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炎传 《文教资料》2007,(25):176-177
德育是中学教育体系中极其重要的内容,贯穿教育的全过程。中学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在其教学实践中应加强德育渗透,充实和完善知识,建立德智并举的教育体系,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可从三方面考虑:把优秀的教学内容与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有机结合;把学生良好道德的培养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相互融合;把学生良好道德的培养与语文教学的转型紧密配合。  相似文献   

2.
作一名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如能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下功夫,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可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达到双赢的效果。如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教学实际方面可做如下考虑:(1)培养新生语文学习的课前预习习惯;(2)培养新生语文学习的课堂听课习惯;(3)培养新生语文学习的作业习惯。  相似文献   

3.
雪静 《亚太教育》2019,(9):123-12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未来成长需要,深入研究教材知识与学生德育的密切关系,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良好的修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本文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让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的社会主义公民。对语文教学与德育的整合,即在语文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是当今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把德育作为主线,突出人性化,在培养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加以情感的投入,便可实行德育与语文学科的很好整合。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使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的。由于各学科的学习与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列为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一门多功能的学科。它是交际的工具,具有工具功能.语文又对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道德素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教学中,让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获得知识,道德双提高。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摸索了一种方法:“保证重点,明确主线,找准眼点”。我把它总结为“块、线、点”结合方法,经过试行,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语文学科教材编排讲求"文道结合",以正面的形象对学生进行良好品质教育.因此,在语文课本中安排了许多正面的形象,目的是感受人物的品质,在学生道德认识中注入良好的道德内涵,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但是我从多次听课中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常常把学生放在课文主人公的对立面,让学生与人物进行"反比",我认为这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降低了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把德育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是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必然趋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挖掘课文中的德育因素,和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结合到一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主动探索中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德育,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发展他们的核心素养提供助力,实现语文教学与德育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具有思想性和工具性的学科,对培养创新型学生起着重要的作用.(1)课堂基本结构是:提出问题—筛选问题—解决问题;(2)基本模式的构建依据,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创新学习,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又应该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着手;(3)实施小学语文创新教学应遵循的原则,主体性与主导性原则、开放性与目的性原则、情感性与实践性原则;在教学中,只有遵循情感性与实践性原则,把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使学生养成思考与实践的习惯,形成思维与实践的能力,才能真正构筑起学生今后创新的平台.  相似文献   

10.
冯秀珍 《成才之路》2012,(32):76-76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本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含有丰富的人文资源,语文学科是对学生进行良好教育的最好教材。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必须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教学之中,使其成为语文教学过程的灵魂。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要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从而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格和爱美的情趣.因此在小学各科教育中,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具有明显的优势.它除了培养学生基本语文素养之外,还能对学生进行道德的熏陶、个性的冶炼以及行为习惯的培养.那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研究有哪些特点和应该用那些方法进行教育呢?  相似文献   

12.
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堂中掌握好语文知识,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与心理素质等。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保证素质教育的效果,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基于此,针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3.
现在的小学生受社会的影响加上又是独生子女.他们的思想状况和道德行为与过去的同龄儿童相比有了许多不同的地方.如自我意识强烈,缺少爱心.独立性差,不能吃苦耐劳等等,这严重影响了素质教育的进程.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应当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在日常教学工作之中."可见,德育是语文教学的重受部分.那么我们该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龆质呢?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由此,在语文教学中,我根据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运用个性和谐发展、寓教于乐等原理,尝试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的教学中,语文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同样语文在日常交际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这种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精神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重视语文教学对学生文化熏陶和文化感染的作用,并且注意培养学生的价值取向,把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作为最高的教学追求,通过我们的教学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6.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可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因文而异,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陶冶情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感恩的品德及其他良好的品德,寓情感于教学之中,为学科知识的吸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小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与心理素质,促使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通过把德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可使语文基础知识得到有效提升,进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与发展。本文首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其次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提出了有效措施,促使德育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全过程。  相似文献   

19.
语文的语感是伴随着语言的直觉产生的,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就需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所在,也是学生获取语言知识的方式.有识之士也越来越明确地认识到语感教学的重要地位,甚至已有人呼吁把语感教学看做语文教学的核心,把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感作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教育目的”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作为从事语文基础教育的工作者,应当根据语文教学的自身特点,把思想教育、道德情操教育融汇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之中,使学生在德育和智育两方面得到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