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文旅产业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皖北地区文化资源深厚,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基础.立足皖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和文化资源特色,深入分析文旅产业要素发展现状,指出皖北地区文旅产业发展的现状特征和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仍然采用资源依托型发展模式、文旅产品体系以传统游览观光型为主、文旅产业发展活力不足等方面.在此基础上,以文旅市场需求为导向,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文旅产业发展模式、优化文旅产业发展投资环境、重视文化创意和旅游科技赋能、升级各类乡村旅游供给要素配置等促进文旅产业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安徽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彩且特色鲜明,为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提供了雄厚的资源及广阔的市场。通过对安徽地域文化资源的分类,提取其文化基因,探索与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属性的融合,结合现代设计方法、市场需求及品牌观念,构建文旅融合视域下的安徽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体系,为安徽旅游文创产品开发提供具体可行的方法策略,提升安徽旅游地文化及文创产品的品牌效应,更好地传播地方文化,推动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文旅融合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盐城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有海盐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海洋文化以及传统历史文化等五种文化资源,是文旅融合发展的坚实基础。当前,盐城通过政策推动和项目推进,文旅融合有了一定发展,但存在层次不高、资金短缺、人才匮乏、文化产业滞后、融合方式创新不足等问题。盐城应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挖掘文化资源内涵、拓宽融资渠道、大力培养人才、创新融合方式以及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等措施,促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红河州要建设文旅融合强州,应引入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可极大加速红河州文旅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文章基于产业融合理论,首先阐释红河州文旅文创产业融合的内涵与意义;其次分析红河州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现状与问题;最后提出加强红河州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路径。以期为实现红河州全域文旅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文旅融合发展理念的提出,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互促逐渐成为各地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方式。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地方政府在规划旅游事业发展的同时,更为注重文化产品的输出,其中文创产品的地域性设计受到多方关注。《包装工程》期刊中的相关文章提到,地域性文化产品的设计是基于地域文化生态进行的文化创意形式,其不仅是促进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还是宣传地方文化属性、提升地方文化旅游综合实力的一种手段。参考相关研究成果,本文立足于文旅融合视角,就地域性文创产品设计策略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6.
陇南市处于陕甘川毗邻区的重要地理位置,文旅资源极其丰厚。近年来,文旅产业有了较快发展,软硬件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在十四五新起点,陇南市面临的问题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以及乡村振兴战略任务的推进。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将成为陇南市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不二选择。深度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全域旅游须有明晰的策略应对:统筹市级旅游空间布局,划分旅游产业发展的次级区域;落实科学规划;综合研究全市文旅资源,凝练整体特征,打造陇南文旅基本形象名片;抓住机遇,铸造陇南市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第三极和特色文旅桥头堡。此三者协同并进,必将迎来陇南文旅产业发展新局面,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7.
文旅融合是当前旅游发展的热点话题,也是推动地方旅游文化挖掘的重要手段。地方旅游文化作为一种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资源,对其进行挖掘对推动旅游业发展和地方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从文旅融合的背景和概念出发,探讨了文旅融合背景下挖掘地方旅游文化面临的挑战与路径,以期为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和地方旅游文化挖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宁波城市旅游形象自我定位一直不断演变;公众对宁波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认知存在的偏差,既和宁波城市现有地位不匹配,也和宁波历史文化名城称号不相符。宁波在塑造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形象的过程中,存在资源载体建设、形象构架、传播等方面的问题。在文旅融合的新时代,宁波要以文化建设为核心,以文促旅、特色彰旅,创新载体、整合营销,通过开发地方传统文化旅游线路、区域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合力塑造城市旅游新形象。  相似文献   

9.
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着眼于此,平顶山市积极推动文旅文创产业融合,不断探索有效的发展模式和机制,在生态与旅游、民俗与体验以及历史与产业等方面已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此,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并借鉴典型融合经验,提出平顶山市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对策,以期实现“1+1>2”的融合效应,助力平顶山市文旅产业实现高质量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旅深度融合是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基于文旅融合视角,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提高乡村旅游品牌竞争力、开展旅游促销活动、打造文旅精品。湖北省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挖掘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资源,打造独具魅力的“五色”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11.
名人故居在文化旅游发展中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和现实意义。郭沫若这位文化巨人在当时的乐山县沙湾镇的郭家老宅,完成了其思想、性情、学习习惯与视野的塑造、积累与奠定。从文旅IP建设角度,沫若故居搭建了时空叙事的文旅IP价值,沫若戏剧小镇承载着文创场域的文旅IP建设,沫若文化IP在乐山市整体文旅规划中占有不可忽视的位置。沫若故居呈现的IP价值在革命历史与个人足迹、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整体布局与个别规划之间,将郭沫若人生中展现的才华、气节,为国家、文学、艺术等方面所做的贡献,借助文化与旅游融合的窗口,展现于世界。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历史发展的见证,同时也是非常宝贵的文化资源。近年来,焦作市依托“太极圣地·山水焦作”的品牌,加快促进非遗资源与文旅融合发展相融相生,非遗资源影响下的焦作旅游产业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和持续的发展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在文旅融合实现全面转型升级的环境下,对焦作市非遗资源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开发进行深入研究迫在眉睫。针对非遗资源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山西古建遗迹资源众多,却受许多因素制约而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虽然山西府城玉皇庙零散分布,目前关注度不高,但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如何让这类古建在新时代焕发青春活力,是山西文旅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在山西古建厚重历史底蕴的基础上,通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理念来丰富文旅融合的功能价值,用文旅融合来拓展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涵养空间,能够为山西古建筑旅游发展注入活力,对山西旅游业长效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文旅融合的背景,以地处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泰宁大金湖核心区的池潭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对池潭村的历史文化、建筑资源、民俗特点、生态环境、农产品资源等进行梳理分析,多元化角度挖掘乡村特色,针对现有资源进行旅游开发设计,以助力池潭村乡村振兴,为相关乡村文旅融合开发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文旅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旅游纪念品有着刺激消费、宣传文化的作用。赋予旅游纪念品特色,推动文旅产业稳健发展,成为各地区需探究的问题。黑龙江自然资源、历史文化、社会经济以及特色设计资源的综合性提炼是旅游纪念品地域化、特色化设计的着力点,需以目标为统领、市场为导向、区域为支点、项目为载体、融合为动力、协同为手段以及技术为支撑,提升黑龙江旅游纪念品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16.
王万香 《考试周刊》2024,(16):22-25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文化旅游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而乡土文化旅游资源作为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同时,德育教育也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养。因此,将乡土文旅资源与德育实践相融合,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和精神生活,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校在开发校本德育课程中,引导学生了解地域文旅资源的特色和价值,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文旅实践活动,充分挖掘乡土文旅资源的德育价值,构建符合我校实际的德育实践课程,实现德育校本教材的本土化、生活化、活动化、时代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江苏丹阳近年来在文旅融合过程中暴露出以下突出问题:文化资源保护力度不够,开发利用欠合理;文旅融合契合点不精准,资源禀赋转化优势未凸显;产业链构建不完整,缺乏产业集聚效应;文旅融合的过程中缺乏"领头羊"的示范引领作用;专业人才相对短缺,创意文化不足等。为全面推进丹阳文旅融合迈上新台阶,应凝聚共识,转变理念;精准把脉,深度挖掘;科学决策,合理规划;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创新引领,内外兼修。  相似文献   

18.
文旅融合导向注入传统村落建设,旨在承续村落历史人文生态,实现文旅产业互勉互利格局,为乡村可持续发展议题提供先行示范。从文旅融合内在逻辑出发,以广州市六个典型传统村落为观察对象,通过解释性序列混合研究方法,挖掘语言景观的时间元素特质,探究其如何参与和观照传统村落文旅语言景观的内涵建构与价值实现。研究发现:1)传统村落文旅语言景观蕴涵历史、怀旧和当代文化时间元素三种类型,其中怀旧文化时间元素的呈现方式多元复杂;2)三者在同一空间建构出四种内涵样式,即文化承续、文化发展、文化创新与文化变迁;3)文旅收入和消费者文旅体验对应着传统村落文旅语言景观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实现,不同时间元素在景观中的重新组合使得此类文旅体验契入消费者的身份转换和心理空间;4)传统村落文旅语言景观的价值实现,有赖于地方政府的价值预期、细致规划和建设驱动,以及语言景观在场域中所显现的时间元素搭建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文旅融合是新时代的主要特征,旅游演艺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旅游经济的文化旅游产品。运用文旅融合理论,通过对《回道张掖》的实证研究,发现旅游演艺产品开发路径包括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增强身份认同和记忆关联,文化创意创新融合、加大文化可参观性生产力度,现代科技支撑保障、丰富旅游媒介文化表达方式,文化能力与市场需求引领、满足差异化文旅消费需求,推进文化符号生产、提炼特色文旅IP等5个方面,为旅游演艺产品高质量开发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特色产业源自对小镇特色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小镇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小镇建设的核心,全方位影响小镇发展。文旅型特色小镇在产业定位、建设现状、发展策略等方面具有典型性,文化原点的横向拓展与纵向深化是产业建设的基础,文旅线路的多维度打造是产业建设的脉络,产业平面的立体化建构是小镇资源利用水平的集中体现,"点-线-面"立体发展策略是文旅特色小镇建设的路径,是我国特色小镇深化实践的新思路。以金华婺窑小镇为例,研究其立体发展过程,能为我国文旅型特色小镇建设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