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胡玉婷 《青海科技》2009,16(3):9-12
循环农业是一种新型农业模式,是现代常规农业的升级和升华。由于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人均资源不足、资源质量下降、农村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压力,发展循环农业成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本文结合我国西部地区及青海省的实际情况,阐述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建设西部农业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李文华,山东广饶人,林学家,生态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他长期从事森林生态、自然保护、生态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自2010年起,连任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指导委员会主席。 专家视点 我国悠久灿烂的农耕文化历史,加上不同地区自然与人文的巨大差异,创造了种类繁多、特色明显、经济与生态价值高度统一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加快推进和现代技术应用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系统有效的保护,一些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正面临着被破坏、被遗忘、被抛弃的危险。  相似文献   

3.
余展翅 《科技风》2012,(23):264-265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要想把经济搞上去,只有把农业发展好才是根本出路。实践证明以破坏环境、牺牲资源为代价来发展农业只是一种短暂不可取的行为,只有建立在农业高新技术的科学发展观基础上,坚持生态环保新理念,走生态农业发展之新路,推广生态农业新技术,建立区域经济新模式,才能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根据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的现状,它对农业生产条件产生的影响以及它在区域农业经济中的作用,分析了抓好生态农业建设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它对发展现代农业的影响力,得出中国农业发展,全面实施生态农业才是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在新时期,农村在发展过程中涌现大批农业生产问题,工业生产问题,农村生活污染问题,农村生态破坏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多方面原因,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文将针对农村现状从哲学角度进行反思解读,同时立足于现实,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积极做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5.
李得源  李彦青 《科技风》2015,(6):228+230
随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日渐成为威胁着人类生存的全球性问题,标志着旧的的工业文明开始走下坡路,生态文明将成为一种新的文明将之取缔,生态伦理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由于农村居民生态意识不强,个人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农村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重金属污染、草场退化、资源过度开采等问题越来越严重,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薄弱环节,因此在生态伦理建设中,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伦理建设的研究和实践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黄河遭受到工业生产、农业生产、生活产生废物的污染以及生态破坏越来越严重,对污染物产生源头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保护黄河及其生态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7.
从双元理论视角出发,构建并验证了政府规制—农业企业生态创新—生态及经济绩效的理论模型,发现政府规制可以促使农业企业实现生态导向创新和经济的双元平衡及双元互补,达到经济和生态绩效的双赢。研究证明了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可行性,并更深入地了解生态创新的理论内涵以及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8.
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而水利工程对农业的发展又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修建水利工程可以消除水害,保证农业灌溉。但是水利工程在为人们带来福祉的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破坏,比如说修建水利工程会改变天然河道,从而破坏生态平衡。这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不利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大力兴建生态水利工程。接下来,我们就来介绍一下现代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要点。希望能为我国生态水利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农业竞争力对促进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首次基于生态位视角,创新构建农业竞争力综合评价体系,测算了浙江省各个地级市农业竞争力生态位值、生态位重叠度和生态位宽度,并据此对各个地级市农业竞争力进行评价与演化分析。[结果]结果表明:①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农业竞争力水平整体表现出从东北向西南的距离衰减性,舟山、宁波和杭州综合生态位值处于领先地位,金华、衢州和丽水综合生态位值处于落后地位,在2010-2019年10年间各个地级市之间综合生态位排名次序相对稳定,农业经济出现固化态势;②地级市的综合农业生态位与生态位宽度,产生背离现象,衡量农业竞争力发展水平,需综合考虑其影响支配力( 生态位值) 和资源获取力( 生态位宽度);③地级市之间农业竞争力生态位高度重叠,竞争显著。[结论]最后研究发现:各个地级市应强化核心区辐射带动,开展生态位扩充、生态位协同发展策略,优化生态位结构,提高其农业竞争力,破除农业经济固化态势。  相似文献   

10.
滇东南岩溶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和整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聪 《资源科学》1996,18(3):32-35
滇东南岩溶地区是云南省的重点贫困地区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地区之一。本文在对该区农业生态系统恶性循环的根源,过程与现状作出系统分析与评价的基础上,围绕着解决温饱、摆脱贫困,建立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这一中心环节,探讨生态系统的整体效应和解决方法。提出的治理开发"喀  相似文献   

11.
论生态经济农业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能够实现经济与生态共同繁荣的发展模式 ,使经济发展与生态发展融合为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 ,达到生态与经济、人与自然在更高发展水平上的和谐统一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模式下生态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缓解生态危机。 2 1世纪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进入生态经济时代 ,这就要求我们把农业经济行为同生态环境看作一个相互制约的系统 ,用生态经济农业的观念指导现代农业 ,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减少和避免违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日益加重,水土流失问题成为阻碍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难题,因此水土保持工作是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本文通过针对我国实际情况,探讨了水土保持的重要意义以及基本途径,并对减水减沙进行了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耕文化更是我国的根本文化,在五千年的历史中我国的农耕技术一直在不断进步,而在农耕技术中非常关键的灌溉技术也一直在不断改进。但是对于灌溉技术的改进通常是以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灌溉效率为方向,而对于生态环保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却没有太多的改进。在灌溉当中对于生态破坏最为严重的应当说是灌区的建设工作,并且这种破坏通常都是持续性且渐进式的这导致了这种破坏很难被恢复,因此我们必须防患于未然从根本上解决灌区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使农业能够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14.
常德市是一个农业大市,长期的农业生产也带来了严重的农业生态问题。本文对常德市武陵区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进行了分析,从生态修复的原理出发,论述了农业生态修复在农业生态建设中的作用。根据目前现状,提出了农业环境的保护对策与措施。为促进常德市武陵区生态农业建设,开发绿色产业及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1,黑龙江省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既不以破坏农业再生资源,降低环境质量为代价换取农业的发展,又要把保护环境和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与满足人类需要相结合,达到生态合理、经济高效、发展持续的目的。作为粮食主产区之一的黑龙江省,大多数农业县份普遍存在着人均农业资源占有率低和利用率低,劳动生产率低,粮食生产科技水平低,减灾、防灾、抗灾能力低的“四低”现象,农业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黑龙江省县域农业,既是全省农业的基本力量,也是全省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可见,实施…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的生态危机也在加重。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可以有效化解城市生态面临的危机。都市农业是以现代科技为基础,以农业产业化为依托,以多种经营为条件,集生产、服务、消费于一体的经济、生态和社会等多种功能并存的现代农业。在城市中大力推行都市农业可以扩大城市的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生态、强化城市功能。  相似文献   

17.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制约着农业持续发展、威胁着农民生命财产安全、扰乱农村稳定.加剧"三农"矛盾的农村环境问题的主要根源是人口压力过大、滥垦、滥牧、粗放式农业生产等因素.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耕地生态保护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振兴东北经济战略的实施及黑龙江省建设生态省为契机,针对黑龙江省耕地生态利用中存在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地力减退、耕地盐渍化问题,提出建立最佳耕地生态系统结构、耕地生态防护林体系、耕地生态保护动态监测体系、耕地休耕制度,建立免耕/保护农业试点及农业生态旅游等耕地生态保护策略。为黑龙江省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背号下,国内各项政治、经济、文化事业均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与此同时出现的生态破坏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建筑行业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消:耗和生态破坏产业之一,更要重视在建筑设计中生态观念的应用,并且不断结合国内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逐步制定创新的生态观念体系,以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平衡、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0.
博弈互动机理下的低碳农业生态产业链共生耦合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碳农业生态产业链是发展低碳农业的重要载体,如何使农业产业链与生态链进行共生耦合,使经济理性与生态理性统一,有效解决农业发展与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建立有效的共生耦合机制以解决发展动力不足问题成为关键。本文基于微观视角,采用博弈论囚徒困境模型,分析了低碳农业生态产业链主体间的互动机理,研究了低碳农业生态产业链的共生耦合机制,即资源循环利用机制、生态价值补偿机制和利益合作与风险分享机制;最后以武汉市东西湖发展低碳农业生态产业链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