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在会议交传过程中,由于时间紧迫,通常需要译员对于所接收信息进行整合。而塞莱斯科维奇口译三角模式并没有将译员对于信息的处理列为口译活动中的重要一步。因此,在此基础上,本文以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译员口译记录为案例,探究译员在处理信息的心理过程及策略,试图对上述模式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2.
公众演讲是译员应该掌握的重要技能,也是会议口译教学中不容忽视的核心内容,在会议现场的口译活动中,译员具备较好的公众演讲能力可以更加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会议口译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声音运用与体态语言,对学生有声和无声语言的表达形式提出特定的要求,有助于引导学生认识并克服自身在公众演讲方面的不足和缺陷,改进学生的口译表达,在增强其口译能力的同时切实提高会议口译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会议口译作为一种高强度、高难度的跨文化、跨语言脑力活动,其成败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口译员的译前准备程度。为了减轻口译现场的压力和负荷,提高口译质量,译员必须进行译前准备。本文从会议内容和译员自身两方面阐述了会议口译准备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化进程,中国正越来越多地融入国际社会,因此,更需要优秀的会议口译员。本文介绍了会议口译的几种主要形式并通过作者的实践和观察,从口译准备、译员素质、口译笔记、译员礼仪以及职业道德等方面阐述了会议口译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口译笔记是影响口译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记用得好,能有效地帮助译员储存和组织源语信息;反之,用不好或不会用,则会成为分散译员注意力并影响口译顺利进行的最大干扰因素。基于此,立足于分析交替传译受训者在笔记记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导致记笔记困难的主要原因,从而提出在口译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模式进行笔记技能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传统译论影响下的口译训练模式多以文本为中心,鲜少关注译员。近年来,随着社会对译员在真实工作场景中的转换能力需求不断提高,生态翻译学的“译者中心”观点应运而生,强调发挥译员在口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建立译员中心地位,这对口译培养模式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启示。文章研究生态翻译学在口译训练模式中的诠释,探索通过口译生态环境模拟课堂提高译员在真实口译环境的适应能力和选择能力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7.
国际会议中,口译员经常会遇到带有浓重口音的发言人。根据吉尔的精力分配模式,在遇到浓重口音时,口译员需分配大量精力到听力理解与分析中,导致输出的速度变慢或信息的大量缺失,对口译员的口译表现造成严重的影响。为了更好地促进口译过程的进行,提高输出效率,该文试图通过吉尔的精力分配模式来分析口音是如何通过影响听力理解过程对口译员的口译表现产生不利影响的。针对口译员遇到的口音问题,结合吉尔的理解模式,该文提出相关解决策略:提高口译技能、掌握口音知识、百科知识、背景知识等。  相似文献   

8.
饶斯源 《海外英语》2015,(1):159-160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及中国东盟博览会定期召开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一大体现,作为当今最流行的会议口译模式,同声传译运用于各大国际会议中,因此对高质量的同传需求不断增加。如何准备一场会议同传成为各大院校和译员关心的议题。该文从口译前、口译中及口译后三个阶段详细探讨会议口译的准备过程。  相似文献   

9.
国际会议中,口译员经常会遇到带有浓重口音的发言人。根据吉尔的精力分配模式,在遇到浓重口音时,口译员需分配大量精力到听力理解与分析中,导致输出的速度变慢或信息的大量缺失,对口译员的口译表现造成严重的影响。为了更好地促进口译过程的进行,提高输出效率,该文试图通过吉尔的精力分配模式来分析口音是如何通过影响听力理解过程对口译员的口译表现产生不利影响的。针对口译员遇到的口音问题,结合吉尔的理解模式,该文提出相关解决策略:提高口译技能、掌握口音知识、百科知识、背景知识等。  相似文献   

10.
大型国际会议上口译译员的错译和漏译现象缘于输入量大于译员的脑力总量。在高校口译课程中,通过大量的"影子训练",强化可理解性输入,同时合理运用非自然输入和情感因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口译能力。  相似文献   

11.
从社会对科技译员需求的角度指出培养科技人才口译能力的必要性,从吉尔的口译理解模式和厦大口译训练模式中提及的口译培养要素条件上分析了科技人才口译能力培养的可行性,并从教学原则、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提出了科技人才口译能力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口译的定义出发对口译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根据心理学家对人类记忆的研究,解析口译工作中译员记忆的工作原理。进而通过对口译过程中工作记忆模式和原理的分析,确定口译工作中可能影响译员工作记忆能力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并得出了口译教学中几种有效的记忆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3.
口译的顺利进行是语言技巧与认知知识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国际会议越来越多,所讨论的问题日益复杂,翻译人员的作用日显重要,要成为一个合格的译员,就得有个人的天资和禀赋,要求在口译时反应机敏。本文讨论在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过程中,语言信息的处理及口译思维训练。目的是让译员了解如何准确、高效地处理信息以及口译思维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口译的顺利进行是语言技巧与认知知识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国际会议越来越多,所讨论的问题日益复杂,翻译人员的作用日显重要,要成为一个合格的译员,就得有个人的天资和禀赋,要求在口译时反应灵敏.本文将讨论在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过程中,语言信息的处理及口译思维训练.研究的目的是让译员了解如何准确、高效地处理信息以及口译思维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与笔译相比,口译具有现场性、限时性和独立性的特点,要求译员具有较强的实战技巧、心理素质和临场应变能力。口译课堂教学应打破常规,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开展模拟会议训练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现场感,挖掘学生的潜能,夯实学生的口译基本功。  相似文献   

16.
口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动态的双语交际活动.利用关联理论及关联翻译理论的强大解释力阐述口译的过程,分析译员在口译过程中讲话者和受话者的双重角色,并进一步针对译员如何成功塑造其双重角色及改善自身认知环境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议,如必要的口译预期,谙习文化差异,积累图式知识等,从而使译员能够较充分地发挥其在口译活动中的主观能动作用,这对译员成功地完成口译交际活动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作为会议口译的一种主要形式,交替传译广泛用于各类国际会议。本文运用错误分析理论,从非流利性产出、错译和漏译三个方面对译员在交替传译中所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发现导致译员口译错误的根本原因以及纠正这些错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翻译,尤其是会议口译的重要性日显突出。本文重点介绍中文背景下的会议口译及其特殊性,力图消除社会对会议口译的普遍误解,区别会议口译与学习外语的关系、会议口译与笔译的关系,明确会议口译中"听辩"与"译"的特殊性与关键点。上述观点对于有效培养实干型译员、做会做好会议口译、促进中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传播学的角度论述口译的传播本质,即信息的传播。通过对口译传播模式的分析和解读,试图阐释译员在口译传播过程中的能动性和相对操控权,并引入"把关人"理论,分析译员作为把关人在口译传播中的重要作用,为口译这一特殊交际活动的信息传播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2015年5月举行的全国口译大赛西北大区比赛现场录制语料,选取两篇科技口译文本,通过研究文本完成比率和翻译表达准确性两方面,针对学生译员在口译科技文本时所遇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技巧,并结合参加比赛时的切身体会,给参与科技口译活动的学生译员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