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之一,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充满大量的自然辨证法,把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辩证思维,是学好物理的关键。一、从现象看本质物理概念、规律是从实践中抽象、概括、归纳、推理出来的内在的本质的东西,要把它们应用到实践中,解决问题,首要的就是透过现象抓住本质。问题1.试估算地球赤道上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加速度。解析:这一问题本质上是一个运动问题。即a=R·(2π T)2,根据地球赤道半径及地球自转周期可估算出赤道上物体的加速度。如果误认为是动力学问题,分析受力情况,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就会陷入困境。问…  相似文献   

2.
重力和压力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贯穿于整个力学范畴。正确理解和运用重力和压力的关系 ,是初中同学学好力学的关键。一、重力和压力的区别重力和压力都归属于力学的范畴 ,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重力也可称为重量。仅考虑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而压力不仅考虑地球引力 ,还需考虑外界物体施加的力 ,二者的差异可表现在  相似文献   

3.
有些物理知识很相近、相似,常被混淆.为更好地理解、掌握、应用这些知识,有必要对其进行对比、辨析.一、重力和质量重力和质量是表示物体两方面性质的物理量,有着本质的不同,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1.定义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其施力物体是地球,其作用点是物体的重心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2.性质重力是物体与地球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力,受力物是研究的对象,施力物是地球.因此,重力的大小随着物体与地球间相对位置的改变而改变.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固有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相似文献   

4.
地球上的任何物体都有重量,一块石头、一桶水、一个人……等等。地球有没有重量?物理学家卡文迪许经过对万有引力恒量的测定,推算出地球的质量为5.98×10~(24)千克,这常常被人误认为是地球的重量。要回答地球有没有重量这个问题,我们应首先弄清物体的重量这个物理概念。什么叫做重量?用手托住物体,手就感到有一个向下作用的力压在手上。提一桶水,手就感觉水桶有一个向下的拉力拉手。向  相似文献   

5.
一、对G(Mm)/(R^2)=mg的讨论 地球表面的物体所受的重力mg是地球对物体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外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一起匀速转动所需的向心力,因此,物体的重力一般不等于万有引力.处在地球两极上的物体,不随地球自转,不需向心力,因此处在地球两极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地球上其它地方的物体随地球一起运动都需向心力,因此万有引力都大于重力.  相似文献   

6.
伍海华 《物理教师》2004,25(7):6-26
物体超重和失重现象,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仅从理论上分析物体的超重和失重现象,学生感到很抽象,不好理解.要通过实验让学生能观察到这一现象,是有一定的难度,因为物体在加速或减速运动,是处于动态过程,而且时间很短.若是用弹簧吊着重物做加速上升或加速下降时,要观察弹簧是伸长还是缩短,  相似文献   

7.
物理学中一些冠以“临界”一词的概念,如临界温度、临界压强、临界角、临界质量,临界体积等,很明显是属于临界问题。值得注意是,还有很多概念虽然没有临界一词,实际属于临界问题的范畴。牵涉这一类概念的问题可称作“隐临界”问题。隐临界问题与临界问题都有一个临界点,在这一点前后,物质的物理状态有着本质的不同。因此,临界点往往是两个不同的物理状态的连接点。如:第一宇宙速度(7.9千米/秒),第二宇宙速度(11.2千米/秒),第三宇宙速度(16.7千米/秒)都是临界点。当物体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就要落到地球表面,当物体速度达到或超过第一宇宙速度而小于第二宇宙速度时,它便绕着地球旋转,成为人造卫星;当物体达到或大于第二  相似文献   

8.
一、在惯性参照系中 ,物体所受的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高中教材力学部分讨论地球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的变化问题时 ,先探讨重力的来源 .据万有引力定律可知 ,质量为 m的物体在地球表面上受到地球的引力为 F=Gm MR2 ,式中 M表示地球质量 .由于地球在不停地自转 ,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随着地球的自转而绕地轴做匀速圆周运动 ,这就需要向心力 ,这个向心力的方向是垂直指向地轴的 ,它的大小为 f=mrω2 .式中 r是物体距地轴的距离 ,ω是地球自转的角速度 .这个向心力只能来自地球对物体的引力 F,它是引力 F的一个分力 ,引力 F的另一个分力是物体所受的重力 mg.因此 ,重力mg是物体 m所受的万有引力 F的一个分力 .如图 1所示 .   图 1物体所受的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图 2 重力为万有引力与离心惯性力的合力上述讨论是选择以地心为原点 ,坐标轴指向恒星的地心——恒星坐标系 ,这是比地球惯性系更精确的惯性参照系 .大量的观察和实验表明 ,研究地球表面附近的许多现象 ,在相当高的实验精度内 ,可近似地认为地球是惯性系 ,但在探讨物体的重力和万有引力关系问题时 ,由于地球自转 ,地球并不是精...  相似文献   

9.
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由它所受诸力作用的结果,而诸力间的相互关系也正是由物体运动状态来反映,因此许多物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都离不开力,所以力是物理学的重要概念,也是学习物理的一个难点,本谈谈如何正确形成和理解力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物体的受力分析是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中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在物理教学中怎样突破这个难点,是物理教师都在思索和探究的。在此,本人将自己的认识、心得体会加以概述,望本文能对物理教学和学生学习物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跨过定滑轮拉物体时物体的速度问题”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物理问题,本文谈一谈这类问题的解法及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许多物理问题中,所研究的对象往往不只是单一的物体而是多个物体,这时若能巧妙应用整体思维,将涉及到的多个物体看成一个系统,再通过对问题情境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考察,挖掘和揭示出整体结构中的关键条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往往可以简洁明快地解答物理问题.  相似文献   

13.
选择研究对象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首要环节.在很多物理问题中,研究对象的选择方案是多样的,研究对象的选取方法不同会影响求解的繁简程度.合理选择研究对象会使问题简化,反之,会使问题复杂化,甚至使问题无法解决.隔离法与整体法都是物理解题的基本方法.隔离法就是将研究对象从其周围的环境中隔离出来单独进行研究,这个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物体的一  相似文献   

14.
我们知道,地球是一个椭球体,但在一般计算中我们却常常把它近似地看成一个球体,其半径比一个篮球的半径要大得多.现在的问题是:假如可以沿赤道做一个大金属圈,沿篮球的大圆也做一个金属圈,再把两个圈都增加1米,则这两个金属圈与原物体之间就都有了空隙.再仅如金属圈与原物体之间的空隙是均匀的,那么大金属圈与地面之间的空隙大,还是小金属圈与篮球之间的空隙大?【解析】本题的结论实在是出人意料的.如果不加计算的话,很容易犯想当然的错误.设地球的赤道长为C米,篮球的大圆周长为C。米,并设地球的半径为R米,篮球的半径…  相似文献   

15.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不少同学对重力、压力、支持力认识不清,在分析相关物体的受力情况时常出现"增力""漏力"的错误,要学好这些知识,同学们必须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以下两方面内容:一、正确认识三种力的性质与区别重力的性质属于万有引力,它是两个物体相互吸引而产生的。地球表面的一切物体(与地球接触)和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与地球不接触)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因而他们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施力者是地球,受力者是物体。重力的作用点  相似文献   

16.
在解答物理问题时,我们不应该仅为了求得正确答案,而是应该注意总结解题的一些规律,并且应用规律。从而使我们从“题海”中解脱出来,提高学习效率。下面仅以“漂浮问题”为例作一简要说明。题目:在一个盛水的柱形容器中浮着一块冰,冰中有一个物体,如图1,试分析当冰完全熔化为水  相似文献   

17.
重力是一种最常见的力,也是和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力之一.与其它力的一个不同之处,是它不仅具有大小、方向,而且其方向是特定的.初中物理第一册(九义人教版)上对重力的方向是这样叙述的:“用一根线把物体悬挂起来,物体静止时,线的方向跟重力方向一致,这个方向叫做竖直方向.所以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初学物理的同学,对于“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往往感到难于理解或产生误解,本文仅围绕重力问题展开和同学们就此作一探讨.一、重力的本质是什么?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种作用总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之一是改变物体的运动…  相似文献   

18.
临界问题广泛地存在于中学物理中,每一个具体的临界问题都存在一个特殊的转换状态,这个特殊的转换状态称为临界态。临界态需满足一定的物理条件,这个物理条件称为临界条件。一般说来,不同的临界条件对应着不同的临界问题。然而很多的临界问题虽然物理过程或物理本质不同,却对应着同样的临界条件。根据临界条件的不同,将众多临界问题归类是分析解决临界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将就临界条件为“υ_(相对)=0”的一类临界问题归纳阐述。 一、υ_(相对)=0是运动物体上升还是下降的临界条件 大家知道,当运动物体在竖直向上方向做减速运动时,若其竖直向上的分速度为零,则物体到达最高点,这是以地为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当物体甲以另一运  相似文献   

19.
不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别的东西支撑的时候,总会落回地面,这是由于它们受到地球吸引力的缘故。重力就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但重力不等于地球的吸引力;事实上,重力只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中沿竖直方向的一个分力。  相似文献   

20.
初中《物理》教材中有这样的话:“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数值,可以认为就是物体的重量数值。”不少学生学习这一内容,往往弄不清楚,认为天平是摆在地球上,天平和物体均受地球引力的作用,称出来的就应该是重量。这样就反倒认为天平称出的是重量,可以当作物体的质量数值。由于质量是几乎出现在物理学各个领域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所以,讲清这个概念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