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互文性强调特定文本与其他相关文本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联系,是理解一切文本的前提。本文首先探讨了互文性的内涵,并通过分析广告语中的互文性现象,从互文性与联想意义的传递、互文性与注意价值、互文性与记忆价值3个方面阐述了互文性在广告翻译中的应用及其应用价值,指出互文性概念开拓了广告翻译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互文性是一切文本的本质特征,翻译实际上是各种互文本间错综复杂的语言转换活动。通过对互文性的类型及其所指涉的翻译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互文性理论应该成为翻译研究的重要内容。以互文性理论为基础,来看待翻译研究中几大关系,有利于加深对翻译本质的理解,开阔翻译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互文性在翻译学中的重要性,论述了翻译语境和互文性的定义和特性,分析了翻译语境和互文性的关系,指出翻译语境是在翻译学内部对文本之间生成和聚合关系进行的研究,而互文性是文本之间多角度、多层面关系的研究,两者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4.
温骞 《现代企业教育》2009,(16):139-140
互文性对翻译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阐述了文本写作中的互文性隐喻,举例分析了在翻译具有互文性隐喻文本时通常采取的几种翻译策略。从而把原文中的文化底蕴传达给目的语读者。  相似文献   

5.
互文性强调某一文本与其他相关文本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联系,是理解一切文本的前提。将这一概念应用于旅游文本翻译中。分析旅游文本中的互文现象,汉语旅游文本及其相对应的翻译,探讨互文性在旅游文本翻译中的运作机制,为旅游文本的翻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互文性强调特定文本与其他文本之间的影响、相互联系,是理解一切文本的前提。本文将这一概念应用到商标翻译中,通过分析商标中的互文性现象及其在外文商标汉译和中文商标英译中的应用,指出互文性概念开拓了商标翻译的新思路,为商标翻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互文性理论作为文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理论已经成为近年来最热门的话题,而互文性理论对翻译又有着深远的影响。由于翻译是一种特殊的再创造,互文性理论在翻译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译者的角色,文本意义和跨文化互文三方面探讨,可以看出互文性理论在翻译中的特殊作用和贡献。  相似文献   

8.
互文性强调的是某一特定文本与其他文本间相互依赖、相互指涉的关系,互文性是理解一切文本的基础与前提,而广告语的翻译无不时刻体现着互文现象。本文首先阐述了互文性的由来与内涵等基本内容,其次通过对广告语的翻译实例进行分析,从而阐释互文性理论如何应用于广告语的翻译实践,最后总结出互文性理论对于广告传播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互文性理论认为,任何文本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引用、吸收、变异、转换,从而使得文本之间形成关联,这些错综复杂的关联就是互文性。翻译是在语言、文本、文化和思维等多层面展开的一项互文性质的语言转换活动,互文性理论同译者研究的结合有助于译者在互文性文本中进行跨文化阐释。以《浮生六记》林语堂译本为分析材料,通过对互文性符号的翻译策略的分析,从而了解译者的翻译意图。  相似文献   

10.
本文审视了互文性与广告、诗歌翻译的关系。互文性强调文本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克里斯蒂娃认为,每个文本都是用马赛克般引文拼嵌起来的图案,每个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本文认为中西诗歌翻译和广告翻译具有大量的互文性特点,作为译者既要充分认识到诗歌与广告中的互文特点,又要采取适当的策略传递互文的契合。  相似文献   

11.
广告翻译作为实用的文体,在译入的时候除了要对于译入语的受众要做到语用顺应外,还应该从互文性的角度做进一步的深入分析,二者的结合将为广告翻译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文章探讨互文性和顺应论的关系,指出顺应论的基础就是广告的互文性形成的过程,并从顺应论的角度分析了广告语篇中的互文现象,以加深对广告语篇中顺应的认知。  相似文献   

12.
在互文性视域下,翻译不仅是文字层面的互文性转换,而且是意识形态层面的互文性融合。译者的翻译策略会受到其所处的两种互文性意识形态关系的影响,它们之间有抗衡,也有迎合。从互文性维度梳理了《道德经》在西方世界传播历程中不同时期的翻译特点,并分析意识形态对其翻译策略的操控,以期为《道德经》英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郑子瑜先生关于中国革新的修辞学取法于日本,而日本则是取法于西洋的论述为现代修辞学的形成发展构拟了一个认知的互文空间。论文以词语革命语义历史嬗变过程为研究对象,从历史空间纵向考察革命语义受单一社会变革修辞动因制约互形又互义的衍化过程;从中外异域空间横向考察革命语义受20世纪复合修辞动因制约互形变义的嬗变轨迹,描写其兼容的互文语义和在不同交际领域中的互文覆盖率,完成革命已成为20世纪社会政治关键词的考论,从一侧面印证郑子瑜先生关于中国革新的修辞学史的描写推理。  相似文献   

14.
英美文学中的互文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文指的是前人或同代人发表的文章的一部分被后来的作者模仿或在后来的文章中被借用。这种现象划分为四个类别,引喻式(allusion),滑稽模仿式(parody),结构/原型式(structure/archetype)和拼凑式(pastiche)互文现象。前两者是传统式的互文现象,而反两者则是与现,当代文学创作及批评理论的出现紧密相关的。这说明,现当代文学的兴起极大的拓宽了互文这一文学创作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5.
赵秀丽 《辽宁高职学报》2011,13(8):34-35,76
互文性理论建构了一种开放的体系,打破了传统的英语教学观,为英语教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根据互文性理论。从互文性的两个基本层面入手,以教材《走出牛津》的语篇为例,探讨了互文性理论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及其对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自1980年代开始,台湾当代小说叙事所呈现的多样性和探索性成为台湾文学叙事演进的重要显现形态。其中,后设叙事以形成隐喻、诉说虚构的方式来实现叙事本身的自我意识,互文叙事在文本相互指涉的关系中形成了反悖和反思的叙事立场,迷宫叙事以"话语游戏"手法制造了独特的阅读感知和体验。在新叙事学的视阈里进行考察,后设叙事、互文叙事和迷宫叙事已成为台湾当代小说最为重要的三种叙事模式,同时它们所蕴含的个性化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台湾当代文学的独特品格和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7.
翻译研究的发展经过了如下过程:古典主义知识论指导下的传统翻译研究,认识论指导下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翻译研究,语言本体论指导下的解构主义翻译研究,以及现代的交往行为理论指导下的建构主义翻译研究。可以得出结论认为:建构主义翻译研究提供了一种动态的、适应翻译灵活多变特性的社会交往理论,其对于在翻译各个主体间达成共识有着积极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依据符际翻译理论,将翻译视域按照文本——图像——文本的结构予以拓展。分析符际翻译在情景重构,人物外貌重构和情感重构三方面的运用。探讨借用非语言符号(图像)解构并重构语言符号,丰富现有翻译视角和方法,增添翻译的艺术张力和美感。同时给语际翻译,即语言——语言这一传统意义上的严格翻译带来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异质美重构是原作美在译作中的重新构建,主要体现在音韵美、词句美和篇章美的重构。重构的过程就是译者翻译思想美学特征的显性表达。曹明伦教授的三篇译文《苏格兰》、《豹子身上的斑纹是怎样来的(节选)》及《广告三则》作为异质美重构的典范,完整地呈现了其翻译思想的美学特征:敏锐的审美直觉、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语言文言美及语域风格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