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特别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写作教学陷入了“一切为了升学,一切为了考试,一切为了分数”的泥潭而不能自拔,于是便有了专事章法,技巧的作文指导,有了“一凑、二抄、三套”的作文捷径,  相似文献   

2.
徐敏南 《教书育人》2001,(19):20-21
一、“主体性作文教学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由于“应该教育”的长期影响,特别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严重影响,“一切为了升学,一切为了考试,一切为了分数”,致使中学作文教学陷入了“一切为了”的泥潭而不能自拔。于是便有了专事章法、诀窍的作文指导,于是便有了“一凑、二抄、三套”的作文捷径,于是便有了千人一面,千文一腔、千篇一律的现代八股。因而自然就形成了教师厌教、学生怕写的局面。中学生的作文大多是徒有躯壳没有灵魂、死不死活不活、黑不黑白不白的“灰色作文”。考试前,学生畏之苦之,不得已而为之;考试后,轻之厌之,如…  相似文献   

3.
河水污染了,有人呼唤绿色;庄稼污染了,有人呼唤绿色;空气污染了,有人呼唤绿色;大海污染了,有人呼唤绿色。可是,作文污染了,谁来呼唤绿色?其实,升学本无过,一切为了升学才有过;考试本无过,一切为了考试才有过;分数本无过,一切为了分数才有过。可悲的是,多年来,中小学作文教学便陷入这“一切为了”的泥淖不能自拔。于是便有了专事章法、诀窍的作文指导,于是便有了“一凑、二抄、三套”的作文捷径,于是便有了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千篇一律的现代八股。总之,师生双方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地都在皮相上下功夫。到处充斥着“文字的化妆”(林清玄),何…  相似文献   

4.
河水污染了,有人呼唤绿色;庄稼污染了,有人呼唤绿色;空气污染了,有人呼唤绿色;大海污染了,有人呼唤绿色。可是,作文污染了,谁来呼唤绿色?其实,升学本无过,一切为了升学才有过;考试本无过,一切为了考试才有过;分数本无过,一切为了分数才有过。可悲的是,多年来中学作文教学便陷入这“一切为了”的泥淖不能自拔。于是便有了专事章法、诀窍的作文指导,于是便有了“一凑、二抄、三套”的作文捷径,于是便有了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千篇一律的现代八股。总之,师生双方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地都在皮相上下功夫,到处充斥着“文字的化妆”(林清玄),何尝有…  相似文献   

5.
目前,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特别是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作文教学陷入了“一切为了升学,一切为了考试,一切为了分数”的泥潭而不能自拔,于是便有了专事章法、技巧的作文指导,有了“一凑,二抄,三套”的作文捷径,有了千人一面、千文一腔、千篇一律的现代八股文。长此以往。  相似文献   

6.
作文的求真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文贵在创新”,体现了新教材作文教学的新理念。作文是一种精神产品 ,反映写作者的独有个性。独创是作文的生命。只要能写出作者的真情实感 ,文章也就具有了独特的鲜明个性。而要做到这一切 ,作文教学中就应注意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作文教学设计】一、从生活中寻找话题 ,激起学生写作的兴趣初一学生写作遇到的最大问题 ,就是为什么要作文和作文时写什么。教师应让学生明确 :把自己“不吐不快”的感受写出来 ,变成一行行的文字 ,这就是作文。作文就是反映写作者真实的思想感情和鲜明个性的精神产品。教学中 ,教师应指导学生从一些…  相似文献   

7.
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特别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写作教学陷入了“一切为了升学,一切为了考试,一切为了分数”的泥潭而不能自拔。于是便有了专事章法、技巧的作文指导,有了“一凑、二抄、三套”的作文捷径,有了千人一面,千人一腔,千篇一律的现代八股文。这样,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难,作文教学更难。长期以来,由于高考这根指挥棒的牵引,中学作文教学便陷入了“一切为了分数”的泥淖而不能自拔。于是便有了专事章法、诀窍的作文指导,于是便有了“一凑、二抄、三套”的作文捷径,于是便有了千人一  相似文献   

9.
河水污染了,有人呼唤绿色;庄稼污染了,有人呼唤绿色;空气污染了,有人呼唤绿色;大海污染了,有人呼唤绿色。可是,作文污染了,谁来呼唤绿色?其实,升学本无过,一切为了升学才有过;考试本无过,一切为了考试才有过;分数本无过,一切为了分数才有过。可悲的是,多年来中学作文教学便陷入这“一切为了”的泥淖不能自拔。于是便有了专事章法、诀窍的作文指导,于是便有了“一凑、二抄、三套”的作文捷径,于是便有了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千篇一律的现代八股。总之,师生双方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地都在皮相上下功夫,到处充斥着“文字的…  相似文献   

10.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应当培养的学生最基本的能力,四者不能割裂开来。高中语文新教材的编写说明在谈到阅读和写作的关系时说:“在阅读训练中兼顾写作与口语交际。”笔者在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1.
作文,作为语文教学中的半壁江山,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因此.怎样备好作文教案.上好作文指导课,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等一系列问题便成为我们语文教师最为热衷的话题。新课程标准要求写作知识的教学要“精要有用”,“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为此,教师就要很好地利用一切写作资源,或集中展示,或引导观察,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这就要求教师在备作文课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2000年版的“九年义务制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特点。笔者理解,就是要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情”、“理”和“个性”。在阅读教学中应有所体现,在写作教学中更不可忽视。注重写作教学中的“人文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激活不同层次学生的作文潜能,拓宽学生的作文思路,让每个学生写有所得,写有所长。同时,也可促使教师突破旧的作文教学模式,探索与素质教育要求相适应的作文教学方法,从而,不断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从2004年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实施新课标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广大师生关注的热点与焦点,新教材以“写作活动”作为依托的作文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弥合了作文教学“短平快”的备考缺陷。但是,学生生活体验的观照与生发,内心世界的体认与演绎,写作个性的彰显,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的顽症由来已久。一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很多教师无明确的作文教学计划,对学生的作文训练缺乏系统性。从高一到高三,各个阶段到底要教给学生哪些作文知识,让他们进行哪些作文训练,心中无数。新教材中的写作训练,与阅读的课文是两张皮,也让许多教师无所适从。平时作文教学随心所欲,看什么题好就写什么,紧跟“信息”走,训练缺乏梯度。  相似文献   

15.
比较法作文教学初探山东省平度市职教中心迟玉平作文教学历来被视为语文教学的难点。由于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效果要在写作中得到体现,所以作文教学的过程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巩固和运用,又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实践证明,许多学生不会作文,感到“没什么可写”.除缺少生...  相似文献   

16.
朱秋菊  蒋旭 《课外阅读》2011,(8):126-126
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广大语文教师已经认识到实感与写作的相互关系十分密切。梁启超一百多年前提出的作文教学四原则中早已明确“坚持一切从实感出发”的观点,这对于当今困境重重的作文教学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秋叶 《陕西教育》2007,(7):127-127
新课标要求学生作文,“要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重视个人独特感受;会修改自己的写作。”新课标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改变以往的传统作文指导模式,提高作文教学水平,在贯彻新课标精神中,经过自己的实践、琢磨,我认为作文指导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8.
郝怡萍 《青海教育》2003,(10):38-39
文无定法,但有常规,这个常规就是文章的章法,就是写作中带有规律性和共同性的技巧。任何基础知识、技能、技巧的获得,都是按一定规律起步的。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作文模式入格训练,就是让学生有路可寻,它既体现了作文教学的科学性,也能解决学生作文时出现的一些不良倾向,在平时教学中通过对高考优秀的材料议论文的分析,总结出了“四步十三句”的写作模式,它在高三最后一学年的学习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训练效果,具体步骤是。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这些论述,阐明了学生是学习作文的主体的教学理念,这个教学理念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作文教学思想。也为作文教学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20.
作文评改在作文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环节如果把握不好,很难想像作文教学会有好的效果。面对老师笼统机械的评语学生非但不能提高写作水平,反而越来越惧怕作文了。是啊,学生费了半天劲,好不容易憋出一篇文章来,却让老师画了一大堆红杠杠,批了些“语言不够简洁”、“中心不突出”之类的评语,一次是这样,下一次还是这样,学生的劳动成果得不到认可,学生的自信心受打击,他们对作文哪能不怕?新课标针对写作评价提出“应重视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要“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采取各种评价方式”。在这些新的写作评价观念的指导下,我在作文评改过程中也进行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