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祖辈隔代抚养正成为我国一个不容忽视和回避的社会问题,祖辈抚养人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影响深远。通过访谈,与祖辈主要抚养人面对面交流,分析发现隔代抚养人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影响的因素主要表现在祖辈的抚养观念、抚养意愿、文化素养、抚养精力和由隔代抚养引发的家庭矛盾冲突等几个方面,每个方面又有各自不同的表现类型。  相似文献   

2.
幼儿祖辈依赖是幼儿在祖辈隔代教养过程中由于隔代亲所形成的对祖辈的依赖,包括认知依赖、情感依赖、依赖人格和行为依赖,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消极影响。祖辈参与教养幼儿的主动性或被动性,参与教养的阶段性是在婴儿期或幼儿期,参与教养幼儿的频率和时间,祖辈是否与幼儿同住以及祖辈隔代亲和教养方式等祖辈教养相关因素对幼儿祖辈依赖具有显著影响。要防患隔代教养幼儿的祖辈依赖,需要祖辈改善教养方式,摆正教养位置,转变教养观念,避免教养冲突,强化教育自觉性,同时需要家园携手同行。  相似文献   

3.
朱敏 《成人教育》2019,39(8):47-51
老年人参与隔代教育是我国社会"新常态",为祖辈提供隔代教育课程、提升他们的育儿素养成为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新课题。基于实验性课程开发实践,对老年大学开设隔代教育课程的意义、概念和流程进行了反思性阐述。研究发现,面向祖辈的隔代教育课程有较强的现实需求,对于提升祖辈的隔代教育素养有积极作用,但也需要在兼顾祖辈群体的多层次的隔代教育需求、活化内容模块等方面继续改进。  相似文献   

4.
农村隔代教养对幼儿个性的发展既有不良影响,也有积极影响。改善农村隔代教养对幼儿个性发展的消极影响,建议祖辈要用正确的方式爱孩子、多学习育儿知识;幼儿园老师与家长常联系,给祖辈补充新时代观念;改变隔代教养模式,变为两代共同教育。  相似文献   

5.
农村隔代教养对幼儿个性的发展既有不良影响,也有积极影响.改善农村隔代教养对幼儿个性发展的消极影响,建议祖辈要用正确的方式爱孩子、多学习育儿知识;幼儿园老师与家长常联系,给祖辈补充新时代观念;改变隔代教养模式,变为两代共同教育.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隔代教育的弊端及其产生的深层原因,指出隔代教育不仅仅是代际相隔,更主要是代际间老年祖辈和年轻父辈成长环境、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理、心理的相隔,进而提出了有效隔代教育的具体思考:祖辈与父辈相融,家庭与学校、社会相融。  相似文献   

7.
魏小敏 《亚太教育》2019,(10):181-18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年轻的父母由于生活工作的巨大压力,将孩子的生活教育责任委托给祖辈,这些祖辈成为孩子的“代理父母”。如今隔代教育现象越来越常见,已成为社会焦点话题。然而,立德树人是教育之本,隔代德育问题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8.
因父母外出打工或离异等原因,山区小学半数以上孩子存在着完全隔代教育现象。完全隔代教育是指父母与孩子分离,孩子的生活和教育都由祖辈承担。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根深蒂固及文化水平的限制,在这些完全隔代教育的家庭中,祖辈对“双减”政策存在错误认知,认为其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也减轻了家庭教育的责任,部分家长对孩子放任自流任其发展。如果利用祖辈自身的优势和山区特有的地理优势等对学生实施道德品质、身体素质、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培育,可以改善当前完全隔代教育的教养方式,优化家庭教育,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9.
周娇 《成才之路》2014,(8):63-63
一些年轻家长因工作繁忙,将孩子交给了爷爷、奶奶去抚养照顾,这种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为隔代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隔代教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隔代教育的弊大于利,因为爷爷、奶奶的思维与现代社会有差距,但也不能全盘否定隔代教育。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认识隔代教育的利弊,在发挥其教育优势的同时,努力克服各类负面影响,使孩子在现实的教育中也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0.
邢宝平 《甘肃教育》2014,(12):20-20
正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年轻父母多数时间或经常性不在孩子身边,把孩子寄托给爷爷奶奶等祖辈照管,我们将这种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称之为"隔代教育"。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隔代教育的利与弊,扬长避短,使孩子得以健康、快乐地成长。一、隔代教育的合理性1.隔代教育为孩子提供了舒适  相似文献   

11.
李娟 《教育教学论坛》2019,(23):218-220
现代社会经济在不断的发展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重要的变革,一些年轻家长为了更好地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将孩子的生活护理和教育辅导等责任交给了孩子的祖辈家长。隔代教育虽能使年轻父母节约精力和时间,减轻生活负担,但是基于事物的两面性思考,隔代教育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给祖辈家长带来了更大的责任和压力。共生视域下的隔代教育是从价值观角度对隔代教育展开新的思考,对隔代教育的内在价值进行深度发掘,同时也对隔代教育所反映出来的一些社会现象或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发展,隔代教育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在城市中,父辈面对激烈的竞争压力,学龄前儿童的教育主要由祖辈来承担。本文试图从隔代教育与社会化的相关概念出发,了解并分析研究价值。从祖辈、父辈、儿童三个角度分析隔代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城市儿童隔代教育优化的途径,进而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挥家庭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隔代教育现象越发受到人们关注,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隔代教育的优势,消除弊端成为讨论的焦点,本文试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结合祖辈家长的教养特点,总结出一些开展祖辈家长工作时行之有效的策略,以期能够提高祖辈家长的教育能力,形成有效的家园合力。  相似文献   

14.
班苑纯 《科教导刊》2023,(21):146-148
贵州六盘水农村因青壮年外出打工,大量孩子被迫留守家中由祖辈照顾,隔代教育问题严重。然而,祖辈教育观念落后、价值引导缺乏、情感疏离、教育方式不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学习意愿、心理健康及社交能力,加剧了贫困的代际传递。文章以贵州省六盘水市J村为例,以调研访谈方式对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进行分析,并从社会工作角度出发,从个体、家庭、社区及学校四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正隔代教育是指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现在很多年轻的父母由于工作繁忙,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全部推给了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这些祖辈家长自然地成为全面照顾第三代的"现代父母"。这些长辈们虽然拥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人生感悟,也有教育孩子的经验,但是由于出生年代的限制和观念的陈旧,其价值观、生活方式、知识结构、教育理念与现代教育模式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6.
杨达  肖艳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26(10):126-129
隔代教育是当前中国家庭教育中客观存在的一种教育形态。由于受年龄、教育背景、文化层次、教育观念等因素的影响,祖辈和父辈两类主要教养人在不同学历层次上的分布的差剐对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具有显著差异。隔代教育给幼儿早期阅读带来的负面影响为:缺乏对幼儿发展规律的尊重,缺乏开放性和灵活性,教育方式单一,缺乏多样性。解决对策为:在不完全隔代教育的家庭中提倡亲子分享阅读,在完全隔代教育的家庭中构建隔代家长的科学阅读观,加强家园共读。  相似文献   

17.
楼瑞芳 《福建教育》2013,(10):37-39
隔代教育又称祖辈教育,是相对于父母教育模式而言的,指的是幼儿的教育工作完全或大部分由祖辈来承担。隔代教育如今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它深刻改变着家庭教育现状,影响着幼儿园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一代人的成长。 ,  相似文献   

18.
隔代教育是指祖辈对孙辈的一种抚养与教育方式,属于家庭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现今,隔代教育备受关注,这不仅与其深厚的历史渊源相关,还源于当前的社会现实.隔代教育已成为我国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本文筛选了国内具有价值的50余份文献,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将这些文献进行分类整理,在进行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隔代教育的利弊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9.
<正>隔代教养,是相对于亲子教养而言,主要是由祖辈担当起对孩子实施教育、抚养的责任。这种隔代教养与亲子教养相比较,在现代社会中,隔代教育作为客观存在的一种家庭教育的方式,对孩子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隔代教育"的现象在中国较为普遍,据调查显示,在我国城镇有近五成的孩子跟着祖辈生活,孩子年纪越小,占隔代教育的比重越高。随着城市的节奏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选择在城市打拼,而把自己的孩子留给自己的父母去照  相似文献   

20.
祖辈拥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也有过抚养和教育孩子的经验,并且有较多的时间与较好的耐心,从而能更细心地照顾孩子的衣食住行,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这对于孩子的发展无疑是有益的。然而,祖辈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知识结构、教育方式与现代社会或多或少会有差别,另外,祖辈在生理与心理上必然也带有老年人的特点,因此,隔代教育对幼儿的个性发展难免会有一些负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