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3 毫秒
1.
语文以其特有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而成为基础教育中最重要的学科。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目标有着明确的定位:“工具性和人文性”,以“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让语文课上出“语文味”。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的思想指导下,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为宗旨,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等手段,让学生体验到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那么,如何让语文课上出语文味?下面,我以《地震中的父与子》为例,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语文味”是由语文味教学流派创立者程少堂老师正式提出的,他说:“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师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和渗透教师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宗旨,  相似文献   

3.
课程改革走到今天,小学语文界的有识之士们都在呼吁:语文课要有语文味。深圳市语文教研员、副教授程少堂曾经提出: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和渗透教师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为宗旨,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渲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  相似文献   

4.
"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和渗透教学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为宗旨,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渲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和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  相似文献   

5.
刘小军 《广西教育》2012,(21):75+77-75,77
语文味,即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为宗旨,通过语言品味、情感激发、意理阐发等手段,让学生体验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  相似文献   

6.
富有语文味的课堂应该追求一种返璞归真的简约之美,应该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为宗旨,让人体验到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自由境界.怎样才能促进课堂中"语文味"的生成,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7.
"语文味"自语文味教学流派创立者程少堂提出后,一直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所谓"语文味"就是主张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素养、丰富学生的智慧、提升学生的境界为宗旨,让人体验到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内涵,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语文教学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目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不尽人意,重视字词积累,轻视灵活运用;重视剖析文章,轻视挖掘内涵;重视传授知识,轻视能力培养;重视智力开发,轻视审美体验等  相似文献   

8.
富有语文味的课堂应该追求一种返璞归真的简约之美,应该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为宗旨,让人体验到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自由境界。怎样才能促进课堂中"语文味"的生成,值得我们深思。 一、删繁就简,简出语文味  相似文献   

9.
“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和渗透教师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为宗旨,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使学生的语言与文化素养得到同步的提升。那么,  相似文献   

10.
“语文味”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是语文教学所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首倡“语文味”教学的程少堂先生对“语文味”的内涵有这样精辟的论述:“在语文教育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的品味手段,让人体验到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语文味”?有专家将语文味界定为:“在语文教育的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学生体验到的一种使之陶醉的审美快感。”也就是语文课所特有的个性、本色、本体和滋味。它是语文教学给人的一种感觉、一种体验、一种境界,具有令人欢愉的、吸引人的魅力。语文味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结晶,是言语和精神融化的滋味,是语文的积淀、精髓和灵魂,是语文所特有的气质、氛围、品位和境界。语文的个性魅力就在淋漓尽致的“语文味”之中。  相似文献   

12.
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语文味,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导下,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和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为宗旨,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和渗透师生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生发思想之快乐与精神之解放的,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中的“语文味”是什么?我认为,语文课中的“语文味”是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等,让学生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1.读出“语文味”中学语文教学中,受教学目标更多指向阅读理解的影响,诵读开始减少,但是,诵读不应该被遗忘。  相似文献   

14.
“语文味儿”,就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他们的生存智慧、提升其人生境界为宗旨,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渲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和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应该说,“语文味儿”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那么,阅读教学如何彰显“语文味儿”呢?  相似文献   

15.
所谓“语文味”,主张返璞归真,含英咀华,渗透教师的生命体验,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主要是通过激发情感、品味语言和幽默点染等手段,让学生体验到一种富有文化气息的、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我认为,一堂浓浓的语文味课堂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6.
张晓东 《考试》2009,(6):27-28
有效的语文教学应当让课堂更有“语文味”,“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感的过程,是充满情感的教学,也是审美的教育。语感、情感、美感是实现语文教学更具“语文味”的三个重要方面。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就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良好的文学素养、较高的情感张力和审美能力、丰富的教学机智以及个性化的教学。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因此语文教学应立足工具,弘扬人文,上出语文味浓郁的语文课,让学生领略语文课堂的无穷魅力。语文味具体表现在个性朗读、潜心默读的“读味”,品词析句、推敲体悟的“品味”,圈点批注、摘抄练笔的“写味”,激发情感、注重体验的“情味”。在“有滋有味”的语文课中,学生享受着语文的快乐,从而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使语文教学达到真、纯、实、活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有更多的“语文味”。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组成部分,它既是对学生语言能力表达的考查,更是学生交际能力的体现。为了更好地体现“本色语文”的“语文味”,口语交际教学就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更轻松的学习体验。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的浪潮,“研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不断成熟。“研学后教”主张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把问题意识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程少堂老师认为,“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宗旨,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文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个性文化气息,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审美快感。  相似文献   

20.
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育(主要是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到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是丰富多彩的,如何激发教学中的“语文味”?我针对初一学生的特点,选择从表达真情实感也就是“情感激发”入手,安排了一次作文辅导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