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红焰 《今传媒》2006,(4X):58-58
汇总各方资料来看,啤酒“甲醛门”事件起源于一封匿名信。2005年7月5日,某报刊登《啤酒业早该禁用甲醛》的报道,该报记以这封匿名的读来信为线索展开了调查。此后在转载过程中章已经被放大到相当的程度,7月7日一些网站再予以转载,“95%啤酒加甲醛”的说法开始广泛传播。7月11日韩国下令要求有关方面紧急收回并检测今年进口的中国啤酒,7月12日日本收回中国啤酒检测。按照友邦惊诧论的逻辑,啤酒“甲醛门”就这样爆发了。  相似文献   

2.
张冠文 《新闻界》2005,(5):109-109,88
2005年7月5日,《环球时报·生命周刊》刊登了一篇标题为《啤酒业早该禁用甲醛》的读者来信,文章“揭露”:“啤酒加甲醛在业内变成了一个大家心照不宣的行规。”报道引用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啤酒分会秘书长杜某的观点:“就产量的比例来看,95%的国产啤酒都加了甲醛。有些企业宣称自己不用甲醛,其实往往只是部分产品不用而已。”文章还说,现在高档啤酒基本上已不再使用甲醛,但一两元钱的啤酒不可能不加甲醛,因为成本根本下不来。7月7日,《成都商报》转载此稿,标题为《啤酒界人士揭内幕:甲醛作稳定剂》,标题下面有一个题解:“企业明知可能致癌却因…  相似文献   

3.
2005年7月初,一位在北京某啤酒研究所工作的李姓人士,以匿名信方式向一些媒体“爆料”:95%的国产啤酒都加了甲醛。  相似文献   

4.
“甲醛门”事件告诉我们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兵 《传媒观察》2005,(9):17-18
95%的国产啤酒使用了致癌物甲醛?今年7月上旬,由一封匿名的读者来信作导火线,围绕国产啤酒是否普遍使用了甲醛、到底能不能用甲醛、用了是否会对消费者造成身体伤害等问题,在媒体、啤酒生产企业、行业管理部门和广大消费者中间引发了一场波及面广、观点针锋相对的“甲醛门”冲击波。它像一枚重磅炸弹,不仅引爆了国内啤酒行业的信任危机,也在媒体之间引发了观点迥异的口水战。  相似文献   

5.
国产啤酒最近惹上的“甲醛风波”,在这个炎炎夏日里夺人眼球。事关大众饮品,事关千家万户,又是众多媒体给予了关注,因此,这场轩然大波实在是势不可免。人们提出疑问:此事真相如何?难道我们对冰棍、啤酒、快餐乃至牙膏都得疑而食之、疑而用之吗?  相似文献   

6.
在2005年全美国的考试“IOWA”中,年仅12岁的沈阳小女孩赵雨会荣幸地夺得了小学组数学第一名的桂冠,获得了由美国总统亲笔签名的总统教育奖(见7月25日《现代快报》等媒体)。这条沈阳媒体较早报道的消息,7月25日成了各地媒体纷纷转载的对象。有的还上了要目,甚至成了头条。但是,  相似文献   

7.
“虚假报道”与“有偿新闻”、“低俗之风”和“不良广告”一起作为新闻界的“四大公害”之一,受到了民众的谴责和社会的唾弃。在新闻界今年开展的“铲除虚假报道”的声浪中,它已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实际上,处在“四面楚歌”中的虚假报道, 至今却仍然猖獗,时不时地还会在媒体上露脸亮相,“招摇过市”。前不久发生的有关我国“啤酒甲醛超标”的失实报道,就是在新闻界高喊“打假”的过程中“顶风作案”的一个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8.
2005年2月1日,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法院受理了“作秀大王”起诉搜狐一案。这位“作秀大王”叫马献青,河南濮阳人。此前,他曾“秀”出过“卖屁股”“征伴侣”“卖孩子”“大耳怪”等热门新闻。“作秀大王”状告搜狐,缘于他策划的一场“街头求助秀”前不久,为救助一位湖北的大肚女童,他搞了一系列别出心裁的“策划”,共募捐11万元。这场“街头求助秀”被媒体追踪报道后,也被网站转载。但搜狐网在转载时,因标题的一字之差,激怒了“作秀大王”。  相似文献   

9.
7月24日,经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批准,刘晓庆被依法逮捕。新华社7月25日的这一条电讯稿被全国大小媒体争相转载,一时间,举国关注。一批“调查刘晓庆”的新书挤在8月上旬,纷纷火热出炉,带着油墨香杀进书市。  相似文献   

10.
江坪 《新闻实践》2009,(11):61-61
两年前曾经轰动一时的“纸馅包子”假新闻虽然远去,但类似的假新闻并未在网络消失,依然在误导受众。2008年7月31日,《新快报》国际新闻版转载了“韩国历史教授有此研究成果:孙中山又成了韩国人”。经核查,此文系责任编辑把关不严,未经核实从互联网转载刊发,是一种典型的假新闻。  相似文献   

11.
有几家大小报纸先后转载《新闻战线》今年第4期刊登的关于“普通党员”提法不妥的文章,主张取消“普通党员”之说。我认为“普通党员”一说是可以成立的,并无不妥。理由有三:第一,“普通”,即指平伟的,一般的。法律、辞书中虽然没有“普通××”之说,但人们习惯上经常说“普通干部”(7月14日人民日报)、“普通群众”(8月4日人民日报)、“普通的老兵”(《瞭望》第7期)、“普通市民”(8月8日河北日报)、“普通观  相似文献   

12.
两年前曾经轰动一时的"纸馅包子"假新闻虽然远去,但类似的假新闻并未在网络消失,依然在误导受众. 2008年7月31日,<新快报>国际新闻版转载了"韩国历史教授有此研究成果:孙中山又成了韩国人".经核查,此文系责任编辑把关不严,未经核实从互联网转载刊发,是一种典型的假新闻.  相似文献   

13.
偶然间看到一份旧报纸,2010年10月7日的<南方周末>,上面有一则有关该报启动"维权风暴"的公告:"目前,本报未授权任何纸质媒体转载本报文章","如果你发现未经授权转载<南方周末>新闻作品的行为,请拨打举报热线……",后面是对举报者的奖励措施.  相似文献   

14.
新星 《新闻天地》2011,(8):67-67
7月5日,史玉柱在微博上发布,消息表示,将和马云、刘永好、冯仑、茅永红、郑跃文、张征宇“七君子”集体举办一个“追悼会”.每个人给自己致悼词.以“结束过去、开始未来”。这条微博截至5日晚8点钟已经被转载近4000次,评论超过2400条。  相似文献   

15.
今年7月下旬,"后母虐童事件"成了国内诸多媒体关注的焦点。笔者在采写《"后母虐童事件"出笼记》的时候,曾做过粗略统计,仅7月20日上午,全国36家网站和数十家报纸转载和报道了"丁香小慧被后母毒打"事件。"后母虐童事件"出台前后可以这样描述整个新闻事件的"出  相似文献   

16.
一封《辛酸父亲的来信》,一个关于“良心”的话题,一声对“感恩”的呼唤,新华社发出专稿,上百家媒体纷纷转载——2005年7月22日《新华每日电讯》刊出一篇新华社专稿《大学生儿子玩“潇洒”农民老父“心口疼”  相似文献   

17.
中央电视台著名足球解说员黄健翔在2006年11月16日正式辞职,《南方周末》于11月23日在其第九版发表了独家专访黄健翔的文章《狷狂黄健翔》,引起媒体界极大的反响:全国各大网站有关黄健翔的消息连续几天充斥页面,报纸对其报道也蜂拥而至,网友的评论更是如雪片般漫天飞舞。一时间,“黄健翔事件”成为人们茶余饭后张口必谈的话题。很快,黄健翔和其好友董路分别在其博客中发表声明说“《狷狂黄健翔》的报道不够中性客观,带有记者的个人主观色彩”。7天后的11月30日,新浪网转载了《南方网》的《南方周末职业规范委员会:  相似文献   

18.
《情报学报》2000,19(2):142
3月 7日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国家信息中心、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中国电信数据通信局共同在京宣布 ,将于 2 0 0 0年 6月 1 3日~ 7月 5日分别在香港、北京、上海、武汉、成都、广州举办“数字化中国论坛” ,为在中国推广电子商务的成功模式提供一个理想平台。据介绍 ,论坛将分为“传统企业模式的成功转型”、“互联网技术与网络建设”、“网络致富”和“网络行销”四个主题 ,由来自国内外的政府官员、电子商务成功实践者、业界精英和技术专家等从不同角度进行演讲。与去年举办的首届论坛相比 ,本次论坛在题目、内容和形式等诸方…  相似文献   

19.
去年7月19日至10月19日,《齐鲁晚报》组织策划了济南“7·18”英雄群体事件大型连续报道,成为晚报创刊以来策划最为成功、报道规模最大、影响最为广泛的系列报道之一。  相似文献   

20.
《秦皇岛日报》2000年3月19日转载《羊城晚报》的《法庭公审李长河》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长河——引者注)雇凶杀人在中原罕见,在我国50年来的法制史上也是凤毛麟角。” 此句中“凤毛麟角”这个成语的感情色彩明显用错了,李长河实在有辱这顶桂冠。 “凤毛麟角”在字面上的意思是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