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自己     
杨士军 《现代教学》2013,(10):48-49
三年前的某日,一位朋友带着孩子找到我咨询中考的事,他的孩子来自闵行区,当时已经被闵行最好的高中口头承诺录取,但孩子希望报考复旦附中。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我初步了解了孩子的学习情况,也看出她的确具有一定的潜力。于是,我建议他们争取推优,或者参加零志愿考试也应该有机会,即便就此失去自荐上原承诺学校的机会,一志愿也有把握能够考上。过了一段时间,家长来电话说还是决定自荐去原承诺的那所学校,我在祝贺他们的同时  相似文献   

2.
2005年学校招生过程中,东台的中考“状元”家长找到我这里来说,一所四星级学校的校长、主任刚到过他家,希望孩子去他们学校读书.并许诺3年的学费全免,同时答应,这个学生的弟弟到他们学校去免费读初中。说到最后,这位家长问我:“王校长,这些你能做到吗?”我当即回道:“我做不到。”并告诉他三条.“第一.作为东中的校长,我不可能因为你女儿今年考了第一.我就去你们家开展招生宣传。第二.学校有奖学金.你的孩子到东中上学,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奖励。第三,她的弟弟可以来我校读初中,但我们还要考一考他能不能适应东中的学习。”  相似文献   

3.
我经常去的图书馆旁边,有好几家艺术学校,每天都有很多孩子,在家长的陪伴下,去艺术学校学习。钢琴、古筝、油画、书法……每个艺术学校都是大幅广告,好像进去了,就踏进了艺术殿堂。再看看那些孩子,比我略小一些的男孩女孩,背着大画夹、乐谱、厚厚的  相似文献   

4.
我的孩子从小学到高中都是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团员、优秀班干部、地区三好学生。孩子到外地念高中, 我去学校了解他的情况。老师说: “你的孩子生活能够自理,学习能够自主,纪律能够自律,道德能够自觉, 根本用不着你大老远跑来过问他。”我的孩子为什么能获得老师如此好评呢?我想,主要得益于我家的民主教育。  相似文献   

5.
王莘 《中学生百科》2011,(11):36-36
我经常去的图书馆旁边,有好几家艺术学校,每天都有很多孩子,在家长的陪伴下,去艺术学校学习。钢琴、古筝、油画、书法……每个艺术学校都是大幅广告,好像进去了,就踏进了艺术殿堂。  相似文献   

6.
《家教博览》杂志每月都象一个老师,一个朋友一样给我带来新的知识,解除我在教子中的困惑。在我的生活周围,和我一样在家做全职妈妈的很多,由于她们本身的知识匮乏,孩子总是放任不管。我自己虽然只是高中毕业,但几年来我不断学习,摸索,现在自己的孩子在他同龄中还是比较出色的。但我常常感到知识的不足,又不知去请教谁。参加了这次刊大学习对我确实是一次提高,让我更加了解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前觉得教好孩子是自己家的事,可现在我的动力更大了:孩子是社会的,教好他是对他负责任,更是为社会出一份力。怀孕时我就买了一套教…  相似文献   

7.
王慧和韩晖,都曾是家人老师朋友眼中的佼佼者,他们经过奋力拼搏带着理想、希望,满怀信心进入了梦想中的学校,但是,面对新的生活境,新的教学风格,新的学习方式,他们感到极度的不适应,他们心中郁,非常想家,甚至想退学。王慧的自述我在上高中之前是走读,家离学校走路才十来分钟,我  相似文献   

8.
学会倾听     
前些天,我带着即将升入高中的儿子去同学家玩,想请教我同学的丈夫——县城高中知名的英语老师谢老师,让他传授一些孩子在高中学习英语时要注意的事项。刚进门时,儿子显得有些不知所措。寒暄之后,谢老师便招呼儿子坐在  相似文献   

9.
矿矿 《师道》2002,(11):33-34
如果你有兴趣去问美国孩子,在他们的生活中,什么东西使他们最感到压力,95%的孩子会告诉你:“学校。”怎么会得出这种结论呢?学校嘛,就应该是一个学习的乐园。大多数父母都是这样想的。但对于美国孩子来说,学校几乎谈不上是个学习的地方。我想,之所以造成这种错误认识,根源来自那些教书的人———老师。因为,很多老师几乎并不在意他们教些什么。教书不过是一种职业,一个赚了钱去养家糊口的职业。我并不是说把教书仅仅看成是一种职业有什么大错,对那些把生存当成第一重要的人来说,在美国这种社会里,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种…  相似文献   

10.
2005年春对儿子和我来说,算是极为忙碌、慌乱的。因为儿子经历了6年的小学生活之后,迎来他人生中第一个小关口———小学升初中。首先我们考虑孩子要不要择校。很多家长、包括孩子的班主任都婉转地告诉我,对口的学校教学质量一般,中考成绩也一般,更关键的是,校风不是太好。于是我向过来人打探,到网上查找,打电话询问。北京有很多不错的中学,但这些学校的门槛都很高。我的儿子还不算太差劲,跌跌撞撞基本具备了这些学校的报考条件,那就报考几家试试吧。我和先生分头到几家学校去报名。真是不去不知道,一去吓一跳。我们都没有想到会有那么多人…  相似文献   

11.
<正>"当一名班主任难,当一名低年级班主任更难!"许多老师都无不感慨地这样说。是啊,小学低年级孩子,一下子从幼童变成了小学生,对学校"紧张"的学习生活往往会不适应。那么,如何去教育好这些孩子呢?经过几年的摸索,我得出了以下的几点浅显体会。一、把真爱献给学生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一个班主任要做好本职工作,首先要做到爱孩子。孩子们爱玩,我就和他们一起玩。我还帮他们梳头、剪指甲。这样,孩子们跟我亲热起来,想家的情绪逐渐减  相似文献   

12.
学会倾听     
王荣 《江西教育》2011,(10):45-45
<正>前些天,我带着即将升入高中的儿子去同学家玩,想请教我同学的丈夫——县城高中知名的英语老师谢老师,让他传授一些孩子在高中学习英语时要注意的事项。刚进门时,儿子显得有些不知所措。寒暄之后,谢老师便招呼儿子坐在  相似文献   

13.
2004年7月—10月,我随宝安区骨干教师培训班在英国达勒姆大学学习。学校安排我住在hom estay(即在当地人家里住)。那段时间里,我慢慢感受到了英国人不同于中国人的家教观。一、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在英国学习期间,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我都强烈地感受到英国人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从一个孩子呱呱落地之日起,他就被当成一个独立的人看待,父母从不勉强孩子做什么,而是按照孩子的年龄特点引导他们去做应该做的事情。一岁多一点的孩子,当他们能自己拿起叉子吃饭时,父母就鼓励他们自己吃。孩子吃完了,衣服上和脸上都脏兮兮的,父母不会责备…  相似文献   

14.
<正>我是一名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师,也是一名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家长,鉴于我对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的实际经验,以及我对一年级孩子的了解,在此谈几点建议和看法,以供大家探讨,共同学习,以便更好地开启一年级数学教学的引领之门。一、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小学一年级刚刚从只顾玩耍的幼儿园步入小学,多半学生还没有养成学习的习惯,甚至都不愿学习。我了解到,有的学生喜欢去学校,也有的孩子不愿去学校,甚至哭闹。他们为什么有这样的  相似文献   

15.
<正>我去年8月份来到美国中部科罗拉多州东北部的小镇HOLYOKE,小镇只有两千居民,在这里我开始了为期一年的交换学习。我就读于HOLYOKE高中,学校由初中和高中组成,一共只有270名学生。每个年级大约有40人。我居住在小镇的接待家庭中。接待家庭的爸爸是我所在学校教授美国历史的老师,54岁。妈妈是家庭主妇,36岁。她在家读大学的网络课程,学习的是医疗管理,毕业以后,会在社区医院工作。由于他们自己没有孩子,所以我成了家中唯一的小孩。  相似文献   

16.
我生长在美国,2011年来到中国生活和工作,有幸接触到一些中国同事和他们的家庭,经历了很多新鲜有趣的事情,也看到了一些文化上的差异。我发现大部分中国孩子都是全家的重心所在,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努力学习。每到周末,很多孩子都会去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辅导班,有的还请老师一对一地补习功课。而在美国,学校课程学习并不是学生生活的  相似文献   

17.
张振民 《教书育人》2007,(11):45-46
好学生厌学比例在上升 案例一:小A,女,高二学生。小A是一个从小就爱读书、好学上进的孩子,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在重点学校就读,父母对其学习的管教属于粗放式的,并没有过多加压。可是有一天她突然郑重其事地对父母说,她想休学。父母以为孩子只是学习压力大随口说的,没想到孩子真的从第二天开始就不去上学了,无论家长怎么说,老师怎么劝就是不肯去学校。  相似文献   

18.
注意减轻孩子的“课外负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使不少孩子减轻了课业负担,而家长给孩子的“课外负担”却加重了。有的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智商不低,便一相情愿地培养他们的“特长”。这些家长不顾孩子在学校忙碌一天的现实,不等孩子放学回到家把气儿喘匀和,也不管他们有无爱好或生理条件,就催促他们赶紧去上“特长班”,或学习书法、绘画,或练习踢球、体操,或学习舞蹈、电子琴。孩子好不容易盼来双休日,想放松放松头脑,可家长又花钱在语数外的“提高班”给他们报了名。他们只得强打精神,勉强去学。孩子们不仅要完成老师的“课内作业”,还要挤出时间完成家长的“课外作业”。双重重…  相似文献   

19.
当前,职业学校招生越来越难,大量差生,双差生进入职业学校的校园,他们上职业学校的目的各不相同,有的是干不了活,家长让他们到职业学校来长长身体,将来当兵或出去干活;有的是家长管不了,高中又考不上,让他们到职业学校叫老师管管;有的是家长看到人家的孩子都上了高中,自己的孩子在家里呆着,怪丢人现眼,不用考试,到职业学校去上学,  相似文献   

20.
适度的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延续学校教育,如果家长拔苗助长,对孩子的学习、学校的教育其实是很大的破坏。多年来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工作的吴文儒老师总结了家庭教育中常见的四个误区。误区一:把孩子当做实现自己梦想的工具很多家长都曾表示,要让孩子实现自己当年的梦想,但是简单地把孩子当做自己“还愿”的工具,反而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会让孩子感觉他学习是为了父母,而不是从自身愿望考虑主动学习。吴文儒举例,曾经向她咨询过的一个孩子,从小喜欢无线电单片机,但该生的父母因为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希望孩子能考上高中进而考上大学。他们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