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陈海祥 《军事记者》2002,(11):15-16
军事信息传播是军事系统这个社会大系统中一切信息的传播。从属于军事信息传播的军事新闻传播的良性发展,是军事信息传播发展的必然要求,由此会带来整个军事系统内信息全面良性地流动,从而促进整个军事系统更加协调、全面的发展。然而,我们审视当前我国的军事新闻传播,却发现它的面目并不很清楚。军事新闻是“对新近发生(刚刚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军事斗争(战争)、军事活动以及军队建设、国防建设的事实的报道”。以这个标准来衡量,目前我国军事新闻媒体上的“新闻”,其实大多属于适合公开传播的军事信息,当中包括了宣传教育材料、…  相似文献   

2.
新闻是什么?梁衡说.新闻是正在发生的、为受众所关心的事实的信息传播。在精确定义“新闻”的基础上.梁衡又将新闻分为三类:瞬间新闻、稳态新闻和预见性新闻——  相似文献   

3.
曾文英 《中国广播》2005,(10):75-76
随着广播电视系统的集团化.作为生产可供传播知识和信息产品的部门,投入、产出以及中间转换过程等各种构成要素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市县广播电台与电视台的融合.新的广播电视台的成立.新闻采编队伍的整体实力得以加强。在“新闻直台”这一宗旨下.如何尽快适应一个多层次、多元化、多媒体的新闻传播市场需求.已经摆在我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闻传播工具的普及,特别是网络的快速发展,目前,新闻传播手段正在发生质的变化,信息传播呈现的多样性和多渠道性正在深入人心,然而信息传播的多源性也对媒体素养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伊位克前总统萨达姆死刑的相关信息传播中,偷拍视频信息扰乱了新闻传播秩序,造成了伊拉克种族冲突与国际暴力事件的发生。本从萨达姆死刑过程网上传播的社会影响加以分析,探讨信息多源传播时代媒体的社会责任。[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柏清  罗锐 《新闻传播》2005,(8):27-28,31
经过二十余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各级党报的改革已取得了很大成绩,不论在新闻理念还是报道模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丁柏铨认为“党报以往的改革已跨出了两大步:第一步,大致实现了从较少传播新闻信息而较多传播观念向较多传播有新闻价值的信息的转变。第二步,不仅强调扩大新闻信息的总量,而且在提高新闻信息的质地和价值含量,所提供的服务对读者有用方面做出了切实努力”。  相似文献   

6.
新闻传播是本着以客观事实为根据的信息传播。只要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或者是可以预测的将要发生的新闻事实,都能进入到媒体的观照视域.并告知受众。一般而言,“焦灼”之境之于媒体.不外乎三种状况:其一是客观事实的已知性与其不宜公开性的困境:其二是客观事实的不确定性与媒体报道和公众欲知的两难之境:  相似文献   

7.
刘新锋 《新闻前哨》2005,(12):17-18
信息是新闻的基础,是新闻学研究的起点,是新闻事实的来源,而新闻是信息的一种特殊形式,是通过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信息的传播,使受众获得他们想知道的事实。 一、信息与新闻 信息是事物运动状态及其描述。“事物的运动状态”是指非观念性的自然信息。“描述”是指自然信息经过人脑加工复制,转化为人工信息,又称文化信息或社会信息。新闻信息是指新闻传播活动所反映出来的信息,即关于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描述。它属于信息中的社会信息,而不是自然信息。  相似文献   

8.
这部专著分为“理论研究篇”和“实证与案例研究篇”。对新闻资源的内涵与特性、新闻传播活动与新闻资源开发的内在关系,以及新闻报道策划的本质、原则、操作技巧等展开了系统论述,并对新闻资源开发现状进行了调研.并以大量数据和例证剖析了目前新闻媒介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运用特点和问题。该专著适用于新闻院校应用新闻学的案例教学.也适用于新闻从业人员自学新闻报道策划业务。  相似文献   

9.
Web2.0时代的网络新闻传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互联网由于与生俱来的在传播新闻信息上的优势,因此在应用之初就在新闻传播领域崭露头角,技术的不断发展给互联网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开辟了更大的空间,新闻媒体开始在网络上进行传播,并成为网络新闻的主要信息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8年将网络定义为“第四媒体”,充分肯定了互联网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重要地位。2004年10月,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全球第一次Web2.0大会上提出了Web2.0的概念,Web2.0以个性化、去中心化和信息自主权为主要特征,使原本散布在社会各个角落的、被忽视遗忘的大众智慧的价值“碎片”有效聚合和利用起来,从而翻开了一个新的传播时代的序幕。  相似文献   

10.
新闻互动是对传统新闻传播过程的丰富和发展,是新形势下一种新的新闻传播方式。它不同于以往“我播报你接受”.板着面孔说教灌输的形式,囿于“传播者(记者)→信息→媒体(编者)→受众(这里仅指报纸读者)”的单向传播路径。而着眼于记者、编者、读者间构成回环链路.以期达到良好的宣传报道效果。这实际上也是一种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新闻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覃华 《新闻传播》2006,(8):58-58
由于传播技术手段的进步,使新闻的定义也有了新的发展新闻由“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发展为“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传播由事后传播发展为事中传播,广电媒体的新闻时效性得到最有力的表现。面对广电、网站等电子媒体在新闻时效性上的激烈竞争,作为平面媒体的报纸应如何应对,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笔者认为,要提高报纸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汪平 《报刊之友》2014,(9):172-173
在“大数据时代”,新闻传播必然受到海量、快速、混杂信息的影响,使之在传播形态、传播模式、传播内容及影响力方面发生深刻变化。本文试从大数据传播特性切入,探讨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传播的信息量、传播速度与精度、扩大信息覆盖面及影响效果等,进一步了解大数据条件下新闻采编、传播方式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3.
试论网络新闻传播的“把关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之交,人类社会正发生一场空前的巨变:踏上信息高速公路,迈向网络时代新纪元。 于是,新闻传播者面临着角色的转换。 于是,“把关人”问题凸现于传播学者和实务人士的视野。 一、网络新闻传播:“真实为王” “媒介即信息。”这是加拿大传播学教授M·麦克卢汉的一个著名论断。尽管三十多年来传播学者们对此争议不断,莫衷一是,但近些年来网络传播的出现与发展,已经并正在为麦克卢汉的论断提供明证。 这个新时代的媒体在其肩负的新闻传播功能方面向我们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呢? (一)网络新闻媒体的先天优势 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增强,新闻出版业也在不断的发展中。报纸编辑作为相关新闻信息的传播者,其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报纸编辑的内在修养直接反映在报纸的内容当中,从而影响了新闻报纸的传播效果。本文以此为视角,分析探讨报纸编辑的内在修养如何影响新闻信息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郝明工 《新闻界》2005,(1):86-87
从最初的报纸到当下的网络,新闻传播已经进入了“第三次媒介形态大变化”的发展过程。于是,有人在强调新闻传播发生了数字化这一革命性的媒介形态变化的同时,更表明了对于新闻传播“未来”的隐忧——“如果没有媒介公司和从业人员协调一致的努力,以保证信息的质量并且能够更多地提供人们所需要的和价格上承受得起的东西,第三次媒介形态大变化将会产生一个空空如也的蛹壳。”  相似文献   

16.
“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随着通讯技术的进步,电子媒体的兴起,传播方式方法的提速及“第五种媒体”——手机短信的普遍使用.尤其是广播、电视现场直播的同步反映.极大地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时间概念,有人便提出“新闻是能引起人们关注的真实事件的及时报道”。  相似文献   

17.
网络媒体的监督功能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茜 《新闻记者》2005,(5):44-46
所谓网络媒体,从广义上说通常就指互联网,从狭义上说是指基于互联网这一平台进行新闻信息传播的网站。具有新闻信息传播功能的各种网站.包括传统媒体网站、各类新闻网站及部分商业门户网站等在内的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同样是进行发布新闻工作的专业机构,同样在传播新闻的过程中充当了“把关人”的角色,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网络媒体的运作平台互联网所具备的新的技术特性.网络媒体的监督功能出现了一些不同于传统传媒监督功能的新特点.而随着中国网民人数的迅速增加.网络媒体的监督功能也开始真正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8.
从迪斯尼《花木兰》看全球化语境下的跨文化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传播是文化事业的核心构件。当今经济全球化伴随文化全球化,我们应该更新观念.以一种全球化的眼光审视新闻传播。我国现有报纸和广播电视分别为2000多家,有50多万新闻从业人员,其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的数量之庞大为世界少有,但是我国传媒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并不大。而外国特别是西方国家的各种新闻、信息、影视片等却大量渗透于我们的各种传媒之中,出现了信息传播的严重不均衡现象。“入世”后,我国大众传媒将完全暴露在世界媒体竞争的大环境下,受众也将被置于世界媒体的影响之下,如何抵御文化全球化过程中的文化入侵实乃一…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媒介与新闻融合正当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融合媒介与融合新闻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内容为王”的时代,我们可以更多更方便地根据信息内容传播的需要来选择和决定使用什么样的媒介,内容产品的生产进一步与传播的载体分离,载体的使用将完全服务和服从于内容。这样,它能够使信息在更大范围内得到交换和共享.减少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城,提高传播的整体效果.从而达到信息优化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李鸥 《记者摇篮》2004,(4):24-24,55
与传统新闻传播相比,媒体网站新闻为读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新闻信息量及阅读空间,它一方面通过内容安排、结构选择等方式,使新闻报道达到了“最佳状态”,便于读者获得全方位认识.更清晰更深刻地了解新闻;另一方面.读者的意见或态度可及时反馈给传播者,读者与传播者之间形成了一种互动关系.从而使新闻的全方位传播效果.在网络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