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新闻单位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广播媒体完全可以依托自身的优势,在“三深入”即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中,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适应形势的变化和实践的要求。电视、报纸的迅速崛起,互联网介入新闻传播,打破了以往重大方针政策信息单向、分级传递的模式。因而,广播宣传报道中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新闻单位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新闻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以正面引导为主,这是新闻宣传的一条基本原则。选择什么去传播,放大什么、缩小什么、杜绝什么,都属于…  相似文献   

2.
豪情溢满怀在军内外新闻圈里,接触过南京军区政治部原宣传处处长程关生的人都有这样的“第一印象”:他在事业上不断追求创新,对成绩和功劳却从不张扬。有人把大军区新闻处长称之为“战区最高新闻长官”。程关生在南京军区政治部宣传处处长这个职位上工作了5年多。在他组织宣传的全国全军重大典型中,有当时行政职务较高、社会影响最广泛的“清正廉洁一身正气的好干部”范匡夫,有受到胡锦涛主席赞扬的“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楷模”王庆平,还有“新时期模范思想政治工作者”魏殿举、“优秀指导员”韦情、“模范装备部长”张永平、“爱国拥军好…  相似文献   

3.
每年的全国“两会”报道是媒体报道能力的试金石。江西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中心在2016年的全国“两会”报道中,在面对新的形势下,用新的理念贯穿整个报道过程,较好地践行了习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相似文献   

4.
新闻战线开展的“走转改”活动,为媒体注入了活力。“走转改”报道深入群众“接地气”、走进基层“抓活鱼”,践行了党的思想路线和“三贴近”原则,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最为壮美的画卷。“走转改”报道体现了人本思想,增强了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在全国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中,新闻工作报道的重头戏是对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报道。然而,践行“三个代表”在基层如何报道,就成为新闻工作和基层广大通讯员面对的新问题及重要任务。我们活跃在基层的新闻工作和广大通讯员,对于基层的情况最了解、最直接、最及时,当  相似文献   

6.
王申 《视听纵横》2001,(2):57-58
贝尔纳&;#183;瓦耶纳曾把新闻传播比做商店卖东西,他说“虽然不能‘量体裁衣’,但至少在柜台中提供的大众消费品都是尽量制作和排列得吸引和讨好中等消费者的”。新闻传播形式的发展变化也说明了这一点。从一对众的“播”新闻到一对一的“说”新闻,“以受众为本”的传播理念正在为传媒广泛地接受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李霞 《新闻世界》2023,(2):50-53
在“木兰溪治理”主题宣传报道中,湄洲日报社通过宏观选题、微观选材,用身边的新闻事实来反映重大主题,角度精巧、独辟蹊径,在践行“四力”中弘扬了主旋律,是习近平总书记治理木兰溪的重要理念在莆田落地生根的一个个鲜活实例。  相似文献   

8.
他怀着一颗愿为民尽孝的赤子之心,为外出农民工提供新闻支持。他,情系“三农”,多次深入农民工的生活,与农民工同吃同住同劳作;他,责系“三农”,努力践行新闻的“三贴近”,用优秀的文字报道,描述农民工的酸甜苦辣;他,心系“三农”,以一名基层记者的身份,引发整个当地及新闻界对农民工热点问题的思索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确立.是在新闻宣传工作中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前提条件。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才能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新闻宣传中的指导地位.从而真正做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宣传工作;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才能保证新闻宣传工作的正确方向,从而做到舆论导向正确.舆论引导有力;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才能在新闻宣传中自觉贯彻“三贴近”原则,从而切实做到三个统一;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才能使新闻宣传真正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从而为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总之.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才能真正搞好新闻工作。所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新闻工作的灵魂。  相似文献   

10.
陈秋名 《新闻世界》2012,(5):153-154
民国初年,大量的报刊、记者、报人涌现,林白水就是其中之一,他有自己的新闻专业主义理念,有自己的办报思想,他用自己20多年的办报实践践行着他对新闻业的热爱。那么在林白水的内心深处,他对于新闻这个职业是否真的认同呢,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1.
苏必庆 《视听》2023,(8):137-139
广西日报多年来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记者一线行”“新春走基层”等实践活动,开设《践行四力我在现场》《八桂视点》等栏目,鼓励记者通过以下途径在加强调查研究中践行“四力”:深入基层一线,增强调查研究“脚力”;淬炼“发现”新闻的能力,增强调查研究“眼力”;挖掘重大题材背后的实践逻辑和思想逻辑,增强调查研究“脑力”;立意深刻,千炼成句,增强调查研究“笔力”。在此过程中,广西日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提高政治素质;学习掌握精湛的专业技能,提升业务本领;到群众中去,向群众学习,锤炼优良作风。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化背景下,现代新闻传媒趋向信息化、多元化、网络化、融合化。对新闻传媒从业人员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层次和多样化、复合型的特征。21世纪新闻传媒业至少需要专家学者型、媒介融合型、经营管理型、新闻(传媒)策划型、技能应用型等五类新闻传媒人才。然而,以系科单面化为主导的传统新闻传媒教育模式弊端凸显,所培养的单面化人才难以达到新媒体时代的新要求。在以“通识”为体,“专业”为用,“体”“用”融合的新闻传媒教育理念背景下,通过制定多层次、有级差的培养目标,建立多元化的师资队伍,优化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课程设置,增设“经典原著”课程教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构筑互动化的教学实践平台等途径,有望培养出“体”(通识)“用”(专业)融合的复合型新闻传媒人才。  相似文献   

13.
新闻稿件不被刊用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虽然是新闻但编辑看走了眼;有的不是新闻;有的虽然有点儿新闻性,写作水平太差;有的具备新闻性、写作也还可以,但不合时宜;有的完全可以发表,可惜版面有限挤了下来……于是,有些稿件就“死”了。已经“死”了的稿件,还能不能复“生”呢?能!只要有相应的机遇,只要有编排的技巧。  相似文献   

14.
张海燕 《新闻传播》2007,(12):54-55
近年来,以民本思想为价值取向、以平民视角来关注普通百姓生活的民生新闻如雨后春笋,已经成为媒体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途径、落实“三贴近”的新举措、提升竞争力的新亮点和体现人文关怀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15.
融媒体时代,对于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以作者两次蹲点乡镇农村开展新闻采访为例,从寻找“新线索”、发掘“新题材”、发现“新价值”、书写“新文章”四个方面阐释新时代党报新闻工作者如何守正创新,践行“四力”挖掘新闻,创作出有思想、有温度、有深度、有品质、有价值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16.
全国新闻专业期刊和新闻媒体研究所2004年年会,2月下旬在浙江省诸暨市举行。来自全国约60家新闻专业期刊和新闻媒体研究所的负责人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组织和动员新闻专业期刊及新闻媒体研究所,配合与推动新闻界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交流办好新闻专业期刊与新闻媒体研究所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李咏梅 《新闻传播》2023,(24):113-114
新闻报道要用事实来说话。首先,新闻要反映事实;更关键的是:新闻要用事实来“说话”。新闻写作要遵循用事实说话的基本规律,新闻写作质量的高低,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事实的捕捉、筛选是否成功——是否捕捉、筛选到具有典型意义的事实。电视消息《灰鹤“落户”迎河湾》以灰鹤“落户”的“果”,揭示了生态改善的“因”。体现了新闻要用事实说话的精神,并荣获中国广播电视大奖2021-2022年度广播电视节目奖。《灰鹤报道里的画中“话”》通过解析作品创作的特点,意在表达:新闻工作只有始终坚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坚持客观报道事实真相,才能践行”四力”,写出有精度、有深度、有温度的好报道,才能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新闻宣传思想的当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也是拥有丰富新闻宣传经验的宣传大师,其新闻宣传的相关论述散见于他们的著作之中,在现在看来,这些思想理论并未过时,它对指导我们的新闻工作大有裨益。本文主要从三方面论述了马恩新闻宣传思想对当今的启示:研究受众心理,有效选择宣传媒介和宣传方式;寓观点于事实之中,巧说“新闻故事”;根据宣传时机和环境,分别选择“一面说”或“两面说”。  相似文献   

19.
组织开展百名新闻工作、百名艺工作“走进基层看安徽”活动.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三贴近”要求的一次具体实践,也是今年内省委宣传部组织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省委对开展这次活动十分重视。省委书记王太华作出重要批示,他指出“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生活,是艺的源泉。新闻记、艺工作只有到生活中去.到实  相似文献   

20.
耿伟 《新闻实践》2011,(3):34-35
如今,新媒体以“即时”、“海量”、“互动”、“便利”、“时尚”等功能,形成免费提供网络新闻的语境。但是,世界传媒大王默多克认为,报纸刊载的新闻值钱,而且报纸是新闻的“解读者”,可以满足受众对生活正确判断的知情欲望。也许缘于这一理念,曾经备受争议的深度报道方式冉度崛起,像是主流报媒自慰以“深度”、“思想”赢得受众的“救生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