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格品质,是多么的不可或缺。而在小学阶段,孩子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开始迅速发展,这个时候正是培养责任感的最佳时期,所以我们要为孩子在小学阶段就打好这个基础,切实培养起小学生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11.
纵观现在的各种教育报刊,都有一个共同的看法:新世纪摆在我们面前首要的挑战,既不是新技术革命,也不是经济发展,而是青少年一代的道德教育问题。一个道德情感贫乏、缺乏责任感的人是不会真正关心他人,无法与人真诚合作、也无法适应未来的社会。这种看法深深地触动了我,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作为班主任的我,在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方面是有所缺失的,特别是忽视了学生的爱心教育。  相似文献   

12.
纵观现在的各种教育报刊,都有一个共同的看法:新世纪摆在我们面前首要的挑战,既不是新技术革命,也不是经济发展,而是青少年一代的道德教育问题。一个道德情感贫乏、缺乏责任感的人是不会真正关心他人,无法与人真诚合作、也无法适应未来的社会。这种看法深深地触动了我,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作为班主任的我,在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方面是有所缺失的,特别是忽视了学生的爱心教育。  相似文献   

13.
未来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使在校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负责,培养他们形成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已成为教育界的主流意识。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现代人必备的素质——责任感呢?除了正确的家庭教育外,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将是我们学校的首要任务之一。如何发挥集体的教育力  相似文献   

14.
尹航 《吉林教育》2004,(5):42-42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使在校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负责,培养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已成为教育界的主流意识。不难想象,只有具备高度责任感的人才会主动承担起对家庭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才会努力工作,报效祖国。  相似文献   

15.
如何使在校学生学会学习、关心、合作、负责,培养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已成为职业教育的主流意识。该文就怎样培养航海专业学生的责任感,谈些自己独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的中学生中,越来越多的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各自的家庭中备受父母的爱护。多数学生表现为依赖性强,意志薄弱、承受力差、没有集体合作精神,出现问题往往埋怨他人,缺乏竞争意识和责任感。因此,如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负责,培养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这些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那么,作为班主任,该如何在班集体建设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呢?学生由家庭转入学校生活,首先应有一个良好的集体环境,因此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时,作为班集体的管理者,要与学生共同确定奋斗目标,这一目标要能反映社会、学校、家庭对学生的期望…  相似文献   

17.
开展责任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要求每一个人要敢于面对未来的挑战,勇于承担历史重任。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责任心,使他们学会关心别人,学会认真投入,增强主人翁的意识尤为重要。应全方位培养学生责任感。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大部分孩子是独生子女,从小受长辈和父母的宠爱,依赖性强、缺乏责任感。中学生的道德品质主要是在家庭、学校的道德教育和社会舆论与风尚的影响熏陶下,通过与周围的人、事、物交互作用而形成发展的。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相处、学会负责,已成为教育工作的主流,责任意识的培养正在引起高度的关注。只有具备高度责任感的人,才会主动承担起对家庭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才会努力工作,报效父母,报效祖国。而缺少责任感的人是不会真正关心他人,无法与他人真诚合作,更无法成为有用的劳动者。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强调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学生。  相似文献   

20.
社会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是一个人对国家、集体以及他人所承担的道德责任,高职写作教学可以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情感渗透、社会教育等多方面培养学生自觉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