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张松涛 《武当》2009,(10):38-39
我是一名转业军人,跟随郑新会老师学练赵堡太极拳郑悟清拳法已两月有余。从短短的两个月学拳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此拳架对治病防病、修身养性、强身健体有奇特功效。  相似文献   

2.
“大金刚养生功”又称“金刚养生功八势”,源自少林大金刚拳的“内功法”。可在“丹田”功基础上练习此功。拳法主张“入寂禅修,拳禅一体”,也就是通过锻炼,达到内、外功夫的统一,意念、呼吸、劲力三者合一,通达一体,充实拳法击技。此功法具有技击、健身、养生三大功效。其功法简洁易行,神形兼备,效果显著,近年来深受武术爱好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3.
张蒙军 《精武》2007,(5):49-49
三才翻子拳是传统武术中特有的一种拳法,其独特之处在于不失传统武术之真谛——技击,武林前辈们曾以“赛牡丹”之句赞美此拳。  相似文献   

4.
七仙形秘拳     
高翔 《武当》2001,(6):5-8
“七仙形拳”系秘门武功,在历史传承中,门规森严,传递保守,故武道中人对此门知之极少。鉴此,笔者把此拳源流、拳法、兵刃、技击、功夫、劲力等加以概述,让学者了解其大略。  相似文献   

5.
《中华武术》2008,(3):24-25
何为五祖拳?关于五祖拳,一般认为它是五种拳法的总称。这五种拳法为:一达尊(达摩)、二太祖、三罗汉(有的流派为“玄女”)、四行者(猴拳)、五白鹤。也有人认为,五祖拳是综合了五种古老拳种的精华而创编的拳种。五种拳法中,以太祖拳为代表,太祖拳的雏形为宋太祖赵匡胤始创的“三十二势长拳”。  相似文献   

6.
吴宪民 《精武》2008,(4):24-25
问:通背拳在内家拳中的地位用恢复吗? 答:“内家拳”的名称并不科学。通背拳术派生的历史,本身就因区别清代黄百家将武当松溪派六路、十段锦原母拳改称“内家拳”.才引发用母拳的练功法则:“通背”二字,改母拳另称“通背拳”的。然而。自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黄百家著《内家拳法》以来,“内家拳”单指的狭义拳名,经百年沧桑流传,已成为拳种分类的广义代名词。  相似文献   

7.
坤青 《中华武术》2001,(10):36-37
上击拳 上击拳是至近距离的拳招,泰语原称为“勿萃”或“勿揠”,而西洋拳术的“上击”一词,也照原音留用于泰拳术语中,故又名“欧巴吉”。 此招拳法,为自下朝上突然攻击法,非常毒辣,专攻敌人颔部或心窝要害,每每能做就击倒,所以被公认为拳法中的凶险招。只是用拳的时候,须与敌接近,而且要俯身打出,因此其本身也有危险性存  相似文献   

8.
峨眉玉女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建波 《精武》2005,(5):36-36
是时,师善击技,喜研各家拳法,虑各家拳法繁杂、莫衷一是,女子御侮,另有不同。遂探各拳意,另僻蹊径、创不接手之拳法,独树一帜。从慈悲法力,喜龙女化身,积十三年,始臻大成。身傍弟子习之,呼之玉女拳法,同道相誉,称蛾眉拳。后弟子至峨嵋山,偶偕其音,始称峨嵋,此拳名之始末也,恐汝不识,为汝志之,因此我们把她称为峨眉玉女拳。  相似文献   

9.
祝大彤 《武当》2005,(2):16-17
“抱虎归山”和“下势”二式最能体现传统太极拳之根本拳理拳法,且具养生妙用。如“其根在脚”“形于手指”“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笔者根据拳之理法悟得此二式的养生机理,即被动练拳。“手动脚不动,脚动手不动”之养生心法。下面将此二式养生式作一介绍,久练必有大益。  相似文献   

10.
李飞林  周广卿 《精武》2004,(6):12-14
太极螳螂拳法以乱接、分身八肘为母拳,有“摘要的手,八肘的劲”之说。 摘要拳法产生于梁学香及姜化龙传拳时期,梁学香所著拳谱《可使有勇》所载的“三堂捶九十招”(或名秘手)实际上就是摘要拳的雏形。三堂捶(秘手)里的动作均可在摘要拳中找到,可以说摘要拳法是螳螂门实战精华的集成。  相似文献   

11.
王奇勇 《武当》2000,(5):29-29
内家拳法之桩功,是以修炼精神、意感、形体五弓等,使之统为一体而产生出浑元整体劲力为要义。其修炼程序是先静炼,后动炼。静练为功,动练为拳,动静互合为真拳。也就是说,内家真传拳法是由“静桩”和“活桩”组合而成的一种拳法。其特点是:拳中有功,功中有拳,拳功互合,内外兼修。形体五弓,指的是两臂、两腿和整条脊柱。五弓的修炼,是通过特定的练习方法,使五弓挺拔舒展,张蓄饱满圆活,处处蕴含有弹性而具备阻挡或反弹敌方的来力和具备松活弹抖及其它发劲方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被武术界许多人士称为“实战拳法”的大成拳近来在北京悄然热了起来。 大成拳又名“意拳”,是武术家王芗斋先生40年代创于北京的一种拳法。该拳一诞生,就以其具有强烈的技击性震动武林。另外,大成拳还提倡“从养生中求技击,从技击中求养生”,具有很好的健身功能。 就是这样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拳法,从50年代开始,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受到排斥与压制,直到改革开放以来才又重新  相似文献   

13.
黑虎查拳又称黑虎查(cha),是查拳中最有实战性的一套拳法。以一百单八掌著称,是败中取胜的套路,破武林界誉为“查拳王”,是查拳师们的看家拳,轻易不  相似文献   

14.
李晓东 《武当》2009,(1):6-9
此拳是笔者随李铸老师所学,其源流已无法考证。据练此拳的杨仲伟老师讲,这套拳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天水国术馆主任王斡丞老师得奇人独自秘授。现本人根据所学及采用杨仲伟老师整理的文学资料,将“内家十二象太极高翰作一介绍,供武术爱好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悦 《中华武术》2007,(10):42-43
太乙五行拳,以武当派内家心法为底蕴,讲求抓筋拿脉,一招制敌。 7月,太乙五行拳亮相“武林大会”,这套神秘的拳法在江湖上掀起阵阵波澜,而人称“豹子头”的太乙五行拳年度总冠军周晋波更是将这一片江湖搅起千层浪。[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黄百家著《内家拳法》,其中“练手法,练步法,拳术打法,练拳秘诀”颇具参考价值。而“拳家八反”一节,更是道尽世人习拳弊端。纵观当今习练散打、自由搏击者,愈见其真知灼见。 《内家拳法》所载拳家八反为:“一懒散迟缓;二歪斜寒肩。三老步腆胸;四直立软腿;五脱肘截拳;六扭臀曲腰;七开门捉影;八双手齐出。”(第八反当今习武者中均无此弊,故略去不谈)  相似文献   

17.
王兵魁 《武当》2003,(6):10-11
青虚派武功源于道家,归宗武当,系内家拳之一种。本派拳法,拳式优美,动作严谨,阴阳互变,刚柔并济,内外兼修,拳功并举。内执丹道,外显金锋。行之于内,养性健体延年,功夫精深者可达“形神俱妙,元真飞举”之上乘境界;施之于外,惩恶扬善,防身御敌,具有  相似文献   

18.
史明 《武当》2009,(2):9-12
孙膑拳三十二手属孙膑拳基础拳法,也是孙膑拳唯一一套对练技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孙膑拳诸多套路的精华,本拳整个套路由三十二个散手手法组成,故又称三十二手拳法。  相似文献   

19.
冷冷 《精武》2009,(12):20-22
发源于天津市静海县独流镇的太祖门独流通背拳,可谓是静海县的“土特产”,也是天津市土生土长的地方拳种。其起源是清朝乾隆年间一僧一道两位太祖拳师云游至独流,将太祖门拳法传至独流。在长期的流传中吸取了当地流传的通背拳还有少林拳以及其他拳派的精华而形成的一门风格独特的拳法,有“太祖拳通背劲”之说。  相似文献   

20.
《苌氏武技书》的拳学成就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苌氏武技书》首重“中气”之研炼,具体论述了拳技与“中气”内外兼修、形气合炼之学理与方法,具有很高的拳学成就。其学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培养中气”为主导的拳学理论以及以“二十四字”单字含义为特点的独创拳法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