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马克思晚年提出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我党三代领导人对此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实现了对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成功接力.  相似文献   

2.
自从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在经济化的国家有可能不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阶级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以来,如何跨越“卡夫丁峡谷”就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经过探索,较好地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中国跨越“卡夫丁峡谷”问题,使马思的设想在中国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从中国不能搞资本主义和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两个层面对中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的必要性作了深刻的论证,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途径,阐明了中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国际国内经济、政治条件特别是生产力条件,并领导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的成功跨越.邓小平和江泽民的历史使命是巩固和发展制度跨越的成果,对已进入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正确定位,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晚年提出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我党三代领导人对此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实现了对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成功接力。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晚年提出了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该设想指出跨越卡夫丁峡谷需要一定的条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总结 ,也是对马克思跨越设想的丰富、深化和发展。它说明 ,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可以跨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卡夫丁峡谷 ,但却不能跨越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卡夫丁峡谷。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问题"又日益凸显其当代价值。从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的历史背景、西欧无产阶级革命和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关系进行解析,认为二者之间不是非此即彼的知性思维的关系,而是一般和个别、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设想落后国家可以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取得社会主义的胜利.至于怎样跨越"卡夫丁峡谷",跨越之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论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实践探索并取得成功,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理论中提到的"俄国革命"和"革命"既不是社会主义革命,也不是资产阶级革命,而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以沙俄政府为革命对象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坚持土地公有制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文明成果向实施跨越的国家转移是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的三个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跨越了资本主义社会后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初期阶段;“卡夫丁峡谷”是指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商品经济,解决的是社会主义如何“利用”资本主义的问题,而不是如何跨越“卡夫丁峡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运用资本主义制度创造的一切肯定成果 ,这是马克思提出的落后国度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根本条件。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 ,但在如何对待资本主义的问题上却背离了马克思的思想。邓小平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如何运用资本主义一切肯定成果的重大问题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在中国继续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具体途径和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主要歧见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东方社会理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促进西方社会革命。这一理论的核心内容"卡夫丁峡谷"设想的本义,是制度内跳越,而非制度间跨越,其精髓是对社会跳越发展条件的论述。马克思考察东方社会所使用的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而不是其它方法。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跳跃“卡夫丁峡谷”设想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晚年关于俄国等落后国家跳跃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是唯物史观社会形态跳跃转型思想的现实展开,具有深刻的逻辑基础。坚持与发展这一重要思想的着力点在于,深化对社会形态跳跃转型思想的认识,从"被动跳跃"走向"主动跳跃",从"特征论"走向"本质论"。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奠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宗教观,列宁进一步揭示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宗教的麻醉作用,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无产阶级对待宗教的态度,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原则,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正确把握我国宗教所具有的群众性、民族性、社会化、国际性等特点,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问题的长期性以及宗教在当代的某些变化,克服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探索了如何处理宗教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以及如何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重大课题,这是我党对于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重大贡献,体现了我党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和与日俱进的开拓精神。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中认为中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派别和个人比较多。他们高估中国资本主义力量,认为中国是资本主义社会。持资本主义社会说的主要有两大派别,最具代表性的是托派。托派观点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苏联托派是资本主义社会说的提出者,陈独秀是中国托派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他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见解是中国托派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在托派中持最极端最片面观点的是"动力"派,刘仁静的观点则离客观现实最近。资本主义社会说作为直接对立面,为马克思主义者和我党正确认识中国社会性质问题和中国革命根本问题起到了催生作用。  相似文献   

15.
把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中国化,是中国社会全面转轨必须面对的重大历史性课题。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在领导人民实践这一历史主题转换的进程中,在方法论上突出向“创新”辩证法的伟大飞跃,形成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行动指南,将马克思主义对执政党“三个规律”的探索推向了“合三以一”的全新境界。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二十世纪马克思主义全面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也在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指导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在我党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形成和正在形成了包括一个科学体系和四个理论在内的成果,即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科学理论体系和毛泽东思想政治工作理论、邓小平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江泽民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和总结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中国化成果,对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法兰克福学派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并将其发展成自己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强大理论武器。他们以"异化"与"技术理性"为切入点,从意识形态领域、大众文化、技术理性等方面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状态下的人类畸形的生存状况。但这种批判并不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科学指导下,而是陷入了主观唯心主义立场引申来的人本主义批判漩涡中,因此本质上与马克思主义革命的批判的精神背道而驰。深刻理解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有助于我们辩证地把握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脉络,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时代性。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中国如何正确处理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作了深入探讨,科学回答了利用资本主义明成果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容、途径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发展。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继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创造性的思想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