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东华大学1975-2009年期间SSCI(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和A&HCI(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收录学术论文被引用文献为样本,采用计量学分析方法从国际化影响的年代分布、国家或地区分布、涉及影响机构以及受影响的学科几方面,揭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对国际人文社会科学的影响和贡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中华系列与学报系列高影响力论文参考文献的引用准确性与不合理引用情况,分析其差异原因,并探讨提升参考文献引用准确性的方法。【方法】 选择5种中华系列杂志和5种学报系列杂志发表的论文(共96篇),分别购买、下载其文后的中、英文期刊文献的PDF全文。参照文献全文核对论文引用处内容,判定引用准确性与不合理引用(无关引用、相关多引、漏引和错引),并分析两系列高影响力论文引用准确率或不合理引用率的差异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共核查1502条两系列杂志论文的文献全文,其中引用不合理的文献为219条(14.58%);中华与学报系列不合理引用率分别为15.13%和14.09%。论文中共1821处引用文献,不合理引用率为12.74%;中华与学报系列的不合理引用率分别为13.28%和12.23%。中华系列的中文期刊文献引用准确率高于英文期刊文献(引用条数:93.20% vs 82.72%,P<0.005;引用处数:94.51% vs 84.69%,P<0.005)。不合理引用中,两系列杂志论文均以多引和错引常见;错引以数据引用错误为主。两系列杂志论文的英文期刊文献一处引用准确率均高于多处引用准确率。【结论】 两系列杂志论文的文献引用准确率均较高,但部分作者不够重视中文文献的引用;文献多处引用会导致不合理引用率增加。  相似文献   

3.
《情报杂志》2001~2003年引文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杨华  张静海 《情报杂志》2004,23(11):30-32
目的:了解《情报杂志》(下称该刊)引文引用规律。方法:采用引文计量分析法按文章发表的时序连篇统计该刊2001~2003年间刊载的1815篇文章所引用的参考文献。结果:引文率为97.63%,篇均引文5.68条,主要的引文类型分别为期刊(61.35%)和图书(20.81%),普赖斯指教76.61%,自引率6.57%,被引用频次前13住的期刊的文献引用量占总引用期刊文献量的47.08%。结论:该刊引文率较高,被引文献的时效性较强,涉猎文献范围广。但需要加强外文引用强度。  相似文献   

4.
以引文评定期刊和文献质量时,除引文率和引文量外,并对与质量有关的几个其它因素(他引和自引、引用人数、引用者所在地区的覆盖面、引用刊的级别、引用者的知名度)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引文综合定量评定法。  相似文献   

5.
杨利军  万小渝 《情报科学》2012,(7):1088-1092,1114
采用文献计量法和统计分析方法,以中文社会科学索引(CSSCI)和JCR数据库为数据源,选取《情报学报》等6种具有代表性的期刊,对其2009年刊载的学术论文从引用文献的时间、类型、数量三个特征进行分析,得出引用习惯对期刊论文被引频次有显著影响的结论,并据此呼吁学术界应保持良好、规范的引用习惯。  相似文献   

6.
以Web of Science 1945—2019年科学史与科学哲学领域文献作为基础数据集,基于h核内参考文献共被引网络聚类,鉴别领域主要研究主题共5个;用高被引、高中介中心性以及历史根源三维度根基文献识别法,筛选出科学史与科学哲学领域中最重要的10篇根基文献,作为领域的核心知识基础。研究表明,科学史与科学哲学领域学者倾向于引用早期经典著作,符合人文社科的引用特征。  相似文献   

7.
《科学中国人》2004,(4):62-63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3月15日上午在北大图书馆正式启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英文简称CASHL)根据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和文献资源建设的需要引进专项经费建立,是教育部高校  相似文献   

8.
对7种影响力高且稳定的医学期刊各选2008年年中一期,对其中94篇长篇论著参考文献中的期刊文献进行查阅分析。在1140条中、英文期刊文献中共查阅全文965条,引用不合理(包括无关引用、多引、漏引、错引)的文献158条,占1637%;中文文献引用不合理率较英文文献低(1102%与1811%)。文献引用共有1354处,引用不合理的有176处,占1300%;中文文献引用不合理率低于英文文献(939%与1416%)。在不合理引用中,均以错引最常见,其次在中文为多引和漏引,在英文为多引和无关引用。在错引中以数据和观点出错较多。在分析文献引用正误的相关因素时,发现随引用次数增加会增加不合理引用的风险。最后结合自身经验,从作者与编辑角度提出了一些提高文献引用正确率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从学术共同体的评论性引用视角出发,以引文全文本为基础,结合词频统计、深度学习等方法,探析引文文本中表征突破性评价的文本特征并构建自动识别模型以实现从海量文献中识别潜在突破性文献。[方法/过程]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关键文献以及Science十大科学突破主题的代表文献(医学领域)作为金标准突破性文献集并获取引用语句,对引用语句进行词频统计并结合人工筛选获取表征突破性评价的常用词。对引用语句进行人工标注,利用BERT、BIOBERT模型进行训练形成自动识别模型,并选择癌症领域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学术共同体在评价具有重大突破价值的文献时具有明显的文本特征;相较BERT模型,生物医学语言表示模型BIOBERT对突破性评价引用语句的识别能力明显增强,F1值为0.84。基于引用语句的自动识别模型能够较为精准地识别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文献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早期识别和早期评价。  相似文献   

10.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PED)是中国三大石油公司近百种刊物中最早创办的并与国际出版商Elsevier集团合作出版的英文科技期刊.为帮助了解该刊国际化发展进程和努力方向,本文以Elsevier的英文全文数据库ScienceDirect(SD)数据源为基础,统计PED在2008 ~2012年发表文章被下载和被引用情况.从期刊论文下载量、总被引、单篇被引、引用频次、引用期刊、引用文献、作者分布等方面分析,为本刊和国内其他能源类期刊未来发展和国际化办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现代情报》载文被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向红  屈建民  宁冬云 《现代情报》2005,25(1):54-57,60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现代情报》载文在2003年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来源期刊引用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包括被CAJ-CD来源期刊51用的篇数、篇次、引用期刊的选题、年代分布和引用文章的作者地区、机构等情况,从而得出结论:《现代情报》已经逐渐成为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的重要信息源之一。  相似文献   

12.
科技论文中十对参考文献的正确引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讨论了科技期刊论文中外文文献与中文文献,现时文献与前期文献,核心期刊文献与非核心期刊文献,专著类文献与期刊类文献,他引文献与自引文献,本专业文献与非专业文献,集中引用文献与分散引用文献,原始文献与转引文献,公开出版文献与内部发行文献,推荐性文献与索引性文献等十对参考文献的正确引用问题。认为要恰当选择和正确引用各类文献,避免不良引用,以增强论文引用文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使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更能准确而客观地反映科技期刊和科研论文的质量,文章提出了“标准化影响因子”(Standard Impact Factor,SIF)的概念。根据引用文献的目的,将参考文献的引用划分为继承性引用、指示性引用和批判性引用。影响因子标准化的方法是,在期刊的被引用次数里减去批判性引用的次数。为了顺利实现这一目的,提出了在编辑实践中,参考文献的批判性引用,一律采用文中夹注。为了实现全国和全球的统一,建议修订现行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在科学知识快速更迭的时代背景下,文献引用不规范行为逐渐演化为潜踪匿迹、形式多样的复杂现象,通过文献来源信息建立引用不规范行为的识别方法,并揭示其形成过程的影响因素与内在机理,对于科技期刊规范化、科学评价体系公平化、学术生态环境完善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首先,构建引文内容相似度、使用—引用转化率、耦合强度等多维度判定指标;其次,结合相关文献特征与引用内容特征,探究不规范引用行为背后的影响因素与引用情境。[结果/结论]本文在300万条文献耦合数据中发现了近4万组隐形三角引用关系,表征了隐形三角引用行为在科学界的普遍存在。在引用情境分析中,文献语言、文献类型、所属学科领域是文献C转引文献A的影响因素,文献A、B所在期刊影响力、自身被引影响力、发表时间差异是文献C选择匿引文献B的影响因素。科学界应意识到这种不规范引用行为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逐步建立识别与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5.
灰色文献在卫生科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阎宗林 《情报杂志》1992,11(1):62-66
灰色文献即特种文献资料,主要有报告、会议文献、学位论文等类型。通过对六种卫生科学期刊和两种数据库引用灰色文献情况的统计分析表明:灰色文献是卫生科研人员一种重要的情报源。期刊中,各类报告是被引用灰色文献的主要类型;数据库中,引用灰色文献所占比例较低,引用学位论文比例高于技术报告。为此,应重视灰色文献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16.
付中静 《现代情报》2016,36(6):79-86
以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信息科学和图书馆学期刊为范围,在2年影响因子时间窗口内,实证分析非可被引文献(Non-citable Document,NCD)的引证特征。结果发现,信息科学和图书馆学期刊发文数量、被引频次百分比较高的NCD类型是述评、信稿,2种文献引证效率也较高;NCD不仅可被引而且还对文献进行施引,NCD的被引量和NCD对可被引文献引用的引用量在影响因子被引量中占很大一部分;部分期刊NCD对影响因子的贡献率不容忽视。本研究有利于国内信息科学与图书馆学领域科研工作人员了解国际相关领域期刊的文献特征,有意识调整办刊方式、办刊理念和办刊技巧,加强选题策划,提升期刊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质学类期刊文后参考文献的引用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准确把握中国地质学类期刊引文的主要特征。【方法】以《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的学术指标为依据,分析了31种地质学类期刊2009~2013年的学术地位和文后参考文献的现状及引用特征。【结果】地质类期刊在我国具有较强的学术竞争力,篇均引文数高至71.9篇,平均值为32.4篇,显著高于中国期刊整体水平(12.6~15.9篇),但总体水平低于国际同行期刊。文后参考文献的引用特征表现在:参考文献的内容质量是关注核心;以时效性强的期刊类文献为主,专著和标准类文献较少引用;鼓励引用近3~5年的现时文献;来源期刊的专业学科和交叉学科文献占80%以上;自引率平均值为0.15,且逐年降低,五年总体降幅为30%,提高了期刊公信力。【结论】地质学期刊引用特征体现了地学领域研究的国际化程度增强、作者研究层次的提高和期刊办刊理念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论专利间引用关系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利文献与科学文献不同,它既是技术文献又是法律文献.对专利间引用关系的分析不能机械地承袭科学引文分析法.不少学者认为,专利技术的领先性与该专利的被引频次正相关,但笔者从专利法视角指出了由这一观点所导出的悖论.专利引用包括审查员引用和申请人引用,二者在引用动机、引用对象、引用方式等方面都存在根本区别.审查员提供的引用信息应该是该专利新颖性的正面证据,而申请人提供的引用信息通常是被引专利领先性的负面证据.  相似文献   

19.
《自然科学进展》引文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通过对中文核心期刊——《自然科学进展》十多年来所发表论文的引用文献(包括引文的数量、类型、语种、引文自引量)的定量分析,探讨我国自然科学研究文献引文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朱俊波  江汇泉 《情报杂志》2007,26(4):143-145
图书馆目录元数据中,对参考引用文献、其它格式文献(比如电子全文)等揭示不足,无法形成相关信息网络链,不利于知识的获取和拓展。通过分析MARC、DC等常见元数据对关联资源的著录方式,从而实现更合理的关联资源著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