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赵彦华 《传媒》2015,(3):19-21
2013-2014年,中国的报纸出版呈现两极分化格局.一方面受益于国家文化大发展的方针政策,中央级全国性大报无论是印数、印张还是定价总金额都有一定幅度的增长;另一方面,随着数字化阅读的进一步普及,尤其是报纸在手机市场上的开发与应用,对都市报、晚报等市场类报纸和省级、地市级的报纸的冲击进一步显现,多项指标呈下滑趋势.与此同时,报纸的数字出版在全行业所占的比重继续提升,新型数字化内容服务收入增长迅速.  相似文献   

2.
不论是从报纸的属性还是从报纸的功能角度看,新闻性都是报纸的灵魂.所谓新闻性,即新闻的写实性、重要性、新颖性、时效性等要素的总和.在很多人看来,报纸的新闻性集中体现在报纸的新闻版面,而实际上,作为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报纸的副刊特别是报纸的传统文学副刊,同样也具有强烈的新闻性.  相似文献   

3.
一 报纸自有副刊以来,其地位和作用不断地改变和发展.但是,副刊是报纸的一个附属品的观念,在很多人甚至是某些新闻理论界的人眼里却是未曾改变的.这种观念的最直接的一个反映就是报纸副刊一直都在"附属"的位置上小心翼翼地生存着,一直都不敢舒展自己的个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于受到互联网及其他新媒体的冲击,澳大利亚的报业格局也在发生变化.据澳大利亚发行稽核局(ABC)2007年发布的数据,包括全国性日报、都市报在内的报业总体上都呈现出发行量降低、读者萎缩的趋势.但澳大利亚的"周末报纸"却呈现日益红火之势.  相似文献   

5.
陈力丹 《今传媒》2007,(1):17-19
1、报纸会消亡吗?报业生死之争 美国北卡莱罗纳州立大学教授菲利普·迈尔在《正在消失的报纸:在信息时代拯救记者》一书中给出了报纸消亡的时间表:"到2044年,确切地说是2044年10月,最后一位日报读者将结账走人."2006年12月13日,美国《时代》周刊发表分析文章称,很多人都预测报纸将在互联网的冲击下走向消亡,并引证了迈尔2044年的预言.  相似文献   

6.
杨茂林 《传媒》2004,(7):36-37
中国报纸自有副刊至今一百多年来,其地位和作用不断地改变和发展.但是,副刊是报纸的一个附属品的观念,在很多人甚至是某些新闻理论界的人眼里却是未曾改变的.这种观念的最直接的一个反应就是中国报纸副刊一直都在"附属"的位置上小心翼翼地生存着,一直都不敢大手大脚大哭大笑地去舒展自己的个性.  相似文献   

7.
《新闻三昧》2008,(1):18-18
在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全力治理报纸散滥状况的同时,中国报业市场的竞争继续呈现白热化趋势。即便如此,那些富有政治抱负的人们还是对传统的办报模式心存幻想。1998年1月1日,中国引进时报创刊。在中国报业压缩整顿的背景下,这显然是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情,以至于很多人揣测它的创办者吴海民运用了在新闻出版署担任司局级干部时的人脉资源。  相似文献   

8.
郑春蕾 《出版经济》2005,(12):36-36
对于2004年的图书市场,很多人都是在期待中度过的,期望到了来年,一切都会好起来.  相似文献   

9.
自从门户网站、博客、电邮以及播客等新的传播手段出现后,很多人都在预言纸媒即将进入衰退甚至是死亡期.美国学者菲利普·迈耶(Philip Meyer)在其著作<正在消失的报纸>(The Vanishing Newspaper)一书里更是大胆预测,进入2043年第一季度美国的报纸就将寿终正寝.  相似文献   

10.
报纸版面是报纸编辑的重要环节,是报纸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报纸版面经过数十年的变迁,版数增加,版面形态呈现从走文到方块、从单调到多元的趋势,越来越强调视觉意识.看似技术性的报纸版面形态变化,其实是由技术革新、编辑感知的读者需求、媒体竞争环境,以及各种政治及社会压力相互作用而带来的.在读图时代如何在版面设计上令图文交相辉映,充分发挥报纸的社会功能,值得每一位从业者深思.  相似文献   

11.
秦峰 《新闻知识》2012,(8):103+97
纵观当今媒体,呈现出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四大媒体并存的局面,尤其是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型电子媒体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本文以网络和报纸为例,探讨电子媒体的迅猛发展会不会取代传统的纸质媒体。一、电子媒体的迅猛发展如今,网络早已冲破国界,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的出现,给传统的三大媒体都构成了冲击,而其中报纸首当其冲,主要有以下表现:(一)网络新闻对报纸受众的分流。报纸的读者群呈现老化的趋势,而对年轻读者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报纸在未来的几十年  相似文献   

12.
"就业难"折射出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7月,接受了七年新闻专业教育的我,在硕士研究生毕业之际成为专职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 现在我的学生和当初我做学生时的很多想法都非常相似,他们对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等实务课程十分感兴趣,因为他们觉得这些课程对他们今后在新闻媒体的工作会有实质性的作用;也有不止一个学生问过我,学中外新闻史有什么用,他们要记住第一份中国古代报纸、第一份近代报纸有什么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吴飞  叶森 《当代传播》2006,(2):34-37
2004年6月2日,在伊斯坦布尔举行的第57届世界报纸协会年会上,英国《独立报》(The Independent)总编辑西蒙·凯尔纳(Simon Kelner)表示,未来报纸形式将以文章简短、图片多的小型报为趋势。他相信到2010年,所有的报纸都将以小型报的形式发行。英国另一家著名报纸《泰晤士报》编辑伯洛克(George Brock)、波兰销量颇大的《Fakt》报总裁詹柯斯基以及巴西的《Zero Hora》报执行副总裁等,也都支持凯尔纳的预测。  相似文献   

14.
今年7月份,香港的免费报纸变成了6张免费报纸,发行量是170万,香港的人口只有700万,这个现象出现后很多朋友都问我:香港的免费报纸还可以生存下去吗?很多人都把免费派发的报纸,与在地铁里派发的报纸,统称为"免费报",并且把两者视为同一类型的商品价值:即是免费报纸不能从读者身上获得金钱交易,  相似文献   

15.
香港有40多份登记在册的日报,但这其中包括很多主要刊登马经的日报,这些马经日报严格意义上都不算是真正的报纸.剩下的真正意义的日报有20份.一个七百万人口的城市拥有20份左右报纸,在我们的想象中,竞争肯定是异常火爆,同质竞争不可避免,一些弱势报纸的倒闭也不可避免.但令人惊奇的是,香港报人则都认为香港报纸同质竞争的情况很少,而且读者们也都有各自青睐的报纸,多份报纸共存的局面已经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报纸倒闭的情况在前几年比较多,但这两年也没见哪家报纸倒闭,即使有些报纸很艰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么激烈的市场,为什么能存活这么多报纸?  相似文献   

16.
论文缩微     
浅论城市党报的平民化 林金康在《青年记者》杂志2003年第12期上撰文说,目前,很多城市党报都受到各种各样的冲击,相当数量的报纸出现了经营困难、发行量下滑的趋势。有些人归结于目前的老百姓政治觉悟低了,不关心政治了,其实未必。事实上,并不是老百姓不关心,而是我们很多编辑记者没有本事把报道写成老百姓关心的东西。报道语言就是一个原因,谁会愿意整天去看一份充满会议语言的报纸?另  相似文献   

17.
吴昂 《新闻实践》2006,(4):35-36
一我们不做驼鸟,我们更不能做夜郎。我们,就是每天生产报纸的的人。尽管在十几年前,我们中的很多人都已经学会使用电脑, 但不管是四通打字机还是DELL、 IBM,我们都只是换了一支笔而已。尽管在若干年前,我们中的很多人都已经知道互联网,我个人是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时  相似文献   

18.
马燕妮 《青年记者》2016,(11):91-92
2015年报纸经营经历了断崖式下滑,全国各个省市的报纸发行量、广告收入等下滑程度虽然不同,但是较大幅度萎缩的态势已经很明显.2015年1~9月报纸广告合计降幅达34.5%,且广告减少与报纸广告版面的减少仍然呈现同步态势.从宏观经济和传媒市场的趋势来看,传统媒体广告市场整体下降的局面不仅很难改变,而且有降幅继续扩大的趋势.①因此,面对严峻的传媒生态环境,报纸媒体达成的共识是:顺应新媒体蓬勃发展的潮流,以媒体融合为抓手,不断促进报纸媒体从局部到整体的转型.  相似文献   

19.
张星月 《新闻传播》2009,(8):118-118
大众化报刊是市民百姓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其中很多都充斥着黄色新闻的特征,笔者通过对这些报纸的阅读研究.希望能够从黄色新闻的特点出发,找到二者的关联.黄色新闻对于都市报纸的影响以及具体到武汉的都市报纸呈现这样状态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胡杰 《青年记者》2020,(4):17-18
随着信息传播渠道的变化,很多传统媒体不断推进采编业务流程再造、推动技术平台系统性升级、强化融媒体产品生产能力,报纸功能也在发生变化。2019年岁末,新京报社社长宋甘激在一次媒体融合高峰论坛的主旨演讲中提到,“全报社只有11人专职办报纸”。对于一份发行量10万份的报纸来说,11个采编人员的配置让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那么,与传统编辑部相比,新京报的编辑部之变到底变在了哪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