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低温低浊水的处理是当今世界水处理的一个难题,本文论述了低温低浊水难处理的原因和微絮凝直接过滤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国内外对于直接过滤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并通过对微絮凝直接过滤的几个关键问题的探讨,总结了该技术在水处理中应用的优缺点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曹长春 《大众科技》2007,(7):102-104,98
广西主要城镇的饮用水水源不同程度受到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污染,其水质在一年中均有劣于地表水Ⅱ类标准,有时甚至劣于Ⅲ类水质标准,按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经常规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工艺处理后,其有机污染物综合指标高锰酸盐指数、微生物指标不能达标.这是新增的水质指标.据国家建设部"七五"、"八五"、"九五"三个五年对微污染饮用水源的预处理攻关研究成果及水厂技术改造的运行实践,结合广西饮用水源水质特点和气候条件,提出了微污染水源水生物预处理工程设计参数和运行影响因素,以期对饮用水水质改善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水处理如何去污染《百科知识》:自来水厂所用的水处理工艺有哪些?这些工艺能去除水中的哪些污染物?答:到目前为止,自来水处理工艺已经走过了四代。第一代是传统的四步法常规工艺,1902年诞生于比利时,被业内人称为经典"四部曲"——絮凝(加聚合氯化铝)、沉淀、过滤(通过石英砂、卵石等)、消毒(加氯气等)。  相似文献   

4.
广西主要城镇的饮用水水源不同程度受到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污染,其水质在一年中均有劣于地表水Ⅱ类标准,有时甚至劣于Ⅲ类水质标准,按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经常规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工艺处理后,其有机污染物综合指标高锰酸盐指数、微生物指标不能达标。这是新增的水质指标。据国家建设部“七五”、“八五”、“九五”三个五年对微污染饮用水源的预处理攻关研究成果及水厂技术改造的运行实践,结合广西饮用水源水质特点和气候条件,提出了微污染水源水生物预处理工程设计参数和运行影响因素,以期对饮用水水质改善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给水净化和废水物化处理的混凝、沉淀、过滤诸工艺中,混凝是其中的关键。天然水体中的分散大部分由无杌胶粒组成,如:黏土、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和金属碳酸盐,还有来自腐殖质的有机胶体物质以及有生命的微生物(藻类或细菌)。城镇用水及工业废水处理中,絮凝(混凝)过程是应用最普遍的关键环节之一。絮凝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后续单元过程的运行工况、处理费用及最终出水水质。实践证明,设计时混凝工艺选定的合理,不仅可提高出水水质,还能达到节能节约降低运行费用的目的。因此搞清絮凝动力致因是提高絮凝效率的关键,涡旋混凝给水处理技术是根据多相流动物系反应控制惯性效应理论,结合给水工程实践,探讨了给水处理中混合、絮凝反应、沉淀三大主要工艺。  相似文献   

6.
分析我国目前水资源污染现状、主要危害及微污染水源水水质特点。综述了微污染水的处理工艺进展,分析了包括强化常规工艺、生物预处理、深度处理工艺及组合工艺等多种水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7.
直接過濾氣水反冲洗參數的確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西安市曲江水厂二期改造拟采用直接过滤技术,对在微絮凝直接过滤条件下的石英砂均质滤料层进行气水反冲洗试验,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在冲洗历时3、4、4min的反冲洗参数,即单独气冲强度为15~18L/m2·s,气水混冲的气冲强度为15~18L/m2·s,水冲强度为4~6L/m2·s,清水漂洗为4~6L/m2·s.  相似文献   

8.
言登高 《大众科技》2010,(12):71-73
对矿山生产的酸性废水的性质作了简要介绍,针对该类污染物提出了两段絮凝沉淀反应中和过滤为核心的治理工艺。着重介绍了该废水分质处理的设计思路,并从多相离子平衡角度对控制指标加以分析。对同类工程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们生产活动产生了大量的微污染水。鉴于污染物浓度低的特点,处理困难大。常规工艺对于微污染水处理能力有限,探讨出经济环保以及易于操作的微污染水处理技术迫在眉睫。本研究综述了具有发展前景的集中微污染水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0.
饮用水水源污染的日益严重,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危胁,给传统净水工艺提出了新的挑战。从目前我国水资源污染现状出发,介绍了现有的微污染原水处理技术:活性炭吸附技术、膜法深度处理技术、光催化氧化技术、生物预处理技术、强化混凝技术、强化过滤技术等,分别阐述了各项技术的机理,并进一步从功能、费用等方面对这些技术进行了综合评价。介绍了我国水域、城市水源水、饮用水水质状况,分析水中污染物来源及其危害,介绍并评述饮用水预处理及深度处理方法,提出水处理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饮用水除微污染技术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用水水源污染的日益严重,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危胁,给传统净水工艺提出了新的挑战。从目前我国水资源污染现状出发,介绍了现有的微污染源水处理技术:活性炭吸附技术,膜法深度处理技术、光催化氧化技术、生物预处理技术、强化混凝技术、强化过滤技术等,分别阐述了各项技术的机理,并进一步从功能、费用等方面对这些技术进行了综合评价。介绍了我国水域、城市水源水、饮用水水质状况,分析水中污染物来源及其危害,介绍并评述饮用水预处理机深度处理方法,提出水处理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生物絮凝工艺实际上是现代城市污水研究最为普遍的一种处理技术,通过针对某污水处理厂采取化学生物絮凝工艺的处理方式,来执行相应的水试验工作,以期为化学生物絮凝工艺水处理基础的推广应用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电厂含煤废水处理系统早在2009年就与相关厂家签订的技术协议,采用传统的混凝沉淀处理工艺,认为经过几年的技术革新,原有的传统式混凝沉淀处理工艺在运行经济性和可靠性、设备稳定性方面已经相对落后,而目前大型燃煤火力发电厂广泛应用的电子絮凝沉淀过滤处理工艺更适合本工程实际。将原有的混凝沉淀处理工艺改为电子絮凝沉淀过滤处理工艺,提高了系统回用水水质指标,降低了全年运行费用。  相似文献   

14.
浮选尾煤的处理不仅能防止浮选尾煤水对环境的污染,还能节约工业用水,解决工业区水源不足的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浮选尾煤处理中的厂外沉淀池回收工艺、浓缩——过滤、浓缩——压滤、浓缩——过滤与浓缩——压滤的联合流程等工艺设备与流程。  相似文献   

15.
直接过滤气水反冲洗参数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西安市曲江水厂二期改造拟采用直接过滤技术 ,对在微絮凝直接过滤条件下的石英砂均质滤料层进行气水反冲洗试验 ,根据试验结果 ,提出了在冲洗历时 3、4、4min的反冲洗参数 ,即单独气冲强度为 1 5~ 1 8L/m2· s,气水混冲的气冲强度为 1 5~ 1 8L/m2·s,水冲强度为 4~ 6 L/m2· s,清水漂洗为 4~ 6 L/m2·s  相似文献   

16.
饮用水Ames致突变性与主要有机污染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对某城市水源水、自来水及经不同组合工艺净化水Ames试验结果与主要有机污染指标的对应关系分析,发现诱发回变指数MA(TA98)主要与总有机碳有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几种常见有机微污染物与MA的关系。其研究成果对于认识饮用水致突变性,改进饮水深度处理工艺,提高饮水水质均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黄河三角洲湿地局部的重金属富集,黄河上游和自然保护区内部可能发生的突发污染事件,通过自由基共聚制备合成了CSAX-PSAF-纳米二氧化硅复合絮凝材料。通过该复合絮凝材料和常用絮凝材料去除污染物的对比实验,表明该复合絮凝材料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常用絮凝材料,表明该复合絮凝材料的研制取得了成功。在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起到了技术引领和示范作用。如付诸现实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8.
周威 《中国科技纵横》2014,(8):215-215,217
通过絮凝、沉淀预处理,以及过滤、反渗透脱盐深度处理,将矿井井下排水处理后回用作井下生产用水,从而有效实现了水资源的回收与利用,减轻了对环境的负荷。  相似文献   

19.
根据造纸生产废水的特点,提出了采用"氧化、脱色和絮凝"协同处理方法.探讨了搅拌速度、絮凝反应时间、pH值、药剂用量和温度对CODcr去除率和脱色率的影响,得出了最佳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常温下,两性聚丙烯酰胺CAPAM用量6.0g/m3、氧化交联剂PDO用量44.0g/m3、pH=8、搅拌速度80r/min、絮凝时间为10min和静止时间为35min的条件下,CODCr的去除率和脱色率分别为95.1%和97.68%,处理后的废水达到了可生化的指标范围.并对处理成本和絮凝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粉末活性炭干法投加工艺与湿法投加工艺在株洲自来水公司的应用情况,同时对两种工艺进行比较;并着重阐述干法投加系统的粉尘污染控制、自动化控制以及投加量控制等关键技术,以及此工艺对突发性水源微污染处理效果的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