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中国人》2009,(5):112-112
根据地质测绘和地质年代学研究,产生如大洋台地和大陆洪积区等火成岩区的那些地幔柱,被认为要比产生(形成更现代的海岛的)玄武岩的那些地幔柱更热、熔化范围更大。Claude Herzberg和Esteban Gazel已经获得了支持这一理论的定量证据。他们对来自整个加勒比地区不同地点的、与加拉帕戈斯群岛有关的熔岩的组成进行了研究,并从研究结果得出结论认为,  相似文献   

2.
周丽 《内江科技》2012,(12):149+83
柴达木盆地三湖坳陷第四系生物气是我国最大的生物气区,主要产自七个泉组湖相泥岩和碳质泥岩,以湖相泥岩为主。其生物气源岩有其自身的特点:烃源岩产气率高、烃源岩规模大、特殊地质条件。同时,通过对生物气藏的解剖分析,认为圈闭条件及保存条件是三湖坳陷生物气成藏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东准噶尔卡姆斯特蛇绿岩剖面由玄武岩、变辉长岩、辉石岩、蛇纹石片岩、硅质岩和火山碎屑岩等组成。辉石不发育出溶结构。说明地幔岩侵位过程相对缓慢(从上地幔到下地壳迁移过程中没有发生突然抬升或者胛条件的巨大改变)。辉石岩中存在三类角闪石:具有出溶结构的角闪石(Amp Ⅰ,镁绿钙闪石),与Amp Ⅰ共生的均匀角闪石(Amp Ⅱ,镁质普通角闪石),以及交代单斜辉石边部的角闪石(Amp Ⅲ,钙镁闪石质普通角闪石)。基于对辉石岩和变辉长岩中角闪石的化学组成及其结构的仔细研究,获得该蛇绿岩侵位的基本演化特征如下:地幔岩在中下地壳环境被快速抬升,导致辉石岩中的角闪石分解而形成铬磁铁矿出溶结构,当蛇绿岩侵位到中地壳环境后,岩石经受角闪岩相退变质改造,继续上升到上地壳环境后,岩石发生绿片岩相的退变质。  相似文献   

4.
峨眉火成岩省位于扬子地块西部,是西南攀西地区大的成矿省,为中二叠世末地幔柱活动产物.峨眉地幔柱活动是扬子地块西南缘最大的一次构造--岩浆热事件,对该区的成矿起着非常重要的控制作用.将攀西地区峨眉火成岩省的各类金属成矿作用联系成一个整体,以成矿系统的观点进行科学统一的研究和归纳,对于此地区的金属矿床成因认识和今后的勘探工作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韦意谊 《中国科技纵横》2010,(8):219-219,211
从矿床的矿物学和矿床地质特征出发,认为藤县木力大山瓷土矿是经风化作用形成的矿床,矿体为中白垩世浅层火成岩(霏细岩K2v)、(霏细斑岩K2vπ)在原地经长期的物理、化学风化,而形成的松散状软质瓷土矿。  相似文献   

6.
田根海  吴超  赵国勇  高健 《中国科技纵横》2011,(21):248-248,250
乌伦古地区表层结构复杂,地下煤层和火成岩屏蔽严重,使得该地区干扰波发育,深层资料信噪此低。为了得到石炭系内幕的反射资料,在该地区进行攻关,通过对攻关资料的研究,认为:(1)该地区采用可控震源激发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2)大面积组合可以较好的压制干扰波;(3)凹陷部位应采用较高的覆盖次数。  相似文献   

7.
克拉玛依白碱滩尖晶石二辉橄榄岩主要由橄榄石、单斜辉石、斜方辉石和尖晶石组成,橄榄石和斜方辉石均发生程度不等的蛇纹石化.单斜辉石一般很新鲜.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均发育出溶结构,出溶条纹或者平直或者发生舒缓的弯曲变形(即便是在发生弯曲的情况下也是完全平行的).透辉石-普通辉石出溶体一般呈针状(直径一般为1μm,长度>150μm),顽火辉石出溶条纹直径一般为1~3μm(长度>300μm).斜方辉石主晶属于顽火辉石-易变辉石,单斜辉石主晶为透辉石(成分很均一).地质温度压力估算表明,白碱滩二辉橄榄岩中辉石出溶结构发生的温度为700℃~1000℃、压力为2.0~2.7GPa,它们代表辉石出溶结构形成的最低PT条件.白碱滩二辉橄榄岩至少经历了三个演化阶段:原始辉石与尖晶石和橄榄石平衡共生(阶段Ⅰ,>94km);随着地幔上隆,原始辉石结构不稳定,分解并形成出溶结构(阶段Ⅱ,700℃~1000℃),斜方辉石开始分解的深度为94km,单斜辉石开始分解的深度为78km;之后,蛇绿岩经历的侵位事件导致辉石发生塑性变形(阶段Ⅲ).蛇绿岩侵位之前,地幔岩曾发生了>50km的隆升,而且,在隆升过程中地幔岩没有发生明显部分熔融(地幔岩因此没有经历明显的岩浆抽提过程).  相似文献   

8.
对山东中侏罗世-早白垩世侵入岩中锆石的原位Hf同位素分析显示,形成于晚太古代(上交点年龄~2.5 Ga)的继承锆石具有正的εHf(t)值(+8~+1),Hf同位素模式年龄集中在2.6~2.8 Ga,与辽宁古生代金伯利岩中基性下地壳捕虏体中锆石Hf组成和Hf模式年龄十分一致,Hf模式年龄也与研究区变质岩和花岗岩的全岩Nd模式年龄相同,因此,这些继承锆石来自于晚太古代由岩浆底侵形成的基性下地壳.新生锆石出现在继承锆石周围或者以独立颗粒出现,其U-Pb年龄为177 Ma和132~126 Ma,εHf(t)值均为负值(-23~-1).山东中生代侵入岩的形成与富集岩石圈地幔,亏损地幔和地壳三个端员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其中根据来源于晚太古代下地壳的侏罗纪铜石二长花岗岩限定的研究区下地壳εHf(t)平均值为-20,根据来源于富集岩石圈地幔的早白垩纪沂南辉长岩限定的富集地幔端员的εHf(t)为-16.部分样品锆石εHf(t)变化非常大(-20~-1),示踪了岩浆作用过程中亏损地幔物质的参与程度的逐渐增强.这种变化是华北晚中生代岩石圈大规模减薄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正富集地幔柱残余记录的古太古代深部地幔成分不均一性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宋述光、魏春景教授研究组在地球早期深部地幔成分不均一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Geoscience。研究者以华北克拉通冀东地区新发现的富铁苦橄岩及伴生的超镁铁质堆晶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超镁铁质堆晶岩进行的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确定富铁苦橄岩的形成时代为古太古代(3.45Ga)。富铁苦橄岩具有与现今洋  相似文献   

10.
赋存于碱性玄武岩中被岩浆带到地表的地幔橄榄岩捕掳体中发育有大量的包裹体,这些包裹体为地幔流体研究提供了直接信息。本文对江苏六合地区地幔捕掳体中的CO2包裹体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显微测温学及激光拉曼光谱学工作,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结果显示地幔橄榄岩矿物中发育有两类流体包裹体:早期原生CO2包裹体,晚期次生CO2包裹体。本次研究通过对这两类包裹体的分析,初步探讨了CO:包裹体的成因,并对六合地区及中国东部上地幔岩石圈演化提供了进一步的P—T限制:早期包裹体捕获于≥0.83GPa(对应28km深处)压力,晚期包裹体形成于6~18km深处的再平衡过程。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择大兴安岭南段林西地区的5个典型花岗岩体,在岩相学、全岩主微量元素和Nd-Sr同位素组成研究的基础上,对5个岩体的继承锆石/前锆石和岩浆锆石进行了系统的SHRIMP U-Pb年龄测定和LA-MC-ICPMS Hf同位素组成测定,试图阐明林西花岗岩源岩的组成和性质.锆石SHRIMP U-Pb定年表明:大部分林西花岗岩侵位于早白垩世(135~125 Ma),它们的源岩的年龄为~146 Ma.一部分花岗岩类是在早三叠世(241 Ma)和晚侏罗世末(146 Ma)侵位的,它们的源岩的年龄分别是263 Ma和165 Ma.测定了100个锆石206Pb/238U年龄,都年轻于300 Ma,反映在下地壳源区不存在前寒武纪岩石.做了175个锆石Hf同位素组成测定,均给出高正值εHf(t),说明源岩具有初生地壳的性质.在相同的εNd(t)值下,林西花岗岩的锆石εHf(t)值显著高于地球阵列和夏威夷洋岛玄武岩,这种εHf~εNd脱耦性指示源岩中含有远洋沉积物即古生代俯冲增生杂岩的组分.206pb/238U年龄t=263~165Ma的锆石的εHf(t)值构成近乎平行于亏损地幔Hf同位素演化线的趋势列,说明源岩基本为俯冲洋壳镁铁-超镁铁岩.t=146~125 Ma的锆石的εHf(t)值大幅度降低;同时,从晚侏罗世末到早白垩世,发生了强烈的花岗质岩浆活动.地幔上隆和岩浆底侵以及俯冲洋壳的折返,是造成下地壳源岩组成急剧变化和热梯度上升的原因.以底侵镁铁质岩石为主、以古生代俯冲增生杂岩为次的源岩的熔融,产生了马鞍子、夜来改和龙头山2花岗岩(岩套2).林西镇南西的小城子岩体的源岩则以古生代俯冲增生杂岩为主,并含一定量的底侵镁铁质岩石.5个岩体的岩浆锆石的176Hf/177Hf值系统低于继承锆石/前锆石者,t=146~125 Ma的锆石从中心到边缘176H/177Hf值呈现降低的趋势或者系统的变化.上述特征反映从源岩的初始熔融直到最终产生花岗岩浆的全过程中,下地壳的熔融区间逐渐扩张、卷入熔融的组分不断增多的过程.岩套1花岗岩类是镁质或Ⅰ型花岗岩,岩套2则表现出A型花岗岩以及从典型到不典型的铁质花岗岩的特征.岩套1和岩套2花岗岩类的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取决于源岩的性质.岩套1的源岩是相对氧化和含水的洋壳镁铁-超镁铁岩或俯冲增生杂岩;岩套2的源岩则由相对还原和贫水的底侵拉斑玄武岩以及不同分数的俯冲增生杂岩构成.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相关资料的研究分析,认为本铌矿的成因类型有与花岗岩有关、与碱性、基性——超基性杂岩有关、与片麻岩和混合岩化有关、与表生作用有关及与沉积作用有关的5种,并对前两种进行了细分.  相似文献   

13.
孟彦清 《科技风》2013,(20):30-31
概述了同煤集团煤气厂制气车间作为城市煤气的接替气源、补充气源和加热气源,同时为大优化工甲醇生产提供煤气气源,在多炉生产和只需单炉生产时,如何根据生产负荷大小的需要,控制好净化系统多炉生产时和单炉生产时的工艺,并且尽量减少损耗,在经过较长时间的研究攻关,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着手,做了大量工作,实现了这一目标值。  相似文献   

14.
高盛翔 《大众科技》2009,(4):100-101
天然气的气源是天然气供应的源头。文章简介了合肥市天然气的气源情况,分析了气源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规划,提出采用“西气东输”和“川气东送”作为合肥市的主气源,LNG和省天然气公司的剩余天然气作为合肥市的调峰气源,确保合肥市天然气的稳定供应。  相似文献   

15.
玄武岩作为地球上分布最为广泛的火成岩之一,是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对前人研究工作的系统总结,不同玄武岩形成的控制因素主要有地幔类型、源区特征、部分熔融程度、岩浆起源深度、结晶分异、地壳与地幔及岩石圈和软流圈之间的圈层作用。本文主要从部分熔融程度、岩浆起源深度、源区特征及各圈层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对玄武岩的成因进行了较详细的概括。虽然赣南-粤北地区早白垩世晚期玄武岩的地质时代归属、岩石学特征、岩石系列的划分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锆石(ZrSiO_4)是自然界中常见的副矿物,广泛存在于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中。锆石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它具有保留大量化学和同位素信息的能力,可用于广泛的地球化学研究,包括地壳和地幔演化研究以及年龄测定。文章在收集和整理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锆石形貌学及锆石微量元素特征,分析了锆石在地学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山西吕梁地区古元古界小两岭组火山岩角度不整合于华北克拉通结晶基底之上,主要由玄武-安山岩、英安-流纹岩组成,SiO2含量57%~63%的火山岩很少.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K等)和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等).主、微量元素及Nd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玄武-安山岩与英安-流纹岩为同源岩浆产物,成分间隙的产生由分离结晶作用导致;岛弧型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产生的原因主要不是由于地壳的混染,而是继承于受俯冲组分改造的岩石圈富集地幔.对小两岭组顶部流纹岩中的锆石进行激光探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年龄测试,表明火山岩形成于1779±20Ma(^207Ph/^206Pb).通过对小两岭组火山岩与熊耳群火山岩的地层层位、岩相学、地球化学和Nd同位素特征的对比,以及年代学方面的证据,表明小两岭组火山岩与熊耳群火山岩相当,是同期岩浆活动在不同空间的产物,都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可能与地幔柱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三北羊场地区位于鄂尔多斯西缘坳陷带桌子山煤田,共有3条断层,构造类型为中等复杂程度,主要气源岩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的9号煤层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的16号煤层。文章通过对三北羊场地区近几年及周边区域施工的煤层气探井资料收集,研究了煤层气资源赋存条件,并对施工探井的地质数据及含气量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皖东的滁州、上腰铺岩体位于扬子地块东缘、毗邻郯庐断裂带东侧,与之伴生有一些铜(金或铁)矿化.它们的黑云母的40Ar-39Ar定年结果分别为127.17±0.40Ma,129.90±0.23 Ma.滁州、上腰铺侵入岩在地球化学特征上与埃达克岩基本一致:如SiO2>56%,高Al2O3(14.84%~16.38%)、Sr(369×10^-6~1335×10^-6)、Sr/Y(43~185)与La/Yb(22~44),但低Y(5.51×10^-6~11.0×10^-6),Yb(0.51×10^-6~1.09×10^-6),无明显Eu异常-正的Eu异常(δEu=-0.75~1.28).另外,岩体中部分样品具有较高的MgO(2.23%~5.25%)、Mg#(53~68)和Cr(89.6×10^-6~206×10^-6)、Ni(43.0×10^-6~72.0×10^-6),类似于高镁安山岩.这两个岩体的Nd-Sr同位素特征为:(^87 Sr/^86 Sr)I=0.7060~0.7067,εNd(t)=-11.53~-14.07,说明其由俯冲洋壳熔融形成的可能性较小.我们认为,滁州、上腰铺埃达克质侵入岩可能由拆沉下地壳熔融形成,熔融产生的岩浆在穿过上覆地幔的过程中,与地幔橄榄岩发生强烈相互作用,一方面,由于地幔橄榄岩的混染而使得埃达克质岩浆的MgO、Cr和Ni含量显著增高;另一方面,岩浆中的Fe2O3可能加入到地幔中,导致地幔的氧逸度(fo2),)增高,地幔中金属硫化物被氧化,地幔中亲铜元素则以硫酸盐的形式进入熔体中.富含Cu、Au等成矿物质的熔体在快速上升到地壳浅处时,可能由于温度、压力或氧逸度(fo2)的降低,释放出Cu、Au等成矿物质,导致矿化.  相似文献   

20.
陈红媚 《内江科技》2010,31(10):131-131
常规测井资料识别天然气主要依据三孔隙度曲线。红岗油田具有丰富的浅层气资源,但由于某些(历史)原因.浅层气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且浅层资料较缺乏,许多老井测井系列匮乏。结合现有资料,因地制宜地采用了几种在没有中子、密度等测井曲线情况下的气层识别方法。通过对100口井的处理和应用,较好的解决了在资料不全情况下浅层气的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