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作者】《春秋》三传即《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三部编年体史书的合称,均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为儒家重要经典。相传三部书的作者分别为左丘明、羊高、毂梁傲。  相似文献   

2.
《春秋》为六经之一,解释《春秋》的有《公羊传》《糓梁传》《左氏传》等,各派学者公认《春秋》有"大义"存于其间。笔者汇总前人意见,归纳为四条:一是天下公平原则,主要表现在国家官吏要选用贤能,人们之间要讲究信用,相互和睦;二是以天子为国家统一的象征,诸侯必须尊重天子;三是诸侯国之间要以仁爱之道相处,反对相互欺诈和侵伐;四是在文化认同上,站在自身所处的华夏文明的立场上,以之为内,以四裔文明为外,先内而后外。  相似文献   

3.
谷梁子是《春秋谷梁传》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春秋谷梁传》的最早的作者。《春秋谷梁传》的产生先于《春秋公羊传》,荀子对《春秋谷梁传》学术特色之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其间当对《春秋谷梁传》多有损益。《春秋谷梁传》在先秦时代即有古文文本流传,《春秋谷梁传》的成书明显先于《春秋公羊传》。  相似文献   

4.
苏辙《春秋集解》依据《左传》,以史事为基础,而参以公羊、穀梁、啖助、赵匡、陆淳诸家之说,在舍传求经的学术风气中独树一帜。在注解《春秋》上,苏辙以例解经,以礼为断,简洁平实,主以人情,尤得《春秋》之旨,对后来的《春秋》学界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左传》先于《春秋》说最早当出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黄洪宪所撰《春秋左传释附序》。黄洪宪称“左史”记事繁详、非有意释经、经传各自单行以及左丘明年世早于孔子,认为“左史在先,圣人之笔削在后”。1932年,张纯甫《是左十说》再次独立而明确地提出此说,认为《春秋》须待《左传》而明,《左传》为左丘明“少年之作”,孔门弟子后有补修,《春秋》为《左传》“提纲挈领”的“目录”,论证颇为系统详细。章太炎则提出“《经》《传》同作具修”说,认为孔子作《春秋》和左丘明作《左传》都同时兼得二人修撰。20世纪80年代后,关于这一问题的相关讨论仍在继续,有的学者不知黄洪宪、张纯甫诸人已着先鞭。  相似文献   

6.
元代的徐天祜注解《吴越春秋》,主要做了校勘、注音、解词、释句、探源、评析等工作,本文对此进行了分类性的说明论述,以期对此有更明确的把握。  相似文献   

7.
古类书《琱玉集》残卷中六则引自《春秋》的材料,与现存《春秋》、《春秋左氏传》的内容有很大不同,彰显出编者在编辑词条时文献来源的非单一性。《琱玉集》对原始文献进行删改、润色,更注重情节,使之故事化,追求一种民间叙事,传达出《琱玉集》明显不同的写作性格和写作诉求,也彰显出早期类书的编写特点。  相似文献   

8.
笔者《春秋考论》一书提出“孔子所作《春秋》,非《春秋经》,而是《左传》蓝本,即左丘明编纂《左氏传》时所依据的“孔子史记”。有人却将笔者的观点称为“前人的陈词滥调”,并彻底否定孔子作《春秋》的论点,本文略作申辩。  相似文献   

9.
《(春秋)(左传)谥号研究》是研究《春秋》、《左传》谥号的一部力作。论著显著特色是遵循“尊尊”原则,以“礼”统领全书;详细统计并细致分析了《春秋》、《左传》的谥号情况,体现了严谨的治学精神;论著对学术界关于春秋赐谥礼制中的多有分歧的相关问题也做了深入的探析,最大程度上还原了《春秋》《左传》谥号的原貌。  相似文献   

10.
通过贾谊对《左传》的引用可以看出贾谊在西汉《左传》学史中的重要性,证明前人关于贾谊传《左传》的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同时,由贾谊的《春秋》观和他对《春秋》之元的认识上,可以看出他对《公羊传》的熟悉程度。证明了在西汉初年,《春秋》三传之间并没有森严的壁垒。  相似文献   

11.
由于司马迁在不同地方谈到《吕氏春秋》时,对其成书年代的说法不尽一致,再加上后世一些学者对《吕氏春秋·序意》篇“维秦八年”一语的过分解读,遂致在此书成书年代问题上出现了多种不同的说法。诸说之分歧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是《吕氏春秋》成书于哪一年,二是《吕氏春秋》是否一次成书。而就目前的资料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现状来看,在此问题上最可靠的答案是:《吕氏春秋》是在吕不韦任秦相国期间组织宾客一次编撰完成,书成于秦王政八年。学者们在此问题上的意见和分歧,反映了在考证古书成书年代时,内考证与外考证既可能交相为用,也可能相互干扰,导致循环论证。  相似文献   

12.
论孔子<<春秋>>笔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笔法是研究《春秋》以及我国古代史籍、史学所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之一。前代学者论著不少,但都过于专精而割裂穿凿。今从《春秋》编写实际看,所谓《春秋》笔法是在继承先前史家笔法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是以史事、文辞、史家思想完美统一为根本准则的笔法。  相似文献   

13.
《春秋穀梁传》十分重视艺术形象在论说文中的地位。《春秋穀梁传》在论说过程中伴随着艺术形象的塑造,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增强《春秋穀梁传》的观点的合理性。《春秋穀梁传》的问答式结构要求逐次回答问题,这就产生了层层推进的论证效果,使文章有逻辑性和力量。《春秋穀梁传》融说明于论说之中。  相似文献   

14.
《春秋穀梁传》是二级结构方式,其第二级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以问答方式结构其内容,确保简洁。《春秋穀梁传》问答式的结构方式形成的外因在于私人讲学的兴起,内因是《春秋穀梁传》的历史观及由此而形成的《春秋穀梁传》的内容。《春秋穀梁传》的提问和回答在大多数情况下均显得比较舒缓。《春秋穀梁传》将"也"字与问答句相结合的结构方式对后世散文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5.
叶梦得《春秋》类著述考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梦得是两宋之交颇有影响的政治和文化名人,一生著述丰富。其中《春秋》类著述有5种,90卷。现尚存3种,58卷,即《春秋传》、《春秋考》、《春秋谳》。除《春秋传》保存完好外,其余两书均是由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此三部《春秋》著作自成系统,阐释体式新颖,内容宏富精深,颇有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春秋谷梁传注疏》引书八十余种,颇为繁富,其中原书大部分已失传,赖《春秋谷梁传注疏》保存一二,故其保存献之功极大。《春秋谷梁传注疏》引书也极有特点,如三礼方面的书籍所占比例大、所引书名篇名不一、会通《春秋》三传、所引材料与现存献的差异以及包容唯心主义色彩较浓的纬书等,这些需要辩证地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宋代理学兴起,对各区域学术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在《春秋》学领域中,理学《春秋》学对巴蜀文化的影响十分明显。宋初三先生中,孙复、石介的《春秋》学已被弟子传入蜀中,周敦颐、二程入蜀又使其《春秋》学在巴蜀传播开来。到南宋时期,理学《春秋》学已控制巴蜀《春秋》学的大局。现存南宋巴蜀《春秋》学著作,如李石、李明复、魏了翁、程公说、赵鹏飞、家铉翁的《春秋》学著作,均宗主理学。理学对巴蜀《春秋》学的贡献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8.
清前期学者顾栋高所撰《春秋大事表》是一部精心撰构的带有总结性特点的《春秋》学名著。全书不仅在编撰体例上匠心独运,巧妙地糅合了纪事本末体和史表的优点,而且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在探求《春秋》之著述宗旨和评论春秋历史时势方面,提出了诸多创见,至今仍是研究《春秋》经传和先秦史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9.
胡瑗著述有名春秋论者,向未见近世论者称说。杜谔《春秋会义》所引胡氏曰二十二条、胡氏论曰四条,皆系胡瑗《春秋论》佚说。此外,《黄氏日抄》、《春秋阙疑》、《春秋胡传附录纂疏》等书中亦存不少胡瑗佚说,综辑凡得八十二条。胡瑗佚说中有一些与孙复《春秋尊王发微》不仅旨意相同、而且连文辞都相近甚至完全相同,如出一人之手,这与胡、孙二人早期同学十年的经历是分不开的。胡、孙二人都受到啖赵学派舍传求经新学风的深刻影响。在具体经说上,胡、孙二人也存在广泛的一致性。不过,在褒贬问题上胡瑗远较孙复平允实在,没有孙复那样强烈的有贬无褒的倾向。  相似文献   

20.
《汉晋春秋》这部史书的史学价值有三:秉笔直书,补充史实,著成信史;从理论上确立“晋越魏继汉”的正统史观;选材得当,语言犀利,评议有的放矢,切中要害,取材形式多样,创治史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