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案例】“加和减”教学片断:师:(板书44+25= )这样的题你们会算吗?生1:44+25=69。师: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算的吗?生1:因为个位上4加5等于9,十位上4加2等于6,所以“44+25=69”。师:不简单,你是在头脑里列竖式计算的。你们还有其它算法吗?生2:我想……先用“44-4=40”,再……(一部分学生议论:计算加法,他怎么做起减法了?哈哈!几个同学笑出了声。)生2:我……(越急越说不出)师:计算加法,能先算减法吗?你再想想。其他同学也都想想,然后小组交流一下。(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讨论,以倾听、鼓励为主。巡视中教师了解到生2用“44-4=40”的意图是…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笔算乘法》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案例一】以点呈现教学内容,孤立传授知识学生交流了“12乘3”的估算、口算算法后——师:还有不同的算法吗?生1:我是笔算的。先从个位乘起,用3去乘2得6,积的个位上写6,再用3去乘1得3,积的十位上写3“,12乘3”得36。生2:我也是笔算的,但不是从个位乘起,我认为从十位乘起也行“,12乘3”得36。师:这两种算法都行吗?生3:我认为两种算法都行,因为它们的乘积是一样的。……(学生争论不休。)师:下节课学进位乘法时,该怎么办呢?生4:(揣摩着)看起来只好从个位乘起了。师:(…  相似文献   

3.
眼教学片段演(浙教版第七册数学教材)师(出示494×216):我们已经学了因数是三位数的乘法,这道题你会算吗?(生竖式计算,板演,说说要注意的地方)师:把题目改成494×206,你会算吗?(有几个学生已经在说“中间0不用乘”)用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生反馈:494494206×206×206×494生1:第二种简单,因为只要算两步就够了。师:那你认为这种方法要注意什么? 生1:百位上的2乘494时,积的最后一位要和百位对齐。生2:第三种简单,因为每一次都可以把进位的数字直接写到前一个数位上去。(如4×6=24,可以直接在个位上写4,在十位写上进位的2)(正当我想介绍…  相似文献   

4.
教学片断:师:初读课文我们知道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那么,你发现课文写了什么时候的景吗?(生再读课文交流)生1:课文写了松坊溪的雪景。生2:课文写了松坊溪雪后的景色。我是从“雪止了”看出的。师:你讲得更明确,而且有理有据,不错。生3:我发现课文还写了雪中的景色。我是从“下雪了”看出的。师:你能举一反三,有新发现。所以我们说雪景包括——生:(齐)雪中景色和雪后景色。师:还写了别的时候的景色吗?生4:课文还写了深秋时节的景色。师:(不作评价,追问)课文中哪些段落是写深秋景色的?生4:第6~8自然段。师:为什么你说是深秋的景色呢?生4:因…  相似文献   

5.
师:请一位同学把课题写在黑板上。(生纷纷举手。) 师:我找一位没有举手的。(指一位同学)就是你吧。你为什么没有举手? 生:我字写得不好。 师:没关系。没有谁不练习就能把字写好的。练习练习吧。(生上台板书。) 师:字写得蛮可以嘛,虽然不能说漂亮,但是笔顺都对,间架结构  相似文献   

6.
57+28=85【教学实况】这是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的教学片段。教师出示例题:57+28师:这道题,用口算的方法怎样算?你有什么好方法?和同桌的同学说说。教室里立刻响起了激烈的讨论声。不一会,许多同学纷纷举起了手。生1:我是先算57+20=77,再算77+8=85。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生1的算法,并与学生共同点评该算法。师生一致认为这种方法可行,而且简便,是个好方法。师:还有不同的算法吗?“有,有”,顿时又有好多手高高举起。生2:我是先算28+50=78,再算78+7=85。生3:我是先算7+8=15,再算50+20=70,15+70=85,所以57+28=85。生4:我是先算50+20=70,再算7…  相似文献   

7.
现象在一节练习课上,我组织学生练习中间有零的乘法笔算。其间,我随意找了六位学生板演,并组织学生结合黑板上的板演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出现了以下情况:师:大家一起看一看生4做的。你认为对吗?307×692703生:(齐)不对!师:哪儿出问题了?生1:他个位满十,但没有向十位进位。师:(边说边指横线上的数6)他进了位呀!生2:他是进位了,但没有把进位后的数加到十位乘得的积中。师:(故作惊讶状)是这样吗?生3:十位上应是0乘9再加上进来的6,所以积的十位应写6,而不是0。生:就是呀!师:既然大家说得这样有道理,(面向生4)你认为呢?生4:(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是…  相似文献   

8.
王希 《江西教育》2004,(22):37-38
教学片段一(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口算:14×2.题目一出,学生异口同声:等于28。师:你们都会算了,那28是怎么得到的,能不能同桌互相交流一下。生1:10×2=204×2=820+8=28生2:14+14=28生3:14÷2=77×4=28生4:4×2=810×2=2020+8=28生5:10+10=204+4=820+8=28师: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并说出理由?生6:喜欢第3种,因为它每一步都是表内乘除法。生7:喜欢第2种,因为它只要一步就可以了。生8:喜欢第3种,因为我就是这样从个位算起的。……师:你对哪种方法有意见,说说理由?生9:第2种,假如是乘9的话,那要加9个14,不是很麻烦吗?生10:(抢着说):第5种也是一…  相似文献   

9.
杨诚 《四川教育》2003,(10):42-42
[案例] 学生掌握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后:师:请同学生快速判断下列几个数能否被3整除,为什么?63918279234 生1:639能被3整除。师:为什么?生1:因为639各位上的数字都是3的倍数。师:1827能被3整除吗?生2:1827也能被3整除,因为18是3的倍数,27也是3的倍数。师:哦,我听懂了。你是想,因为1加8得9是3的倍数,2加7得9是3的倍数。很好,请坐。(生2一脸迷惘地坐下。)课后,我是这样与这位学生交谈的:“你真了不起,有自己的思路。我觉得你并不是按老师说的那样思考的,对吗?”(生2点头。)“你到底是怎样想的?”生2:639各位上的数字都是3的倍…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一年级口语交际教学实录:师:孩子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生:(齐)喜欢。师:谁能告诉老师你爱看什么节目?生:我爱看动画片。生:我爱看《大风车》。  相似文献   

11.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8课第一篇文章,题目是—— 生(齐):蝉. 师:咱们班的同学谁的字写得好? (生举手.) 师:那就你来写一下课题.还有谁的字也写得好?不敢举手了吗? (生举手.) 师:好,你俩比比看. (生先后上黑板写课题.) 师:好,请回.哪个课题写得好? 生:右边的.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读、写,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知道了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个位上的几就表示几个一的基础上进行本节课的教学。以下是甲乙两位老师执教这节常规口算课的教学片段对比设计。片段一甲教师师:小朋友,上课前,老师先请你们来看段动画。(师播放动画《迪士尼》片段,40秒的动画片段使学生轻松愉快,笑声不断。)师(满面笑容):谁能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1:我看到了小天鹅在跳舞,唱着1、2、3、4……的英文歌。生1:我看到森林里的小熊、大象、…  相似文献   

13.
<正>在讲授"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一节课上,学生已有的学习起点和算法的多样化让我十分惊讶,不由得对整个教学设计进行了反思,现记录如下。师:会算27+39吗?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师:谁来和大家交流自己的算法。生1:先算20+30=50,7+9=16,再算50+16=66,和我算法一样的举手,不一样的请和我交流。(大约一半的学生都举了手)生2:我认为你的方法是可以的,但我的方法和你的有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3页。【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引入新课1.课前谈话。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你们是几班的学生呀?生:五(1)班。师:知道今天是谁来和同学们一起上课吗?生:王老师。师:咱们是第一次见面,你是怎么知道的?生:从屏幕上看到的(边说边指着屏幕)。师:通过交流,我发现五  相似文献   

15.
最近,笔者在一次新课程改革研讨活动中上了一堂二年级数学观摩课“万以内数的读法”,颇有体会。下面选取其中的三个教学片断:【片断一】——学习数位顺序表师: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呢?10个百、10个千呢?生回答后师板书:万千百十个师出示计数器,生观察、交流,感知万以内的计数单位。生在各自课前做好的空白卡片上分别写上个、十、百、千、万。师: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等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三、四、五位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板书成:万千百十个位位位位位师:你能够把自己的卡片做成数位卡片并按顺序排…  相似文献   

16.
案例:(这是一节三年级的计算课,用竖式计算276+859)师: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刚才用竖式计算得对不对呢?生1:将第一个和第二个加数交换一下再算。师:是啊,如果我们前后两次算出的得数不同,就表示一定有一次算错了。(学生再次计算)师:这儿还有两道竖式计算,谁到黑板上板演?  相似文献   

17.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都预设了一些探究式学习活动. 例如,教学"加和减"时,教师通过情境图引出算式44+25. 师:你能口算出得数吗?(能)你是怎么口算的? 生1:我先把个位上的4和5相加等于9,然后把十位上的4和2相加等于6,最后得出是69.  相似文献   

18.
前些天学校组织青年教师赛课,刘老师的一节课让我感触较深,现就列出其中的几个片段,供大家赏析。一、导入师:我们班同学有多少人?生齐说:51人。师:今天我们分小组学习,要求每个小组人数一样多,能分成两人一个小组吗?生:不能。师:为什么?生1:因为51不能被2整除。生2:个位不是2、4、6、8、0。师:能分成5人一个小组吗?生齐说:不能。师:理由?生1:51不能被5整除。生2:个位不是0或5。  相似文献   

19.
案例 :片断一师 :刚才大家发现上面几道算式都是几个相同的加数连加 ,谁能再举一个例子。生1 :8 +8 +8师 :很好 ,谁能举得长一些。生2 :5 +5 +5 +5 +5师 :好极了 ,再长一些的。生3 :6 +6 +6 +6 +6 +6 +6 +6。(一口气说了8个6)师 :老师刚才没听清楚。谁能重复一遍给老师听。(学生一下子愣住了。他们没法重复。)师 :好 ,刚才大多数同学都没有听清楚 ,请生3再重复一遍 ,看谁能听清楚。生3又说了一遍8个6相加的算式。(部分学生举手)生4 :6 +6 +6 +6 +6 +6 +6 +6。师 :你是怎么记住的?生4 :我数的 ,他一共报了8个6相加。师 :这是一个好办法。我们…  相似文献   

20.
下面是两位教师对教学“一位数乘两位数”(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四册P76~78)一课的不同处理:我采了14个我也采了14个2只小猴一共采了多少个桃?14×2=(个)[案例一]师“:2只小猴一共采了多少个桃”怎样列式?生:14×2。师:14×2的结果是多少?怎样计算呢?生1:14 14=28。生2:1×2=2,4×2=8,合起来是28。师:这儿的1在十位上,表示1个十,应该说10×2=20,4×2=8,20 8=28。师:还可以用竖式来计算。14×282028师:观察竖式,8是怎么得到的?20呢?生:4乘2得8,10乘2得20。师:这个竖式还可以写得简单些(如下)。14×228……[案例二]师:他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