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略论缪荃孙在目录学上的贡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缪荃孙,字炎之,一字筱珊,晚号艺风,自称艺风老人。江苏江阴人,生于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一八四四年),卒于民国八年(一九一九年)。缪氏研究目录之学,创办过江南图书馆和京师图书馆,平生博览群书,广收典籍,擅长文史,精于考订,著述颇多。他代张之洞撰《书目答问》,辑刊黄丕烈《士礼居藏书题跋记》、《荛圃藏书题识》、《荛圃刻书题识》,撰《艺风  相似文献   

2.
《士礼居丛书》刻主黄丕烈晨光黄丕烈(1763—1825),字荛圃,一字承之、绍武,号复翁、后来主人、秋清居士、知非子、抱守主人、求古居上等,清代江苏吴县(今苏州市)人。生于清高宗乾隆中,卒于宣宗道光初。26岁得中举人,官分部主事。自以怀才不遇,辞百而...  相似文献   

3.
《士礼居藏书题跋记》在黄丕烈藏书题跋记中极具个性特色,书中佞宋刻,嗜旧钞,为先贤存古留真;精校勘,细考辩,求古籍尽善尽美;广交友,析疑义,显乾嘉士人风貌。它是藏书家30余年藏书校书的经验总结,也是士礼居兴盛衰落的沧桑见证。  相似文献   

4.
粤雅堂(南海) 业主伍崇曜,原名元薇,字紫垣,南海人。邑廪生,以赈捐赐举人,后加布政使衔。家富于财而喜结交文人,且致力于搜书、藏书、刻书。筑“远爱楼”为藏书之所,构“粤雅堂”为辑书校书之地。伍氏刻书,重视乡邦文献,偏好孤本秘笈,内容涉及经、史、子、集、丛书,凡传统学科之门类都有。所辑刻各书,错讹脱夺极少,雕版精良,形式大观。尤以辑刻《粤雅堂丛书》为人称誉。不愧为清代广东乃至全国著名的刻书家之一。伍氏的刻书活动,从道光十一年(1831)起至同治二年(1863)止,持续了三十余年,前后辑刻达二百多种,二千余卷。所见有:《粤雅堂丛书》三编三十集一百八十五种一千三百四十七卷。(17)(20)《岭南遗书》六集五十九种三百四十八卷。⑨⑩(17)(20)《楚庭耆旧遗诗》三集七十四卷。(15)《粤十三家集》十三种一百八十二卷。⑨⑩(20)《金文最》一百二十卷。⑨《舆地纪胜》二百卷。⑨《西湖书院重校史论丛编》四种十一卷(清)刘口辑。(20)  相似文献   

5.
晚清杨守敬、黎庶昌驻日期间,曾三次借阅枫山文库藏古钞本《春秋经传集解》。第一次为光绪八年(1882年),杨守敬通过友人枫山文库馆员岩谷修私自借出影钞。第二次为光绪九年(1883年),黎庶昌通过外交途径获准借阅,委派杨守敬借出并组织人手进行对校,是为《春秋左传杜注校勘记》。第三次是光绪十三年(1887年),黎庶昌再次驻日时,又曾借阅。第二次时,杨守敬在组织人手对校过程中,私下里又将其影钞本与古钞本原书比对,出具多条校记,时间都是光绪九年。然而杨守敬忽略了影钞本上其光绪八年的题识笔误,留下漏洞。直至光绪十九年(1893年)其刊刻《日本访书志》时,才将光绪八年的题识删除,又重写了一篇,并且未再写题识时间。由此,造成与王重民《日本访书志补》中所收光绪八年壬午夏所记题跋的歧义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日,偶于冷摊购得江浦陈洙所刻《房山山房丛书》民国九年(1920)汇刊本,包括《读易杂记》一卷、《康熙朝品级考》一卷、《大正博览会参观记》一卷、《汉魏碑考》一卷、《拙存堂题跋》一卷、《石泉书屋题跋》一卷、《跋南雷文定》一卷、《玉井搴莲集》一卷、《岱游集》一卷、《同文集》一卷等十种。其中,《同文集》乃一部日本汉诗集,甚少为人所知,今勾稽有关文献稍作考索,聊供研究域外汉文学者参考。《同文集》,题"崇明黄超曾吟梅编","江浦后学陈洙重选",查民国《崇明县志》卷十二"人物·文苑"载①: 黄超曾,字吟梅,县学生…  相似文献   

7.
《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著录有:"《春秋繁露》十七卷汉董仲舒撰明嘉靖三十三年周采刻本张元济跋傅增湘校跋并录黄丕烈题识又录张元济校"。四周双栏,九行十七字,黑口,单鱼尾。卷末有张元济、傅增湘手跋。兹录二人《跋》语如下: 张元济《跋》:  相似文献   

8.
人们对罗振玉的了解.通常是他在古文字方面的成就。其实,罗氏在图书收藏方面亦有突出贡献。罗氏晚年在旅顺建藏书楼,藏书10万卷.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藏书家之一。罗氏不仅藏书.而且暇时亦好读书研究.同时随意疏记.留下了大量藏书题识,嗣后,其孙继祖汇辑成《大云书库藏书题识》.我们从中可以较全面地了解罗氏的藏书思想。  相似文献   

9.
石菲 《图书馆杂志》2011,(3):83-87,52
韩应陛是清代咸丰年间大藏书家,由于可征文献很少,加之通行的几种韩氏藏书目录颇为简略,人们对其人其事所知无多。本文以整理点校邹百耐纂《云间韩氏藏书题识汇录》一书为基础,不仅从独自视角对韩氏及其藏书的面貌作大致介绍,更就与之相关的两部尚未公开发表的稿本《读有用书斋藏书志》与《云间韩氏藏书题识汇录》进行分析研究,较为充分地揭示了《云间韩氏藏书题识汇录》的固有功用与价值。  相似文献   

10.
《康輶纪行》十六卷 附:《识小录》八卷 姚莹撰 姚莹,字展和,号石甫。安徽桐城人。乾隆五十年(1785)生,咸丰二年(1852)卒,年六十八岁。嘉庆十三年进士。历官至湖南按察使。鸦片战争时,任台湾兵备道,颇留心于世务,后以抗英获罪系狱。道光二十四年,以同知、知州至四  相似文献   

11.
新发现的周作人藏书题识三则,分别为:明万历刻本《尺牍双鱼》题识、明万历刻本《瑶笺》题识、日本庆安三年刻本《五老集》题识,以上手书题识未见录于《知堂书话》《知堂序跋》等周作人文集,亦未见录于现代学者辑补,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2.
黄丕烈是清代乾嘉时期苏州的著名藏书家,所藏皆为善本,同时他还刻书、校书、赏鉴书,并写作了大量极具价值的题跋。姚伯岳撰写的《黄丕烈评传》是第一部完整地反映传主一生事迹与思想面貌的人物传记,不仅全面地写出了这位藏书家在藏书以及在版本、校雠、目录学等领域的创造性成就,同时更刻画出他对于古书如魔似痴的心灵世界,让人对这位传统文化的赤诚护卫者、传承者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13.
《麟台故事》五卷十二篇共五万余字,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关于图书馆的专著。它系统地记述了我国北宋时期国家图书馆的历史沿革、职能、藏书、馆职与编校图书活动等实际情况,也反映了著者程俱的图书馆学思想体系,有较丰富的史料价值。此书单刻本极少见,今据清陆心源辑刻的《十万卷楼丛书》本适当摘编,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4.
笔者曾整理袁克文藏书题跋中的经部部分,刊布于《文献》2011年第4期、2012年第1期,现将其史部题跋整理公布于此。一、平阳段子成蒙古中统本《史记》跋《史记索隐》一百三十卷,半叶十四行,行二十五字。宋讳多缺笔,刊刻谨严,当即《天禄后目》载"平阳道参幕段君子成求到善本,募工刊行"之宋本。惟脱佚前无名氏序,为微憾耳。中统本即从此出,而谬误特甚。如《田敬仲世家》作《后齐世家》。其最显者游明本①,又出中统本,无栏侧耳题,校  相似文献   

15.
《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页一一○八、《清人别集总目》页九二七皆著录何白《汲古堂集》二十八卷,有乾隆及道光刻本。今按:白实为明人,字无咎,号丹邱生,又号鹤溪老渔,《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下、康熙《永嘉县志》卷九、光绪《乐清县志》卷八有传,皆以其为明人。校此集之金璋亦称之为“前明何无咎先生”(见是集道光十六年守直堂刻本卷首金璋所撰《汲古堂集后序》)。  相似文献   

16.
《里堂书品》(以下简称《书品》),抄本,浅绿格,每叶11行,每行24字。卷首目录题为"里堂焦氏书品",下署"廷琥手录"。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名为《里堂书品》。郑伟章先生在《文献家通考》中曾说:"(焦循)藏书多有题识。其子焦廷琥辑为《里堂书品》五册,系雕菰楼绿格抄本,有题跋之作四百四十九篇,多集部书。"以为该书是焦循的"题识"之作。其实,原书共十册,现存五册,故见于目录者有"四百四十九篇",而正文只存一百六十七篇。如果该书为焦循所作,尽管是残本,也必将成为研究焦循学术、尤其是文献学成就的重要著作。然细加考核,令人疑窦丛生。  相似文献   

17.
(一) 《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一卷,是清康熙年间毛扆编写的鬻书目录,嘉庆五年黄丕烈刻入《士礼居丛书》中,流传始广。明末清初,常熟毛晋汲古阁不仅刻书数百种,风行全国,对我国古代典籍的保存和传播,影响很大;而阁藏书籍之精善丰富,更为世所艳称;可惜没有留下完整的藏书目录,不能了解阁书的全貌。《秘本书目》虽只著录毛晋幼子毛辰藏书的拟售部  相似文献   

18.
重庆图书馆所藏一轴古代写本残卷,实乃《大通方广经》卷中的一部分,原出自敦煌石室,后方辗转至此。该经内容既能纠补《大正藏》之阙失,其所附题识更汇集了民国张海若、徐鸿宝、严天骏、李权4人墨宝及钤印,颇为宝贵,具有很高的历史、版本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曾钊字勉士,又字敏修,广东南海县人。生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卒于咸丰四年(1854年)。道光乙酉拔贡生,历官合浦教谕、钦州学正。尝应两广总督阮元之召,出任广州学海堂学长。曾钊喜藏书,一遇异本,爱不释手,或雇人影写,或躬身就抄,或重值购买,必得之而后快。曾氏不以诗名,而购宋刊《李太白集》,竟不惜其酬价白金四十两,谓其古色古香,殊甚宝贵也。尝谓当无聊时,阅古人书目亦自快意,其癖好竟复如此。藏书数万卷,内多古刻  相似文献   

20.
《草书礼部韵宝》五卷,宋高宗赵构书。日本延享四年(1747年,清乾隆十二年)东都书林刻本。卷首序后有墨笔题识四行,文录下:"右《草书韵宝》五卷,日本覆元刊本,彼国人岛田彦桢所赠也。彦桢名翰,覃思著述,东瀛甚重其人。此书不见收藏家著录,中国亡佚久矣,转赖海外翻刻以传,‘礼失求野’,不其信欤。光绪丙午(三十二年,1906年)闰四月廿八日东门菜慵识。"(下钤"丁"字圆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