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中学生人文素质的缺失的现象,在中学学科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成为教育者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尤其对于基础学科的教育,物理作为高中的基础学科之一,在物理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人文素质,同时也能够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加强学生的人文教育已经成为了广泛共识。本文分析了在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加强人文教育的必要性,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实现人文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没有人文精神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无灵魂的教育。培养中学生的人文素养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中学生的人文精神表现出欠缺状况。提高中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培养具有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相互融合的综合性人才、创新型人才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
乡土情怀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精神支柱.培育农村中学生的乡土情怀,可以激发农村中学生建设农村、发展农村的强烈意愿,可以为建设美丽乡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从而形成农村中学生乡土情怀与乡村振兴二者之间互哺与共生的关系.培育农村中学生乡土情怀需要学校重塑教学内容,开发乡土教材新形态;加强农村中学生热爱自然的教育,重视人文情感关怀;实行家校共育,推进乡土教育可持续发展;进行社会哺育,保护与重建乡土文化载体,从而促进乡村振兴的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5.
纵观当今人文教育在中学的发展和落实情况,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对人文教育认识不到位,在课程体系中没有体现等等。然而,教育除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播之外,更根本的职责在于对学生进行"做人"的教育。因而,中学生的人文教育工作必须紧握脉搏,从中学教育特点出发,以学生为本,探索适合中学教育特点的人文教育方式,提高中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的道德教育,对其自身发展和社会未来的建设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人文精神的研究,其主要目的是分析在中学生道德教育当中加入人文教育的培养,对健全中学生身心培养,促进中学生发展具有怎样的积极作用,通过对人文精神教育的分析方式,提出人文精神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对中学生实现人格发展和对校园教育形式完善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校园文化是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及体现,它具有育人的神圣使命.在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校园文化应从道德伦理、创新精神、民族精神三个方面来关注中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彰显出校园文化真、善、美的功能导向、价值规范与时代魅力,同时也体现出对中学生终极意义上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8.
强调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对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的明确的要求。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将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得以有效培养不仅仅是小学语文学科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是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符合的,满足小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因此,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首先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现状进行了探讨,然后分析了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强化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9.
历史学是人文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人文教育,大力弘扬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新世纪教育正在面临的重要课题。高中历史教学对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且新课程的实施也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为中学生的人文教育开辟出了新的渠道。  相似文献   

10.
人文素质与社会的发展进步不能脱节,而当前在职业院校中大多只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的培养,对人文素质教育却不够重视.如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成为高职教育中语文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针对高职教育中学生的人文素质缺失,高职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重视较差等问题,高职教育应在语文教学中把人文性放在第一位,充分利用语文学科中的人文素质教育资源,实行民主开放式教学,同时注重语文教师自身人文素质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1.
文学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已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对培养中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中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能起到很大的作用.然而,文学教育在中学生中收到的成效确实不容乐观.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语文只是作为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文学教学也变成了实用文教学,文学作品不是用来进行文学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而是用来进行"读写训练".这就导致很多中学生在课外阅读名著时总是了无兴趣,更不用谈文学鉴赏和人文素养了.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处于特殊的时期,他们的思想和心理都是比较复杂的,对他们进行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必要的。如今,我们对于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更该给予他们一定的人文关怀。因为中学生的心理是比较脆弱的,是需要爱护和保护的,只有将人文关怀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才能更好地,更全面地开启中学生的成长之路。根据教学实践经历,阐述了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也论述了当今很多中学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此,提出了在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融入人文关怀的建议,说明一定的人文关怀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当前中学生在人文素质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提高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论述了运用物理学史培养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可行性,探讨了物理学史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影响,揭示了物理学史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学科功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充分发挥物理学史的教育作用,有利于培养中学生的人文素质,对提高我国公民的整体素质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是祖国的希望 ,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创造者 ,因此 ,中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倍受社会各界的关怀与关注。当今社会 ,在科技迅猛发展 ,社会飞速前进的同时 ,也面临着生态平衡、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全球性危机 ,究其原因 ,这种失衡和危机在于人的观念偏差、行为失当 ,实质上是人的人文素养的危机。既然中学生担当着绘就祖国宏伟蓝图的重任 ,对其人文素养的培养与形成就成为当务之急。化学教学活动中蕴含着无穷的教育时机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 ,必须灵活运用教育教学方式 ,熟练驾驭教材内容 ,寓人文教育于化学教学中。一、整合教育契机 ,渗…  相似文献   

15.
王艳 《宁夏教育》2013,(7):77-78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国际竞争空前激烈的今天,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许多新问题,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的要求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已经成为中学生将来适应社会的基本素质。历史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性的人文学科,其学科性质决定了历史教育是提高中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人文素养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不仅是为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更是为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分析目前高职教育中学生人文素质现状问题 探索高职教育中加大人文素质教育力度,对高职学生塑造良好心理品质,培养健全人格的教育意义 提出高职教育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策略,实现21世纪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8.
谭道军 《文教资料》2008,(6):117-118
结合中学生心理发展及中学校园生活的特点,从教学、人文培养与心理健康教育、学生文化活动三个方面分析了校园电视台的作用,并针对制约中学校园电视台发展的一些因素作出了剖析.  相似文献   

19.
语文学科内容的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人文精神的教育是对学生的求真、求善、求美的教育.人文精神的教育将会长远影响着我们的发展.中学语文新大纲和新教材,非常重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及课外辅助材料,对中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下面笔者就谈谈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是如何体现人文精神的.  相似文献   

20.
生命教育是中学美术教育中的一个新内容,它通过美术独具的艺术特点和人文特征,对中学生进行深度教育.生命教育的本质是让中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并学会尊重、热爱和珍惜生命. 古老的剪纸艺术多姿多彩,以顽强的生命力植根于民间,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