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刘冰 《新闻三昧》2006,(10):10-11
《红星》报创刊于1931年12月11日,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1932年1月改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出版。1934年10月,红军踏上长征之路。由于当时处境非常困难,原有中央级报刊《红色中华》、《斗争》、《苏区工人》等相继停办。但出于政治宣传工作的需要,《红星》报随部队行动,成为长征途中坚持出版的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唯一报纸。长征路上,《红星》报共出版长征专号28期,报道军情消息、作战动态,刊载我党我军宣言文告、战绩战果,特别是在红军一面作战、一面前进的艰险情况下,它紧紧围绕打败敌人这个中心内容,想方设法对红军战士开展多种…  相似文献   

2.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红军长征史》《红军长征纪实》丛书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9月20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和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联合召开了这一座谈会,宋平以及洪学智、陈锡联、廖汉生、李德生等当年参加长征的老同志以及有关方面人士100余人出席了会议。两套丛书分别由辽宁人民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江泽民总书记为《红军长征史》题写了书名及“英雄的史诗”的题词。刘华清副主席也作了“长征精神万古长存”的题词,并为《红军长征纪实》丛书作序。  相似文献   

3.
探索重大历史题材报道新路策划实施"长征工程三年计划"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我提议并策划了"长征工程三年计划"大型采访活动.长征采访组先后于2004年10月16日至2005年1月13日和2006年9月15日至10月30日,乘车沿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长征路线及红四与红一、红二方面军会师路线采访.  相似文献   

4.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之际,一部据鲁迅纪念馆所藏的《二万五千里》誊清修改影印本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为此,《中华读书报》还以《一部关于长征的“存世孤本”影印出版》为题作了报道。文中强调,“由于1942年版的《红军长征记》,在国内外存见甚少”,它才“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文物价值”。(见《中华读书报》2006年10月18日第一版)不错,因为它与《红军长征记》在篇目与文字上略有出入,它确“为红军长征史的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信息、线索与研究空间”。但说《红军长征记》“在国内外存见甚少”,却似可商榷。因它在1954年出版的《党…  相似文献   

5.
今年十月十日,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五十周年。在迎接这个在中国革命史上有重要意义的日子里,我们很自然地想起了我国最早实地报道红军长征的新闻记者范长江。大家知道,长江在《中国的西北角》一书中曾报道过红军长征;除此之外,近年来又新发现了长江报道红军长征的七篇通讯:《岷山南北剿匪军事之现势》、《徐海东果为肖克第二乎?》、《红军之分裂》、《毛  相似文献   

6.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对历史的采访,应该从何处找到契机,写出新闻,从而激发读者的兴趣,拓宽读者的视野呢? 寻找历史老人。他们是创造历史的人。在这些历史老人身上投入采访时间,记者一般都可以挖掘出新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浙江日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的一系列报道中,凡是以采访这样的历史老人为主的报道,大都受到了好评。在长征路上,浙江日报采访组每到一地,首先关注的就是  相似文献   

7.
费云东  康俊娟 《档案天地》2009,(1):48-51,44
2002年.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发现的由朱德亲笔签名赠送给知名记者埃德加一斯诺的《红军长征记》初版本,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作为我党我军历史上最早、最真实、最具文化特色的纪实文学作品,《红军长征记》原名初为《二万五千里》,是1937年由丁玲主编的一本记述长征的书,由于抗日战争爆发等原因,直到1942年才由政治部将其更名为《红军长征记》后作为内部参考资料发行,如今大多数已难觅其踪.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长征!长征!——红军长征到陕北》档案图片展新闻发布会在陕西省档案馆举行,陕西省档案局副局长郑惠姿出席并致辞。本次展览于10月3日至9日在陕西省图书馆一楼展厅开展,共展出图片550余幅、档案40余份。展览共分为:《硕果仅存的西北革命根据地》《长征的背景》《艰难征途——各路红军战略转移》《胜利会师》  相似文献   

9.
江沂 《中国档案》2006,(10):26-28
《红军长征记》是记载红军长征史实的最早文献之一,是长征亲历者的群体口述史,1942年出版,如今已存世不多。有人曾在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里看到朱德签名赠给埃德加·斯诺的初版本,其实此书陕西省档案馆早有保存。最近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我们探询了此书的编写过程,竟然意外了解到红军长征结束后,开展第一次征集活动的诸多细节,以及长征示人的最早记录。而《长征画集》则是长征过程中黄镇同志亲持画笔留下的记录,读来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0.
在陕西省档案馆馆藏的10余万册资料里,有三册最早出版发行,叙述红军长征的珍贵史料.第一册:《红军长征记》(上、下册).第二册:《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三册:《二万五千里长征记》.   ……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为宣传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励和动员广大军民继承和发扬红军的优良传统,由广州军区广州首长服务处、广东省档案馆、深圳市档案馆和广州军区档案馆联合举办的《壮丽史诗——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老红军共和国将军书画展》于2006年9月27日至10月20日在广东省档案馆展出。展览开幕式于9月27日上午举行,广州军区、省政府、省政协、省委宣传部、省民政厅、省委党史办、省方志办等单位的领导同志以及老红军、老将军的代表出席开幕式。出席展览开…  相似文献   

12.
《逸经》第三十四期封面1936年10月,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在当年是哪种媒体最先向世人报道和宣传这个消息的?在国统区的人们是如何了解到红军长征的详情?———令人想不到的是,最先全面披露红军长征胜利的是上海一家文史掌故杂志《逸经》,在1937年7月出版的《逸经》杂志第三十三、三十四期上以连载形式发表了署名“幽谷”的《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2005年11月16日《中华读书报》刘统文“《红军长征记》出版情况及其价值”内称“上海《逸经》第三十三、三十四期合刊上,发表了一篇署名‘幽谷’的文章《二万五千里西引记》…  相似文献   

13.
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近一时期来,许多出版社纷纷推出以长征为主题的各种出版物,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再现中国工农红军艰苦卓绝的长征史实,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 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红军长征史》,通过长征历史全貌的准确、权威的研究和把握,弘扬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高尚道德情操。江泽民总书记专为  相似文献   

14.
何立波 《档案天地》2007,(5):26-29,25
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首都文艺舞台上曾经演出过一出歌剧《长征》。《长征》以其宏大的气概征服了观众,栩栩如生地描写了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的伟大历程,表现了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集体英雄主义精神。值得一提的是,在建国后的戏剧中,《长征》第一次在文艺舞台上塑造了毛泽东的领袖形象,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相似文献   

15.
《中国红军长征记》这部差点夭折的好书,于我国建军60周年前夕问世以后,很快得到了全国各界人士的关注,供不应求。伍修权同志和出版界的领导同志先后发表了书评。伍修权同志赞扬它是多少年来经过“千呼万唤”终于出来的一部到目前为止最为系统和全面的长征史专著。据不完全的统计,国内外的报刊及电台、电视台共50多家发表了《中国红军长征记》的书讯或书评。《中国红军长征记》受到如此厚爱是令人高兴的!然而,它的面世也是艰难的。  相似文献   

16.
黎明 《档案时空》2003,(9):24-25
1934年10月至1936年4月,英国人勃沙特曾随中国工农红军一起长征。离开红军后,他根据自己在红军中的亲身经历,写出了一部传奇纪实作品——《红军长征秘闻录》(原名《神灵之手》)。1936年11月,这部作品在英国伦敦出版发行,比埃德加·斯诺写的《红星照亮中国》(通译《西行漫记》)还早一年。勃沙特作为红军长征的见证人,中国人民一直没有忘记他。寻找勃沙特1984年,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为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专门来中国采访和搜集史料。在采访原红六军团军团长肖克将军(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院长)时,肖克向索尔兹…  相似文献   

17.
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首都文艺舞台上曾经演出过一出歌剧《长征》。《长征》以其宏大的气概征服了观众,栩栩如生地描写了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的伟大历程,表现了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集体英雄主义精神。值得一提的是,在建国后的戏剧中,《长征》第一次在文艺舞台上塑造了毛泽东的领袖形象,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相似文献   

18.
谌许业  杨彦辉 《档案时空》2006,(9):F0004-F0004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我们跟随电视记录片《伟大长征》摄制组参加了红军长征通道的采访拍摄,为通道转兵与红军精神所感动。深深领悟到通道会议与通道转兵以及红军长征的伟大意义。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的不畏强敌,勇往直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艰苦奋斗,独立自强;爱民护民,坚韧不拔的无产阶级彻底革命精神是留给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9.
<正>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及红二十五军,先后离开中央根据地、鄂豫皖根据地、川陕根据地、湘鄂川黔根据地进行长征。1936年10月22日,红军三大主力部队胜利会师将台堡,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列宁曾经指出"全部历史正是由那些无疑是活动家的个人的行动构成的"。[1]长征回忆录有的是对长征全程的回顾,如《历史的回顾——徐向前元帅回忆录》《康克清回忆录》《杨得志回忆录》《李坚真回忆录》《黄克诚自述》等;有的是描述一人、一事、一个事件的片断、一次战役,大多散见于《星火燎原》《星火燎原》未刊稿、《红旗飘飘》、文史资料选辑、《中共党史资料》、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红军长征·回忆史料》以及一些报刊。这些回忆录有的以人物为中心,有的以事件为中心,有的以专项工作为中心,汇合到一起,  相似文献   

20.
日前,一份由汝城县档案馆珍藏的《红军借据》被省档案局(馆)编印出版的《湖湘档案图典》收录。本借据系1934年11月红军长征先遣部队到达汝城延寿境内时,由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司务长叶祖令写给官坑村村民胡四德的。叶于同年12月牺牲于贵州石阡长征途中。这张小小的借据,体现了中国工农红军纪律严明,令行禁止的军规军纪。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每到一处,红军战士自觉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深得人民群众的信任、爱戴与支持情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