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朝对服饰的设计制定了严格的服饰制度,这种制度在宫廷服饰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本文阐述了作为符号的清朝宫廷服饰纹样,并对宫廷服饰纹样元素的内涵及其形成原因作了分析,旨在为清朝宫廷服饰设计的研究提供详细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清朝宫廷服饰制度肇始于后金时代,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皆为宫廷服饰制度的改革变迁作出了积极调整。清朝中后期,在乾隆皇帝的推动下,清朝宫廷服饰制度日臻完善,也日益突出反映了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  相似文献   

3.
<正>一、清代宫廷服饰纹样元素的内涵清代宫廷服饰纹样作为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针对其所展开的保护和研究项目层出不穷,且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极大地丰富和加强了我国社会文化与服饰文化的内涵与基础。我们可以通过对于这一历史时期服饰纹样的研究,进而了解这一纹样元素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4.
富有民族特色、古老的洞箫音乐,在清朝宫廷朝会乐、祭祀乐、宴会乐中广泛应用、频繁使用,在祭祀乐中,演奏的乐器包括洞箫等数十种,演奏人员上百人,对促进清朝宫廷音乐的发展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宋代中原汉族吸收胡服文化中合理元素加以改造。宋代服饰之中的上领、靴鞋、幞头、銙带均为经过宋人吸收创新之后形成的汉化了的胡服,完全融入宋人汉族服饰文化之中,甚至部分胡服文化元素还成为朝廷官服的组成部分或者融入官服服饰设计之中。  相似文献   

6.
清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统一王朝,清代的宫廷音乐也体现出继承性的特点,它源于汉魏,发展于唐宋,紧接明清,达到了古代宫廷音乐的高峰。本文将会对清朝宫廷音乐的类型、特点进行全面的总结,并挖掘其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7.
张力文 《大观周刊》2012,(25):31-31
服饰,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符号,是人类文明和审美思想的指向标,反映着不同历时时期社会风貌、人们思想和传统理念。中国传统服饰蕴含着众多传统文化的元素和理念。  相似文献   

8.
正四、现代性、博物馆和旧秩序埃利亚斯社会学一个显著特点是他坚持现代性的元素源于宫廷社会。他的观点不是关于传统遗存及其对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或"传统创造发明"产生有害影响的陈旧主题,而是采用西方长时段理性化观点的论证。他的论题是现代资产阶级理性元素及其物质文化与宫廷理性的紧密联系。例如,他强调,像莱布茨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濒临失传的中国传统宫廷手工艺,"京绣"面临着保护和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且已被列为"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范围之内。京绣又称宫绣,是以北京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明清时期开始大为兴盛,多用于宫廷装饰、服饰。京绣有着鲜明的艺术特点与风格,其选料精细,针工巧妙,色彩绚丽,格调高雅,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服饰广告中"性感"元素的运用进行分析,以期"性感"元素创意能在服饰广告中更正确、更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证了花蕊夫人<宫词>之宫廷建筑、宴游、乐舞、游戏、服饰、宫女生活情态等方面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张紫星 《新闻世界》2012,(4):172-173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服饰文化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颗绚丽璀璨的明珠。"丝绸之路"的开发使中国的丝织品在欧洲享有盛誉,也使中国成为东方服饰文化的策源地。在现代服饰的设计中,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设计源泉,创作出凝结着中华民族神韵和精神风采的现代服装,这种带有传统文化元素符号的服饰,不仅是世界服饰中具有文化意义的奇葩,同时也使中国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和发扬。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证了花蕊夫人《宫词》之宫廷建筑、宴游、乐舞、游戏、服饰、宫女生活情态等方面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领域中,内外力的有机合作是保护非遗的重要途径。凉山彝族服饰随着日常生活的变迁和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传统彝族服饰不仅拓展了功能,还促进了彝族服饰消费市场的细分和活跃。一方面,采用创新设计和新面料的机制服饰逐渐成为彝族群众日常穿着的服装;另一方面,传统彝族服饰被赋予了更多的民族文化象征意义,从日常生活中的常服转变为重要场合上的礼服。凉山彝族服饰成功融入了当地人的日常生活,同时走出了一条传承和发展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5.
裴理 《大观周刊》2012,(31):20-20
清朝嘉庆十八年(1813),白莲教的一个支派天理会为了反抗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在林清等人的率领下,号召教徒于直隶、河南、山东等地发动了起义,并且一部分起义军在清朝宫廷太监等人的引领下,曾一度秘密攻入皇宫,极大地震惊了统治者,创造了中国古代农民起义军史无前例的壮举。  相似文献   

16.
《新闻世界》2006,(12):51-51
上月7日,在南非立法首都开普敦举行的中国服饰表演晚会上,身着旗袍的中国模特挥舞中南两国国旗。当天,中国模特向南非观众展示了多彩的宫廷服装和民族服装,受到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17.
谢歆 《新闻世界》2009,(9):122-123
北京奥运会会徽、吉祥物、奖牌、服饰等,无一例外的充满着传统文化味十足的中国元素,五千年文化融入视觉符号,简单又意蕴深沉。奥运不仅开启了人们的中国元素情节之门,也给了中国一个向世界展示民族特色的机会。  相似文献   

18.
在张萱的《捣练图》中,描绘的都是妇女高髻艳妆,体态也都非常丰满,但是又不同于矫揉造作的宫廷女子一般,故作矜持。这幅《捣练图》也为我们研究唐代侍女服饰提供了最直接的参考,展示给我们最直接的画面。  相似文献   

19.
陈卓昊 《大观周刊》2012,(50):36-36
现代环境设计要运用好传统元素,应该在设计中自然地反映传统元素的精髓,并非在设计中生硬的强加传统风格元素。环艺设计的传统文化灵感更主要来自设计者对居住者内心深处的深层次心理需求的理解,是对民族文化理解后的自然情感流露。  相似文献   

20.
编钟是先秦以来历代宫廷雅乐必备的"编悬"乐器,被奉为"八音纲纪",也是清朝宫廷礼乐的重器。编钟专用于清宫礼乐规制最高的中和韶乐,是天地尊神和帝后皇权至尊身份的象征。为此,清朝宫廷不惜重金、不计成本,大规模地铸造编钟,并根据各处坛庙、宫殿不同的场所和使用功能,在材质、规格、纹饰上进行了区分,有清一朝更有着历时性的变化。然而,一则由于编钟实物或流散四方或深藏禁宫,世人难以一睹真容;一则由于《律吕正义》及后编、《皇朝礼器图式》《钦定大清会典图》等清朝礼书存在着失载、误载之处,编钟究竟是如何具体使用的,长期以来不为人所知。本文通过细致辨析现存编钟实物,并与清会典、造办处档案等文献记载相互印证,揭示清宫编钟使用的真相,订补文献记载的不实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