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宗教信仰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渗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并给予深刻影响。宗教对语言也有极大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宗教与语言的相互关系,探讨宗教对英语的影响,以及英语语言的宗教色彩。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出发研究宗教,拨开宗教与宗教学研究领域中的迷雾,科学地揭示了宗教实质。恩格斯指出:宗教“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宗教是一定的社会发展一般过程的反映,宗教“没有历史,没有发展”,它没有自己“独立”的  相似文献   

3.
宗教学诞生以来关于宗教本质一直争论不休,马克思关于宗教本质的"精神鸦片说"在影响我国很长时间后引起争论,吕大吉提出的"四要素论"虽得到较多赞同,但仍有可议之处。本文认为,宗教是在人类社会一定阶段存在着的对超自然、超人间力量崇拜和信仰的精神文化系统,它作为形形色色的终极关怀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  相似文献   

4.
宗教作为社会化的客观存在,是由具有信仰要求的人们所创造的、以崇拜超自然的神灵为主要特征的思想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组织、设施和行为,并有广大的信奉者。宗教产生于人类的童年时代,它的产生和发展,有其自然基础、生活条件、社会根源、认识原因和心理需要。宗教一经产生,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和影响广泛而深刻,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实体和力量。  相似文献   

5.
宗教是人类社会带有普遍性的一个社会意识问题。它在人类社会的一定历史阶段中产生,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宗教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还有较深的影响。宗教的消亡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马克思说:“只有当实际日常生活的关系,在人的面前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极明白而合理的关系的时候,现实世界的宗教反映才会消失。”’‘’这是相当遥远的事。那种认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经济文化的一定程度的发展,宗教就会很快消亡的想法是不现实的。那种认为用行政命令或强制手段就可以消灭宗教的想法和做法更是背离马克思主义关于宗…  相似文献   

6.
语言和宗教都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二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考察文字的起源、语言系统的发展、语言的使用以及语言研究的发展等几个方面,可以看到宗教对语言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相似文献   

7.
宗教文化     
嘉妮 《初中生学习》2014,(12):14-14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到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习俗等方面。宗教文化不仅在教徒的精神生活中发挥着作用,而且对社会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产生了影响。千百年来,宗教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教徒的精神生活中发挥着作用,而且对社会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8.
综观历史上对"宗教"所下的定义,不下数千种.但从本质上说,宗教到底是什么呢?她是不是会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而最终消逝于世呢?本文将宗教理解为精神上的"终极关怀".就形式而言,宗教是历史的产物,在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消亡;但就本质来说,宗教是"终极关怀",她将伴随整个人类社会.本文通过对马钰入道的个案分析,来探讨宗教存在的长期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宗教与中国文化》是一部里程碑式的巨著。在“总序”中,作者指出:“人类的一切宗教都是人类的文化创造,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中国宗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也是这样。这是一条为全部人类历史、思想史证明了的普遍原理。”在中国,“宗教鸦片基石论”和“宗教落后论”曾长期流行,“文革”之后,中国的社会科学工作者认真的反思,从宗教人类学和宗教社会学的角度去研究宗教,深入把握宗教的民族性和文化性,重新给宗教做社会定位。  相似文献   

10.
从《圣经:旧约》看宗教的主要社会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宗教作为一种人类历史上普遍的社会现象,它具有社会性,并与人类社会发展密不可分。宗教主要具有三种社会功能:协调社会关系、增强社会凝聚力和调节情感的功能。《圣经:旧约》是犹太教和基督教的根本经典,它反映希伯来民族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民族意识等多方面内容。在《圣经:旧约》中可以看到宗教的社会功能在希伯来民族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的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藏传佛教在藏区有着特殊的地位,对藏区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谐社会构建产生了积极和负面影响;当前要充分发挥佛教在藏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建筑与壁画都植根于人类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中,两者关系非常密切。自从有了人类和人类建筑史,就有了壁画。早期的人类洞穴画向我们展示了居住者在岩洞里用雕刻、涂色的方法绘制出与人类生存活动有关的各种图形,使之成为有一定象征意义、亲切的、并具有某种想象功能以及体现人类自身力量的生存空间。后来,壁画与宗教的传播密切配合,相得益彰,成为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发展到石窟、寺观、庙堂、墓室,到处可见以宗教内容为题材的壁画。例如,新疆克孜尔千佛洞石窟和闻名中外的敦煌莫高窟壁画,就是这类性质的壁画艺术精品。国外…  相似文献   

13.
在宗教复兴的现时代,宗教问题不仅影响着世界的稳定,也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马克思主义宗教思想启示我们,宗教以“精神补偿”的独特方式,整合民族的发展,影响文化领域,促使人们更好地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然而,宗教也制约着社会政治问题,引发许多民族纠纷,还被利用干预他国事务,这给社会生活带来消极影响。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我们必须汲取马克思主义宗教思想中的有益成分,正确面对现阶段宗教所发生的变化,坚决反对和抵制邪教,用全面发展的眼光来认识和处理我国的宗教问题,克服它给人类社会发展造成的消极影响,充分利用宗教中的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制度服务。  相似文献   

14.
宗教是人类历史上存在着的一种普遍社会现象.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对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都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宗教问题在我国社会问题中占有重要地位.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做好宗教工作,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远古神话,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企图认识自然、社会乃至于改造自然、社会,借助于幼稚的类比联想创造出来的反映人类初期意识形态的文化模式。在它创作和发展的初级阶段,和宗教没有实质的联系,但由于神话创作的现实条件是早期人类对万物膜拜的结果,所以在神话创作的同时,已经孕育着宗教意识的胚胎。社会进入了文明之后,神话和宗教合流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此。神话不等于宗教,宗教也不能涵盖神话,但两者的源流关系是很清晰的。  相似文献   

16.
人类社会发展到 2 1世纪 ,与科学本质对立的宗教文化 ,并没有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而得到有效的扼制和弱化 ,相反在一定范围内出现了盛行现象。究其原因 ,一是社会心理与社会文明发展的异步效应 ,二是对现实世界认知的有限性所致 ,三是高科技发展的某些负面影响与科学背反 ,四是生存发展的社会竞争使部分社会成员产生心理重负 ,五是宗教对人们的心理有一种特殊的疏导作用 ,六是宗教自身不断改革以求与现实社会伦理相符合的结果 ,七是通过对宗教的选择以求对民族或政治主张的认同。研究这些原因 ,有利于正确对待宗教与科学发展的矛盾联系 ,从而使这种落后的社会意识得到控制和弱化。  相似文献   

17.
宗教是人类社会中重要的社会现象之一。但人们对它评价不一,宗教被看作人类最崇高理想的体现,它是道德的保障,是公共秩序与个人心境平和的源泉,它促进了人类的文明与高尚;但是宗教也被指责为阻碍进步的障碍,造成了人的盲目性,偏执性、愚昧无知,谜信与蒙昧。  相似文献   

18.
第一章财政的起源和发展一、财政的产生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同时它又是一个历史范畴。财政不是人类历史上贯穿始终的事物,它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到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它又会消亡。人类发展到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得到了大发展,有了一定的剩余生产物,这就为财政产生了分配对象。国家出现后,利用权力,强制从物质生产领域征收一部分社会产品。重新衡定经济关系。这种凭借  相似文献   

19.
宪政是一个开放的价值体系和制度体系,它承认人的多样性和社会的多元化,主张兼容并蓄。而宽容作为一种高尚的人文精神,它凝结着人类祖先世代相继的生活知识和政治艺术,它经过历史的蒸馏而沉淀于宪政中的共同内在精神。宽容存在一个从宗教宽容到宪政宽容的发展历程,美国的制宪运动使得宗教宽容精神上升到宪政层面,宪政蕴涵着宽容精神,当今社会应构建体现宽容精神的中国宪政。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唯一有效手段。它一诞生,就影响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成为“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性力量”。二战结束以后,科技发展显现出一些崭新的特点,其社会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也大为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