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国彦 《出版史料》2001,(1):107-108
“坐拥书城”是每个读书人的光荣与梦想。在下区区一介寒士,从书店练习生做起,有幸在新闻出版界工作了几十年,收藏了一批有价值的图书,并由此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有时即使不读书,在书柜前转转,也有无穷的乐趣,因为几乎每本书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用心访求,多跑书店,要找奇书,窍门是多跑小书店,  相似文献   

2.
淘旧书     
都说书非借不能读,但读书人看到好书,总是忍不住想要据为己有,放在自家的书架上。奈何常常钱少书贵,书店里琳琅满目的新书标上惊人的高价,咬咬牙省下几斤排骨的钱,也买不下一两本好书。所幸还有旧书店,便成为囊中羞涩的读书人爱去的地方了。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 我是个图书采购人员。由于我所在单位离书店较远,往往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自己所要买的书。这在小书店尚可做到,可象王府井新华书店门市那样的大综合店,上下两层楼,想做到这一点是不太容易的。有一次,我听说王府井新华书店开始出售《春秋时期的步兵》,因我们急需,所以赶快去买。在一楼转了一圈没有找到;上二楼看了一遍也没发现;到服务台打  相似文献   

4.
常听到读书人感叹:要想买的书买不到,不想买的书到处都是。 一位原先每月都要买一大摞书的朋友对笔者大发牢骚:“现在对书店的兴趣越来越淡。书不谓不多,装帧也趋考究,但一看重复雷同的脸庞,心头就有些恼火……” 的确,这些年,出版热门书籍可谓经久不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金庸、梁羽生的武侠小说,琼瑶的言情小说,三毛的散文,明清艳情小说,梁凤仪财经小说,以至气功、易经、看相算命……尤其是1995年,众多出版社竞相炒起了“名著”——古今  相似文献   

5.
南京的先锋书店、苏州的蓝色书店、苏州大学东校区的99读书人俱乐部和文化市场的一家家书店,笔者感觉,民营书店的经营状况在文化市场有更纯粹的体现。那里的民营书店目标似乎更单纯:卖出更多的书。但是,书越来越多,人们的选择也越来越多。对于形形色色的民营书店,笔者欲不成熟地归纳几点:一是经营书目的同质化,二是经营模式的单一化,三是读者群的良莠不齐,四是专业书店经营的不可拓展性。  相似文献   

6.
叶新  李漓 《传媒》2004,(11):58-60
编者按:"买图书到书店,买杂志到邮局",井水不犯河水.这是读者长期形成的习惯,更是我国书刊发行体制发展的结果.但是现在一切都在改变,邮局在销售图书;而书店也开始经营杂志,在超级书城设置杂志专区,在连锁书店摆放杂志专架.  相似文献   

7.
高姗 《出版经济》2004,(6):30-30
在进入书店的读者中,只有三分之一的读者,一进店门就决定买什么书;有三分之二的读者,没有明确的购书目的,只是来书店看看,发现有自己需要的书才购买. 要使潜在的读者成为实际交易的顾客,除了营业员真诚、热情的服务,更要给读者提供诸多方便,为他们创造舒适选阅的空间.因此,花点功夫装饰一下书店,搞好灯光照明,书籍陈列美观,这些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通过调研发现,读者对北京这几家书店的灯光、通风、温度相对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8.
我国有10万余家中小书店,这些中小书店构筑了出版行业的神奇网络,是他们连接了上下游,是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读书人的家园或者说是栖息地.这些栖息地现在面临着极端的天气变化,就是互联网时代来了.在互联网时代,这些栖息地,是否会消亡?中小书店能不能在大变革当中生存下来?做一个好的书店,需要怎样的成功密码?基于这个话题,中信出版社出版了<我爱做书店>并于1月10日召开"信息时代下书店生存之道"研讨会.  相似文献   

9.
大书城对读者不是神力无边的书店,读者也不是对大书城顶礼膜拜的读书人.没有哪家大书店,能够满足所有读者的需求,使顾客百分之百满意;也不是所有读者,对大书店所能提供的服务,都感到十足的称心如意.  相似文献   

10.
桂林滨江路有一家名曰“刀锋”的书店。书店的落地窗外,几位慵懒的读书人把身体舒服地安放在藤椅里,喝着茶或咖啡,读着一本书。这些读书人中有桂林市民:穿汗衫的白发老者轻摇蒲扇,看回忆录;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镇江市中山东路新华书店经理朱清:今年我店“六一”的实际销售业绩已经超过去年同期,少儿书市一片红火,在这种艰苦的形势下,这一销售业绩的取得相当难得并分外宝贵。 “六一”,我店两台收款机同时开启收款,但交款的队伍还是排出很远,书店员工放弃休息,全部加班在一线现场为小读者们服务。平时一本一本买的,现在终于可以一摞一捧的买,平时舍不得买的现在可以尽兴买,因为“非典”不进书店无法买的现在则可以一次买个够:《冒险小虎队》系列、《神勇小虎队》系列、《神探马克》系列:上海人民美术版的“世界文化经典文库·青少年版”几乎涵盖了中外名著:《老人与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爱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在北京,有一批书店的名字正逐渐被读书人所熟悉,它们是万圣书园、风入松书店、三味书屋、女子书店、博思书店、京味书楼、爱知书店和社会科学书店等。三味书屋或许是这批书店的始作俑者,它座落在刚出西长安街的北京民族宫对面,社会科学书店恰与它形成东西对衬,位于东长安街外的建国门内大街。万圣书园的第一分销店比前面两家书店更趋中心,即更靠近天安门广场,开在西  相似文献   

13.
生活在海德堡,买书是一大乐事。以风景秀丽、情调浪漫著称于世的海德堡,它那号称全德最古老的大学,已有6百多年的历史。城里居民总共才13万,大学生就多达2万7,再加上教职员、科研人员以及为数不少的外国访问学者,“读书人”在人口中的比例相当可观。读书人多书店自然就多。而书店多,乃是这座古老大学城的特色之一。不算三四家超级市场的书籍部,不算火车站内经销通俗读物和旅行指南的小书挡,正儿八经的新旧书店,就有二十多  相似文献   

14.
老王卖瓜,自卖自夸。这句话是人们公认不妥的。但是,还有比这不妥得多的情形:有的人不种瓜,不卖瓜,也不买瓜,甚至没有看见瓜,却说某某人生产的瓜很苦,是千万买不得、吃不得的。这种情形,出版方面也是常遇到的。几个月前,介绍合肥过去和三十年来发展情况的《合肥》一书出版,订数较少,于是请发行部门多订一两千册。有的同志赞同,有的同志说“难卖掉”,也就是说读者不需要。待到《合肥》一书发行,我抱着学习社会的心情,到合肥市一个书店去了两次。这个门市部进《合肥》一千三百册,六月十日出  相似文献   

15.
喜忧参半近几年台湾经济的不景气也无情地波及出版业,广大消费者首先紧缩可买可不买的图书开支。转眼间,一直热门的文学书销售跌入低谷,曾经红极一时的股市书和理财书完全从畅销书榜上消失。书愈出愈多,而退书也愈来愈多。出版的费用增大,但营业额却停滞不进或反而下降。有的出版商诉苦说,书店的添单不来,收到的  相似文献   

16.
当今读书人的苦恼之一是看不到新书广告,等到听说某书出版,跑到书店,已经售完(许多书连书店也没有见过)。如果跟出版社谈起这件事,得到的答复往往是:“广告费太  相似文献   

17.
魏龙泉 《出版史料》2006,(2):126-128
骄人的业绩美国巴恩斯·诺伯书店(Barnes&Noble,简称巴诺书店),在图书零售业中具有最强的实力,号称是“世界最大的书商”。它的统计数字显示出的业绩,令分析家们耀眼,也使图书爱好者寄予厚望。的确,巴诺书店改变了美国图书零售业的面貌,改变了读者购书的模式,扩大了读书人的队伍,为千百万读者供应了大量图书。巴诺开设886个连锁书店,其中628个在巴诺书店、过往书店(Bookstop)、图书之星(Bookstar)的旗下,258个书店在道尔顿图书公司(B.Dolton Bookseller、双日书店(Doubleday Book Shops)、斯克里布纳书店(Scribner's Bookstore)的名下,…  相似文献   

18.
实体书店是都市里的"人文氧吧",也是读书人的"精神家园"。逛书店淘好书,这是一种值得传承的读书求知乃至成才方式。本文介绍了"北京民营书业三大天王"——万圣书园、风入松书店和国林风书店(后改为第三极书局)的发展兴衰,呼吁救护"都市人文氧吧"。  相似文献   

19.
王化兵 《出版参考》2010,(2):I0004-I0004
我国有10万佘家中小书店,这些中小书店构筑了出版行业的神奇网络,是他们连接了上下游,是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读书人的家园或者说是栖息地。这些栖息地现在面临着极端的天气变化,就是互联网时代来了。在互联网时代,这些栖息地,是否会消亡?中小书店能不能在大变革当中生存下来?做一个好的书店,需要怎样的成功密码?  相似文献   

20.
读书人常常处于两难的境地: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不管他拥有多高的学历,曾有多少丰富的阅历,都需要不断学习,以获取最新的科学文化知识,这样他就终生需要不断买书、看书(这里姑且不谈上网浏览,严格地说,靠上网是不能做学问的)。但由此也带来两大困难,一是囊中羞涩;二是居室不大,容不下越积越多的藏书。由于以上两种原因,实际上妨碍了读书人去买更多的新书。笔者虽然读书不多,但在新闻出版界工作几十年,多少有些藏书,也是此种窘境的亲历者之一,因此一直在苦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