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serra 《网球》2012,(5):20-24
德约科维奇对纳达尔的七连胜将纳达尔的职业生涯逼入了守势,而这最后的防线就是红土。在纳达尔的崛起之年2005,他一口气夺得了八个红土冠军,是他职业生涯夺取红土冠军最多的一年,从这一年之后他再也没有这样勤  相似文献   

2.
看着纳达尔在红土上创造一个又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我们总会想象,他和当代的红上专家们在历史的高度上会分别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呢?  相似文献   

3.
在前9个土场冠军入账后,很多人都认为纳达尔只是个红土高手。没错,纳达尔就是红土高手。但我们现在不得不承认,在硬地上他有着同样优秀的表现,他不再单单是个红土之王。“我想在我状态好的时候,我一样可以在硬地夺冠。”夺冠后的纳达尔像个孩子似的双手扶着下巴,他才只有19岁,这就是资本。  相似文献   

4.
全球     
纳达尔和小德忙里偷闲观战意甲罗马城不仅仅有足球,还有一项网球大师赛,那就是红土赛季的罗马大师赛,除了级别高,还是网球高手备战法网的最佳选择之一。纳达尔是当今世界第一红土高手,德约科维奇在红土场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战绩,而在罗马大师赛开战之际两人忙里偷闲观看了一  相似文献   

5.
他击败了永远徘徊在法网第三轮的同胞蒙塔内斯,他击败了跑不死的休伊特,他击败了老迈的莫亚,他击败了新锐的硬地大师迪约科维奇,他击败了球王费德勒。他的全部法网之旅只输给了费德勒一盘。纳达尔的三连冠维护着法网红土的光荣传统,维护着没有被费德勒掠夺的最后一块领地,纳达尔也由伟大蜕变为传奇,在红土之王的序列中,他仅仅排在曾经法网四连冠的博格之后。但此时的红土,也只有一个纳达尔。  相似文献   

6.
赛事速递     
5月14-20日/大师系列赛汉堡站/245万美元/红土/德国汉堡上届冠军纳达尔(西班牙)/本届冠军费德勒(瑞士) 决赛输给费德勒后,纳达尔感言,"要输就输给费德勒",而他的81场红土连胜记录也戛然而止。也许,就是为了赢得与费德勒的对话,纳达尔才顶住了"拼命三郎"休伊特的进攻,九死一生挺进决赛。不过,休伊特的冒进着实让纳达尔惊诧。  相似文献   

7.
红土反串     
serra 《网球》2012,(6):25+27-31
如果没有纳达尔.红土专家这个词语会很快消失.其实它也确实消失过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是纳达尔在夺得澳网,温网和美网的时候,他提醒着我们场地的边界原来可以如此轻易地去抹杀,他从未安心干红土之内,所谓的专家其实就是一个贬义词。纳达尔突破于红土之外的时候,也有人突破到红土之内,费德勒和德约科维奇都在满怀热情地做着这件事情。他们基本都已经做到了,BIG4的竞争再也不会因为场地而有所改变,人们不会再讨论红土场地和其他场地到底有什么不同,红土专家几乎成了泥塑般脆弱的代名词。只有当我们看到另外一个事情的发生,那就是纳达尔在失去一切的时候还会拥有红土,我们才不得不承认那条界限其实依然是存在的,那些冲进红土的人,完成的是和那些冲出去的人同样难度的反串,他们成功地找到了别的方式来替代上旋拉锯。需要说明的是,胜利并非是成功实现反串的最重要标准,最重要的是如何让自己的天份在红土找到生存之道,那些不擅长上旋拉锯的英雄们,他们用不拘一格的胜利让红土变得更加丰富,因此,我们把他们在红土上的效果放在结果之前。能够反串红土的选手越来越多,我们以下列举的6名选手或许可以代表各种不同的风格。  相似文献   

8.
金路  陈功摄影 《网球》2013,(7):108-111
纳达尔能够在罗兰·加洛斯成就八冠伟业,强大的正手必然功不可没。但是,如果单纯从一组纳达尔提前到位并站稳之后击球的连贯动作图片,能够看到的只有他强烈向上刷球的动作和结束于同侧的招牌随挥。如果你觉得这就是纳达尔的正手在红土上的全部内容,那就不对了。其实,想要在红土场上用摄影器材捕捉到纳达尔的常规击球动作很难,因为在大部分时间,他都是在用一些非常规的"玩命"动作与对手抗衡。真正能让这位左撇子选手的正手令人生畏的,是他强大的滑步移动、完美的身体平衡以及顽强的斗志。下面这些图片内容,不建议大家模仿,仅供欣赏,以此见证纳氏红土精神。  相似文献   

9.
深泽 《网球天地》2012,(5):54-55
2012年欧洲红土赛季还没开始,球员们对伦敦奥运会的激动心情已经溢于言表了。是什么让奥运会如此特别?为什么他们都想成为地球上最伟大盛会中的一员?只要看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费德勒和纳达尔脸上的表情,你就能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10.
《网球》2010,(6):22-22
美国《网球》杂志的波多先生说,红土场上有纳达尔是一大幸事,我想不仅是红土,应当是网球运动有他是一件幸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