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浅议当代教师的批判个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创造性知识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与此相关,教育已不再局限于知识的传承,更倾向于知识的创新,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代教育的主题。创新始于问题,而对习惯于常识和成见的头脑,是不会有问题产生的,问题属于批判的主体。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和学习活动的主体拥有批判性已成为创新教育的必然要求。乌申斯基说过,“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当以教育者的  相似文献   

2.
古往今来,中外教育家都强调教师人格的示范作用。被誉为“俄国教师的教师”的乌申斯基说过:“在教育中,一切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教育力量只有从活的人格源泉中产生出来,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她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有时会影响学生的一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培养健全的人格越来越成为教育的重要责任和核心任务之一。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元化的发展,将对人格素质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如何进行人格素质教育,进行哪些方面的教育?这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教育之根本首先在于培养人,培养拥有健康人格的人。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他们的行为在教育活动中具有教导性、示范性、权威性的特点,这些特征又决定了教育者人格力量的重要性。因此,“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  相似文献   

4.
培养人格健全的人才是现代社会对学校教育提出的要求,而教师人格是学生人格培养、建塑的前提和基础。正如乌申斯基所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教育力量只有从活的人格源泉中产生出来,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教师人格在教育中,与其他教育因素相比,有其特点。研究、了解、掌握其特点,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其教育影响作用,促进学生人格  相似文献   

5.
培养健全、完善的人格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现代社会中 ,教育已经由“智能型”向“人格型”转变。而“在教育中 ,一切都基于教师的人格 ,因为教育力量只有从活的人格源泉中产生出来 ,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①因此 ,健全的教师人格是培养、建构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但是 ,现在对教师人格问题 ,在实践中往往为人们所忽视 ,在理论上也很少进行研究 ,这是与现代社会重人格教育的发展潮流很不合拍的。重视人格教育 ,建塑完善的教师人格 ,发挥教师人格的教育作用 ,必须对应建塑的教师人格品质具有较明晰的…  相似文献   

6.
汉代著名学者董仲舒说:“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此之为圣化,吾取之。”意思师善于施教的教师,既要完美自己的道德,又要谨慎自己的行为……这就叫做“圣化”。所谓“圣化”,就是以超凡的德才教育学生。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所以说,教师的人格魅力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  相似文献   

7.
乌申斯基曾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沟通是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教育手段,教师要想使批评达到预期的目的,就应讲究批评的语言艺术,让教师的语言尽可能地体现出“爱”“度”“宜”“妙”。  相似文献   

8.
朱道亚 《职教论坛》2002,(14):51-51
体育教学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有着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它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寓思想品德教育于体育运动之中,使德育教育具有广泛的实践性和渗透性。笔者认为体育教学中可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德育教育。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是思想品德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康德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当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可见,德育不是简单的说教,而需要言传身教。体育教师与学生有着密切的接触,在学生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如…  相似文献   

9.
教师人格的教育价值是巨大的、永恒的。对此,许多教育家有过精辟的论述。俄国著名教育家乌中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益于发展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日本著名教育家小原国芳引用特鲁德的话强调:“事实上,教师的成功来自人格感化的占十中之九。”既然教师人格的教育价值如此巨大,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这是教师人格教育价值现实化的前提条件。在内容上,语文教师的人格修养与其他学科教师的人格修养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具体说来,语文教师的人格修养应侧重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古往今来,中外教育家都强调教师人格的示范作用。被誉为“俄国教师的教师”的乌申斯基说过:“在教育中,一切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教育力量只有从活的人格源泉中产生出来,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她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有时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传统的尊师重教,虽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敬畏和服从,但征服学生心灵的还是教师的非权力影响,即道德、情操、修养、学识、才能和与学生的感情。  相似文献   

11.
人格,是以个体内的先天遗传特点为生理条件,在社会化进程中形成的人的行为相对稳定的倾向性,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相对稳定的“自我”,是人的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以及由此派生的气质、风度、性格、精神、修养、创造性、人际关系、世界观诸方面的总和。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在教育中一切都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那么高中语文教师较之其他学科教师具有哪些更鲜明的人格特征?具备这些鲜明的人格特征会产生怎样的人格效应?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谨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结合高中语文学科特点来认识高中语文教师的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12.
论理性把握教师人格的教育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格是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反应特点,是个体有效进行社会交往的惯常行为模式。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在讨论人格的教育作用时就曾指出:“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教育力量只有从活的人格源泉中产生出来,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  相似文献   

13.
人格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本质的、独特的心理倾向性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无条件地具有真理性”(黑格尔语 ) ,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当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 :“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所以说 ,教师的人格魅力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 ,它具有深入性、持久性、潜渗性的特点 ,是一种深刻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因此 ,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 ,教育者除了运用行政管理措施外 ,更应当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深入到学生的灵魂深处 ,塑造他们的美…  相似文献   

14.
人格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本质的、独特的心理倾向性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无条件地具有真理性”(黑格尔语) ,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当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 :“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所以说教师的人格魅力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 ,它具有深入性、持久性、潜渗性的特点 ,是一种深刻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能力 ,教育者除了运用必要的行政管理措施外 ,更应当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潜渗到学生的灵魂深处 ,塑造他们的…  相似文献   

15.
引言: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在于人格精神的培养,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和谐发展和人格完善是当前学校教育的目标,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育工作就是一种以人格培养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的劳动。教育中的一切都应该以培养人格为基础,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只有性格才能塑造性格。  相似文献   

16.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而只有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性人格,才能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综合实践活动以其多样化的活动方式、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以及重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特征为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创新教育中,教师必须承担营建创新环境、提供创新新知识、组织创新活动、评价创新学习、塑造创新人格的重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的今天.知识、经济、信息已成为时代的主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每一位教育者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根据现代教育理念来看.培养学生能力比传授知识更重要。亦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才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益和文化素质,并使他们能够形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为之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教师是主导、知识的传播者,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者。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学贵有疑”是学生学习进步能够独立获取知识的标志。是创新的前提。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关注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和能力是提高教育教学效益、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和手段。那么教师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并使之成为学生的一利,良好习惯呢?  相似文献   

19.
初中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 《山东教育》2004,(26):40-41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人的主体性只有在学习活动中才能形成,只有在学习活动中才能发展。主动参与,有助于学生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和相关的思想方法。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发展的主动权,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在参与活动中向自我教育的最高境界迈进,从而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原则。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中来呢?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理念下的教师.已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该把自己视为激发、鼓励、促进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引导者、促进者、咨询者、支持者。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探索的导航者”。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学生只有通过亲身的主动参与、自动探索.才能获得新知识,培养能力。学生则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表现在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和明确目标,能自我调控,主动接受教育影响,通过一系列的自主学习活动.积极地把书本上介绍的科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并能用于实践。因此,教师教学的任务的性质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展示知识产生的背景,可使学生从中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兴趣,开动脑筋,积极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