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不同于本科教育,其精品课程建设的定位也有所区别.高职精品课程建设要置于整个专业建设中,注重精品课程体系化建设.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课程建设.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以建设优秀教学团队为前提,以改革教学内容为基础,以改进教学方法为手段,以课程网站为平台,建设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  相似文献   

2.
精品课程建设是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主要内涵.电子产品综合实训是应用电子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一门专业特色主干课,课程建设涵盖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学条件建设、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建设等多方面.本文围绕电子产品综合实训精品课程建设展开讨论,旨在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为国家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专业精品课程建设能够促进学校相关专业建设,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与发展.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精品课程建设在课程内容与教材、教学设施设备、课程管理机制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可从建立教学网站、加强课程系统设计、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产学研合作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做强精品课程.  相似文献   

4.
精品课程建设是当前高校加强与改革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着力点.精品课程建设在新一轮高校教学改革中具有带动主要课程群建设与改革、推动品牌专业立项与建设、开创院校办学特色等重要功能.当前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着课程建设的封闭性、片面性、临时性等问题.精品课程的持续建设需要完善精品课程建设的制度与政策,管理精品课程建设规划与程序,整合教学建设各项目.人文地理学精品课程的建设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是上述观点的案例.  相似文献   

5.
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关键与核心,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与保障,为推进课程改革,必须构建项目课程模式下的专业教学团队,加强“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发挥教学团队的作用,推进精品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6.
国家级精品课程“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的建设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在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本课程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建设,被评为2004年国家级精品课程。本文主要论述本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方法与步骤、主要措施和建设成果,以期对精品课程建设和高校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岗位能力的《建筑力学》课程整合与融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业基础课程如何体现基础理论够用,实践内容与专业贴切是高职院校教师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文章针对国家精品课程<建筑力学>的建设路径.从课程内容上对该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了构思,对课程涉及的专业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创新了专业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的程序,完善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融通了实践教学方法,筛选及整合了课程教学重点,对相关兄弟院校专业基础课程建设有一定的借鉴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与资源共享建设的认识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品课程建设是关系高等教育质量及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对原国家精品课程进行转型升级、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要求。本文针对现有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基于8年精品课程建设体会及近两年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提出了对此次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的一些认识和思考,设计了新的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结合专业需求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类教学体系,并给出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精品资源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9.
精品课程网站作为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平台与载体,在汇集优质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量上扮演着重要角色。C语言是高校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建设C语言精品课程网站具有重要意义。从C语言精品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环节,以及学习者心理、美学设计、人机工程等出发,针对C语言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框架、原则、关键技术等进行了研究,以期为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科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建设是高等教育一项重要的基础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支撑;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对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分析了精品课程的内涵和发展特点、精品课程建设的内容,给出了精品课程建设的建议,以努力推动精品课程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