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曲线运动条件"的演示实验是现行高中物理"曲线运动"这一章中的一个演示实验.如果按教科书上的做法(如右图1所示),存在3个困难:①小球运动速度的大小及方向不好掌握;②如何让磁铁使铁球做曲线运动的路线为最佳;③怎样让学生看清楚铁球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轨迹,这是教师上课时最为难的一点.如用实物展示台或用摄像头通过视频线连到投影机投射到大屏幕上,效果的确不错,但很多中学目前还不具备这一条件.针对上述情况,我们通过实验发现,利用销售电脑福利彩票或电脑体育彩票站里的打印彩票的热敏打印机纸、实验室的部分废旧器材能较好地完成这一演示实验.具体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2.
“曲线运动条件”的演示实验是现行高中物理“曲线运动”这一章中的一个演示实验。如果按教科书上的做法(图1),存在3个困难:①小球运动速度的大小及方向不好掌握;②如何让磁铁使铁球做曲线运动的:路线为最佳;③怎样让学生看清楚铁球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轨迹,这是教师上课时最为难的一点。如用实物展示台或用摄像头通过视频线边到投影机投射到大屏幕上,效果的确不错,但绝大部分中学目前还不具备这一条件。  相似文献   

3.
“曲线运动条件”的演示实验是现行高中物理“曲线运动”这一章中的一个演示实验。如果按教科书上的做。法(如右图l所示),存在3个困难:①小球运动速度的大小及方向不好掌握;②如何让磁铁使铁球做曲线运动的路线为最佳;③怎样让学生看清楚铁球在不伺条件下的运动轨迹,这是教师上课时最为难的一点。如用实物展示台或用摄像头通过视频线连剑投影机投射到大屏幕上,效果的确不错,但很多中学目前还不具备这一条件。  相似文献   

4.
1制作动机高中物理教材《曲线运动》一节为了说明“当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时,物体就做曲线运动。”无论新老教材所举实验都是让钢珠在水平面上进行(图1)。按图1做该实验,钢珠的速度和磁铁的位置两者需要配合适当才能获得明显的曲线运动。实验中,钢珠无明显的曲线运动和被磁铁吸住是常见的事。另外,要让一个班50多名学生在同一时间内都能观察到该实验现象,目前在许多中学条件还不成熟。为此我制作了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演示器,改水平为竖直,利用声响增强听觉,切实解决了上述难题,实验教学效…  相似文献   

5.
汤崇和 《物理教师》2002,23(3):35-35
高中物理新教材第一册第五章第一节“曲线运动”中为了使学生能够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安排了一个演示实验 :一个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的钢珠 ,如果从旁侧给它施加一个侧向力 ,它的运动方向就会改变 .不断对钢珠施加侧向力 ,或者在钢珠运动的路线旁放一块磁铁 ,钢珠就偏离原来的运动方向而做曲线运动 (如图 1所示 ) .图 1         图 2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 ,笔者认为 ,教学演示实验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 1 )针对性 (课堂上所安排的演示实验应与本节所学知识相配套 ) ;( 2 )科学性 (教师在做实验时要实事求是 ,不能用假象来糊…  相似文献   

6.
一、通过演示实验。导入新课物理实验富有真实、直观、形象和生动的特点,尤其是新颖、奇特、生动鲜明有趣、惊险而富有悬念的实验,能像磁铁吸铁般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主探究的强烈欲望。在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时,我设计了“铁球碰鼻”的演示实验:将一个铁球悬挂在教室天花板上,让铁球刚好接触鼻子,然后释放铁球,铁球摆过去,又摆回,朝教师打来时,  相似文献   

7.
沈超 《物理教师》2014,(6):58-58,81
为了演示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在人教版必修2教材中用到“砂轮”和“弯曲管道”的实验,通过实验分别演示物体运动轨迹是圆周和一般曲线的速度方向.这2个实验现象比较明显,而且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可以达到较好的课堂效果,但是实验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就人教版必修2教材中“曲线运动”一节中的2个演示实验作一改进.  相似文献   

8.
一、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中学课本中“砂轮上磨刀具”演示很难使切线、切点、物体离心点三者真正统一起来;其次是物体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不能演示;再者由于现象不明显,学生容易提出“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真的是沿切线方向的吗”的疑问。   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制作了“曲线运动速度方向演示仪”,教学效果较好。具体做法如下。   如图 1所示,在一平面木板上刻一圆形槽和一曲线槽。在两槽中分别卡入钢条,并且钢条一部分高出木板平面用做档板,钢条长度短于槽长,;槽中没有钢条的部分用木条垫平。演示时将木板水平放置,让一电…  相似文献   

9.
对“曲线运动条件”演示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物理》第一册 (试验修订本·必修 )第五章“曲线运动”第一节中有一个物体做曲线运动条件的演示实验 ,教材里这个实验太粗略 ,一般情况下这个实验演示的效果不明显 ,使教学很难有说服力 ,笔者通过对这一演示实验的探索、改进 ,使这个实验能够达到其目的 ,效果相当好 ,而且还参加了全市创新课教学大赛获一等奖 ,下面是这个实验的改进情况 .教材里的实验有几个问题 :1.用手给小球一初速度 ,小球初速度难以确定 ,效果难保证 .2 .实验桌不水平、不光滑 ,小球不受外力时难做到直线运动 .3.小球做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之间区别不明显 .4 .磁铁…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高一《物理》教材中关于“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演示实验,效果不够明显,且不便于直接观测,需要用投影仪。本文介绍的方法,在保留了该教材实验器材的基础上,不须用投影仪,只增加一张白纸,一瓶墨  相似文献   

11.
新编高中物理教材(选修本)“物体曲线运动”一节中,安排了演示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的实验,这个实验成功率不高,学生不易观察,其原因主要有:(1)演示实验在水平桌面上进行,不便于学生观察.  相似文献   

12.
华佩东 《物理教师》2009,30(5):60-60,62
1仪器设计意图 “曲线运动的方向”是普通高中新课标物理(必修1)“曲线运动”一节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过去教学中,对曲线运动的方向,大多数教师是通过理论上讲解砂轮上摩擦掉下的炽热颗粒或转动雨伞时水滴的方向,来认识曲线运动的方向.有多媒体设备的学校通过观看砂轮上掉下的炽热颗粒的Flash课件来增强感性认识.少数教师可能会亲自动手演示砂轮与铁块摩擦的实验,但一般实验室都没有砂轮,教师去找一个也不容易.  相似文献   

13.
居津 《物理教学》2022,(5):23-25+29
人教版新教材将“曲线运动”列为单独一节,旨在让学生充分体验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和曲线运动条件两个探究实验[1]。曲线运动速度方向探究实验的“留迹”过程是否简单可操作,轨迹是否清晰,直接影响学生对曲线运动速度方向的认知;探究曲线运动条件的实验是否形象直观,是否便于学生分析物体做曲线运动受力特点都直接影响学生构建曲线运动的物理观念。本文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将现有的曲线运动探究实验进行归类分析,在此基础上原创自制创新实验仪器,能直观高效地完成“曲线运动”的两个探究实验。  相似文献   

14.
1设计思想现行的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是通过在斜面上释放小铁球,让小铁球到达水平面推动木块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木块移动距离的远近,从而判断小铁球动能的大小。这种方法在实际操作中,木块被撞击时,若铁球不是正碰木块,木块容易偏离轨道运动,有时会发生偏转,不能准确地反映铁球动能的大小。为弥补教材所示实验的不足,方便教学演示实验,让学  相似文献   

15.
“发酵现象”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71页的一个演示实验。经过多次的实践教学认为,本演示实验装置(见图1)只能证明酵母菌在发酵时产生了一种气体,但不能说明产生的气体就是二氧化碳;同时酵母菌在发酵时也产生了酒精,而演示实验并没有直观地说明这一点;另外,此演示实验  相似文献   

16.
陈正毛 《物理教师》2004,25(1):29-29
笔者在上“光的干涉”与“光的衍射”课时,有一个问题困扰我多年:那就是在做光的干涉和衍射演示实验时,我调好实验装置后,只能让学生一个接着一个地来看实验现象,而无法让全班同学同时进行观察实验现象.这的确给教师教学带来一定程度的困难,虽说每生发一把游标卡尺,也能让学生同时观察光的单缝衍射现象,但用游标卡尺却无法让学生观察到双缝干涉现象.笔者通过多次探索,终于找到了一种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曲线运动是在高中物理必修二的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学生缺乏清晰的物理图像是重要原因之一。基于磁性画板原理,设计了一种新的曲线运动演示仪器,在绘制曲线运动轨迹的同时,准确确定落球点。这将有助于在教学中让学生观察到实验现象,分析实验规律,从而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8.
孙国标 《物理教师》2006,27(11):37-38
“叫蝉”是一种用竹木制作的民间玩具,由鸣蝉(发音体)、细线和木棒构成(如图1所示).转动木棒,使细线带动鸣蝉做圆周运动,此时将会听到音调起伏变化的鸣叫声(类似蝉鸣).运用“叫蝉”作为演示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音调变化的规律,从而引出多普勒效应,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宋朝教育家张载说过:“学则须疑。”“疑”是学习的开端,思维的动力,课堂设问是为提高教学效益很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就设问的种类和原则谈一点认识和体会。一、课堂设问的种类 1、引入新课的设问引入新课是教学程序的第一环,新课引入是否顺利,关系到整节课的教学成败,通过设问巧置悬念,使学生产生探究问题底蕴的强烈愿望,例如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时,教师可先演示“铁球碰鼻”的实验(取一个铁球作为摆锤,用细绳悬挂起来,把铁球移离平衡位置,靠近实验者的鼻尖,然后放手,当铁球落过后又荡回来时,十分靠近鼻尖,却不会碰着),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在大铁球撞向鼻子时老师一点也不怕呢?由这个问题引入课题,学生的思维就很活跃,又如电动势课题的引入,可采用教师先演示将同一小灯泡分别接在  相似文献   

20.
高二《物理》演示实验“观察布朗运动”是证实分子无规则运动现象的一个重要实验。该实验要用到显微镜,而中学使用显微镜实验时一般只能供一人观察,课堂上除少数几个学生代表能观察实验现象外,其余同学只能听学生代表和老师来“说”实验。“百闻不如一见”,如何增加实验的可见度,让全班同学在短时间内都能观察到布朗运动,笔者经过探究,觉得有两个方法可行。方法一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1可行性虽然目前中学物理实验室没有配备学生实验用的显微镜,但同期高二生物课许多学生实验都要用到显微镜,学生经过几个实验的训练,已基本上掌握了显微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