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贺龙蒙难     
《贺龙传》是“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中新出版的一种,这部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贺龙传》编写组撰写的大型传记,生动地展现了贺龙元帅的一生。现将这位功勋卓著的元帅的最后生涯摘介如下——  相似文献   

2.
《离骚》既是屈原政治生涯的自我回忆录,同时又是楚国兴衰的政治回忆录。屈原在这篇回忆录中描述了许许多多的香花香草。古今学者对这些香花香草的喻意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解释:一种是秦汉至现代学者的“审美象征”说。先贤和现代学者们认为,屈原取这些香花香草的目的是以其芬香比喻自己的高洁品德,也就是说是为了“修行仁义”、“德行弥盛”。这种说法,早在东汉就已形成。另一种是当代一些年轻学者们的“性文化”说,即“性崇  相似文献   

3.
新书推介     
《高中生》2002,(11)
《测训精编》丛书与2003年春季教材配套使用为了使广大中学生更好地适应现行教育体制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新需要,及时地理解和使用新编教材,湖南教育出版社根据教育部最新教纲、考纲和教材组织长期从事一线教学的特、高级教师精心编写了《测训精编》丛书,该丛书努力体现了“3+x”高考背景下的教育新理念,围绕“创新”二字,突出科学性、新颖性、综合性和  相似文献   

4.
万家骥、赵金钟新著煌煌 41万言的《胡风评传》终于于 2 0 0 1年 2月由重庆出版社出版发行 ,这是资深文艺理论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家陈涌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作家评传”丛书中的一种 ,也是国内目前惟一一部《胡风评传》(以下称《评传》)。胡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和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争议颇多的人物 ,他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和文艺事业英勇奋斗的一生 ,也是为人们所严重误解的一生。能否写好他的一生的历史功过 ,对于为他做传的人来说 ,无疑是一个不小的考验。而万家骥、赵金钟两位作者不辞辛苦 ,勇于“碰硬”,披霜戴露 ,历经五…  相似文献   

5.
美国作家亚瑟·高登在1997年出版的小说《艺伎回忆录》(Memoirs of A Geisha)里叙述一名传奇的日本艺伎回顾她一生的故事,一出版后就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达两年之久,至今创下四百万本的惊人销量,并被译为32种语言。一名传统艺伎必须终其一生钻研艺伎的技能,因为这是日本传统、文化的象征,在片中的年代,学会舞蹈和三味线是必要的技能。一个学徒在出师之前,一定要学会当艺伎的所有细腻动作,包括跑坐在榻榻米上为客人倒酒,然后优雅地转身,用小碎步走出门外。选段中,“妈妈亲”就教主人公如何退用眼神。  相似文献   

6.
这套丛书由厦门大学潘懋元教授、宁波市教育局华长慧局长、中央教科所宋恩荣研究员联合主编,宁波教科所所长喻立森教授任执行主编,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丛书共十本,分别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杨贤江论“全人生指导”文选》、《杨贤江传记》、《杨贤江“新教育”理论的形成》、《伟大的一生不朽的业绩——杨贤江生  相似文献   

7.
近八年来,巴金写下了一百五十篇散文、杂文、随笔,总题为《随想录》,一共五集。巴金说:“五集《随想录》主要是我一生的总结,一生的收支总帐。”①有人把它香作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回忆录’、‘自白书’,或者也可以称之为‘控诉录’。”②“是继鲁迅之后,我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又一座高峰。”③《怀念萧珊》是这部巨著的代表作,也是巴金散文艺术高峰的重要体现。这是一篇回忆性抒情散文.原载1979年2月2—4日的香港《大公报》副刊《大公园》,后收录在《随想录》第一集。1984年,他又写了《再忆萧珊》(收于《随想录》之  相似文献   

8.
《离骚》一诗,可以说是屈原的一部“自传”。屈原的一生,坎坷不平,奋斗不息,其本身就是一首悲壮的史诗,就充满着一种巨大的感染力。《离骚》真实地、具体地记录了诗人的一生。《离骚》一诗的艺术构思,完全是按照诗人一生的生活历程组织成篇的。第一大段,先由自己神圣的祖先、嘉美的名字写起,然后写了自己的政治理想,爱国热情,以及由  相似文献   

9.
《科学课》2006,(4)
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组织编写和出版的《科学拓展活动指南》丛书共分8册,主要与湘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3-6年级)配套,也可作为其他科学教材版本的参考材料。本套丛书凝聚了国标版教材的编者和一批年轻有为的骨干教师的集体智慧,由直接参与教材编写的责任编辑加工、统稿,再请国家知名专家审稿把关。丛书每册分设“检阅台”、“问题箱”、“活动场”、“资料库”、“历史卷”5个栏目,涵盖了学生课内、课外的知识检查、活动创新等方面,对老师更好地理解教材、使用和处理教材也有很大意义。“检阅台”———引导同学们通过各…  相似文献   

10.
《唐代丛书》编者辩邹泽钧《唐代丛书》与《唐人说荟》这两部丛书究竟是什么关系?编者又究竟是谁?经查有关工具书,共有以下三种解说:(一)认为同书异名,为清山阴陈莲塘所编的有;1.《古书同名异称举要》,张雪庵编,山东人民出版社,1980年1版。“唐代丛书”...  相似文献   

11.
因式分解     
华东师大数学系编辑了《数学学习丛书》,即是一种学习用书(详见本刊1988年第3、6期封底征订启事),这里转载了《初中数学综合指导》“代数式”一章(戴永贵撰写)中“因式分解”的“学习导引”、“解题指导”两部分(略去了练习题及答案),广泛听取意见。这种体例是否合适?能否切合中学教学实际?怎样对学生复习有更大裨益?希望来信来稿,投寄本刊探讨,欢迎对《数学学习丛书》提出批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高端品质     
《职业技术》2006,(7):50-50
近日,中国文史出版社推出《高端品质》丛书,该丛书由记者夫妇余玮、吴志菲合著,共6部,分别是《情归和谐》、《科技脊梁》、《知本大家》、《军中骄子》、《红色之恋》和《知情披露》。全套丛书以各界名流的“卓越人生,见证中国”。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负责人说,本套丛书以“一段段感动是国的精彩人生”再现“一座座承明日月的历史丰碑”,丛书洋溢着“非凡气度、精英韬略、魅力人格、撼世情怀”。  相似文献   

13.
据笔者了解.目前有两套“史话”丛书深受中学历史教师和中学生的欢迎。一套是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的《中国读本(中国历史史话分卷)》丛书,另一套便是上海人民出版社的《黎东方讲史(细说中国历史丛书)》。两套丛书都由相关领域的史学家撰写,文笔史识俱佳,可读性极高。可惜黎东方先生于1998年去世。未能完成“细说中国全史”的鸿业。于是上海人民出版社约请学殖深厚的史学家续写完成了这套“细说中国历史丛书”。其中,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虞云国教授撰写的《细说宋朝》(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三版)一书,是继黎东方先生“细说体史书”之后的又一佳作。笔者曾反复拜读,获益良多。但“智者千虑,难免一失”.书中也有失误之处。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生课外阅读只读几百年前的外国经典作品就够了吗?今年5月,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开出了一份阅读推荐书目。围绕这一推荐书目,一些出版社纷纷推出配套丛书。然而,其中二十世纪之前的经典作品占了绝大部分,二十世纪的现当代优秀文学作品却是凤毛麟角。对此,一些业内人士认为,经典阅读也当随时代,教育部的这份推荐书目值得商榷。上海译文出版社副总编辑吴洪介绍说,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译文社编选了21种外国文学作品,其中仅《老人与海》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文学作品,其余如《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哈姆莱特…  相似文献   

15.
笔者手边有两种金宏宇的著作:一种是《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名著版本校评》,另一种是《新文学的版本批评》。前者2004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列入“猫头鹰学术文丛”出版,后者2007年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列入“武汉大学学木丛书”出版。这两本书与那些关注新文学版本的“书话”或“过眼录”不同,着力点在“学术”。  相似文献   

16.
临海郭协寅是清朝乾嘉时期台州最著名的藏书家之一,以专聚台州遗书闻名于世。在他的“八砖书库”藏书中多旧钞本,总数不下三四百种,编有《八砖书库目录》4卷,被临海藏书家洪颐煊称为“今之林表民”。他的一生致力于台州文史研究,参编《临海续志稿》,著有《台州述闻》、《三台书画志》等,为宋世荦刊刻《台州丛书》提供多种版本。  相似文献   

17.
正值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五十周年之际,电影《红樱桃》在全国公映,引起强烈反响。思考之余,人们不禁要问:“主人公到底是谁?”“她还健在吗?”“到底她有没有被纹身?”……就在那时,我们组织编写的《赤子丛书》出版了,丛书中的《纳粹集中营的中国女孩》正好回答了这些疑问。 更为令人兴奋的是,1996年3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鹏同志在全国人大会议期间看到了此书,高兴地为丛书题词:“牢记历史刻苦学习。”并将题词作为急件送到出版者手中。 《赤子丛书》是对全国少年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是弘扬主旋律的精品。更为可喜的是《赤子丛书》荣获96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那么,《赤子丛书》是如何确立选题和顺利出版的呢?  相似文献   

18.
《中学思想政治课学习辅导与同步训练》丛书首次出版即发行几十万册,但我们没有被胜利所陶醉,没有固步自封,而是认真分析、研究、吸收读者反馈回来的极为宝贵的修改建议,依据新修订的中学试用课本《思想政治》,推出全新的《中学思想政治课同步训练与能力检测》丛书,新《丛书》分两批出版,本刊部合并同时征订、分阶段发行。 整体推进 新《丛书》统一去掉了原《丛书》的“学习辅导”部分,各册新增“试题类型、特点与解题思路例析”和一  相似文献   

19.
徐季子同志《茅盾的〈鲁迅论〉》一文曾说到:“茅盾写《鲁迅论》的时候,这两位中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还不曾见过面……。”这话与事实是有出入的。茅盾的《鲁迅论》作于一九二七年十月三十日,而前此一年,亦即一九二六年的八月三十日,鲁迅与茅盾就已经晤面了。这在《鲁迅日记》里有明确记载。茅盾在他的回忆录《创作生涯的开始》里也写道:和鲁迅“第一次见面是一年前(指1926年——笔者)他去厦门大学路过上海的时候,郑振铎在消闲别墅“请鲁迅吃饭,我是陪客之一”。查《鲁迅日记》可知,同席者还有郑振铎、胡愈之、朱自清、刘大白、叶圣陶、陈望道、夏丐尊、孙福熙等人。  相似文献   

20.
读一部好的人物传记,可以使人的一生都受到影响。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世界大人物丛书》,就是特意为广大青少年读者朋友准备的大型人物传记故事丛书。这套丛书介绍给读者的“大人物”,都是在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思想、文学艺术等方面有过重大影响和重大贡献的,他们曾对世界的历史进程产生过巨大的作用。《世界大人物丛书》目前已经出版了50多种,还有一些将陆续出版。和其他的人物传记读物相比,它独具以下的特色:这套人物传记不同于一般的名人传记,所有入选传主都是对世界的历史进程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人物。其中,不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