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进步,科技的飞速发展,虚拟演播室技术越来越多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各大央级媒体、省级媒体以及城市台为提升电视新闻节目的可看性,将传统实景演播室升级为使用全媒体虚拟技术演播室。虚拟演播室技术的运用,使得新闻节目的精美度提升、观赏性变强、内容越来越多样、获得信息的方式更加多元。本文以苏州广电总台专题节目《风起东方——致敬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节目为例,以主持人角度分析虚拟演播室技术中主持人能力需要哪些提升以及在新闻节目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观众对电视节目的要求越来越高,节目制作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演播室对其信息呈现方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原先的背景板以及后来的虚拟背景已经不能满足节目制作的需求。大屏系统具有输入多元化、显示多样化、结构灵活、使用高效的特点,能很好地丰富节目的表现形式和信息量。为了满足我台节目直播化,多元化的要求,在这次全媒体演播室建设中也引入了演播室大屏系统。本文主要从结构和功能上介绍了盐城电视台全媒体演播室大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3.
苏晓飞  夏添 《东南传播》2013,(6):117-118
全景多媒体高清化演播室是时代和科技进步的产物,由于演播室的不同,播音员主持人工作环境和创作载体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对传统演播室播音主持作品创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播音员主持人备稿内涵外延更加广阔,坐播、站播、走播播报的样态更加丰富,语言形态针对性和分寸感更强,在节目直播过程中的核心地位更加凸显等,这种影响变化对播音员主持人专业能力、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同时,由此产生的节目可看性、真实性、时代性更强。  相似文献   

4.
李晋  钱明光 《视听界》2011,(3):44-47
新闻节目正朝着新闻量大、形式新颖、手段多样、即时直播的方向发展,老的演播室已难以胜任节目的需要,需进行改造。本文以泰州电视台新闻演播室的改造为例,介绍了地级台在改造原有老的演播室时需重点考虑的一些问题,如实现直播功能及手段的多样性、系统的安全性、空间及景区的合理规划及充分利用、效果的把握等。  相似文献   

5.
江西广播电视台高清新闻全媒体演播室建设从立项到建成,历时一年零二个月,包含了诸多创新,使得江西广播电视台的新闻制作、 传播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高清新闻全媒体演播室也已经成为江西广播电视台一张亮丽的名片.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全媒体时代。为了适应技术的发展和媒体环境的变革,包括中央电视台和多家省级卫视在内的许多电视台进行了演播室的升级改造。演播室的更新换代,使新闻信息更直观、更具互动性、更生动鲜活。同时,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电视台350平方米高清演播室(图1)是2009年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期间的主演播室,现在是卫星频道新闻节目的主演播室。制作系统是高清环境,通过上下变换兼顾标清节目,系统常设四个讯道。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当前我国媒体行业得到快速发展,电视行业对我国演播室节目制作提出了严格要求。随之高清演播室制作视频信号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在电视节目制作中高清演播室成为了一个必要系统,高清演播室视频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节目制作的效果以及节目播出之后的影响力与感染力。现有的VIZRT在线包装系统得到进一步扩展,对高清演播室视频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推动了高清演播室视频系统的改造升级。因此,当前我国媒体行业越来越注重对高清演播室视频系统的分析与应用。文章结合实践经验,对我国现阶段高清演播室视频系统的改造设计原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就电视主持人而言,全媒体演播室的出现,表面上看是主持人工作空间的变革,但实质上,全媒体演播室的信息资源支持是由多媒体编辑部和媒资库来支撑,技术支持涵盖多媒体信息处理中心、高清大屏和三维虚拟技术等,这就意味着主持人在传播内容制作流程中的角色功能和传播语态发生了转变。  相似文献   

10.
全媒体时代,媒介融合使传统电视节目呈现出新的传播特点:传播内容极大丰富、生产过程全面优化、传播方式双向互动、传播渠道广为拓展,电视民生新闻也不例外。电视民生新闻一直是荧屏上的一大热点,它可以给人们传播信息、提供服务、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难题。全媒体给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基于这一背景,本文旨在通过阐述全媒体对电视民生新闻的影响,探索新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营销的具体情况和发展出路。  相似文献   

11.
南京广播电视集团全媒体新闻中心于2011年10月12日正式启动。该中心由一个多媒体互动信号调度中心及三个演播室组成了全媒体演播室群,总使用面积为1600平米。主演播区内耸立了一块19.2×2.4米的L型P4LED大屏,可作为新闻背景等的展示。一块由14块LCD屏拼接的异型屏及14块大小不一的等离子屏,经过矩阵调度可以展现紧贴节目的不同内容,  相似文献   

12.
高清虚拟演播室系统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模拟电子技术,其在各种现代网络电视节目设计制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本文首先阐述了高清虚拟演播室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特点,然后系统探讨了高清虚拟演播室系统及其在数字电视台技术中取得的应用示范效果。最后,对电视台建设高清电视虚拟数字演播室系统方案的具体优化应用策略进行探讨,希望今后能有效提高数字电视高清电视虚拟数字化演播室功能的支撑作用,提高播出节目质量。  相似文献   

13.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广播电子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广播电视台已经纷纷转型升级成为融媒体中心。在此背景下,新闻节目播音主持工作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对播音主持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曾经的电视新闻能够为人们提供丰富多彩的信息资讯,在全媒体时代下,要想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新闻需求,就必须要不断积极探索,寻求转型升级、创新突破的途径,满足全媒体时代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新媒体时代,受众注意力转向移动终端,播音员主持人面临巨大挑战。只有深入研究数据信息,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节目进行内容甄别和优化,才能提高节目质量、提升节目传播效果。本文对全媒体播音主持现状加以分析,提出大数据算法下全媒体播音主持应对策略,包括:坚持“内容为王”,精准推送节目;强化互动交流,提升用户体验;坚持“个性化定制”,满足用户需求;提高数据素养,维护用户权益。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5G网络的普及,信息传递和交流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媒体的迅速崛起,自媒体数量的逐渐增多,让我们迎来了新的媒体格局,走向了全媒体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媒体要实现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走出一条媒体融合发展的创新之路,关键就在于探索重大新闻题材创作与网络受众之间的多元互动和交流.现场直播就是实现与新媒体网络受众交流互动的一个重要途径.5G技术促成了直播时间窗口和空间广度的极大延展,也为全媒体现场直播形式创新提供了可能.文章就以《让长三角更紧密——连淮扬镇铁路全线通车融媒体现场直播》为例,结合本次直播的形式和特点,具体分析现场直播在重大新闻事件中的全媒体呈现,旨在为今后的现场直播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前新闻节目的主持人大多是在演播室中完成新闻的播报, 很少出现在新闻发生的现场,这在某种程度上减弱了主持人和节目的融合度。本文将结合笔者主持的《小强热线》(浙江教育科技频道),谈谈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现场播报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综艺节目同新闻节目和广告被看作是广播收听的三大领地,综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运用艺术,直接关系到节目的传播效果,因此,更应该注重研究语言艺术,了解语言特点,把握语言运用方法和技巧。综艺节目及综艺节目主持人的特点1.综艺节目的参与性特点同新闻节目不同,综艺节目非常注重同听众的互动与参与,这其实是对综艺节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我所主持的"的哥的姐五十迈"这档午间娱乐节目在锦城上空已经活跃三年了。每天12点到13点15分主持  相似文献   

18.
丁宏 《中国广播》2008,(12):60-62
当下,广播新闻节目的呈现形态也是多种多样,听众对大多数新闻节目的播音主持抱有接纳或宽容的态度。但是,对龙头性广播新闻节目的播音主持,上上下下还是有些要求和期望的,从专业看也还是应遵守一些规范。本文所谈,就是针对龙头性广播新闻节目的播音主持。龙头性广播新闻节目指的是:一家电台各新闻节目中占重要位置的新闻节目、以时政为主的综合性新闻节目、时政性新闻节目,亦即主打的新闻节目。  相似文献   

19.
孙玉 《新闻世界》2022,(11):89-92
为了研究融媒体背景下高清新闻演播室系统,促进新闻演播室高清化、现代化发展,本文通过查阅现有文献,首先分析了高清新闻演播室系统设计的原则及思路,其次对高清新闻演播室的视频系统、矩阵系统、周边系统、监看系统、通话系统、同步系统、时钟系统、集控系统、直播系统、连线系统、虚拟系统逐一进行了设计和研究,旨在推进高清新闻演播室系统的优质发展,同时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刘申  苏浩  胡媛 《新闻前哨》2022,(1):75-76
随着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全媒体演播室作为可视化新闻生产的重要场所,越来越受到各大主流媒体的重视.2019年10月,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倾力打造的全景化、全媒体、全高清、交互式的演播室正式启用.2年多来,依托演播室制作推出的视频访谈、网络直播、MG动画、VR全景等不同形式的新闻产品超过1000条(部).为实现新闻"从可读到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