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科学与文化》2006,(12):21-21
以前,大家都普遍认为鲨鱼从不睡觉。据美国佛罗里达州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记载,白鳍鲨、虎鲨和大白鲨其实是睡觉的,它们是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其它种类如护士鲨通过气孔,迫使水通过腮,提供稳定的富氧水,让它们在静止不动时可以呼吸。支配游动的器官——中央测试信号发生器位于  相似文献   

2.
《科技新时代》2008,(11):67-67
树懒很懒惰研究人员发现。这个说法是不真实的。实际上,野生树懒每天只睡10个小时。之所以会有“树懒很懒惰”的说法。是那些人工养殖的树懒造成的——由于不需要费心思寻找食物。人工养殖树懒一天有16个小时以上都在睡觉。  相似文献   

3.
<正>大多数有关食欲的研究都集中在激素所扮演的角色上,但近几年,有人发现,即使老鼠的肠道内激素水平保持不变,它们也会食欲不振。最近一项研究或可解释为什么。研究人员发现,吃高脂肪食物的老鼠,若在它们的食物中添加植物纤维,体重就会增加得慢一些。他们用仪器跟踪老鼠体内一种叫"醋酸纤维素"的物质。醋酸纤维素是植物纤维被消化的时候,在肠道内生成的。传统上认为,当新陈代谢时,醋酸纤维素最多只能到达肝脏。但让研究人员吃惊的是,一些醋酸纤维素竟然  相似文献   

4.
说到老鼠,人们总是想到它们偷吃食物、毁坏农作物、甚至传染疾病等种种恶习。"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句俗语,十足地道破了人类对于鼠类的深恶痛绝之情。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鼠类全都有害,有一些鼠类极有经济价值,如松鼠的皮毛就可以做成皮革制品。如果你到大学的医学院、生物学院或是一些研究所去看一看的话,还会发现无数的老鼠充当着实验动物的角色,可以说,现代人类征服疾病的每一个新进展、在生物研究上的众多新突破,都有这些老鼠的贡献。因此,我们应该凭良心说,老鼠其实很伟大。老鼠所属的啮齿类动物从生命力和进化的角度来看更…  相似文献   

5.
<正>没人喜欢骗子。人们总是避免与之前欺骗过自己的人打交道,而鸟似乎也这样。近日,一项新研究显示,乌鸦也会拒绝与欺骗过自己的人接触。乌鸦一直因聪明著称,而奶酪是它们最爱的食物之一。研究人员训练了这种鸟用面包皮从人类搭档那里换取少量奶酪。  相似文献   

6.
讨厌的蟑螂喜欢在人们的厨房里钻来钻去,偷吃并污染人们的食物,这迫使人们把这些坏蛋和老鼠一起,列进了严打的黑名单。但科学家们并没有因此放弃对它们的细致追踪和深入研究。科学家发现,蟑螂非常特别,不仅仅是坏蛋,还是——  相似文献   

7.
美国维斯康星大学的杜兰达尔博士及其同事,在做动物实验时发现,引起咳嗽、打喷嚏和其他感冒症状的一种叫做AD-36病毒,会干扰人体消化食物的正常过程,把过多食物转化成脂肪。他们将AD-36注射到实验老鼠身上,并给予和没有注射AD-36的老鼠同样的食量。结果发现,这些老鼠体重增长很快,体内积累了大量脂肪,几乎超过正常水平2.5倍。  相似文献   

8.
一项新的研究表示,大白鲨可以利用太阳的角度作掩护捕捉猎物.这是一种非人类动物首次显示出利用阳光作为捕猎策略的一部分. 众所周知,鲨鱼喜欢在黎明和黄昏时捕猎.但来自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的Charlie Huveneers和同事希望了解,太阳处于距离地平线较低的位置,是否在鲨鱼捕猎中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继研发昆虫间谍后,美国又开始计划将老鼠和鲨鱼培养成优秀的“特工”。近期,美国成功研制出搭载电池驱动装备并能被遥控的老鼠间谍。经过训练之后,它们可以闻出某种特定的气味——比如人体或者炸药的气味,从而找出人质或者炸弹的所在地。这些老鼠间谍的行为是由植人其大脑的电极直接控制的。此外,它们身上还安装有摄像机,可以将图形传给控制人员。但老鼠间谍也有缺点:尽管它们体型足够大、  相似文献   

10.
碧雪 《知识窗》2001,(8):36
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它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授设计完成的.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率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  相似文献   

11.
JR Minkel 《科学中国》2005,(10):16-16
海豚也许不是地球上第二聪明的物种,根据《银河旅行者手册》中的内容,它们不如老鼠聪明,不过它们确实显现出有文化。海洋生物学家注意到,在澳大利亚鲨鱼湾的一些野生海豚会在它们用鼻子搜寻海底食物的时候,顶一块海绵在鼻子上做保护,多数这么做的海豚是雌性的。研究者们怀疑这是它们学会了使用工具。不过并没有直接的基因原因导致这种行为。现在,根据13只“海绵使用者”和172只“非海绵使用者”的DNA样品分析,  相似文献   

12.
邵传贤 《科学大众》2013,(Z1):40-42
我们都知道,人类、狮子、老鼠,包括海洋的鲸都是哺乳动物和温血动物,而鳄鱼、鲨鱼等鱼类,基本上是冷血动物。然而,近日美国的海洋科学家发现,美国阿拉斯加海湾的马哈鲨具有温热的游泳肌肉,较其鳞片皮肤,其热乎乎的肌肉更像哺乳动物的肌肉。难道地球上真有像温血动物一样能保持体温的鱼类吗?阿拉斯加海湾冰冷水域的大型鲨鱼,它们最能游泳的肌肉温度达到26℃,较周围20℃的水温还要高。这表明,要在北太平洋的冷水中生存,马哈鲨已经变成非常典型的温血动物,以能够维持一个高于周围环境的核心体温。  相似文献   

13.
科技快递     
俄罗斯专家发现,频率不同的电磁辐射可对实验鼠的情绪和反应能力产生不同影响。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对老鼠进行了短时间的电磁辐射。尔后,老鼠被转移到了距地面1米的小型迷宫内。通过观察和测试研究人员发现,当老鼠受到频率为20兆赫兹的电磁辐射后,它们在迷宫中的惊慌恐惧程度会比标准水平平均升高约1倍,其反应的敏捷性则会下  相似文献   

14.
何德功 《世界发明》2003,26(10):17-17
据报道,日本专家在试验中发现,遗传性白内障的病因可能与眼球晶状体中缺乏"DLAD”酶有关。大阪大学研究生院生命机能研究专业教授长田重一等人在实验中发现,正常老鼠的眼球晶状体内能大量合成一种名为“DLAD”的酶。研究人员利用基因技术培养出晶状体不能合成“DLAD”酶的老鼠,并把它们与正常老鼠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5.
阮光锋 《百科知识》2013,(13):34-35
你听说过"负能量食物"吗?据说吃了这种食物,不会给人体增加能量储备,还可以边吃边减肥。在网上搜索一下就会发现,关于"负能量食物"的说法还真多。最近在某科学杂志的网站上有专题介绍"负能量食物",文章认为"负能量食物"包括苹果、芹菜、羽衣甘蓝、番木瓜和生菜等25种食物,它们大多是能量低、富含膳食纤维的植物性食  相似文献   

16.
猫为啥爱吃老鼠? 猫都爱吃老鼠,究其原因却说法各异, 但人们都赞同的一个观点是:猫如果不吃老鼠,猫的夜视能力就会下降直至为零。 德国的科学家近来试着从这方面入手研究猫为什么爱吃老鼠,结果发现猫的体内有一种特殊的物质,这种物质能自行合成一种名为牛黄酸的物质,而牛黄酸正是提高高级哺乳动物夜间视觉能力的化学物质。偏偏猫本身不能合成牛黄酸。显然,猫只有不断地吃老鼠,体内才能有足够的牛黄酸,才能保持夜间的视力,让自己在自然界生活下去。 当初,德国科学家研究牛黄酸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数十年后的全球…  相似文献   

17.
正流言:网上曾流传着很多关于食物致癌的说法,如精磨面粉致癌、燕麦致癌、隔夜蔬菜致癌、松花蛋致癌等,它们有多少是靠谱的呢?真相:这些说法之所以被称之谣言,是因为它们根本不符合癌症(也称肿瘤)形成的基本规律。要想知道癌症是怎么来的,就先要明白癌症是什么。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很多地方,人们都很喜欢吃辛辣的食物,四川人、湖南人都以嗜辣闻名。实际上,喜欢吃辣并不仅仅是个人口味的问题,很可能与人体的生理需要有密切关系。有科学家指出,居住在温暖气候下的人们总是喜欢吃辣的食物,因为火辣辣的调味料有利于身体健康。科学家们对36个国家的4000多种肉食和1000多种素食的烹饪法进行比较。正如事先预料的一样,气候最热的国家拥有最辛辣的食物。越温暖的地区,食物中使用辛辣香料越普遍。科学家们认为辛辣香料是天生的杀菌剂。在较为温暖的气候条件下,通过食物传播的病原体和寄生虫繁殖得非常快,而辛辣香料则能杀…  相似文献   

19.
《科学中国人》2007,(8):126
西班牙马德里国家肿瘤研究中心、马德里大学、巴伦西亚大学和巴伦西亚天主教大学的科学家进行的一个研究项目显示.有两种人们已知其具有防止癌症功能的基因。当其水平提高时,还可延缓衰老。该研究小组负责人称,科学家们已知.抗肿瘤蛋白质P53(也称Trp53)及它的一种调节物ARF,参与了阻止和消除细胞损伤的过程。但新的研究证实,这两种基因活动的增加.还产生了“强大的”抗氧化作用,它们的功能已经不限于抵抗癌症了。在对进行基因控制的老鼠进行的试验中发现,这两种蛋白质水平的增长不但可以消灭癌肿瘤.还可以延缓衰老。试验证实.使用了较大剂量的这两种基因的老鼠,比其它老鼠的期望寿命更长。考虑到罹患癌症和衰老这两个进程均与细胞受损累积有关,这一点就可以理解了。  相似文献   

20.
<正>与鸟类和哺乳动物不同,许多动物的体温都与外部环境温度相同,它们通常被看作是"冷血动物",更准确的说法是它们都属于变温动物。99%的鱼类属于变温动物,只有金枪鱼、某些鲨鱼和剑鱼在某种程度上并非"纯粹的冷血动物"。原因是这类鱼的游动速度非常快,它们身上某些部位长有用来保暖的肌肉组织,同时体内的散热机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使血液冷却。今年5月,美国国家海洋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